道心的网络解释是:道心(道法之心念)1.它指人天生的仁、义、礼、智、信之心,即儒家“五常”,其与“人心”的对称,成正比,道心越胜,人心越善,道业越深;反之,亦然。
道心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道心详细内容】
指天理,义理。客观事物最基本的精神。佛教语。菩提心;悟道之心。道心[dàoxīn]⒈指天理,义理。⒉客观事物最基本的精神。⒊佛教语。菩提心;悟道之心。
二、引证解释
⒈指天理,义理。引《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蔡沉集传:“心者,人之知觉,主於中而应於外者也。指其发於形气者而言,则谓之人心,指其发於义理者而言,则谓之道心。”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道心者,喜怒哀乐之未发者也。”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大心》:“其直指人心见性,妄意天性,不知道心,而以惟危之人心为性也。”冯友兰等注:“宋儒认为道心就是天理,人心就是人欲。天理是精微的,人欲是危险的。”⒉客观事物最基本的精神。引汉王充《论衡·薄葬》:“事莫明於有效,论莫定於有证,空言虚语,难得道心,人犹不信。”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爰自风姓,暨於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陆侃如注:“道是自然之道,那么道的心应该指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⒊佛教语。菩提心;悟道之心。引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四·释道温》:“足以析微,道心未易可测。”《坛经·般若品》:“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西游记》第一回:“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臂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
三、综合释义
指天理,义理。《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蔡沉集传:“心者,人之知觉,主於中而应於外者也。指其发於形气者而言,则谓之人心,指其发於义理者而言,则谓之道心。”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道心者,喜怒哀乐之未发者也。”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大心》:“其直指人心见性,妄意天性,不知道心,而以惟危之人心为性也。”冯友兰等注:“宋儒认为道心就是天理,人心就是人欲。天理是精微的,人欲是危险的。”客观事物最基本的精神。汉王充《论衡·薄葬》:“事莫明於有效,论莫定於有证,空言虚语,难得道心,人犹不信。”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爰自风姓,暨於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陆侃如注:“道是自然之道,那么道的心应该指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佛教语。菩提心;悟道之心。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四·释道温》:“足以析微,道心未易可测。”《坛经·般若品》:“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西游记》第一回:“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臂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道心[dàoxīn]发于义理之心。《书经.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求道之心。唐.王建〈题东华观〉诗:「白发道心熟,黄衣仙骨轻。」
四、其他释义
1.指天理,义理。2.客观事物最基本的精神。3.佛教语。菩提心;悟道之心。
五、关于道心的成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公公道道 地地道道 道道地地 世道人心 安安心心
六、关于道心的诗词
<<《人心道心·因形与理别言心》>> <<《人心道心·莫道惟危便为恶》>> <<《江神子·道心不与世心同》>> <<《沁园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和叔崇两绝·道心常要摄人心》>> <<《人心道心·自从载籍流传后》>>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