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的功效和作用
绞股蓝最早收载在明《救荒本草》中,可以作为饥荒年间可食的野菜,并配有图。日本上世纪下半叶重视这一小草,并人工栽培,因其含有多种类似人参皂苷成分而被用为治病保健药物。我国1983年首先在广东省花县大量人工栽培,当时每亩产干叶100千克,产量十分可观。
(别名)七叶胆、五叶参、甘茶蔓、遍地生根、公罗锅底。
(品种与药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带根茎的全草。为多年生草质藤本,茎柔弱,有卷须,指状复叶,小叶5~7枚,边缘有波状钝齿。雌雄异株,夏季开小白花,结球形小浆果。见彩图2-11。
药材以拣除杂质,质地干净新鲜,叶片比较完整,呈绿色,切成小段者为上品。
(成分与药理)本品含皂苷80余种,79种为绞股蓝皂苷,其中有5种与人参皂苷Rb1、Rb3、RdF2、Rg3的结构与功用相同。药理作用主要有:
1.降血脂作用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胆固醇、三酰甘油,能明显调节脂类代谢。
2.抗衰老作用能提高果蝇寿命、人胎儿二倍体纤维芽细胞传代次数。抗氧化,降低小鼠血浆、肝、脑中过氧化脂质,提高肝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
3.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抗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聚性。
4.提高应激能力能增强小鼠游泳时间、耐缺氧、耐高温、耐低温、耐疲劳能力。
5.保护肝脏、心、脑能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害,降低心脑血管缺血性损伤。
6.提高免疫功能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诱生干扰素,增强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并可双向调节。
7.抗肿瘤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与多柔比星、5-氟尿嘧啶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减少抑制骨髓的副作用。
8.抗溃疡对动物应激性胃溃疡、醋酸性胃溃疡均有保护作用。
此外还有一定的抗炎、强心、镇静、安神作用。
(性味与功能)微苦、凉。轻身益气,抗衰老,降血脂。用于病后、产后、老年体虚,高脂血症,失眠头痛,精神萎靡不振,慢性咳嗽等症。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预防高原反应,胃癌,肝癌,食管癌;虚证(症见少气懒言,失眠多梦,阳虚自汗,食欲缺乏,肢冷便溏等);老年前列腺增生症,白细胞减少症,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临床常用现代剂型绞股蓝总苷片,很少用原生药。
(用法用量)本品已有多种制剂应用,如绞股蓝总苷片,每片含绞股蓝总苷20毫克,一般每次40毫克,每日3次。袋泡茶或冲剂,每包相当于生药2克,含绞股蓝皂苷40毫克,每日3次冲服。绞股蓝口服液,每支含绞股蓝总苷20毫克,每次2支,每天3次。疗程根据病情而定,一般1~3个月或3~6个月,并视必要适当加用药物。
(注意事项)
1.绞股蓝在我国野生分布较广,长江以南各省及陕西一带均有产,国外东南亚生长较多。今大田栽培成功。其总皂苷含量不少于野生,氨基酸含量不少于14%,此外尚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由于它所含皂苷结构与功能类似人参,所以有“第二人参”之称。又由于它很少毒性,所以使用起来比较安全。
2.绞股蓝制剂多已取得药品批号,所以常作为药物出售,但袋泡茶类、冲剂多为保健品,有的称为“金茶蔓”袋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