羶腥的简体是:羶腥。
羶腥的拼音是:shān xīng。结构是:羶(左右结构)腥(左右结构)。词语解释是:1.荤腥。亦指鱼肉类食物。2.旧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风习或其所建立的政权等的蔑称。基础解释是:荤腥。亦指鱼肉类食物。旧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风习或其所建立的政权等的蔑称。引证解释是:某些动物及其肉类的气味。汉张衡《南都赋》:“苏蔱紫薑,拂彻羶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然偎傍之际,觉其羶腥,心疑有异。”泛指鱼肉类食物。《汉武帝内传》:“勤斋戒,节饮食,絶五穀,去羶腥。”唐杜甫《赠李白》诗:“野人对羶腥,蔬食常不饱。”比喻利禄或市俗的生活。唐陆希声《山居即事》诗:“不是幽栖矫性灵,从来无意在羶腥。”宋苏辙《和王适寒夜读书》:“一从慕羶腥,中弃如弊屣。”旧时用以比喻其他民族对汉族的入侵或统治所造成的影响。唐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凡三十韵》:“华夷相混合,宇宙一羶腥。”宋张孝祥《六州歌头》词:“洙泗上,絃歌地,亦羶腥。”。7、释义是:某些动物及其肉类的气味。泛指鱼肉类食物。.比喻利禄或市俗的生活。旧时用以比喻其他民族对汉族的入侵或统治所造成的影响。8、综合释义是:某些动物及其肉类的气味。汉张衡《南都赋》:“苏蔱紫薑,拂彻羶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然偎傍之际,觉其羶腥,心疑有异。”泛指鱼肉类食物。《汉武帝内传》:“勤斋戒,节饮食,絶五穀,去羶腥。”唐杜甫《赠李白》诗:“野人对羶腥,蔬食常不饱。”比喻利禄或市俗的生活。唐陆希声《山居即事》诗:“不是幽栖矫性灵,从来无意在羶腥。”宋苏辙《和王适寒夜读书》:“一从慕羶腥,中弃如弊屣。”旧时用以比喻其他民族对汉族的入侵或统治所造成的影响。唐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凡三十韵》:“华夷相混合,宇宙一羶腥。”宋张孝祥《六州歌头》词:“洙泗上,絃歌地,亦羶腥。”羶腥[shānxīng]羊臭及鱼臭。《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手荐鸾刀,漫之羶腥。」。9、辞典修订版是:羊臭及鱼臭。《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手荐鸾刀,漫之羶腥。」。10、国语词典是:羊臭及鱼臭。
羶腥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羶腥详细内容】
1.荤腥。亦指鱼肉类食物。2.旧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风习或其所建立的政权等的蔑称。
二、引证解释
某些动物及其肉类的气味。汉张衡《南都赋》:“苏蔱紫薑,拂彻羶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然偎傍之际,觉其羶腥,心疑有异。”泛指鱼肉类食物。《汉武帝内传》:“勤斋戒,节饮食,絶五穀,去羶腥。”唐杜甫《赠李白》诗:“野人对羶腥,蔬食常不饱。”比喻利禄或市俗的生活。唐陆希声《山居即事》诗:“不是幽栖矫性灵,从来无意在羶腥。”宋苏辙《和王适寒夜读书》:“一从慕羶腥,中弃如弊屣。”旧时用以比喻其他民族对汉族的入侵或统治所造成的影响。唐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凡三十韵》:“华夷相混合,宇宙一羶腥。”宋张孝祥《六州歌头》词:“洙泗上,絃歌地,亦羶腥。”
三、释义
1、某些动物及其肉类的气味。2、泛指鱼肉类食物。3、.比喻利禄或市俗的生活。4、旧时用以比喻其他民族对汉族的入侵或统治所造成的影响
四、国语词典
羊臭及鱼臭。
五、关于羶腥的词语
六、关于羶腥的诗句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