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费协议有效条件: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不违法违背公序良俗。无效情形:欺诈胁迫、恶意串通、合法掩盖非法、损害公共利益、违反强制规定。
法律分析
抚养费协议满足以下条件就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抚养费协议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协议,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拓展延伸
私下签订的抚养费协议书是否具备法律约束力?
私下签订的抚养费协议书是否具备法律约束力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一般来说,私下签订的协议书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然而,抚养费协议书的法律约束力受到一些限制。首先,协议内容必须合法合规,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其次,协议的签订必须是自愿的,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强迫或欺诈。最重要的是,当协议书涉及到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时,法院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查,并保护子女的权益。因此,私下签订的抚养费协议书在法律上具备一定的约束力,但具体效力还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结语
抚养费协议书的法律约束力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私下签订的协议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但受到一些限制。协议内容必须合法合规,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签订协议必须是自愿的,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强迫或欺诈。当涉及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时,法院可能会进行审查并保护子女的权益。因此,私下签订的抚养费协议书在法律上具备一定的约束力,但具体效力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一条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
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五条 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