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违约需赔偿实际损失,不得超过可预见损失。商家未履行合同或违约行为导致对方损失,赔偿额应相当于违约所致损失,包括可获利益,但不超过违约方可预见的损失。
法律分析
商家无法履行合同的,如果不是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要承担违约责任,要依据实际造成的损失赔偿。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拓展延伸
商家未履行合同,消费者的赔偿权利如何维护?
当商家未能履行合同义务时,消费者有权要求相应的赔偿。消费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赔偿权利。首先,消费者应当保留相关证据,如合同、收据、通信记录等,以证明商家未履行合同。其次,消费者可以与商家进行协商,尝试解决争议并达成赔偿协议。如果协商无果,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或相关监管机构投诉,寻求帮助和支持。在一些情况下,消费者还可以考虑起诉商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护赔偿权利的关键是及时行动,保持充分的证据和合法权益的意识,以确保自己能够获得合理的赔偿。
结语
商家未履行合同,消费者的赔偿权利应得到维护。消费者可保留证据,如合同、收据等,以证明商家不履行合同。通过协商、投诉或起诉等途径,消费者可争取合理的赔偿。维护赔偿权利的关键是及时行动、保持证据和权益意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请求履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
(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
(三)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请求履行。有前款规定的除外情形之一,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终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但是不影响违约责任的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