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仲裁的期限为45天内结束。具体何时能拿到工资取决于单位是否履行,若单位不履行,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劳动仲裁程序一般在45天内完成,复杂案件可延长15天。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法律规定,仲裁庭可先行裁决已明确的部分事实。
法律分析
一、劳动仲裁后多久可以拿到工资
1、仲裁期限为立案之日起45日内结束,具体什么时候拿到工资需要根据单位履行的情况确定,如果单位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二、劳动仲裁需要多久
1、劳动仲裁程序的时间在四十五日内。
2、一般的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
3、案件复杂的,经审批,可以延长十五日。
4、对于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事实清楚的一部分,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5、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十三条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拓展延伸
劳动仲裁后工资支付的时间限制是多久?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仲裁后工资支付的时间限制取决于具体情况。一般而言,用人单位应在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的15个工作日内支付工资。然而,如果用人单位不服劳动仲裁裁决并提起上诉,工资支付可能会延迟。在上诉期间,工资支付可能需要等待二审或终审的结果。此外,如果用人单位出现经济困难或其他合理的原因,可能会申请延期支付工资,但需要提前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并得到批准。总之,劳动仲裁后工资支付的时间限制是相对灵活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建议您在遇到问题时咨询专业的劳动法律顾问以获取具体的法律建议。
结语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仲裁后工资支付的时间限制取决于具体情况。一般而言,用人单位应在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的15个工作日内支付工资。然而,如果用人单位不服劳动仲裁裁决并提起上诉,工资支付可能会延迟。在上诉期间,工资支付可能需要等待二审或终审的结果。此外,如果用人单位出现经济困难或其他合理的原因,可能会申请延期支付工资,但需要提前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并得到批准。总之,劳动仲裁后工资支付的时间限制是相对灵活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建议您在遇到问题时咨询专业的劳动法律顾问以获取具体的法律建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五十条 【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双方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