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多为积累成疾,在治疗方面切不可以用急于求成而用大补之药进补,而应慢慢调理,才能有效治愈肾虚。那么,中医肾虚的原因是什么?什么中药能治?
中医理论认为,肾左右各一,命门附焉,内藏元阴元阳,为水火之脏,主藏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听力乃肾气所充,腰为肾之府,所以说肾的生理功能极为重要。古人称肾为“先天之本”,实为生命之根。如果劳倦淫欲过度,或久病失养,耗伤精气,则会出现肾虚表现。
肾虚之人通常分为肾气亏耗和肾阴耗伤两大类型。肾气亏耗又可有肾气不固,或肾不纳气,或肾阳不振,或肾虚水泛四种表现,一般出现面色淡白,腰脊酸软,听力减退,小便频数而清、甚则不禁,滑精早泄,或阳痿不举,或尿后余沥,或形寒怕冷、四肢不温,或动则气喘、久咳短气,或下肢浮肿、按之如泥等,肾阴耗伤又可有肾阴亏虚,或阴虚火旺两种表现,一般可见形体虚弱,头昏耳鸣,少寐健忘,腰酸腿软,或潮热盗汗,虚烦不寐,遗精,舌质红少苔等症状。
补肾常用中药有巴戟天、鹿茸、菟丝子。巴戟天有温肾壮阳,益精,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用于肾阳不足的阳痿,宫冷不孕,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及风湿病等。现代研究表明,巴戟天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一般汤剂用量为6克–15克。
鹿茸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等作用,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阳痿早泄,妇女宫冷不孕,小便频数,腰膝疼痛,筋骨无力等症。成药中参茸三肾粉、龟龄集、龟龄丸等,鹿茸均为主要成分。根据现代研究,鹿茸含激素、胶质、磷酸钙、碳酸钙等,有雄性激素样作用,可增进性腺功能,增强机体代谢,消除疲劳;促进溃疡和创口的再生,加速愈合,并能促进骨折的愈合。本品多入丸散剂,每次用量0.6克–3克。
菟丝子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作用,用于腰膝酸痛,遗精,糖尿病,小便不禁,目暗不明等症。成药中滋补健身丸、五子衍宗丸等,菟丝子均为主要成分之一。根据现代研究,菟丝子含糖甙、维生素A样物质,动物实验有收缩子宫和抗利尿的作用,本品煎汤内服一日量10克–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