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商汤葬处有六处
西汉《汉书·楚元王交附传》里刘向的《谏营昌陵疏》记载:“殷汤无葬处。”但在历史上相传商汤葬处有六处,说法最多的是在今河南商丘北面。
东汉《皇览》:“汤冢在济阴薄县北东郭,去县三里.冢四方各十步,高七尺,上平处平地。汉哀帝建平元年,大司空御史长卿案行水灾,因行汤冢。”
唐代《括地志》曹州、洛州均记载:“薄城北郭东三里平池有汤冢。”
后来的《史记正义卷三·殷本纪》引《括地志》云:“薄城北郭东三里平地有汤冢。按:在蒙,即北薄也。又云洛州偃师县东六里有汤冢近桐宫。” 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太甲之书曰,王徂桐宫居忧。此古人庐墓之始。【雷氏曰】桐与汤墓无涉。桐,亳东之邑,即《续汉郡国志》所云桐亭。又按赵岐注桐为邑,亦不云是葬地。余读后汉《郡国志》,梁国有虞县,有薄县。虞则有空桐,地有桐,地有桐亭,薄下注云:有汤冢。余即如皇甫谧以正之曰:放太甲于桐,桐在今虞城县,去偃师亦八百余里,伊尹既以身当国于偃师,又焉能时时于桐训太甲乎。仍属谷熟方近。
北宋《太平御览》卷五百六十礼仪部云:“汤冢在济阴薄县北郭,冢四方,八十步,高七尺,上平。”
河南省武陟县的商村遗址中有一处汤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