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运用圈画、朗读的方法,把握文章关键词句,了解埃及骆驼及骆驼市场的特点,进而感受埃及骆驼市场所表现出来的风土人情。
二、任务分析:
1.教学重点:运用圈画、朗读的方法,把握文章关键词句,了解埃及骆驼及骆驼市场的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骆驼是埃及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感受骆驼市场集中表现出的埃及风土人情。
3. 课时:1课时。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师生收集埃及风情资料展示(媒体出示)
师:各位,昨天让大家回去收集了关于埃及的资料,我们先来一起分享一下好吗?(师生简单介绍)
其实,埃及的骆驼也是很有名,它在埃及是相当普遍的,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片神秘的沙漠,去看一看埃及的骆驼。(揭示课题)
2. 整体初知:初读课文,简要谈谈你对埃及骆驼的初步印象。
(1)学生浏览全文,作适当圈画。
(2)班级交流。
要点:美丽的动物;数量多;性情温和;辗转千里被交易;主要用于役使、食肉和旅游……(可怜)
3. 深入研读I:把握表现骆驼数量众多的.关键词句。
(1)散读3——7段,思考:作者笔下的埃及骆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味文章关键词句。(媒体出示部分关键语段,适时圈画、朗读。)
(3)班级讨论、交流。
要点:体形高大、颈项曲线优美、惊人的优雅、多种颜色……眼神温柔、不紧不慢、(白骆驼)温柔高贵
(经常能邂逅;成千上万、或站或卧、连绵不绝、蔚为壮观、挤挤挨挨、一眼望不尽、骆驼的海洋、眼睛不够用、地上跪着、栏里圈着、车上载着、成群结队……)
4. 深入研读II:理解骆驼是埃及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从刚才我们仔仔细细数骆驼的过程中,发现骆驼在埃及的确是普遍存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骆驼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少,可骆驼生意却依然长盛不衰,是什么原因呢?
(1)散读8——12段,思考 :骆驼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少,可骆驼生意依然长盛不衰,为什么?
(2)小组讨论。
(3)班级交流。
(是埃及旅游的代言之一,是埃及人生活的经济来源之一,是埃及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
师:的确,我们看到了在骆驼已经是埃及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了,骆驼的交易已经是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也更是阿拉伯民族风情的体现。
5. 整体回顾:
(1)谈谈你对 “纯正的阿拉伯乡土味”的理解。
(2)理解课题中 “数”字的实际含义。
6. 拓展:谈谈你所了解的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
师:通过本文的学习,让我们领略到了埃及的风土人情,大家还知道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吗?
7. 教师小结:
其实,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文化特色和特有的风土人情,只要我们更多地去关注外面的世界,我们一定回领略到更多的异域风情的。
8. 作业布置:
参照本单元“综合学习”要求,收集域外风情图片,了解更多的异域风情。
教学后记:
导入环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现了埃及的著名风景和基本概况,通过地理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学生对埃及有了较直观而又广泛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在课堂交流过程中,也适时利用多媒体辅以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文本。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也能辅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适当运用。另外,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样的做法也可适当尝试。
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的过程中,我及时地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有效信息,进而去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做比较自然,且学生也较容易思考,能够帮助自己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时刻关注课堂的每一处,尽可能多地捕捉到学生的思维火花,并促其迸发出更多的精彩。
对于语文课来说,课本应该是根本,是灵魂之所在,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应充分发挥其灵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