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假冒专利罪的认定是怎样的,法律有哪些规定

假冒专利罪的认定是怎样的,法律有哪些规定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假冒专利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的专利管理制度,又侵犯了他人的专利专用权。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未经专利人许可,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单位也可构成本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法律分析

1、假冒专利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的专利管理制度,又侵犯了他人的专利专用权。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未经专利人许可,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单位也可构成本罪。

4、主观方面是故意。

拓展延伸

假冒专利罪认定

假冒专利罪是指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使用他人的专利权,情节严重的行为。该罪名的认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是否明知或者应当知道该行为是假冒专利,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以及是否给专利权人造成了损失等。

根据我国《刑法》第217条规定,假冒专利罪是指未经授权,以假冒、仿冒、重复销售等方式,非法使用他人的专利权,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该条规定,假冒专利罪的情节严重程度包括:

1.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

2.给专利权人造成损失数额较大的;

3.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在司法实践中,假冒专利罪的认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假冒行为的种类、数量、涉及的专利权人和被假冒方的损失程度等。同时,假冒专利罪属于犯罪行为,行为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假冒专利罪是一种严重的知识产权犯罪行为,行为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涉嫌假冒专利罪,建议及时就医,寻求法律帮助。

结语

假冒专利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的专利管理制度,又侵犯了他人的专利专用权。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未经专利人许可,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单位也可构成本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八十条 从事专利管理工作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六十九条 负责专利执法的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证据,对涉嫌假冒专利行为进行查处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询问有关当事人,调查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情况;

(二)对当事人涉嫌违法行为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三)查阅、复制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合同、、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检查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产品;

(五)对有证据证明是假冒专利的产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时,可以采取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所列措施。

负责专利执法的部门、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依法行使前两款规定的职权时,当事人应当予以协助、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七节 侵犯知识产权罪 第二百一十六条 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