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美术特长生的方法和技巧
一、指导思想
美术教育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则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美术教育所培育的形象思维和实践能力对孩子形成审美心理、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美术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片面追求教学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美术课程中的人文精神、道德情感、审美素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发挥,这显然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相违。《中学美术特长生培养策略的研究》是在中学美术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实践中提出来的,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美术学科的独特规律,注重智力、能力、创造力和审美等多方面因素的培养,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形成完善的人格、鲜明的个性,丰富的内心情感等诸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此课题遵循学生认知结构与心理特点,结合美育理论、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学说,国家课堂教学结构,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作为研究理论基础。美术教育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则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美术教育所培育的形象思维和实践能力对孩子形成审美心理、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二、研究目标
(一)形成中学美术特色教育的目标。
我们的美术特色教育的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感受丰富
的美术熏陶,打下良好的美术基础,发展艺术的感悟能力,增强艺术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形成中学艺术特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结合高中美术欣赏教材,借鉴美术专业学校的培养方法,在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修
正,编写一系列适合高中美术特色教育的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校本教材。
(三)构建适应中学美术特色教育的课程结构
以高中美术欣赏课程作为艺术特色教育,提高特长教育水平的基础创设相关活动
课专题讲座选修课,形成完整的适应发展高中艺术特色教育,提高特色教育水平的课程结构,编写《教师论文集》、《美术教师作品集》、《美术特长生作品集》、《美术特长班教材》。
(四)构建中学特长生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五)构建艺术特色教育质量和水平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七)形成适应艺术特色教育提高特长教育水平的教育观念、方法、手段,建立高素质的教师和管理队伍。
三、研究内容(分项或子课题)
1、中学美术特长生培养方法的研究2、普通中学美术校本教材的研究
3、中学美术特长生考试方法及评价的研究
4、中学美术特长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
5、中学美术特长生班管理模式的构建
6、中学美术特长生培养与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四、研究重难点
在教育领域进行的研究都必须面对一个最基本的使命——在现有的精神与物质基础上发挥教育者的能动性,对教育各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以求得在这一领域的长远目标和短期社会效应。一方面是从人本主义出发——学生个人行为的素质培养,另一方面是学生应试水平的高低——学校生存的根本。就目前我市的基本情况看存在着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各类学校学生素质、办学方向、专业硬件设施、师资力量配备等诸多要素都存在一定差异:学生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文化水平各异。如何对从中选择出的部分美术特长生进行美术专业素质的培养,探索最优化管理,促进特长生专业与文化共同提高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
五、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重在理解实际问题。
2、案例研究法:选定几所有典型性的艺术特色学校的发展为内容,加以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找出具有教育规律性的研究方法。
3、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及测验,收集反映特长生教学情况的资料,进行有效分析,及时认识和发现问题,准确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建议。
4、经验总结法:研究者针对特长生培训中探究和积累起来的经验进行理论提高和升华。
六、研究策略
通过区内外考察总结,借鉴先进经验,根据本地学校条件,学生特征,制定一系列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措施,实施教学行为,及时总结和分析,随时调整教育途径和方法,分阶段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
七、研究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课题预备阶段。
1、更新观念,明确目标;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渗透
2、营造氛围,培养兴趣:在高一增设“艺术班特长班”,对该班学生增加美术课时,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艺术的兴趣为目标。
3、课题组和操作组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建立正常课题研究制度。
4、.操作组选派美术教师担任美术专业课教学工作。
5、课题中心组成员赴全国美术高考状元学校青岛六中、大连十五中进行实地考察。
第一阶段主要成果形成:初步摸索出艺术特长班的教学内容。
第二阶段 课题正式研究及实施阶段。
1.完善计划,提供保障:课题组和操作组进行艺术特色教育班进行课堂调研,
进行首次全市美术高考模拟考试,并聘请专家召开点评大会,收效显著。此时课题组成员多次对课题进行论证,制定研究计划。申请立项。
2、外聘教育部或自治区美术课改专家到本市讲学,对全体课题组成员及部分学生进行短期培训;
3.校本教材,实现辅助教学:课题组和操作组成员讨论校本教材基本框架,编
写纲要,收集资料,编写初稿;请省市有关专家审定。
4.才艺展示,绘画展览:大力开展特长生才艺展示和书法绘画展,将其作为活
动课的主体,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并请专家到场评奖。
5.收集资料,总结教学实践经验,撰写论文理论升华:实施课题检测工作。
第二阶段主要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的部分理论成果(探索美术特色教育提高特长教育水平的方法途径
和课堂模式),成果形成为论文。
2.美术特色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内容等课题的技术成果。
3.优秀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实录选辑。
4.学生美术活动实录选辑。
5.美术特色教育评价方法及指标。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
第三阶段成果形式:
1、.形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检测报告。
2、修订并形成美术教育教材。
3.、形成课题支撑材料《教师论文集》、《美术教师作品集》。
4、形成课题支撑材料 《美术特长生作品集》。
5、.形成课题支撑材料 《美术特长班教材》。
八、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利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来指导课题研究。因此,必须以实事求是、客观、科学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并重实证、重数据、重理性地进行科学论证;
2、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运用统计学原理科学地收集数据,合理运用调查法、统计法、实地考证等方法进行研究;
3、研究人员必须加强美术教育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抓住中学美术教育的本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实验。
4、及时慎重、细致地收集、整理、分析实验资料,收录课堂实验成果和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成果;
5、课题研究中注意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调动学生积极配合参与教学实践活动。
6、注意资源拓展途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如学校活动(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第二课堂和校外社区(各类美术培训)等,提高课题研究效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