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企业R&D投入难的对策研究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9卷第4期 2002年7月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OUKOU TEACHERS COLLEGE VO1.19 No d Ju1.2011)2 我国企业R&D投入难的对策研究 顾华详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政策研究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03) 摘 要:注重引导企业加大对R&D投入的力度,增强企业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战略研究能力, 促进科研持续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提升成果转化及新产品开发的速度与层次,是事关企业生存与可持 续发展、事关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大事。我国R&D投入增长缓慢,企业对R&D投入不足,制约了国 家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企业对R&D投入存在着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解决企业R&D投入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R&D;WTO;科技进步 中图分类号:C3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76(2002)04—0061—06 A Countermeasure Study of R&D go Throw into Difficulty in Enterprise China GU Hua-xiang (Research office of policy,party Committee of Xin jiang Autonomous Region,Wulumuqi,83000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the idea that much attention should be to the investment in R&D:the ability。 :he research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slrategy should be stcengthened the suslainable creativily of scientific rc search must be conslantly stimulated;the speed and level of the trasformation of research results into new products and the de— velopment of it should be increased.Au this concerns significantly the survival and sustainadle development of it should be in— creased.Au this concerns significantly the survival and sustainabli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and concerns the wholesome de— ve[opment of China’S economy.China must take effective action in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investment shortage in enterprise・ R&D in which there are some subjctive and objctive problems that restrain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 COHI— peting power and national comprehensive power as wel1. Key words:enterprise;R&D:WTO;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技进步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加入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即R&D,下同)投入难,科技刨新能 wTO之后,要继续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推进具有战 力弱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相关的对策。 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研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科技持续 创新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战略研究 直是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由国家投入。但面对加入 WTO和我国推动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 一一、R&D的总量投入不足,造成我国科 技竞争整体 实力下降 1999年,我国科技竞争力国际排位出现大幅度下降 新和科技创新的现实,企业必然要成为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 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1999年度<国际竞 战略研究的主体,这已经是难以推脱的事了。为了保障我国 争力报告》显示,在47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科技竞争力从 3位降至第25位。而在此前的1997翻 在加入WTO之后,企业能够进一步增强适应国际市场的竞 1998年度的世界第1争发展能力,本文就长期以来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发展,但 1998年度,我国的科技竞争力的排名曾分别比前~年度上 又必须解决好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战略研究经费(或者为 升了7位和8位。据瑞士洛桑国际竞争力研究院每年公布 收稿日期:2001—04.16: 修回日期:2002—03.09 作者简介:顾华详(1966一),男,江苏海安人,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政策研究室综合处副处长,主要从事教 育、法学和经济学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62 ・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2焦 涉及范围广,技术难度大,因而巨额投资是建 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的排名所显示:1997年, 里未知因素多,我国在46个国家中排第27位,1998年排第29位,1999年 立和发展高新技术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世界各国都将科 其中研究开发经 排第31位。我国竞争力之所以连续下降,主要是科技竞争 技投入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性投资,是反映国家经济增 力下降所致。科技竞争力下降又主要是R&D的投入不足 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R&D/GDP),所致。现在,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尤其是国内市场国 长方式的重要指标。 际化竞争形势的形成,竞争力下降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影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竞争的白热 世界各国都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巨额资金发展高新技术, 响比较大。科技竞争力的排名位次直接标明了国家经济社 化,会发展水平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提 各国对科技(包括高新科技)的投入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国民 升直接受到影响。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间的国际竞争更 生产总值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韩国在80年代内一跃成 加激烈。因此,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解决企业R&D 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发展极快,这与他的科技发展经费 的经费问题是一个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解决好企业 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1%的高投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加大R&D的资金投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决定企业发展的 而我国同期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的经费则极少。1980~ 主要问题之一。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公有制的主体 1990年的10年间,在发达国家的R&D经费快速增长的时 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有量的 期,我国R&D投入的比例则没有增加,R&D投入的增长率  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这里提出的“质”,是指国有企业 则为0(见表1)。表1 19印一19:30年间我国与世界部分国家R&D增长之比较 在兼并、联合中,要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强科技持续创新和 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及新产品开发速度和层次,提高企业的 综合素质的问题,而不是指仅仅满足于量的简单扩张,要实 现企业的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 能力及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和层次,企业的R&D就必须要有 大的稳定的资金投入。企业R&D获得高投入是保障不断 推动企业科技实现持续创新的强劲动力。由于高技术领域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指标》(1990); 表2我国R&D投入水平与世界部分国家之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指标》(1992)、国家统计局和科技部(1999)和根据国家科委资料选编。*表中没有标明货币种 类的均为本国货币,单位为百万元。*表中已标明货币种类的,单位为百万美元。*1994~1998年R&D/GNP%资料来 源:国家统计局和科技部(1999),其中R&D投资额不详。*其中,2000年R&D/GDP%资料来源于:陆正明.上海科技投 入全国第三.文汇报,2001.10—12①. 的1.8%和韩国2.6%的支出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 1993年7月2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 家同期相比(见表2),我国在R&D领域的投资差距较大,这 学技术进步法》规定:“全国研究开发经费应当占国民生产总 十分不利于我国R&D事业的发展、不利于我国企业竞争力 值适当的比例,并逐步提高,同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相 的提高、不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另外,我国在R&D 适应。”政府也规定,R&D/GNP的比值在2000年应达到1. 经费支出中,用于基础研究46.7亿元,仅占R&D总支出的 5%,而现实的情况却不尽如此。1995~1999年的5年间, 5.2%,用于应用研究152.1亿元,占17.0%,用于试验发展 我国R&D经费投入按照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缩减数计 697.2亿元,占77.8%。而发达国家的R&D经费使用分配 算,1995年348.7,比上年实际增长一0.2%,占GDP的0. 中,用于居科技发展主导地位的基础研究经费的要占到10 6O%;1996年404.5,比上年实际增长9.5%,占GDP的0. 20%,用于应用研究的占20%左右。与国际发达国家相 ~60%:1997年481.5,比上年实际增长17.6%,占GDP的0. 比,我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虽然不断增加,但我国基础研 64%;1998年551.1,比上年实际增长10.1%,占GDP的0. 究经费占R&D总支出的比重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2~1/ 69%,1999年,R&D/GDP之比为0.71%。从1980~1999 4,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与此密切相关的是,我国人均 年的20年间,我国R&D/GDP比例始终是在0.6%~0.7% R&D支出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就更加明显(见表3),1997 之间徘徊,只占全球R&D总量的1%。2000年,我国R&D 年,我国仅为日本的0.49%、韩国的1.59%、俄罗斯的16. 支出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R&D/GDP虽然上升为 66%,1998年,我国仅为美国的0.59%。这都进一步说明了 l 0%,但仍然远远低于同期美国的2.7%、日本的3%、欧盟 我们R&D投入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表3顾华详:我国企业R&D投入难的对策研究 我国人均R&D支出与世界部分国家之比较 ・ 63 ・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指标》(1992)。 因此,我国的企业能否加大R&D的投人,能否提高科 技持续创新的力度和发展战略研究的水平,已经成为制约我 国企业发展的“瓶颈”。以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战略研究全 球化支持的经济全球化局面已经全面铺开,这预示着一个企 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和取胜,主要的因素不是主观意愿 和人海战术,而是首先在自己的产品方向上,取得科学技术 研究与发展战略研究上的最尖端的成绩,这就决定了不管企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和科技部(1999)。人口数据来自世 业愿意和认识到与否,都必须把相当大的财力(一般为收入 的10%左右)和最优秀的人才放在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战 界银行的SIMA数据库。*单位:美元/人  融集R&D经费应当是多渠道。发达国家R&D的投人 略研究(R&D)上来,否则企业发展是没有希望的。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由企业来投人的,如1988~1990 年,El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R&D经费中,政府投资 所占的比例分别只有17%、48%和34%。我国政府在1990 二、企业R&D投入不足对经济社会发 展的危害性分析 我国企业科技进步发展缓慢、科技持续创新水平低,产 年的此项投资比例则为55%。可见,我国的R&D经费主要 品、劳动力中的科技含量低、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弱,新产品开 是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大国的穷财政挑着发展“第一生产 发速度慢、层次低,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开拓能力弱. 力”沉重担子的现状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种状况亟 需尽快改变。我国的R&D经费的总量投入方面,政府财政 拨款数量的确偏低,还远没有达到国务院确定的标准,但在 目前的国家财政状况下,R&D/GNP的水平要在短期内从 0.7%提到1.35%,以至提到国务院确定的1.5%的水平是 不现实的。在国家财政对R&D投人难以快速增长的情况 下,要实现这个目标,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市场竞争力水平要 提高到适应在WTO的环境下竞争发展,实用的办法就是采 企业发展目标、方向和发展战略及其经营管理策略缺乏等 等,都是企业R&D投人不足,导致科技研究和发展战略研 究力量薄弱的具体体现。而这一问题又发展成为长期以来 一直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增强企业的 综合竞争能力,提高企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率,重塑我国企业 的形象,必须要解决好企业R&D投入难的问题。另一方 面,随着外需拉动锐减、内需增长缓慢、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以 及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国际市场竞争国内化、国际竞争经 常化的经济格局形成,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已经不能够再指望 用国际上通行的法则,企业必须尽快加大R&D的投入。 2000年,我国企业R&D经费虽然已经占全国的60.3%,但 依靠资源导向型的途径实现其优化和升级的目的。主要丧 现在:一是我国资源丰富的传统优势已经逐步丧失,实施资 源导向的传统工业化战略已经难以为继。随着国民经济的 供求形势发生根本变化后,供给过剩已经延伸到能源、原材 仍然不能判断我国企业已经成为R&D活动的主体。因为, 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看,我国企业R&D活动的总规模虽然 显著增长,但经费强度仍然很低。多年来,我国大中型工业 企业R&D经费支出与销售收人的比例一直在0.7%以下徘 徊.2000年为0.7%左右,而目前发达国家工业企业的这一 料以及其它资源性产品,我国的许多资源,如盐、煤炭、铁矿 石、农牧副业产品等,都已经逐步丧失了市场竞争力;二是全 指标为2.5%~4.0%,可见,我国企业的R&D投入仍然较 低,这也说明我国企业R&D活动对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还 较弱.企业的技术密集度还较低。我国企业R&D活动水平 较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所占比重很少,大多仅仅限于产 球能源原材料价格下跌不利于我国的资源开发。根据世界 银行按主要商品名义美元价格统计,非能源产品价格指数 长率由1997年的2.2%变为1998年的一16.5%;金属和 产品由1.2%变为一15.4%;能源产品由一6.9%进一步下 品和工艺的开发.企业难以掌握高新技术的核心技术,对外 部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创新应用的能力还较弱。我国企业的 R&D投人水平,既与政策导向有关,也有赖于市场发育的水 平。现在,我国由于不规范、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依然存 降为一28.5%,累积下降了26个百分点;制成品出口产品 1997年为一5.1%,1998年为一3.8%,累积下降了8.7个百 分点。在wTo市场环境下求得新的发展,我国工业的发展 再走资源导向型的路子已经是没有希望了,必须实现从资源 在,企业会因为投资于R&D见效慢影响投资积极性,不原 导向型向科技导向型转变,尽快提高我国企业的科技研究、 意加大投人力度 从这些情况来看,我国企业仍然不能够成 试验研究和成果转化研究的水平。但是,从上述现状的分析 为R&D的主体。美国、El本、德国的企业对R&D投人已经 中,可以看出,我国R&D投人在经费总额上虽然是逐年增 占到国家全部投入的70%左右。企业已经成为R&D的直 加的,但由于国家基础薄弱,受国家较低经济发展阶段的条 接受益者,理所应当的是R&D的直接投资者,这已经成为 件约束,R&D/GDP的比例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水 发达国家企业的一种自觉行为。在R&D经费的投人方面, 平。所以,推动企业R&D事业的发展,全部依靠国家投入 我国企业R&D的支出仍然较少,这种状况不可忽视。从 是不现实的。所以,解决企业加大对R&D投人力度是一个 (见表4)1990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R&D经费的结构比较 不可回成的危害性。 中可以进一步验证结论。 表4:我国与发达国家R&D经费的结构之比较 1.企业对R&D投入小,直接造成科技持续创 新能力减弱、成果转化水平和能力及市场竞争力的 持续下降,进而导致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国家经济社 会发展速度减缓。我国企业长期以来不重视提高科研水 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产品开发的速度与层次,忽视企业 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策略的研究。这是由于我国长期运行 的封闭型计划经济体制所直接导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后至今,国有企业仍然走过了一段计划经济体制调控的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4・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2钲 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产品开发的速度与层次,忽视企业 是何人的,只要合法拥有既可),新产品开发速度快、层次高 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策略的研究。这是由于我国长期运行 的企业,都能够在一定的层次上不断有力地推动市场产业结 的封闭型计划经济体制所直接导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构的调整,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引导市场消费的潮流,不 后至今,国有企业仍然走过了一段计划经济体制调控的路 断地开拓出新的市场发展空间,同时,也不断地发展壮大了 程,以后又经历了承包、租赁等过程。这一阶段,国有企业的 自己。因此,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策略研究如果跟不上 科研及成果转化和新产品开发基本上处在一个原地踏步的 市场形势变化的需要,企业的发展就不能够摆脱传统意识的 阶段,更严重的是,机器设备不但得不到正常的维护和保修, 束缚。一切现代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策略都只能够武装 反而经受着超负荷的运转,在掠夺式的承包、租赁经营中,设 那些重视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策略研究的企业。而一个在 备不但得不到更新,旧设备反而已经运转到了报废的边缘。 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策略上输给竞争对手的企业,是难以获  近年来,陷入困境中的国有企业更是无暇顾及发展科研及成 得“东山再起”的希望的。果转化和新产品开发的事,直接导致了国有企业陷入了高能 三、企业对R&D投入不足的主客观原 耗、高污染,成本大、利润小,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能力 弱、附加值小,生产力水平低的困难境地。 2.企业对R&D的投入少,企业发展的竞争力 就会不断减弱,发展战略不能够随着市场的变化而 作相应的调整,企业发展的选择只能是死路一条。 市场经济体制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统包统配 的运作模式。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带来的是优胜劣汰的无 情竞争。在这种境况下,国有企业不改变老模式的运作,陷 入如今的困境则是历史的必然。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 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要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 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企业的科 技持续创新能力,已经是决定我国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了。 走市场经济运行的模式,竞争就会一直并且无时无地的存 在。企业的领导和职工们应当树立科技兴企的意识。要把 积极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科研创新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 新产品开发的速度与层次问题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保持优 先发展,否则,企业今后无论发展成什么模样,它都无法在市 场经济体制下存活,选择死路一条只能是必然的。 3.企业对R&D的投入低,企业的科研创新能 力就弱,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差,新产品升级换代的开 发速度缓慢,市场竞争力会明显下降,这已经成为制 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市场经济是竞争的 经济,更是科技持续创新的竞争,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新产品开发和生产力水平的竞争,是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管 理策略的竞争。市场经济实则是科技竞争的经济。我国国 有重点企业的关键设备达到和接近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仅 占15%左右,2/3的设备属国内一般水平或落后水平。我国 工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大约比发达国家落后15至20年。以 这样的科技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及新产品开发水平参 与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要想取胜是难上加难的事。所 以,对企业的技术进步,科研成果转化开发,升级换代要有高 度的认识,要扎扎实实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 国的企业要想在加入WTO之后仍然能够生存、发展、壮大, 要想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在科技持续 创新方面坚持先发展、高投入,建立适应科技进步的新机制. 树立没有科技持续创新就没有竞争力,就没有发展,就不能 生存的观念。 4 企业对R&D的投入弱,直接影响到企业市 场开拓能力的不断提高,制约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 管理策略的适时调整,限制了企业发展空间的开拓。 事实证明,凡是那些科研创新能力强(不一定都是本企业的 力量搞的,也可以联合,或吸收其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搞,或 委托研究开发等。)科研成果转化水平高(不一定都是转化自 研的成果,只要能打开市场的项目都可以转化,不论该成果 因分析 1.企业主动投入R&D的意识还没有确立, R&D事业的发展在企业的观念中还没有实现从纯 公益性向非纯公益性的转变。长期以来,R&D事业发 展一直是以国家投入为主体,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家财 力有限,直接导致了R&D的投入严重不足,使国民经济发 展受到严重的阻碍,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国家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迫切需要企业来作为R&D的投 资主体。世界许多国家R&D的投入都是以企业为主体的, 如日本企业R&D的投入总量就占到国家总投入的60%以 上。企业作为R&D的最直接受益者,自己投入来进一步扩 大自己的受益程度,这在依靠竞争求得生存与发展的企业来 说,是被认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在我们这个国情里,需 要有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目前,我们正处在这个过程中。 因此,十分有必要来推动企业的观念转变,进一步加大宏观 调控力度,促进企业进一步加大R&D的投入力度。 2.企业投资主体实现所有制多元化仍然存在一 定的困难,发展资金短缺,导致企业对R&D投入比 较困难。西方国家的现代企业参股的绝大多数是私人业 主,股东的成份很复杂。而我国由于长期实行高度统一的计 划经济体制,国内经济成份主要是公有制,成份十分单一。 改革开放近20年来,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虽然得到了长足 的发展,但是,距能够与国有股相互参股的地步还有很大的 差距,公有制占居主体地位在今后的时间里仍然是我们的基 本国策。这就注定国有企业在实施改革攻坚计划和建立现 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必须要在一段比较长的时期内,继续保 持国有股仍然占较大比重的状况。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 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虽然能够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与 庞大的公有制相比,仍然是只占有较小的比重。这一现状是 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目前,国有企业技改投资占固定资产 投资的比重和技改投资中银行贷款所占比重不但没有上升, 反而呈下降趋势。这表明,我国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在科技持 续创新中只有高投人才有高产出的规律。全国1.4万多户 国有大中型企业自筹开发资金还不足销售收入的1%,全国 500强企业的R&D资金的总和不及美国通用公司一家 同 样500强企业所产生的利润也不及通用公司一家。我国国 有企业R&D资金支持强度不足。但足够的资金强度,企业 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达不到的。长期处于大面积亏损状 态下的国有企业是很难拿出大量的资金来投入到R&D方 面,矛盾的焦点便在于此。 3、企业缺乏与R&D投融资行为市场化相适应 的企业家队伍。能不能建立企业R&D投融资市场化的 体制和保证这种体制健康运行下去,实现增强企业R&D投 融资能力的目标,能不能依法从市场上筹措R&D资金,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顾华详:我国企业R&D投入难的对策研究 ・ 65 ・ 且天才地经营好,关键在企业家本人的索质。我国国有企业 包括企业在内用于R&D投入的,都给予税收的减免优惠;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的运作下,其厂长、经理不是企业家, 政府出资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同时制定政策鼓励风险投资投 而是行政干部,他所担负的责任也不是现代企业制度意义上 入R&D。 的企业家所应担负的责、权、利明确的经营管理责任,对企业 2.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政府要通 管理的盈与亏也不负相应的责任;而现行的国有企业领导干 过制定相关政策来保证企业R&D的投入,无论是绝对量还 部,所承担的是行政管理责任,与责、权、利是相分离的,决策 是在GNP或是GDP中所占的比重,都要保持逐年上升,而 是传达上级指令,上传下达,生产是完成计划任务,利益分配 且其增长率要大于GNP的增长率。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私 是个人不承担经营管理风险,拿固定工资。改革开放2O多 营部门(主要是企业)正在领导全球性的R&D,并且投入大 年的改革实践中,国有企业的改革仍然困难很大,厂长经理 量的资金、知识和人力资本。如,1995年时,在大多数OECD 阶层在向企业家阶层迈进的过程中阻力仍然十分巨大。厂 国家中,私营部门提供的R&D资金占国家R&D投资总量 长、经理大多为行政干部,其知识结构和履历与行政干部的 的5O~6O%,支出R&D资金占国家R&D支出的6O~70% 职能是相称的,但是要用企业家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厂长 (大学部门占16~23%,公共机构只占10~16%,本文表4 经理无论是从知识结构,接受相关教育的程度,岗位能力,特 的数据可以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所以,通过经济杠杆的 别是R&D方面的投融资能力,经营管理,组织生产,销售、 调控作用,鼓励企业、民间机构投资于企业的R&D事业。 用人,工商管理能力等,都完全不适合于企业家的标准。所 要形成资金倾斜政策。在不断增加企业R&D经费投入的 以,单纯强调提高对R&D投入意识是没有基础的,更没有 同时,要通过发给补助金,提供贷款、减税、批租、划拨土地等 现实意义。从个人经济能力上来看,现在的厂长、经理绝大 措施来促进企业R&D事业的发展。企业筹集到R&D资金 部分都没有能力以个人的资产来为自己的决策承担有限责 后,为了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还须采取一些调控措施:(1) 任。作为一个企业家,没有良好的R&D的投人意识,就不 政府要加强对企业R&D项目开发的宏观指导,加强引导和 能担当决策重任。所以,目前,我国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 管理,建立适当的审批制度。避免盲目研究,或较落后科技 求标准的合格的企业家阶层还没有涌现出来,这在相当大的 项目被立项开发而造成损失;(2)要坚持项目论证的科学性 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进程,客观上也造成 和项目执行的严格性,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提高工作效率, 了企业整体融资的困难,也使R&D方面的投资更是乏力。 增强责任感和管理工作的透明度;(3)要周密地考虑项目完 四、企业解决R&D投融资不足问题的 成后,影响其正常满负荷使用,发挥出最大功率的各个环节 上的问题,科学、高效地经营好R&D资金;(4)要确保形成 对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R&D经费是增强国家综合实 投资一积累一再投资一再积累的良性循环的机制;(5)要放  力的第一位投入,在保障和推进国家强盛中居于基础性和决 弃依靠合资、合作、引进外资的方式来实现引资、筹集资金、定性的地位。R&D经费投入是生产性投入,发展现代化的 获得国外的高新技术和设备的不现实的想法,要立足于独立 生产力,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与控制能 自主、自力更生。我国企业一定要培养自己的R&D力量 力,必须增加R&D经费的投人,舍此别无他径。R&D是开 国际和国内的事实一再证明,任何通过依附和乞求及施舍的 拓性的生产力,R&D投入是关键性的生产性投人,它在改变 方法获取他人的R&D成果的希望都将以无情地破灭而告  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占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 终。3.努力培育与企业R&D投融资行为实现完全 实力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加入wTO之后,科教 意义上的市场化相适应的企业家队伍。提高企业 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国家的综合 兴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了。我国企业 R&D投融资能力离不开高素质的企业家。企业家的产生与 的技术创新能力要提高、市场竞争力要提高,从具有比较效 需求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企业文明建设与发展的产物。在企 益的意义上来看,正确的战略决策仍然是尽快加大R&D的 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属于人的经营、管理、组织、智慧、品 投人力度,避免消耗性的粗放式经济增长的投人。所以,多 行、观念等非物质无形的东西,所起的作用远远要比那些物 渠道增加R&D经费投入,创造全社会R&D投入的运行机 质的,有形的东西更重要,所以,企业家是建立企业R&D投 制,制定正确的导向性政策,加快我国企业的R&D事业的 融资实现市场化制度和保证这一制度能够健康运行的决定 发展,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了。根据我国对 性因素。忽视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即使有再好的R&D投融 R&D投入的能力和企业的现实状况,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 资制度建设目标,也会终因缺乏合格的优秀的企业家来组织 投融资渠道的情况,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解决问题: 实施而宣告破产。所以,必须把培养一大批与建立R&D投 1.提高政府对R&D的投入。为我国基础研究设 融资制度相适应的企业家队伍放到重要议事日程上。重点 立公共研究基金,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促进竞争;激励创新, 抓好这项工作,要注意把那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文化 特别要重视知识、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保护创新收益。 层次高、有很强开拓精神、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全心 集中精干、高索质的研究力量于优先发展的基础科学领域、 全意为人民服务志向、能够善于团结人、发动人、组织人、词 重点投资领域,如农业、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人口与卫生等 动一切积极因素、能够科学、民主果断进行决策并顺利组织 领域的知识创新.这些领域具有重要的正向外部效应,对推 实施、能够珍惜和用好手中权利、能够自觉接受监督的、廉洁 德才素质较好的企业领导人及时选拨到相关岗位上进 动农业、工业和科技发展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 奉公、作用,政府应当优先投资于这些研究领域,进一步优化企业 行培养煅炼,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接受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的 发展R&D事业的外部大环境。R&D的上游环境得到优化 教育,要立足于培育出一大批既了解我国市场行情、国情。又 之后,处在下游的企业的R&D发展的环境才能够得到改 熟悉国际市场行情的,既有理论与实践才识,又具有开拓进 善。另外,也要重视对承担重大工程项目的企业给予一定投 取、创新精神的年轻的高层次优秀企业家。要尽快制定出台 资,以项目带动、帮助企业发展R&D事业。合理配置政府 《企业家法》,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企业家的标准,任职资格.培 对企业R&D的支持,重点可放在科技型企业;对所有部门 养、选拔的途径,聘用方式,权利和义务,民事权利能力,酬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66 ・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 和法律责任等关键问题。要优化企业家成长的环境,建立企 流与合作。 业家人才库和企业家市场,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发展和 7.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包括国家、集体、个人 走向成熟。为实现企业不断加大对R&D投人力度的目标 奠定人才基础。 及股份等)是有效筹集或柘宽企业投资于R&D资 金来源的重要渠道。如:(1)国家要通过经济立法等手 段,把企业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战略研究,特别是科研持 4,推动企业股权从单一结构向多元股权结构发 展是解决企业股权结构过于单一,不利于企业 续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等纳入到国家的经济发 R&D资金管理与融资问题的根本办法。只有形成多 展计划之中去,保证企业的R&D有固定的经济投人和增长 元股权结构的格局,才可以有效地改变目前企业股权结构单 速度;(2)通过市场、政策等手段来引导金融机构的资金向企 的状况,实现企业股权结构的多元化,才可以有效地削弱 业R&D方面倾斜,金融机构应努力拓展筹资渠道.不仅可 一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涉,加快推进政企分离的步伐;提高公 以在国内发行相关的开发债券,而且要积极到国外去筹措资 司民主决策和管理的水平;真正实现企业决策者的责、权、利 金,或者用更加市场化的手段来广泛地筹措资金;(3)提高公 的明确划分;有利于构建企业R&D投融资市场化机制,形 成企业内部的R&D投资激励机制,规范企业行为的运作, 港守有关企业法规和企业章程约定的组织行为准则,较真实 地体现股东的意志;便于企业多渠道融集R&D资金,拓展 企业的科研创新与科技开发的发展途径,减小企业R&D投 资风险。实现企业多元股权结构格局的办法,中长期的办法 有:积极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在股份经济、 个体私营经济、合资、合作、外资独资、跨国公司等多元经济 成份得到较好的发展后,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股权结构 过分单一的问题。短期内的办法有,积极鼓励企业之间,不 同产权主体之间互相持股参股,虽然大多数仍然是国家股, 但因产权所有部门不同,也可以较有效地缓解股权结构单一 的格局;另外,也可以积极吸收外资和港、澳、台资本人股,但 限于数量有限和操作成本较大,不可能较大范围内使用此种 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要着眼于中长期计划,结合西 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各级地方政府都要把促进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列人地方政府经济 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规划之中去,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 展,为提高企业的R&D投融资能力奠定基础。 5.积极推行科研成果和技术入股。鼓励和推动 斟研机构(包括事业所属和企业所属的)和大学的高新技术 利研成果以技术人股等各种灵活的方式与企业合作。促进 科研机构与大学积极参与企业在R&D方面的共同发展,增 强企业科技持续创新的竞争实力。树立科研要面向生产,生 要依靠科研的新思想,要用市场的手段把这两者有机地结 合起来,这样就能够有效地筹集到相当于总投资的20%以 内的资金,就能够有助于推动科研与生产共同进人良性发展 的轨道。或采用股份制的形式来有效地筹集资金,投资于企 业R&D方面。有效地吸纳社会资金来投资于企业R&D是 目前国内外企业较通行的做法。这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 要求完全相符合。国家、企业、大学和民问的科研机构,都可 以采用这种方式来筹集资金,推动企业科技持续创新的发 展 6.建立R&D的委托研究开发制度。即政府把有 很大困难并伴有失败风险的R&D项目委托给企业或民间 科研讥构或大学的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开发。要形成以开发 高新技术的项目或课题为中心,把政府、大学、企业和民间科 研机构的一些优秀研究人员临时组织成课题组,以合同的方 式进行管理,进行创造性地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这可以有 效地筹集到部分固定的R&D经费。重视与跨国公司建立 双赢的R&D合作关系,鼓励R&D系统进一步国际化,扩大 在全球科学项目中的合作范围,更加方便R&D科学家的交 共R&D的投资效率,促使一批R&D机构进行企业化或者 公司化改组,直接进人市场竞争;(4)发挥私人R&D机构同 市场联系紧密的特长,鼓励私人R&D从事商业化科技的研 究工作;(5)外资企业的R&D中心和研究者应当视为在华 企业R&D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和吸收他们公开申请、公 开竞争我国家或者地区的科学基金、政府资助的高新技术开 发项目和重大的技术改造项目;(6)进一步鼓励跨国公司在 华建立R&D基地和人才培训中心,带动我国企业的R&D 事业的发展,此举的实质是为我国企业节约了一部分相关的 开支,节约当然也是投资;(7)设立“企业R&D基金”,或者 按《商业银行法》的规定来组建企业R&D合作银行等方式 多方筹措资金,为企业R&D事业快速发展、保持持续创新 的活力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表格资料[N].科技日报,2000—03—09⑤, 2.顾华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及对策探讨[J].广东省 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 3.顾华详.论严格执法与完善立法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的核心问题[J].都江学刊,1998,(1). 4,陈娉舒.我国科技竞争力排名为何徘徊不前[N].中国青 年报,2000—07—14①. 5.胡鞍钢,2000:加快西部开发的新思路[J].中国国情分析 研究报告,2001,(9). 6.鲍克,周卫民.技术创新与产业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 科学出版社,1997.204. 7.李成勋.1996~205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M].北京: 北京出版社.1997.427~428. 8.World Bank.中国的发展战略:知识与创新的视角[J].中 国国情分析研究报告,2001,(51). 9.吴群刚.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构建西部地区可持续发 展的产业发展能力[J].中国国情分析研究报告,2001, (64). 10.胡鞍钢.利用新技术促进人类发展——介绍(2001年人 类发展报告》[J].中国国情分析研究报告,2001,(67). 11.陆正明.上海科技投入全国第三[N].文汇报.2001—10一l2 ①. 12.张景勇.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企业为何成不了主体? [N].人民日报,2001—10—16⑩, 13.牲 谦.关键在于自主创新——谈谈我国的科技发展 [J].求是杂志,2001。(23). [责任编辑孙红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