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鹤;于津民;吴忌;胡诚;张寅;韩向博;李聪;刘玉霞;先小乐
【摘 要】Objective: To instruct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western plateau where multi-nationalities assemble by surveying the residents' understanding and reflecting situation to Chinese medicine and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ole of Chinese medicine i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Methods:The questionnaire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and the local actual conditions and were com-pleted by the Datong residents of Qinghai. Results:The re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men and women to the Chinese medicine ha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the medical expenses in Chinese medicine of people older than 60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younger than 60 and their trust levels in Chinese medicine were more obvious;the trust lev-els of Han people in the recogni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Han people but the differ-ence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The western plateau residents have certain knowledge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it is related to the age and nationalities in the aspect of understanding and trust levels.%目的:通过调查了解青海大通地区居民对中医认识情况,分析中医在青藏高原多民族聚集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在当地医疗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以期对西部高原多民族聚集地区的中医药应用提供借鉴。方法:根据文献和当地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并对青海大通地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性、女性对中医的认识和所持的态度无统计学意义;60岁以上者在中医医疗支出方面所占比例较60岁以下者显著增
高,更信任中医;对中医的认识方面,汉族居民对中医的信任程度更高,但与非汉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部高原地区居民对中医有一定的认识,在认知程度和信任度等方面,与年龄和民族有一定的相关性。 【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 【年(卷),期】2015(000)002 【总页数】4页(P73-76)
【关键词】中医;认识;态度;青海省
【作 者】张鹤;于津民;吴忌;胡诚;张寅;韩向博;李聪;刘玉霞;先小乐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2-4
中医药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临床医学,也是祖国医学宝库的瑰宝。近年来青海省卫生厅认真执行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促进中医持续健康发展,普通人群对中医药的认识和态度情况也发生改变。大通县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独特,全县有汉、回、土、藏、蒙等27个民族,少数民族占人口的47.98%[1],农业和放牧是当地社区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居住在这些偏远山区的当地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通常更依赖中医中药。目前有关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中医药卫生服务及其现状的研究较少,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团于
2013年7月中旬在青海省大通县地区进行调研,旨在通过了解青海省高原地区居民对中医的认识及态度情况,为西部高原地区的中医药发展和规划提供参考。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海省大通县群众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收回问卷219份,回收率95.2%,有效问卷192份。答卷者的基本情况见表1。 1.2 方法
1.2.1 问卷设计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意见及预调查结果分析,确定调查问卷的目的及理论框架,设计完成《青海大通县居民对中医现状认识的调查问卷》,问卷采用单项和多项选择题的形式,共10题,拟分析目标人群对中医的认识和态度情况。
1.2.2 研究内容 本文所述的内容涵盖大通县居民对中医的认识情况及态度情况两方面内容。1)认识情况:包括民众对中医的了解程度,对中医看病的费用问题、中医药的优势、副作用及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中医有关的治疗方法等内容进行分析。2)态度问题:重点研究民众对中医中药所持的态度以及对于身边的小孩拟从事中医药行业的态度等内容。
1.2.3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选取230名群众作为调查对象,由调查人员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并解释问卷中相关题目,此后由被调查者填写问卷。
1.2.4 数据管理方法 缺失数据<1%的问卷为合格问卷。对于>1%的不合格问卷,应视缺失数据的类型予以不同处理。应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管理,问卷数据录入采用双人独立录入,经核查、修正,确认无误后锁定数据库。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整理好的Epidata数据库导入到SPSS 17.0软件中进行统计,使用χ2检验中的费舍尔精确检验法(Fisher′s Exact Text)对以上问卷选项进行分析,以α=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
2.1 被调查者对中医的认识情况 被调查者对中医认识情况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被调查者接触过的中医疗法情况见图1。
2.2 目标人群对中医所持态度 调查者对中医所持态度情况见表3。
3.1 对中医的了解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96.35%的人对中医有所了解,只是了解的程度有所不同,8.33%的人对中医非常了解,88.02%的人对中医知道一些,还有3.65%的人对中医一无所知。46.36%的被调查者通过书籍、网络、媒体等媒介了解中医,通过科普讲座形式了解中医的占35.42%。统计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不同年龄段、汉族与非汉族对中医的了解程度及了解中医的途径没有差异,说明中医药在青海省高原地区的宣传和普及度比较全面,但是大部分群众停留在“对中医知道一些”的水平上,表明普及的深度还有待加强。同样调查结果表明开展科普宣传讲座、通过网络和媒体等媒介形式可以起到宣传和普及中医知识的积极作用,因此需加大合理的宣传和正确的引导,使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贡献。
3.2 对中医药的优势与副作用的看法 调查结果与相关报道一致,33.33%的人认为中医的优势在于治疗慢性疾病,一般来讲,人们在患有慢性疾病的时候,多会倾向于咨询中医医生[2]。中医强调整体观,它把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中药方剂也是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整合调节,最终使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3]。调查结果显示27.08%的人认为中医的优势在于强调整体治疗。在与西药的副作用对比中,53.65%的人认为西药副作用大于中医。与西药相比,中药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即为天然的产品,副作用较小,而且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证论治,因人制宜,成本较低[4]。然而即便如此,某些中药仍有毒副作用[5],因此要通过合理宣传使广大群众正视中药毒副作用的存在,同时广大医务人员应该进一步研究中药的毒副作用规律,总结经验,使其扬长避短,尽量减少乃至避免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3.3 对中医看病费用、医疗支出的看法 “看病难”“看病贵”仍是社会焦点问题,尽管政府和医疗机构纷纷出台相应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收效甚微。调查发现,59.9%的人认为西医看病贵于中医。中医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是许多基层老百姓、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老百姓就医的首选,然而近年来随着道地药材产量的减少以及商业化的相关操作,使中药价格大涨。对此,有关方面应在扩大中药材供应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中药材市场整顿和调控,切实保证中药材的价格处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上,真正保证中医“简”“便”“效”“廉”优势的发挥。从中医所占医疗支出比例的数据可以看出,58.85%的人中医医疗支出占全部医疗支出的一半及以上,说明中医药服务在基层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同时也可能与相关政策有关,中医药报销比例在新农合的报销比例有所提高,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方面,支付比例也向基层倾斜,鼓励民众使用中医药服务。调查结果显示,60岁以上的人中医医疗支出占更高的比例,而中医医疗支出比例与性别、民族无关。 3.4 接触过的中医疗法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人接受过中药、针灸治疗,究其原因可能与疗效密切相关。既往调查结果显示高原地区的常见疾病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病[6]。而中药的适应症主要包括哮喘、湿疹、经前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针灸治疗的常见病种包括:后背痛、关节炎、哮喘、消化系统疾病、月经失调等[7-8]。然而,药浴、气功、耳针等特色疗法的接受程度还有待提高,这种接受程度的差异可能与医生的水平、疗效、治疗方法的费用、宣传力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需加强基层中医特色适宜技术的推广,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和理论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防治常见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 3.5 对中医药发展所持的态度 以往的研究表明,与西医相比中医在农村居民心目中的地位比较低,农村居民对中医的信任程度非常低,中医在中国农村的卫生服务市场上的影响渐趋势微[9]。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人对中医持很信任
的态度,这种态度在性别上没有差异,而60岁以上、汉族群众对中医的信任度更高。信任度将直接影响人们就医时的选择,因此,增加民众对中医的信任度是中医药卫生服务在基层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医的发展与振兴也与传承密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70.3%的被调查者支持身边孩子学习中医或者从事中医药行业,6.77%的人持反对意见,在这个问题的选择上男性与女性、不同年龄段、不同民族没有差异[7]。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西部高原地区居民对中医有一定的认识,对中医的优势和副作用、中西医看病费用及中医疗法等问题上都有所理解[8-9]。总体来讲,大家对中医的态度及发展传承是积极支持的,这非常有利于中医药在基层的发展与推广[10-12]。同时为了使中医药的优势特色更好地维护群众健康服务,营造全社会尊重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也应大力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加快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医药在西部高原多民族聚集地区持续、健康的发展[13]。
此次调研也存在一些不足,调查仅仅是一种侧面的分析,所采用的问卷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定量研究问卷,其信度和效度均有待考证。同时调查受地点、人员的限制,因此本研究结果的推广性和代表性缺乏依据,尚有待将来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关文献】
[1] 王兴丽.关于新农合制度的实施现状及问题的调查研究——以青海省大通县为例[J].管理经验者,2013,18(8):46-48.
[2]Saydan SH,Eberhardt MS.Use of complem entary and a l ternative medicine among adul ts with chronic disease:United States 2002[J].J Al tern Complement Med,2006,12(8):805-812.
[3]Sun DZ,Li SD,Yi L.Di f ferences in the origin of philosophy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Exploration of the hol istic advantages of Chinese medicine[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3,19(9):706-711.
[4]Yong ZH.Approach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heritance and exploration[J].Drug Discover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1,33(15):1-12. [5]王萍,冯伟.谈中药的毒副作用[J].中医药导报,2008,5(23):168-169.
[6] 马家驹,陈亮,吴凤芝,等.西部高原地区基层中医药应用情况调研及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9(1):56-58.
[7] 徐鹏,王颖,郝模.农村居民对中医的态度决定中医的前途[J].亚太传统医药,2006,2(4):11-16.
[8] 于贞杰,赵延奎,于倩倩.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中医药服务的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7):734-736.
[9] 于贞杰,赵延奎.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态度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1):69-71.
[10]侯胜田,张永康,李东辉.消费者中医药认知态度定量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9):1-2.
[11]刘志杰.传统中医药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J].自我保健,2007,22(1):50-51. [12]陈继根,刘登,潘毅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业人员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知识、行为与态度的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7):1447-1449.
[13]王祥余.中医药文化的表现形式及欣赏[J].特别健康:下,2014,(8):397-39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