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

通电2HO2H2O2,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 21. 根据化学方程式:

A. 反应所需条件 B. 生成物的状态 C. 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D. 氧气可助燃

2.某高性能锂电池,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Li+MnO2=LiMnO2,已知锂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iMnO2是氧化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D.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3.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所示,由该图示不能得出的的结论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氟气比氧气更活泼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改变 D.丙不是氧化物 4.关于2H2+O2

2H2O的读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B.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C.常温下,每2体积的氧气与l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体积的水 D.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5.某同学为了探究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将它们混合密闭在一容器中,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检测其中部分物质的质量,并与加热前比较(见下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反应后质量/g A.x=24 B.丁可能是催化剂

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是1:2 D.容器内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6.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对于该反应中甲、乙、丙、丁物质类别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甲属于混合物 B.乙属于化合物

12 2 x 3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甲 2 乙 30 丙 6 丁 3 C.丙属于单质 D.丁属于氧化物

7.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H2SO3+2H2==S↓+3H2O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生成物有沉淀

B.反应物是H2SO3和H2,生成物是S和H2O C.该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每1份质量的H2SO3和2份质量的H2完全反应,生成1份质量的S和3份质量的H2O 8. a克木炭在b克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 A.大于(a+b)克 B.小于(a+b)克 C.等于(a+b)克 D.小于或等于(a+b)克

9.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1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D.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10.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事实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 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 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 观点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分子是可分的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微粒间有间隔 11.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3 B.46 C.92 D.96

12.用尿素溶液来处理汽车尾气,化学方程式为:2CO(NH2)2+4X+O2=2CO2+4N2+4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NO2 B.NO C.N2O D.NH3 1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别表示汞原子、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汞和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

C.生成的和个数比为1:2

D.在该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汞原子和氧原子

14.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15.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 )

A.1:1 B. 2:1 C. 4:1 D.5:1

16.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B.四种物质A、B、C、D中有3种单质和1种化合物 C.该反应中,A、C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7:14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O2═N2+H2O 17.推理是一种主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能在空气中燃烧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放热、吸热现象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 D.某物质燃烧有CO2生成,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18.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到是( )

A.x=3.1 B.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比为14:85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9.为避免汽车尾气的有害气体对大气的污染,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给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其净化原理是2NO+2CON2+x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2 B.最终排放的汽车尾气是混合物 C.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 D. 该反应生成的N2和CO2的质量比为1:2

20.某实验过程如下:取a g锡粉置于密闭容器中,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b g,煅烧使锡粉与氧气充分反应;冷却后打开容器时发现有空气冲入,待容器内气体组成恢复到反应

催化剂前,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c g;取出所有固体,称得固体为d g。则c等于 A.d+b+a B.d-b-a C.d-b+a D.d+b-a 21.下图中“●”和“O”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点燃高温

A. 2H2O22H2O B. CCO22CO C. H2Cl22HCl D. 2COO22CO2

22.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的质量(g) A 15 0 B 15 10 C 25 x D 20 y 点燃点燃A. x的取值范围是:0≤X≤45 B.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比为3:1 C.当y≤20时,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 x+y=65

23.密闭容器中盛有CH4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CH4全部转化为CO、CO2和H2O,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反应前CH4和O2的质量比为( )

A. 4:13 B. 3:10 C. 2:7 D. 1:4

24.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其中未知数据正确

的是( )

A.m1=30.8 B.m2=24 C.m3=13.6 D.m4=34

25.用右图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物质组合是( ) A.锌和稀硫酸 B.碳酸钠和稀盐酸 C.铁和硫酸铜溶液 D.氯化钠和稀盐酸 二、填空题

26.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图26-1 图26-2 (1)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华设计如题26-1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时,先将装有药品的装置放在天平上,添加砝码,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如题12-1图所示),然后取下装置,用针筒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稀盐酸,反应后再将装置放置于天平上,观察到 ,从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若将锥形瓶改为烧杯,则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 (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题26-2图所示。 ①X的化学式是 。

②根据上述微观示意图,可得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是 。 27.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 (填“氢气”或“煤”); (2)在新买的轿车内放入几包活性炭可减少异味,其原理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 (3)生活中常接触到“高钙牛奶”,其中的“钙”应理解为 (填“元素”或“单质”)

(4)农业生产中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熟石灰的化学式为 ;

(5)“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可由反应2NaOH+X=NaClO+NaCl+H2O 制得,则X的化学式为 . 2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

(1)A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 。

(2)C为尿素,农业上常用作 (填“氮”、“磷”或“钾”)肥。 (3)上图所示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三、实验题

29.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 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A 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 托盘天平的指针______(选填“向左”、 “向右”或“不”)偏转, 原因是______。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_____。 (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 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 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装置中进行。

(4)从微观角度分析, 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⑥原子质量 四.计算题

3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有机物(含C、H、O三种元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用下图实

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探究。

提示: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O2+2CO2=2Na2CO3+O2 实验数据:

读数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222.4 158.4 电子天平a 217.0 电子天平b 150.0 请计算该有机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写出计算过程)。

31.实验室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8.0g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8.4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5 DBCCC 6-10 ADDAD 11-15 BBCAD 16-20 CDBDD 21-25 DABBD 二、填空题

26.(1)天平仍然平衡(1分);反应生成的氢气扩散到空气中,使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减小

(1分);

(2)①SO2(1分);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每个原子的质量

不变(1分)。

27.答案:(1)氢气(2)吸附性(3)元素(4)Ca(OH)2(5)Cl2 28.(1)1:3;(1分)(2)氮 ;(1分)(3)B、D;(1分) (4)2NH3+CO2═CO(NH2)2+2H2O(2分) 三、实验题

29.(1)向左(1分);反应生成的氢气逸出(1分); (2)相等(1分); (3)密闭(1分); (4)①③⑥(1分)。 四、计算题

30.【答案】解:生成水的质量=222.4g-217.0g=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

25.4g(100%)0.6g18=;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2Na2O2+2CO2=2Na2CO3+O2 固体质量增加 88 32 88-32=56

x 158.4g-150.0g=8.4g

88x568.4g

x=13.2g

13.2g(13.2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12100%)3.6g44,故9.0g有机物中氧元

素的质量=9.0g-0.6g-3.6g=4.8g,则该有机物中碳、氢、氧的质量比=3.6g:0.6g:4.8g=6:1:8

答:该有机物中碳、氢、氧的质量比是6:1:8。

31.(1)生成氧气的质量:28.0g-18.4g=9.6g (2分)

(2)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则 2KClO3

2KCl+3O2↑ (1分)

245 96

x 9.6g (1分) 245:x=96:9.6g

x=24.5g (2分)

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9.6g,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