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校心理 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策略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校园危机干预策略与思考

为了预防校园危机事件的产生和危机事件带来的心理影响,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方案进一步需要进一步完善: 1.我们要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干预原则:1.预防为主; 2.及时预警; 3.协调有序; 4.反馈追踪。

干预对象: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对象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2、学习压力特别大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第一次出现不及格科目的优秀生、需要重修多门功课的学生、将试读的学生、将被退学的学生;

3、性格内向、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且交不起学费的学生、需要经常向亲友借贷且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学生等。

4、有严重心理疾病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等疾病的学生;5、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新生;6、遭遇突然打击和受到意外刺激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1)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伤亡;父母的离异或分居;父母失业;家庭暴力等)后出现心理

或行为异常的学生;(2)身体发现严重疾病(传染性的疾病,如:肝炎、肺结核等;费用很高又难以治愈的疾病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3)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4)感情受挫(失恋;单相思情绪失控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5)受辱、受惊吓(当众受到羞辱;受到严重惊吓,如看恐怖片情绪失控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6)与他人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被多人排斥;受到歧视、误解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明确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职责、措施和方法:1、心理危机干预小组,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成员包括领导班子成员、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班主任、少先队干部及校医。,2,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职责.协调各部门做好心理危机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建立心理危机监测信息交流机制和相关渠道;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加强相关设备建设和人员建设;积极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科学研究;加强各校危机干预小组的合作与交流 对外公布有关心理危机监测信息,发出预警,提出相关措施建议;根据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及时更新预案,保持预案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1.以心理健康工作人员为核心。在心理辅导或咨询过程中,发现处于危机状态或需要立即干预的学生,应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专业人员应给予评估和会诊,及时采取心理治疗或转介等措施。

2.以班主任为重要力量。

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力量。班主任应了解心理危机干预流程,发现学生有异常心理或行为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应急措施,并及时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联系。以少先队干部为基础力量。少先队干部加强同学之间思想和感情上的联系和沟通。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尽快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联系。

确定干预技术

A、心理急救,稳定情绪

B、行为调整,放松训练,晤谈技术

C、认知调整,晤谈技术

1.首先要取得干预对象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2.提供疏泄机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3.对访谈者提供心理危机及危机干预知识的宣教、解释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使他们理解目前的处境,理解他人的感情,建立自信,提高对生理和心理应激的应付能力;4.根据不同个体对事件的反应,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如:积极处理急性应激反应,开展心理疏导、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矫正、放松训练、晤谈技术等,以改善焦虑、抑郁和恐惧情绪,减少过激行为的发生,必要时适当应用镇静药物。

宾阳县民族中学

刘容志

2018年5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