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掌握教学模式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一、理论背景:

1.布卢姆的实证结论

(1)个别教学组学生平均分比群体教学组的平均分高2个标准差,即个别

组的平均分超过98%的群体组的成绩。

(2)在终结性考试中,个别教学组有90%以上的学生达到优良,群体教学

组只20%的达到优良。

(3)个别教学组学生的最初能力测试成绩与其最终的学业成绩不甚相关。

r(x、y)(x为能力,y为终结性学生成绩)一般在0.15—0.25之间。

(4)群体教学组学生最初能力测试成绩与最终的学业成绩十分相关,r(x、

y)在0.6—0.7之间。 (5)卡罗尔能力倾向假设

卡罗尔:一个学生的能力倾向是指其掌握一项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

量。

(6)布卢姆的学习达成度模型:

学力达成度=f() 学习达成度=

布卢姆的学习模式的启示:

其一,让学生按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是科学合理的。

其二,在不能增加课时的前提下,增加给予学生的时间,即提高课堂

40分钟的效率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其三,只要条件适当,学习时间允许,那么95%以上的学生都可以达

到优良的学业成绩。

(7)莫里森的多种矫正思想 (8)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说

布鲁纳认为人“原有的认知结构”决定了人对于新的信息、新的知识的接受;反过来,这种知识接受的差别又决定了人在学习后,他的认知结构发展的差别。即

原有认知结构的差别 接受新知识的差别 (9)斯金纳的机器程序教学

斯金纳是当代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之一。他认为学习过程是作用与学习者的刺激和学习者的反应之间的联结的形成过程,而这种联结是否已经建立,可以通过其行为来反映。50年代中期,他依据“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构思了一套机器程序教学模式。 (10)布卢姆通过实验,证实学习三要素的权重:其一,认知的前提特征

(学习者的能倾、认知结构、态度的总称)在学习中起50%的作用。其二,情感的前提特征(学习者的情意、态度、兴趣、对学校的看法、对自己的认识,强化作用等总称)对学习的作用起25%的作用。其三,教学的适宜性(指教师对学习任务的表达的清晰性。讲解和安排适合学习者等)在学习中起25%的作用。

二、掌握学习模式的操作程序:五个环节。

1.单元教学目标

2.依据单元目标的群体教学 3.形成性评价(A) 4.矫正学习 5.形成性评价(B)

达标组

单元教学目标→群体学习→形成性评价(A)→{ 未达标组}→形成性评价(B) ↑ 矫正学习

掌握学习模式程序图

三、掌握学习模式的效果和适用性

1.效果极好。接近个别教学效果——远远高于一般群体教学效果 2.适用于以下情境:

(1)适用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

(2)适用于封闭型的课程而不是开放式的课程。即适用于明显可测性的课

程,而不是陶冶情操、艺术修养、创造力强的课程。

(3)适于长期课程而不是短期或微型课程。

3.是否选用掌握学习模式,要根据上述三种情况,不可盲目机械乱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