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3.实验三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大气中SO2浓度的测定浓度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测定空气中 SO2的采样和监测方法(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学习标准曲线的绘制及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二氧化硫被甲醛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羟基甲磺酸加成化合物,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之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硫与盐酸副玫瑰苯胺、甲醛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577nm处进行比色测定。

本方法的主要干扰物为臭氧、氮氧化物及某些重金属元素。采样后放置一段时间可使臭氧自行分解;加入氨磺酸钠可消除氮氧化物的干扰;加入磷酸及环己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消除或减少某些金属离子的干扰。在10mL样品中存在50μgCa、Mg、Fe、Ni、Mn、Cu等离子及5μg二价锰离子时不干扰测定。本方法适宜测定浓度范围为0.003~1.07mg/m3。 三.仪器:分光光度计、便携式大气采样器、恒温水浴锅、多孔玻板吸收管(10mL)、具塞

比色管(10mL)14支、移液管6支(1mL4支、10mL2支)、容量瓶(1000mL、100mL) 四.试剂:甲醛、环己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CDTA-2Na)、甲醛、氢氧化钠、氨磺酸钠、碘

液、淀粉溶液、碘酸钾标准溶液、硫代硫酸钠, 二氧化硫标准溶液, 盐酸副玫瑰苯胺,盐酸等。 五.实验步骤

(1)采样:用内装10mL吸收液的U型玻板吸收管,以0.5L/min的流量采样20min,采样温度23~29℃,避光。当气温高于30℃时,采样后如不能当天测定,可将样品溶液贮于冰箱。采集2个平行样。

(2)预处理:放置20min,使臭氧分解。将吸收管中样品溶液移入10mL比色管中,用少量甲醛缓冲吸收液洗涤吸收管,倒入比色管中,并用吸收液稀释至10mL,加入0.60%氨磺酸钠溶液0.50mL,摇匀,放置10min以除去氮氧化物的干扰。

(3)标准曲线的绘制及样品的测定:取14支10mL具塞比色管,分A、B两组,每组7支,分别对应编号,A组按表1配制标准系列,前5支用于标准曲线的绘制,后两支为样品。B组各管加入0.05%PRA(盐酸副玫瑰苯胺)使用液1.00mL,A组前5管分别加入0.6%氨磺酸钠溶液0.5mL和1.50mol/L氢氧化钠溶液0.5mL,混匀。迅速将溶液倒入对应编号的B管中,加塞摇匀后放入恒温水浴中显色。显色温度与室温之差应不超过3℃,根据不同季节和环境条件按表2选择显色温度与显色时间。

1

表1 标准曲线的绘制与样品的测定

管号 SO2标准液(mL) 甲醛吸收液(mL) SO2含量(μg) 1 0 10.00 0 2 1.00 9.00 1.00 3 2.00 8.00 2.00

表2 二氧化硫显色温度与时间对照表

显色温度(℃) 显色时间(min) 稳定时间(min) 试剂空白吸光度(A0) 10 40 35 0.030 15 25 25 0.035 20 20 20 0.040 25 15 15 0.050 30 5 10 0.060 4 5.00 5.00 5.00 5 10.00 0 10.00 6 样品1 10.00 7 样品2 10.00 在波长577nm处,用1c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计算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y=bx+a

式中:y-标准溶液吸光度A与试剂空白吸光度A0之差(A-A0); x-二氧化硫含量,μg;

b-回归方程式的斜率,A/μg·SO2/10mL; a-回归方程式的截距(一般要求小于0.005)。

本方法标准曲线斜率为0.044±0.002。试剂空白吸光度A0在显色规定条件下波动范围不超过±15%。正确掌握其显色温度、显色时间,特别在25~30℃条件下,严格控制反应条件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样品的测量同标准曲线的绘制。

(4)计算:二氧化硫浓度(SO2,mg/m3)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 思考题:

1. 做标准曲线时,能否用1号比色管做参比?为什么?

2. 为什么要用A,B两组比色管,而不是将显色剂PRA直接加入到含二氧化硫的溶液中?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