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福建初二初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福建初二初中语文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书写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写出相应的拼音或汉字。(3分)

阅读经典,咀嚼经典,那些从容流淌的文字中,却常常涌动着令我们感动的爱的激流:阿长辛苦买来的粗zhuō ( 1 )的《山海经》令我全体震悚( 2 ),却蕴含着浓浓关爱;父亲蹒shān(3)的背影令我不停拭 ( 4 ) 泪,其间流着舐犊之情;老王在生命尽头的滞 ( 5 ) 笨的身躯所牵动的一个善良文人的愧zuò ( 6 )……常常感动于生活中的细小的爱与关怀,我们才能更好的品味生活!

二、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主持人评选”大赛中,各选手才思敏捷、夸夸其谈,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交口称赞。 B.日本文部省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掩盖其侵华战争的历史罪行。

C.巴以冲突不断升级,中东局势充满变数,令许多境外旅游者和投资者礼让三分,静观其变。

D.朝鲜发射卫星的举动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美国、日本、韩国纷纷表示朝鲜是在向国际社会发起新的挑衅。

三、语言表达

将下面内容改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2个字(3分)

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当时著名诗人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这可是第一位受外国人关注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获提名的中国作家。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

四、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4分)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初中阶段你读过不少中外名著吧,现请你从《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任选一部,谈一谈阅读这部小说最深的一点感受,并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4分) 名著:《 》

①感受: ②情节: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6分)

八年级开展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闯红灯原因统计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的信息。(不得出现数字) (2分)

闯红灯原因 有急事 看到没有车 看到别人闯 习惯了 闯红灯人数 12 86 369 84

【2】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值勤时,几位同学发现,一些闯红灯的行人不服交警的劝阻和处罚,甚至出言不逊。针对下面的情况,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对其进行规劝。(2分)

①一位大妈不耐烦地说:“等,等,等,一等就是几十秒,我等得起吗?” ②一位大叔掏出一张20元钞票对交警说:“不用找了,我再闯10块钱的。”

【3】为“文明出行”设计一条公益宣传语,要求使用上一种修辞手法。(2分)

六、默写

默写诗文(8分)

①《望岳》中写出诗人攀登人生顶峰誓言的诗句“ , 。”

②《石壕吏》中“ , ”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③崔颢《黄鹤楼》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④《早寒江上有怀》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七、现代文阅读

1.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有哪些理由说明父亲不必送我?(3分)

【2】作者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在南京的见闻一句都没写?(2分)

【3】词语品析:

①“甚是仔细”“颇踌躇了一会”两个加点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②“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如何正确理解“太聪明了”的意思和蕴含的情感?(2分)

2.独腿人生(13分)

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坐公车去,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四十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三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问了价。“五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六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五元再加一元,就是三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三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五块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三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三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就只收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五十岁以

上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向前滑行,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他失去的是右腿。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和频率前后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座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刚三十出头,有一百三十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而他比我大二十多岁,身体精瘦,且只有一条腿,从他左腿并不肥大的裤管随风飘动的情形,我猜想他唯一的好腿一定瘦得可怜。然而,我却大模大样在坐在车上,让他用独腿带我前行。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顽固地不肯向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黝黑的后颈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蹿,像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我说:“你真不容易呀!”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呀!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还带的是两个人。”我问他怎么走那么远?他说:“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坐我的车。下了车,那两个韩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孬种。”

不由自主地,我又看着他的那条断腿。我很想打听一下他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他已经断了一条腿,而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我想,如果那条断腿也有在天之灵,它一定会为它的主人感到自豪。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

我正纳闷他隔这么远就把车停住了,他回过头满怀歉意地对我说:(a)“我本来应该把你送到的,可那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我不由心中一紧,鼻子酸酸的。我赶紧给他五元钱,但他坚决只收三元钱。 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太流泪的人。

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b) “你为什么不让他送到?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我没有做声。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叙述了 的故事。 (20字以内)(2分)

【2】请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及其作用。(3分)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

【3】“如果那条断腿也有在天之灵,它一定会为它的主人感到自豪。”你认为这条腿会为主人的哪些方面感到自豪呢?(3分)

【4】文中多处使用了语言描写的表现手法,请任选文末a、b两处的其中一句进行分析。 (2分)

【5】文章结尾写道:“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请简要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八、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 ②无案牍之劳形 劳: ③可爱者甚蕃 蕃 ④亭亭净植 植:

【2】用现代文翻译下面句子。(2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 情怀;乙文称“莲,花之君子者也”,隐喻了作者 品格。(2分)

【4】依据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下面两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4分)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九、作文

作文(40分)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家长的呵护、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启迪、书香的熏陶……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全文不少于600字;

3、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福建初二初中语文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书写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写出相应的拼音或汉字。(3分)

阅读经典,咀嚼经典,那些从容流淌的文字中,却常常涌动着令我们感动的爱的激流:阿长辛苦买来的粗zhuō ( 1 )的《山海经》令我全体震悚( 2 ),却蕴含着浓浓关爱;父亲蹒shān(3)的背影令我不停拭 ( 4 ) 泪,其间流着舐犊之情;老王在生命尽头的滞 ( 5 ) 笨的身躯所牵动的一个善良文人的愧zuò ( 6 )……常常感动于生活中的细小的爱与关怀,我们才能更好的品味生活! 【答案】( 1 )拙 (2 )sŏng (3)跚 ( 4 )shì ( 5 )zhì ( 6 )怍

【解析】此题为基础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掌握。答案:粗拙;震悚(sǒng);蹒跚;拭干(shì);滞(zhì)笨;愧怍

【考点】字音 字形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要求给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中的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和字义。

二、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主持人评选”大赛中,各选手才思敏捷、夸夸其谈,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交口称赞。 B.日本文部省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掩盖其侵华战争的历史罪行。

C.巴以冲突不断升级,中东局势充满变数,令许多境外旅游者和投资者礼让三分,静观其变。

D.朝鲜发射卫星的举动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美国、日本、韩国纷纷表示朝鲜是在向国际社会发起新的挑衅。

【答案】D

【解析】A夸夸其谈是指“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用在句子中不符合句意。B项别具匠心是指“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用在句中不符合句意,C项中礼让三分是指礼貌谦让,用在句子中不符合句意。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点评: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词语有正确的理解,然后将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判断是否正确。

三、语言表达

将下面内容改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2个字(3分)

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当时著名诗人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这可是第一位受外国人关注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获提名的中国作家。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

【答案】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解析】这段文字的中心内容应放在后半部分:“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鲁迅婉言谢绝了”根据这两句话可以总结答案,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考点】语言的运用

点评:读懂资料,抓住重点句子概括总结。

四、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4分)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初中阶段你读过不少中外名著吧,现请你从《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中任选一部,谈一谈阅读这部小说最深的一点感受,并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4分) 名著:《 》

①感受: ②情节:

【答案】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坚强的毅力,崇高的信念可战胜一切困难。在修筑铁路中,保尔所在的潘克拉托夫小队“拼命走在前头”,以“疯狂的速度”进行工作;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非常苦恼,不能自拔。他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悲剧命运的打击,开始了为争取归队而进行的斗争等故事。

【解析】熟记名著作者作品等相关常识,重点篇章的故事情节。此题无固定答案,可以任选一部书,谈自己的感受。言之成理即可。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坚强的毅力,崇高的信念可战胜一切困难。在修筑铁路中,保尔所在的潘克拉托夫小队“拼命走在前头”,以“疯狂的速度”进行工作;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非常苦恼,不能自拔。他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悲剧命运的打击,开始了为争取归队而进行的斗争等故事。 【考点】名著导读

点评:对于课本推荐的名著导读,要识记相关的作者作品和重点篇章的故事情节。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6分)

八年级开展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闯红灯原因统计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的信息。(不得出现数字) (2分)

闯红灯原因 有急事 看到没有车 看到别人闯 习惯了 闯红灯人数 12 86 369 84 【答案】据调查统计,人们闯红灯最主要的原因是“看到别人闯”,其次是“看到没有车”和“习惯了”,真正“有急事”的只是寥寥无几。

【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无固定答案,能交代清楚表格内容即可。示例:据调查统计,人们闯红灯最主要的原因是“看到别人闯”,其次是“看到没有车”和“习惯了”,真正“有急事”的只是寥寥无几。

【2】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值勤时,几位同学发现,一些闯红灯的行人不服交警的劝阻和处罚,甚至出言不逊。针对下面的情况,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对其进行规劝。(2分)

①一位大妈不耐烦地说:“等,等,等,一等就是几十秒,我等得起吗?” ②一位大叔掏出一张20元钞票对交警说:“不用找了,我再闯10块钱的。”

【答案】示例:①几十秒等来的是安全,是健康。大妈,您想想,现在还有什么比安全健康更重要的呢?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等,那这马路上该乱成什么样子呢。

②大叔,有些东西不是能够用钱来衡量的,钱能不能买到健康,买到安全呢?文明交通,应该从每个人做起。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答题符合题目要求,有规劝之意即可,宣传标语注意使用修辞手法。①几十秒等来的是安全,是健康。大妈,您想想,现在还有什么比安全健康更重要的呢?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等,那这马路上该乱成什么样子呢。

【3】为“文明出行”设计一条公益宣传语,要求使用上一种修辞手法。(2分) 【答案】走文明路,保健康行! 你热爱生命吗?请从文明出行开始。

【解析】走文明路,保健康行! 你热爱生命吗?请从文明出行开始。

②大叔,有些东西不是能够用钱来衡量的,钱能不能买到健康,买到安全呢?文明交通,应该从每个人做起。 【考点】语言的运用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六、默写

默写诗文(8分)

①《望岳》中写出诗人攀登人生顶峰誓言的诗句“ , 。”

②《石壕吏》中“ , ”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③崔颢《黄鹤楼》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④《早寒江上有怀》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答案】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③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④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解析】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除了识记准确外,还要注意书写正确。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③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④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考点】诗文默写

点评: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要求学生不仅正确识记诗句,而且书写也要准确无误,才能保证不失分。

七、现代文阅读

1.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有哪些理由说明父亲不必送我?(3分)

【答案】有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那年我已二十岁,是成年人了;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

【解析】“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可以从这句话总结答案。

【2】作者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在南京的见闻一句都没写?(2分)

【答案】因为南京的见闻与本文的主题关系不大,本文重点是背影中的父爱。

【解析】本文的重点是要通过刻画父亲的背影,来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而南京的见闻与中心无关,因此可以省略不写。

【3】词语品析:

①“甚是仔细”“颇踌躇了一会”两个加点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②“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如何正确理解“太聪明了”的意思和蕴含的情感?(2分)

【答案】甚:很,写出父亲嘱咐茶房时认真仔细的程度;颇:很,相当的,写出父亲犹豫不决的样子。两个词都反映出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② “聪明”是反语的说法,其实是糊涂、幼稚的意思,蕴含着我当时对父亲不理解的深深自责、懊悔之情。

【解析】①“甚”是程度副词,意思是“很”,写出了父亲嘱咐茶房时仔细认真周全,“颇”意思是“很”,相当的,写出了父亲的犹豫不决,这两个词语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②聪明是反语,意思是“糊涂和幼稚”的意思,写出我当时对父亲不理解的深深的自责,懊悔之情。 【考点】现代文阅读 文意的把握 词语的赏析 点评:

读懂文章内容,抓住主干句子,联系上下文意,总结答案。

词语的赏析,首先要解释词语的本义,然后分析在句子中的含义和作用。

2.独腿人生(13分)

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坐公车去,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四十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三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问了价。“五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六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五元再加一元,就是三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三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五块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三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三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就只收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五十岁以上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向前滑行,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他失去的是右腿。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和频率前后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座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刚三十出头,有一百三十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而他比我大二十多岁,身体精瘦,且只有一条腿,从他左腿并不肥大的裤管随风飘动的情形,我猜想他唯一的好腿一定瘦得可怜。然而,我却大模大样在坐在车上,让他用独腿带我前行。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顽固地不肯向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黝黑的后颈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蹿,像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我说:“你真不容易呀!”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呀!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还带的是两个人。”我问他怎么走那么远?他说:“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坐我的车。下了车,那两个韩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孬种。”

不由自主地,我又看着他的那条断腿。我很想打听一下他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他已经断了一条腿,而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我想,如果那条断腿也有在天之灵,它一定会为它的主人感到自豪。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

我正纳闷他隔这么远就把车停住了,他回过头满怀歉意地对我说:(a)“我本来应该把你送到的,可那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我不由心中一紧,鼻子酸酸的。我赶紧给他五元钱,但他坚决只收三元钱。 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太流泪的人。

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b) “你为什么不让他送到?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我没有做声。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叙述了 的故事。 (20字以内)(2分)

【答案】一个车夫用独腿蹬三轮支撑自己人生的故事。

【解析】主人公是独腿车夫“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

【2】请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及其作用。(3分)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

【答案】“直直地瞪着”、“瞪着”,形容目光长时间盯在他的“断腿”和“裤管”上,表现我突然发现车夫是残疾后的震惊,以及自己坐在他车上的复杂心情。

【解析】直直地瞪着,是指长时间的将目光盯在他的断腿,表现我突然发现车夫诗歌残疾人后的震惊,及自己的复杂心情。

【3】“如果那条断腿也有在天之灵,它一定会为它的主人感到自豪。”你认为这条腿会为主人的哪些方面感到自豪呢?(3分)

【答案】主人积极乐观的心态;顽强坚韧的意志;诚信善良的品质;自尊自立的精神。

【解析】“上来吧,就收你三元。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黝黑的后颈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蹿,像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孬种。”可以从这三个句子中总结答案,车夫具有诚信善良的品质、顽强坚韧的意志、有自尊自立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4】文中多处使用了语言描写的表现手法,请任选文末a、b两处的其中一句进行分析。 (2分)

【答案】a、这句话体现了车夫处处为我着想,展现了他善良真诚的品格。

b、这句写出了富人对底层人的偏见,反衬出独腿车夫诚信待人、自尊自强的品格的可贵。

【解析】考查语言描写,a、这句话体现了车夫处处为我着想,展现了他善良真诚的品格。 b、这句写出了富人对底层人的偏见,反衬出独腿车夫诚信待人、自尊自强的品格的可贵。

【5】文章结尾写道:“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请简要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答案】独腿车夫的故事感动、激励了我。一个人诚恳待人,坦诚待人,自强不息,就会坚强,就会拥有自尊,就会获得支撑人生的力量。

【解析】通过独腿车夫,我深受感动,激励了我。人活着,就应该自强不息,坦诚待人,拥有自尊,就有了获得支撑人生的力量。

【考点】现代文阅读 文意的把握 词语的赏析 表现手法的运用

点评:关于文意的把握,要求学生读懂文章内容,明确本文的创作主旨,联系上下文内容,做出准确答案。 识记常见的写作手法,能结合句子做出准确判断,并能分析其作用。

八、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 ②无案牍之劳形 劳: ③可爱者甚蕃 蕃 ④亭亭净植 植:

【答案】①大 ②使……劳累 ③多 ④树立

【解析】在解释时注意②劳使动用法。

【2】用现代文翻译下面句子。(2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解析】在翻译时注意“亵”的含义即可

【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 情怀;乙文称“莲,花之君子者也”,隐喻了作者 品格。(2分)

【答案】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品格。

【解析】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表达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莲隐喻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品格。

【4】依据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下面两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4分)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①居于陋室不受嘈杂的奏乐声和繁杂的公文干扰,生活清静又闲适,含蓄地表达了对官场生活9厌恶之情。②这是对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和批判。 【解析】①句话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②写出了作者对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的鄙弃和批判。

【考点】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的理解 翻译句子 文意的把握 点评:

文言实词的理解,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做好此类题目,要注意文言实词的积累,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要特别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特殊的文言词语。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特殊的文言词语。

文意的把握,要求学生弄懂文言文的含义,然后结合具体的题目,做出准确的分析和解答。

九、作文

作文(40分)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家长的呵护、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启迪、书香的熏陶……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全文不少于600字; 3、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答案】就这样慢慢长大

那脚步声渐近渐响,却分明听得出鲜明的沧桑感。 我知道,是奶奶。

我即刻起身去开门,迎上奶奶还未来得及隐去的惊讶,在布满皱纹的脸上慢慢演变成关切的笑容。

“哦,孙女!我是想来问问你晚上做作业会不会饿,要不要我帮你拿些零食来。”“奶奶,没事,我不饿,你早些睡觉吧。我只做一会儿,马上就去睡觉。”奶奶带着些许担心、些许欣慰转身走了。

坐下来,拿起笔,继续我未完成的作业„„ 写完最后一个字,收起文具,想再读一会儿政治书,才觉上下眼皮有点互相吸引的趋势。于是,轻轻叹了一声,还是明天早上起来读吧。

熄了灯,走进卧室。开灯的瞬间,看到柜子上齐整地摆着一堆面包、饼干之类的零食。 似乎还真有点饿,端起旁边的牛奶,又吃了个面包,终抵消了食欲,打算好好睡觉了。

躺上床上,正酝酿一份平静的心情来进入梦乡。忽然隐隐约约中又听到一阵脚步声,很轻很轻,但还是被我捕捉到了。

脚步声渐近,却没有变响,只是那份沧桑感更明显了。听得出来,走得很小心、很谨慎,像是生怕稍重的脚步声会打破这片水晶般澄清纯脆的安静。

停下了,转身了,脚步声又渐渐远去、最终让我不再捕捉得到了。 心中的安宁不再,思绪随着脚声的消失而飘远„„ 奶奶走得更轻了,是担心打扰我吧。

零食是奶奶准备的吧„„ 突然察觉到,奶奶的脚步声轻到让我不仔细捕捉都听不到了。谁知道在我躺在床上之前,她悄悄来看过我几回,谁知道,在我进卧室之前,她把那杯温热的奶热过几回。

原来,我的思想太狭隘了,满心以为只要我认真学习,他们便一定都得到满足,他们是爱我的,他们希望我上进,但并不是爱我的认真学习,他们要我一切都好。

奶奶的脚步声,我尽力从记忆的声浪中回想。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是伴着奶奶的脚步声渐渐长大,如今奶奶的脚步声虽然没有小时候那般有力,但是一样让我感到温馨,感到亲切„„

枕着深深的亲情,因为爱,我在人生的路上,行走、跌倒、站稳、成功,莞尔一笑,连睡梦中的呼吸都是甜蜜的„„ 梦里的脚步是轻盈的,也是沧桑的„„但是就在这样的脚步声中,我慢慢长大了。我也慢慢学会让奶奶的脚步声变得更轻了,是因为奶奶的身边多了我的搀扶„„

【解析】 一、认真审清题意 题目是“就这样慢慢长大”,很显然,这个题目缺少主语,我们在审题的时候,首先要做的第一个事情就是试着给它加一个主语,而这个主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比如,既可以写“我”在妈妈的细心呵护下慢慢长大,也可以写一棵小树在“我”的细心呵护下和我一起慢慢长大。接着是审清“这样”所指代的内容,经过分析,我们觉得“这样”指代的内容是宽泛的,学生是容易把握的。比如,既可以写亲人的关爱、师长的教诲、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也可以写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意志等,这是“长大”的形式。最后是必须弄清楚“慢慢长大”,应该说,这里重在强调的是一个过程,而这个长大的过程,就像一粒种子发芽一样,需要一定的养分才能完成,所以这里长大的过程不仅是年龄的增加,身材的增高,而且应该是习惯的养成,思想的成熟,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长„„而这一点恰恰应该是审题的重点。

二、确立写作文体 很显然,从文题的题眼“慢慢长大”,我们可以确定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记叙的重点应该是“长大”的过程,在“长大”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就是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考生慢慢成长起来,从而日益积累起生活的积淀,让思想成熟,让心灵成长。既然是记叙文,就应当按照记叙文的文体要求进行操作,一定要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才能体现出“慢慢长大”的过程。

当然,也可以写成议论文,但是由于绝大多数考生在材料积淀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所以我觉得还是不要从议论文这个角度去完成这篇考场作文。

三、把握材料取舍 我们知道,在长大的过程中,一定遇到过不少事情,但是是不是每件事情都得写,很显然是不对的,因为一方面要受到考场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这篇考场作文所不容许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材料的取舍上一定要注意详略得当,最能体现长大的那件事应该重点写,然后做到以点带面。所以,我们在完成篇考场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从个体现象的叙述到生活的提升,一定要注意由点及面的展开,以点带面,将“面”铺开,点面结合,

也就是说对事情的界定远不能仅仅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应该注重从这件事推广到这类事,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更有深度,更有力度,也更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点评:

脚步的渐近,是爱的渐深;脚步声的渐轻,是亲情的渐浓。脚步声诠释着奶奶的爱,若不是为关心、为爱所动,它又怎能牵动“我”的心灵呢?就是伴着这样的脚步声,就是在这样的脚步声中,考生慢慢长大了。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字里行间透露出“我”与奶奶间的深厚亲情,由此可见作者一颗细腻而敏感的心,的确难得。文章朴实自然,结构清晰,紧扣文题,洋溢着亲情之美,实属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