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析《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的新要求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析《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的新要求

作者:王泽平

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2008年第06期

《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更新的要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扮演新的角色,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应按新要求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将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一、树立教学新理念

理念是革新的先导。《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对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和现代信息技术方面提出了新的理念。这些理念如何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有赖于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学习观、活动观,并努力促进自身教育理念的转变,认识到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学不可能让所有不同基础的人都能获得同步发展,但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和可能。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个体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激发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努力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只有认同并践行这些理念,积极进行反思和研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

二、适应新角色要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角色面目”会影响课堂教学社会系统的运行。新课标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须有新的定位:教师角色需要由单一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单纯的操作者转化为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

“组织者”角色要求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引导者”角色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和思维碰撞。

“合作者”角色要求教师要善于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使师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基于此,教师要重新制订自己的发展规划,将自身的职业发展看作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个别而持续的循环过程。要准确地认识自我,能结合具体的时间与空间环境评价自己,不断分析相关资料,审视发展机会,确立可行的发展目标与行动策略,按目标逐步执行,以适应教师角色发展的新趋势。

三、掌握评价新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既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手段和形成也应多样化,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出分析、建立学生成绩档案等方式。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性评价。

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称为表现性评价。它是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的又一种方法。表现性任务可以从五个普通领域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交流、操作、运动、概念的获取和情感。它更直接、更真实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能考察到传统客观性考试难以考察到的技能。不过,表现性评价也有不少局限性。例如,评分带有主观性、信度较低、评估费时等。但是,在淡化分数的义务教育阶段,采用表现性评价作为客观测验的补充,是极其重要的。由于表现性评价更加尊重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和广泛性,它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多方位地表现自己,因此,从全面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它应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评价方法。

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数学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必须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教师自觉提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类电子期刊和专业网站搜集教学资源、素材,应用到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使教育教学更具实效。(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邓园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