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 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飞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远处飞来。我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相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这个“坐井观天”的成语故事家喻户晓,通常用来比喻某人的见识有限,眼光短浅。【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可是却没有兔子再撞到树上。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之王,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
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处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转了一圈之后,狐狸洋洋得意地对老虎说道:“现在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谎言。狐狸不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而且还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风。
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势欺人的人,我们应当学会识破他们的伎俩。 【画蛇添足】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
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
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
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
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 【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 我爱读书。
我读过很多本书,有《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小故事大道理》……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成语故事》。这本书里有许多的成语故事,比如《刻舟求剑》、《雪中送炭》……每个故事都通俗易懂,还注上了汉语拼音,配上了漂亮的彩色插图。 在书中我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那么的美好!通过读书不仅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学会了思考、拥有了快乐,而且读书也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比如《雪中送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要伸出双手去帮助别人。 冰心奶奶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我要记住冰心奶奶的话,让好书一生与我相伴。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沐浴书海,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吧。
“叮呤呤”随着上课铃的声音,我们走进了教室。今天是开学的第二天,周兰华老师带着她的语文书来到了教室。周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三年级就要有作文课了,在作文里我们要用到很多的成语,今天你们就跟着老师来找成语吧!”
咦?成语又不是“人”怎么找呢?同学们你望我,我看你,就在这时周老师说了:“你们看我找到了,你们现在的样子就可以用‘面面相觑’来表达!”同学们这才茅塞顿开,哦,原来成语这样来找呀!这时,我第一个发现了一个成语,就是成昊东的“神气活现”,同学们都向成昊东看去,只见他的两只手正顶着弯弯的下巴,两眼瞪的很大,非常的神气。管家栋也站了起来说:“老师,我也找到了,就在您的脸上。”管家栋还没说完,许展豪就大声地叫起来是“笑容满面”。这时的蔡正清小声地说了一个“眉开眼笑”。周老师抚摸着蔡正清的头说:“你真聪明,下次大声地说出来就更好了。”我也忍不住地说:“老师,还有‘眉飞色舞’”。老师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李子涵也不甘落后地说:“老师,我也找到一个,在何诗雨的身上,她写作业总是‘一心一意’。”这时同学们都七嘴八舌说了起来,比如“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目不转睛”,有的还在老师的裙子上找到了“万紫千红”,在蔡含涛的身上发现了“活泼好动”,在吴凡的身上出现了“团结友爱”
在教室的窗户玻璃找到了“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叮呤呤”,下课铃响起了,同学们“意犹未尽”地安静下来。周老师和蔼可亲地说:“同学们,只要你们平时多发现、多思考,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今天这堂课真是“别开生面”“其乐无穷”呀!
“卧薪尝胆”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人、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觉时不
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国.但是,卧薪尝胆的典故始于何时?据有关吴越史料的书籍,战国时期的《左传》中“定公”和“哀公”篇中,有越王勾践和昊王夫差的详细记载,而没有勾践卧薪尝胆之记录.另一战国时的著作《国语》中,也无勾践卧薪尝胆之说.至东汉期间,《越绝书》和《吴越春秋》著作中,只有在“勾践归国外传”中,有勾践“悬胆于户,出人尝之,不绝于口”之句,而无“卧薪”之说.“卧薪尝胆”作为成语,最早见于北宋大文豪苏轼所著的《拟孙权答曹操书》游戏性的书信体裁文中,设想孙权在三国鼎立之时,曾经“卧薪尝胆”,但这与勾践毫无关系.到了南宋,吕祖谦在《左氏传记》书中,曾有吴王夫差“坐薪尝胆”,但只是“坐薪”,不是“卧薪”,只是“夫差”,不是“勾践”.到了明代,张博在《春秋列国论》书中,也是“夫差即位,卧薪尝胆”,虽有“卧薪尝
胆”,但亦是指夫差.后来,在真德秀的《戊辰四月上殿奏扎》,和黄震的《古今记要》、《黄氏日抄》两书中,才开始有勾践“卧薪尝胆”之说.明末,梁辰鱼所著《浣沙记》剧本中,将勾践“卧薪尝胆”作为传奇,加以渲染.冯梦龙也在《东周列国志》中多次讲到勾践“卧薪尝胆”之事.清初,吴乘权编的《纲鉴易知录》,亦有“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之句.从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故事,就愈传愈广,成为我国的成语典故了.。
一天,我们几个臭味相投的朋友在一起海阔天空地胡侃,一位朋友信口开河:“从前那,一位志大才疏的公子哥突发灵感,有了一个奇思妙想,他偷偷摄取了当今皇帝汉武大帝的DNA,又故伎重演,在孙悟空身上摄取了这位大圣的DNA,经过基因裁剪、组合,塑造成了一个形神兼备的猴子皇帝,外貌是汉武大帝的,高大魁梧、气宇轩昂;头脑是两个人的,兼具汉武帝怀柔天下的气魄、足智多谋的睿智,孙悟空的机智勇敢、赤胆忠心。” “哈哈!你小子是想创作神话故事了吧。”“好好干,继续胡言乱语争取超过吴承恩老先生”。 众人哄笑起来。
一天,我们几个臭味相投的朋友在一起海阔天空地胡侃,一位朋友信口开河:“从前那,一位志大才疏的公子哥突发灵感,有了一个奇思妙想,他偷偷摄取了当今皇帝汉武大帝的DNA,又故伎重演,在孙悟空身上摄取了这位大圣的DNA,经过基因裁剪、组合,塑造成了一个形神兼备的猴子皇帝,外貌是汉武大帝的,高大魁梧、气宇轩昂;头脑是两个人的,兼具汉武帝怀柔天下的气魄、足智多谋的睿智,孙悟空的机智勇敢、赤胆忠心。” “哈哈!你小子是想创作神话故事了吧。” “好好干,继续胡言乱语争取超过吴承恩老先生”。 众人哄笑起来。
我来给你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成语故事,您一定要‘兴致勃勃’地听完,然后‘叹为观止’。
从前有一只‘趾高气扬’的兔子和一只‘慢条斯理’的乌龟在路上‘不期而遇’。它们俩‘当机立断’,决定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看谁能够先跑过‘一望无际’的田野和‘郁郁葱葱’的森林,到达‘崇山峻岭’10的终点。这就是传说中‘名闻遐迩’的龟兔赛跑。比赛开始了,兔子‘风驰电掣’地‘一马当先’,‘意想不到’地在地里一个树桩上撞得‘头破血流’,最后‘呜呼哀哉’,‘死于非命’。乌龟‘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冠军,真是‘笨鸟先飞’。
这时,旁边地里正在‘手忙脚乱’20地种庄稼的一个‘年轻力壮’的农夫看见了这个结果,他‘喜出望外’,捡到了这只死兔子,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他其实是一个‘好逸恶劳’的农夫,总想着‘不劳而获’,现在‘黄粱一梦’竟然变成了现实,不免‘心旷神怡’、‘神魂颠倒’。回家后他‘喜不自胜’,‘兴致勃勃’30地把这只兔子做成了‘珍馐美味’,‘狼吞虎咽’地吃得‘一干二净’。
从此以后,他天天在这个树桩旁边‘茕茕孑立’,希望能‘接二连三’地捡到‘误打误撞’撞死在树桩上的死兔子。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守株待兔’的故事。
其实这个故事并没有到此‘戛然而止’,实际上还‘没完没了’40。他因为每天‘游手好闲’,结果他家的庄稼长得比别人矮多了。后来他决定把这些庄稼都拔高一点点,好让它们跟邻居家的庄稼一样高(揠苗助长/拔苗助长)。结果庄稼都死了(始料未及)。 后来邻居都鄙视他(嗤之以鼻),他羞愧得恨不得找一条缝钻进去(无地自容),打算去自绝于人民。
想跳河,又怕被别人救上来(援之以手);想用宝剑自刎,又怕别人送他去医院抢救(救死扶伤)。
于是决定坐船到河中心去,站在船舷上用宝剑自刎,这样别人就没法救了(痛下杀手)。
可是船快走到河中心的时候,他的宝剑不小心掉到水里去了。于是他在宝剑入水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一靠岸,就从记号处下水去捞(刻舟求剑)。
后来他当了一个城市的主政官(风水轮流转),但风格没变(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不仅让大家都唱古代的歌曲以提精气神(克己复礼),还用几千年以前的办法打击不听话的人,想用这些特殊的办法来当上国王或者亲王(无法无天、痴心妄想、白日做梦)。
这个故事从一分钟以前讲,到现在就讲完了(从一而终——这是我跟你开玩笑的,这个玩笑的名字叫插科打诨、忍俊不禁、嬉皮笑脸、严肃活泼)。
这个故事当然也可以写成一篇作文,你自己稍加改动即可,当然如果你偷懒,就这样叫上去也大致合格。远远超过了20个成语。
引用的是我自己以前给人讲的一个故事。你也可以模仿这种写法,自己编一个,比如‘郑人买履’之类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