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FXINXIANGJOURNALO
IIN岫洲
E出.2009
V01.23No.1
略论和谐校园视野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蒋玉涛
(商丘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部,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积极探索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为构建和谐校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34(2009)0l一0176—03
容的校园;和谐校园是校风优良、诚心友爱的校园;和谐校园是“以人为本”,人人和谐共进的校园。“以人为本”是和谐校园最根本的特征,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一个公平正义、团结互助、稳定有序、协调发展的和谐校园,使之成为师生员工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和成才的摇篮,这都需要进一步发挥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基
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历史课题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发展和升华,这一理念落实到学校里,就是要求学校内部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建设和谐校园。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场所,是国家科学教育文化的中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和谐校园的内涵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社会和谐是指社会共同体内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
思想政治教育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支持。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各项工作中居于首要地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方向与指导,而且也为其他各项工作的完成提供服务与保障。构建和谐校园需要以强有力的思想理论武器作为指导,把全校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传播先进的思想和文化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来实现;学校改革与发展中重大项目的实施,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精神动力支
状态”…。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体到和谐校园,就是学校通过深入改革、创新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学校的领导者、教职工、学生等各类主体,各归其位、各尽其能而又相互协调、和谐相处”【2】。具体说来,和谐校园应该具备如下特征:和谐校园是稳定法治、公正有序的校园;和谐校园是充满活力的校园;和谐校园是宽松体恤、协调包
收稿日期:2009一Ol一02
持;师生关系中各种矛盾和各种思想问题的解决,
各个群体的利益关系的调和,也都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来完成bJ。
作者简介:蒋玉涛(1980一),男。河南睢县人,商丘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部教师,硕士,主要从事文化哲学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176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和谐校园应该是充满创造活力的校园。和谐校园要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校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和谐校园要激发学校师生的创造活力,这些都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和谐校园应该是努力实现公平正义的校园。
协调高校发展中的矛盾,更要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
来疏导人们的情绪,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学校改革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消除人们的各种思想疑虑,努力营造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干事业、求发
展的氛围。和谐校园应该是管理不断民主化的校
园。以学生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推行人性化管理,主动构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大学生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和谐校园应是学生道德素质较高的校园。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全民族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和目标,对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明显提高具有示范作用、辐射作用、推动作用。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等学校的主体是大学生,高校最活跃的因素是大学生,高校最关键的要素也是大学生,没有大学生的参与,和谐校园就是空中楼阁。大学生能否自觉做到遵纪守法,坚持公平正义,师生、同学诚信友爱,学习充满活力,生活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校园的关键所在。如果校园内作弊成风,偷盗泛滥,打架、酗酒、赌博事件时有发生,恶性
事故不断,校园的稳定受到影响:教学秩序、工作秩
序受到破坏,何谈建设和谐校园?因此,做好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将起重大的作用。
(四)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时代要求大学校园并不是封闭的象牙塔,而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灵敏地反映着社会上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HJ。这些问题必然会通过一定方式反映到校园内,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这就要求学校在建设
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化解思想矛盾,消除潜在危机,确保校园稳
定和谐。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以及就业形势的
日益严峻,作为思维最为敏锐最不保守的当代大学
生,其所承受的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比过
去都增加了,极易出现不和谐的情况,影响和谐校园建设。这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
三、按照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阶段。各个领域正在并继续发生重大变化。在思想领域,人们受
各种思潮影响的渠道增多,程度明显加深。思想活
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加上社会成员分化,价值取向各异,文化碰撞加剧,整个社会系统正在经历着急剧而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在增长,而且更加复杂化。这种变化导致了高校发展过程中不和谐因素的出现。主要表现在:在政治态度上,部分大学生政治
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在价值取向上,由于市场
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部分学生表现出价值认知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淡薄的倾向。在心理状况上,由于学习竞争上的压力、经济上的困窘、择业竞争的加剧以及人际关系障碍等因素,当代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远大于以前,他们心里充满了矛盾和危机b】。基于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应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
(一)构建和谐校园,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和指导原则,是消除转型时期各种不和
谐因素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教育工作的着眼点要放到依靠人、为了人和服务人上,我们要将这一科学发展观
贯穿于构建和谐校园的全过程。
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以学生
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坚持把培养人才作为高
校的根本任务,积极营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环境,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
点,让他们获得平等、和谐、自主的发展。一是在培
养目标上要注重和谐发展。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
体,主体的和谐是校园和社会和谐的前提。为此,我们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相互渗透,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二是在教育法上要和谐匹配。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
177
他们的需要,贴近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要不断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要创造学生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校园环境;要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要着力解决好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二)关注和帮助贫困大学生,切实营造公平正义的校园环境
目前,大学生贫富差距已成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严重障碍,导致许多心理问题,如贫富差距使贫
困大学生产生了“仇富”心理。贫困大学生由于内心
存在着强烈的自卑感,表现为极强的自尊心,憎恨富
有的大学生,妒忌高校教职工。对自己的学校产生疏远情绪。目前,许多高校已经认识到大学生贫富差距这一问题,并都采取了及时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基金,援助贫困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在大学生中倡导健康的消费观;广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对贫困生实行减免学费等等。这些措施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大学生的贫富差距问题,但是由于因贫富差距而形成的大学生不正常的心理属于社会意识,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所以,靠物质与强制的手段并不能标本兼治地解决问题。要想彻底解决大学生贫富差距的问题,除了助学贷款和减免学费等措施外,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对贫困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积极主动地把重点放在贫困生身上,帮助他们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使他们具有稳定的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完整统一的人格。具体说来,首先,针对一些大学生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其次,针对大学生铺张浪费的行为和妒忌心理,要在大学生中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再次,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仇富”【6J心理,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仁爱“思想来教育大学生。最后,把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结
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促进大学和谐校园建设
大学生诚信是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当前,大学生在学习行为、经济行为和就业行为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诚信缺失,这些诚信的缺失已经成为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重大障碍。高校并非世外桃源,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校园中也存在着大
178
学生诚信观念淡漠,诚信行为缺失的现象。具体而言,大学生在学习行为中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撒
谎旷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经济行为中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有意拖欠学费、借贷不还、恶意拖欠、偷书撕书、偷盗钱物、骗取手机费、以情为名骗吃
骗喝等;就业行为中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向用人单位提供假成绩单、假证书、假学生干部、假党员、假体检表等证明材料,或者在签约中“脚踩两只船”随意毁约。凡此种种。已成为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巨大障碍。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采取诚信教育的措施,促进大学和谐校园建设。首先在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过程中。要实现“道德与法律”统一。对于诚信教育,必须要“道德的‘自律’与法律的‘他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通过法律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又要通过道德要求引导大家诚实守信,通过心理沟通和情感濡化,使学生把外在规则的“他律”自觉自愿地转化为内在要求的“自律””J。其次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使学生达到诚信“知与行”的统一。我们应该在大造诚信舆论、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的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诚信意识,教育学生做诚信的实践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除此之外,还要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
程中,设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促进学生诚信习惯
的养成,带动在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最后一点是加强师德建设,实现“言传身教”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30.
[2]马维嘉.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努力构建和谐校园[J].重
4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汪辟.和谐校园构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边疆
经济与文化,2006,(9).
[4]叶绍灿,叶兵.和谐校园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5]朱嘉兴.刍议和谐社会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9).
[6]许浩.大学生贫富差距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J].桂海论
丛,2006,(2).
[7]姚九成,孙庆群,朱文仓.大学生诚信教育与大学和谐校园构建[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3).
【责任编辑李延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