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管理
一、 项目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为上东轩项目工程,位于津南区上东路,西邻上东苑住宅小区,东为在建住宅小区。设计范围为6栋高层住宅楼、一栋多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栋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为135119.3m2,其中包括地上总建筑面积110588.3m2,地下总建筑面积25000 m2。住宅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配套的公建采用框架结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安全等级为二级,基本雪压为0.4kN/m2。
二、 实践内容
作为一名实习生,我很荣幸有机会亲自参与到该工程项目中,深入学习施工技术和管理的一些实战知识。施工组织管理是承建单位根据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在勘察、设计、施工全过程中对人力、物力、财力所做的规划和部署,是从全局出发制定的施工方案,是建筑施工过程顺利进行和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的重要保障。在为期半年的实习生涯中,我一直以一名正式员工要求自己,积极投入到施工队伍当中。
(一) 定位放线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定位放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建筑技术,是建筑结构施工的第一道防线。使用的仪器主要是全站仪,另外还有刚尺、墨斗、铅笔、锤子、钉子和木崽子等一些辅助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交接复核。针对甲方提供的施工定位图进行复核,对现场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验收,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
2.建立平面控制网。根据提供的原始坐标点结合规划图和建筑平面图建立轴线平面控制网,将主控线的两端引到固定的建筑物或坚实的混凝土地面上,保证两头通视。并根据主控线撒出开挖线,一定要保证基础施工必须的工作面。同时,在具体的放样过程中,要配合钢尺、钉子等的使用控制标高。
3.标高控制网的建立。检查控制网的布置是否合理,要求其位置在每个施工段都能达到控制点相互通视,检查时仪器不动看四周的点的读数应该一致。
定位放线实际上就是施工控制线的建立,保证结构在建设过程中基础、墙、模板等的位置准确。而使用全站仪是定位放线最简便快捷的方法,同时能满足施工精度。虽然,定位放线的时候,每天都要背着仪器来回跑,但在师傅的领导下,我学会了熟练的使用全站仪,也掌握了建筑工程定位放线的基本原理。
(二)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就是将两根相交的钢筋在交叉点用扎丝扎牢,保证各钢筋位置准确。在该工程中,我主要参与了基础筏板的钢筋绑扎过程,在钢筋绑扎过程中主要用到了钢筋钩子、小撬杠、扳子、钢丝刷粉笔等等。
钢筋绑扎的工艺流程为:
检查钢钢筋是否符合要求→划钢筋位置线→运钢筋→摆筏板(东西向)下铁下排筋和附加筋→搭绑扎梁筋架子→绑梁(南北向)上铁上排、箍筋和主筋→摆底板下铁上排钢筋(南北向)和附加筋→绑(东西向)梁的上排钢筋和下铁下排钢筋→绑马凳、摆底板(东西向)上铁下排钢筋→摆(绑扎)底板上铁上排钢筋→插墙、柱插筋。
在绑扎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钢筋位置的准确,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有关的标准规定进行绑扎,还有及时的清理钢筋表面。施工过程中,钢筋工师傅的技术是非常娴熟的,绑扎的又快又好,我对他们勤劳质朴的精神十分敬佩。我还问了他们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是梁上铁、梁下铁”,还有一个就是“筏板底部主筋下面为什么要放大理石垫块”。当时他们积极的告诉了我答案,“梁上铁、下铁”就是梁上、下部钢筋的意思,是钢筋操作工人对梁中不同部位钢筋的简称,而筏板底部主筋下面放大理石垫块是为了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三)模板安装
本工程采用本工程采用模板、方木、钢管组合形式。模板幅面大,拼缝少,面平整光滑,容易拆除,强度大韧性好,自重轻,安装方便。主要工具有手电钻、圆锯机、电焊设备、钉锤、钢尺、等等。在筏板基础模板的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铺设模板尽量减少拼缝,如果有不足一块模板尺寸的,但拼缝要严密。
2.模板铺完后,应用卷尺测量模板标高进行校正。同时应检查支柱是否牢固,模板之间拼缝是否严密,如有不符,应及时纠正。
3.标高校正完后,应及时清理基础内的杂物。
(四)混凝土的浇筑
由于本工程基础混凝土施工结构尺寸体积较大,属于大体积混凝土,质量和防水要求很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全面分层法适合长方形体型的砼体,易沿长边浇筑;
第二种,分段分层法适合近似正方形体型的砼体;
第三种,斜面分层法适合长宽比较大的长方形砼体,如条形基础和截面较大长度较长的梁。
该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以第一种方案全面分层法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单位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质量等部门审核同意签署意见并报总监签字后,才能进行施工。
为了确保基础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混凝土浇筑工人是连夜浇筑的,很多工人都整夜没休息,一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完工。作为一名实习生,我没有全程参与混凝土的浇筑,但是我能体会到劳动工人的辛苦与不易,每一座高楼的耸立,都饱含了他们的汗水。
三、 施工管理
施工技术的实施是建筑结构工程质量的保障,但合理有效的施工组织管理是保证施工技术顺利实施的前提。虽然我国的项目管理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发展工程依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许多问题。
(一) 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材料不过关
很多施工企业看重效益,不注重质量,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如生锈的钢材,石粉代替石砂,沙子中泥土含量过高,低强度混凝土,配筋不足等等,在近期看来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都为将来的工程事故埋下了隐患,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
2.项目管理理念不成熟
规范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环节,对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取得良好经济效益至关重要。然而,一些企业经营者对此认识不深,观念滞后,不能充分认识到合理的施工组织管理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性。导致项目管理无序,项目部各自为政,项目经理只管产值,不管成本,短期行为十分严重。
3.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目前尚没有一套较完整的项目管理法律制度。在单位内部监控制度方面,以建设项目管理为例,我国普遍存在建设单位不注重自我约束,超标准购置设备、虚报投资完成额等问题。
4.项目管理高端人才匮乏
项目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既是项目的执行者,又要能够胜任更为复杂的工作,参与需求确定、项目选择、项目计划直至项目收尾的全过程,在时间、成本、质量、风险、合同、采购、人力资源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管理。但是目前,绝大部分项目管理人员达不到要求,还有很多单位的项目经理私自将自己手中的项目委托给没有相应资质的人代为管理。
(二) 施工管理的一些建议
我国的建筑工程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我们必须着眼于长远利益,积极面对现实,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回应。
1. 严把质量关
通过正常厂家购入工程材料,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针对钢筋、混凝土、砂、石等的质量进场检验,一经发现问题,立即彻查到底,绝不姑息,杜绝不良商家的隐性犯罪。
2. 加强管理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从心中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将管理进行到底,才能有动力创新管理制度。并应在管理内部,从高层到基层逐层进行管理教育,只有当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把项目管理看成是一种科学,一种责任,而不是看成依行政指令推行的权宜之计,那么,基层人员才能够主动的参与到项目管理中。
3. 完善项目管理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比较混乱,项目管理极不规范,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健全各类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做到门类齐全,互相配套,避免交义重叠,遗漏空缺和互相抵触。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和运用法律、法规的手段,培养和发展我国的建筑市场体系,确保建设项目从前期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承发包、施工到竣工等全部活动都纳入法制轨道。
4. 注重人才培养
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重视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资质认定。为提高我国项目管理人才的索质,应该经常开展项目管理学科的国内外交流和研讨,加强学会工作同时规范项目管理培训和资质认定工作。
总之,只有积极面对这些问题,并认清其发展方向,才能使我国的建筑行业更上一层楼,才能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
四、 感悟
我很感谢这次实习的机会,为期半年的施工现场实习,让我获益良多,让我对土木工程有了新的认识。每一个城市的建设发展,都包含的无数土木人的智慧与汗水。辛勤建筑工人常年生活在荒芜的郊外,身上却背负了许多广大人民的期待,他们建造着一座又一座美丽的庄园。
建筑工程是一个光荣而伟大的行业,需要我们每一个土木人去真心打造,一点点的误差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无论是从事建筑行业中的哪个职位,我们都要严于律己,不负建设家园的使命。记得有一个师傅曾问我:“我们国家的规范一直在不断的更新,我们国家灾后的损失虽然与以前相比减少了很多,但是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很严重,你觉得问题出在了哪里”。我想应该是“执行”吧,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