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明
人类社会在相对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总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与保存。这种历史的积累或曰文化的遗存,便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历史文化遗产。光耀千古的文学巨著红楼梦 ,就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突出代表。且不说那一首首优美动听的诗词曲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仅只那一座!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就是一个永远挖掘不完的文化宝藏。自红楼梦 问世以来,人们一直反复地谈论它,研究它,歌咏它,搜寻它##许多艺术家甚至还依据自己的理解绘制图画、制作模型。至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三十六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 的拍摄与制作,在北京宣武区的南菜园,又出现了一座!名著园林∀∃∃∃北京大观园。这在红楼梦 传播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都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十几年来,笔者多次游览这座!文化名园∀,而且每次都有一定的收获,都能加深对红楼梦 的认识和理解。如此日积月累,居然也形成了一些看法。今将一管之见漫拟成文,以就正于各位方家。
一
历史文化遗产的创造与遗存方式不同,其对后世的影响与作用也不尽一致。万里长城的修建,除设计者的脑力劳动外,更多地大观园漫谈
∃293∃
依赖于广大被统治者的体力劳动。这座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工程,至今仍然蜿蜒屹立在祖国的崇山峻岭之上。不仅吸引了世界各国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千百年来,以万里长城为题材的各类艺术品也层出不穷,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食粮。物质财富转化为精神财富,是这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而绝大多数文学作品的创造则不同,它们的产生,更多地得益于作家们的脑力劳动。优秀的文学作品自问世之后代代相传,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会收到一定的经济效益。例如该作品的一版再版,相关字画的出售拍卖,等等。这类文化遗产一旦造成影响,就会形成特定的文化现象,从而起到不可低估的巨大作用。
红楼梦 显然属于后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其中的大观园也更多地来自曹雪芹的虚构与创造。但由于种种原因,认定红楼梦 中的人物都有原型,认为大观园实有其地者却代不乏人。红学史上的索隐派如此,考证派中的一些人也是如此。早在清乾隆年间,绿烟琐窗集 的作者明义就提出了所谓的!随园说∀,认为红楼梦 中的大观园就是南京的随园。明义在其题红楼梦 二十首诗序中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抄本焉。∀%随园的主人袁枚在其随园诗话 (道光四年刻本)中也说:!##雪芹撰红楼梦 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究竟有何根据,二人均未明言,这种既无论据又不论证的!甲即乙∀的论定方式,自然难以令人信服。倒是后来的裕瑞,还替他们的说法找到了一些证据:!雪芹二字,想系其字与号耳。曹姓,汉军人,亦不知其隶何族。闻前辈姻戚有与之交好者。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闻袁简斋家随园,前属随家者,随家即曹家故址也,约在康熙∃294∃
红楼梦学刊)二∗∗二年第四辑
年间。书中所(称)大观园,盖假托此园耳。其先人曾为江宁织造,颇裕,又与平郡王府姻戚往来。书中所托诸邸甚多,皆不可考##∀∋看来裕瑞还是一个老实人。他在这则简短的笔记中,连用几个!闻∀字,证明所记大都是道听途说之言。究竟是否可靠,他自己也没多大把握。不过,!闻袁简斋家随园,前属随家者,随家即曹家故址也∀一语,倒是道出了随园的变迁史。据红学家们考证,随园本是曹寅、曹、曹等任江宁织造时的曹家花园,曹被革职抄家后,家产全部赏赐给了继任织造隋赫德,曹家花园也随之改名为!隋园∀。不久隋赫德被革职,花园又被袁枚购得,并改!隋∀为!随∀,于是曹家花园也变成了随园。
倘若有可靠的材料能够证明曹雪芹真的!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确实在南京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那末,他对自家的花园一定会有很深的印象和感情,他在红楼梦 中用文字!修建∀大观园时也会从中取材。只可惜至今我们还无法确知曹雪芹的生卒年,更不知道他是否曾经历过一番!钟鸣鼎食∀的富贵生活。退一步说,即使曹雪芹确曾经历过一番!梦幻∀,曹家的花园也不等于红楼梦 中的大观园。作为江宁织造的曹家,怎能拥有一座具有皇家气派的园林?这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就连袁枚的孙子袁祖志,都认为此说乃是!吾祖谰言∀,主张将这句话从随园诗话 中删去。
然而,考证派的开山祖师胡适却偏偏听信此说。他在红楼梦考证 一文中曾说:!袁枚在随园诗话 里说红楼梦 的大观园即是他的随园。我们考随园的历史,可以相信此说不是假的。∀(此处胡适所谓!随园的历史∀,也就是随园曾经是曹家花园这一史实。而他之所以肯定此说,无疑是为了支撑他所提出的!自叙传说∀。他在红楼梦考证 中所得出的第六条结论是:!红楼梦 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甄贾两府即是当日曹家的影子。(故贾府在!长安∀都中,而甄府始终在大观园漫谈
∃295∃
江南。)∀+这一番话,可说是胡适红楼梦考证 一文的核心和灵魂。基于这样一种观念,不仅胡适,就连他的两个学生∃∃∃俞平伯与顾颉刚,也一起陷入了!自叙传说∀的!迷魂阵∀中。于是,!红楼梦 是作者曹雪芹的自传,书中的贾宝玉就是曹雪芹,曹家就是书中的贾府∀这个等式,便在他们的心目中建立起来了。
在这个大前提下,胡适、顾颉刚、俞平伯三人,便自觉地将关注的目光投射到了!实事∀的搜寻上,忘记了小说应有的虚构成份,结果在一些问题上拘泥过甚,不仅使自己陷入了困境,也为索隐派的反击留下了口实。
尤其是俞平伯和顾颉刚对!大观园∀在南在北的讨论方面,更显示了他们对!史实∀拘泥过甚的弊端。顾颉刚曾经在给俞平伯的书信中困惑地说:!但说大观园决不在南京,也是不能。我所以相信袁子才的说话有二故:(一)书名石头记 ,当是石头城中事。(二)是书屡说,金陵十二钗−,贾、王、史、薛各家,固是可说金陵籍而住在都中的,逃不了金陵二字;至于黛玉、妙玉,本是苏州人氏,黛玉由扬来,妙玉由苏来,与南京一点没有关系,何以也入,金陵十二钗−之内?若说大观园在北方罢,何以有,竹−?若说大观园在南京罢,何以有,炕−?∀.真正陷入了自相矛盾的泥沼中。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困惑后,顾颉刚和俞平伯终于觉醒了。1921年4月12日,顾颉刚在给胡适的信中说:!我以为红楼梦 固是写曹家,不是死写曹家,多少有些别家的成分。∀/在这里,顾颉刚虽然仍将曹家视为贾府,但!不是死写曹家,多少有些别家的成分∀这句话,却已点到了文学作品具有概括性的问题。那么,既然小说不是!死写∀,研究者当然也就不能!呆看∀。
同年6月18日,俞平伯在给顾颉刚的信中也说:!因为我们历史眼光太浓重了,不免拘儒之见。要知雪芹此书虽记实事,却也不全是信史。他明明说,真事隐去−、,假语村言−、,荒唐言−,可见添饰点缀处亦是有的。从前人都是凌空猜谜,我们却反其道而行之,∃296∃
红楼梦学刊)二∗∗二年第四辑
或者矫枉竟有些过正也未可知。∀0他已注意到红楼梦 所说的!真事隐去∀、!假语村言∀、!荒唐言∀等,明白了红楼梦 !不全是信史∀的道理,自然也就注意到文学作品的虚构性。1954年,俞平伯在读红楼梦随笔 一文中说:!反正大观园在当时事实上确有过一个影儿##作者把这一点点的踪影,扩大了多少倍,用笔渲染,幻出一个天上人间的蜃楼乐园来。∀1
四十年后,另一位红学考证派的大将吴世昌,却又重提大观园即随园的说法。他在红楼梦探源 中说:!证明大观园即随园旧址并不是说小说中所有故事均在南京发生##我们已经指出:作者摆脱时间限制,有时把相隔数十年的事融合为一。同样的作者摆脱空间限制,把影片叠印起来,产生一种和谐而不是互相矛盾的效果。∀2
吴世昌的主要观点是由!自传说∀而派生出来的!他传说∀。他认为红楼梦 的评点者脂砚斋,便是书中主人公贾宝玉的模特儿。基于这样一种观点,脂砚斋曾经生活过的曹家花园,自然也就成了大观园的原型。
赵冈在!随园说∀的基础上,又将大观园的!模型∀扩大为江宁织造署。他在红楼梦考证拾遗 中说:!康熙南巡时,数次都以曹寅的织造署为行宫。书中大观园的规模正与此相当。##书中甄家一直都在南京,正暗示故事的真正地点是南京,而非北京。∀70年代初,赵冈又在红楼梦新探 中强调说:!南北互调是雪芹秘法之一。大观园真址之建造是为了康熙南巡当行宫之用。##这个南京行宫图,今尚保存。其院亭花园的规模及配置很类似书中的大观园。∀为了反驳!恭王府说∀,赵冈于1971年5月又在台湾的东方杂志 上发表了北平恭王府是大观园吗? 一文,重申!江宁织造署说∀。他认为:!恭王府绝非曹雪芹在红楼梦 中所描写的大观园。恭王府的殿宇是雪芹卒后百余年才兴建的。##因此,大观园漫谈
∃297∃
大观园的模型是曾为康熙行宫的江宁织造署,而不是北平城内的
恭王府。∀
实际上,无论!随园说∀还是!江宁织造署说∀,所遇到的难题都是需要在承认艺术虚构的前提下,再证明曹雪芹确曾在南京生活过。倘若大前提无法确定,在此基础上所作的种种推测之词,都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二
在关于!某处即大观园旧址∀或!某处即大观园原型∀的种种说法中,
较重要者除!随园说∀之外,尚有!恭王府说∀。而提出并力
主此说者,便是红学考证派的中坚人物周汝昌。早在1953年,周汝昌在由棠棣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新证 中便已认定:!曹雪芹的园子是有模型在胸的。∀那末,这个模型是什么地方呢?周汝昌说:!根据目前的线索,我很疑心曹雪芹老宅就是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女生院,这所宅院的历史如下:
曹家∃∃∃和府∃∃∃庆王府∃∃∃恭王府∃∃∃辅仁大学女生部∃∃∃师大女部。∀
首先肯定红楼梦 中的大观园有一个原型,接着便!疑心曹雪芹老宅就是∀恭王府。对此我们不禁要问:曹家被抄家后回到北京,还能住上象恭王府这么阔的住宅?就算那时的恭王府还不具备这种规模,恐怕也不是一个罪犯之家所能享受得到的。依据目前所发现的史料,我们只知道曹家回京后,是住在位于蒜市口的十七间半老屋中,并且,这一处住宅还是继任江宁织造隋赫德!赏赐∀给他们的。
当然,周汝昌也许有他自己的道理。因为他一直认定:!以乾隆嗣位为枢纽,曹家一脱前此之罪累,又得数年,中兴−。∀曹雪芹之∃298∃
红楼梦学刊)二∗∗二年第四辑
所以能住上这样阔绰的房子,却是因为曹家在乾隆初年曾经一度
!
!中兴∀。
在此我们必须指出,周先生的所谓!中兴说∀,实际上仍然置根于!自叙传说∀。众所周知,红楼梦新证 是周汝昌的第一部也是影响最大的一部红学专著。这部!关于小说红楼梦 和它的作者曹雪芹的材料考证书∀,以其开创意义和资料的丰富详备,在红学界产生了广泛而又持久的影响。然而,周汝昌在新红学领域内辛勤耕耘并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大好收成的同时,也随着胡适陷入了!自传说∀的泥潭。他在红楼梦考证 一书中曾经一再强调:!现在这一部考证,唯一的目的即在以科学的方法运用历史材料证明写实自传说之不误∀。正因如此,所以他在这条路上比俞平伯更加坚定,真正堪称胡适最忠实的!追随者∀。
当然,除坚信红楼梦 是曹雪芹的!自叙传∀或!写实自传∀外,周汝昌与胡适在某些问题上也存在着分歧。比如在曹雪芹的生年问题上,二人的意见就颇不一致。胡适认为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周汝昌则认定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1724)。胡适反驳周汝昌的一条重要理由是:!雪芹若生的太晚,就赶不上亲见曹
∀
家繁华的时代了。∀而周汝昌之所以认为曹家曾经!中兴∀,目的也是要让曹雪芹经历一番富贵生活。因此,无论!赶繁华∀也罢,
!中兴∀也罢,都是为了服从!自传说∀这个大前提的。
由于受到周汝昌及!红学家们∀的启发和影响,吴柳于1962年4月29日在文汇报 上发表了京华何处大观园? 一文,重提并肯定恭王府即大观园一说。看一看该文所列的小标题,我们就会明白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误走!尤二姐∀小巷 、仿佛林黛玉走过的路 、凤姐所经营的后楼 、!大观园∀的水 、潇湘馆## 、!大观园∀的后门 。读来虽觉文笔优美,但却缺乏应有的学术气味。例如作者在!护国寺后身一带,偶然发现一条胡同,叫,花枝胡同−∀,便反问:!这不是贾琏偷娶尤二姐的地方吗?∀看到了大观园漫谈
∃299∃
垂花门,就认为是!贾母的院子∀;在天香庭院中看到了慎郡王题写的一块扁,就说!红楼梦 中的,北静郡王−似乎就是指,慎郡王−。∀看到九十九间半,就说这是!凤姐所经营的,后楼−∀;见到院内!有一丛翠竹∀,便立刻认定这就是潇湘馆##率皆牵强附会,难以令
#
人信服。
1976年,周汝昌在增订再版的红楼梦新证 中加了一则补说 ,旧话重提:!我写本节文字时,根据小说所叙,推断大致的地点位置,那时并不知道任何别的线索。随后因看乾隆京城全图,发现所推的那一带正好有一处府第,就是和府,后为庆王府、恭王府者是。再后来,才又知道过去居住此府的人以及附近的邻居都世代传说,相沿称此宅为,西府−,其东邻另一府为,东府−。∀
!根据小说所叙∀来!推断大致的地点位置∀,论据就已不太可靠。因为红楼梦 毕竟是一部!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敷衍∀出来的小说,何为真,何为假,本就真假莫辨。若把它当成信史并以之为据,自然也就得不出一个比较接近事实的结论。更何况再用!过去居住此府的人以及附近的邻居∀们!世代∀相传的!传说∀来佐证呢!
在此我们需要说明,文艺作品一旦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自
∃
然就会有好事者编造故事牵强附会。所谓传说,在没有弄清其来龙去脉的时候,最好不要作为论据使用。而这里所谓!东府∀、!西府∀云云,也不过是望文生义而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称为!东府∀、!西府∀的府邸又何止一处!
1978年9月,周汝昌撰写了!芳园筑向帝城西∀∃∃∃3红楼梦4环境素材的探讨 一文,
%
再提!恭王府说∀。该文洋洋三四万
言,搜罗了许多间接的史料和传说,反复推测论证,但却均无助于支撑!恭王府即大观园∀的说法。因为曹雪芹在世时恭王府究竟是何规模?它与现在的恭王府到底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曹雪芹是否曾经进入过这座府邸?等等,都是无法弄清的问题。而这些问∃300∃
红楼梦学刊)二∗∗二年第四辑
题解决不了,自然也就不能令人信服。平心而论,该文所罗列的一些史料,对于研究恭王府的沿革史,倒是很有价值的。
三
红学索隐派与考证派中的一些人,在许多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实际上,索隐派的论著中也经常使用考据的手段,而考证派中的某些人,撰文的目的却也在于!索隐∀∃∃∃索解、搜寻红楼梦 中所!隐去∀的!真事∀。只不过红学索隐派提出了!明珠家事说∀、!张勇家事说∀、!宫闱秘事说∀、!顺治皇帝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说∀等等,而红学考证派的某些人却提出并力证了!曹雪芹家事说∀罢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首先与中国人文学眼光的浅近而历史的观念拘滞息息相关。由于中国是一个重视史的国家,历史著作浩如烟海;又由于历史著作是小说的源头之一,因而人们习惯上都将小说称作!野史∀、!稗史∀,所以在阅读小说时,总是存在着史的观念,总要从中索解出历史或现实的一些东西。至于!索隐∀时所使用的方法,则又来自于汉人解经。源远流长的文化流脉,历数千年而得以传承,似乎也可说是中华文化的一大幸事!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与红楼梦 开篇时的那一番!作者自云∀有关。仔细品味,这一段话不太象是小说体语言,确切地说,它应该属于!凡例∀或!脂评∀范围。对于这一段话,我们虽然不能说评者在这里是!村姥姥信口开河∀,但索隐派诸人乃至考证派中持!自传说∀的一些人,却偏偏都要做!寻根究底∀的!情哥哥∀,将这段扑朔迷离的评语当成了作者的!实话实说∀,当成了索解红楼梦 之谜的金钥匙。当然,既然作品开篇便如此郑重声明!因曾经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而书中的甄士隐与贾雨村、甄府与贾府,又确实具有!真∀与!假∀的象征意义。大观园漫谈
∃301∃
尤其是!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这一段带有忏悔意味的话语,更象是作者在虔诚地回忆自己的往事,因此,循着!作者自云∀所提供的这条!线索∀,利用汉人解经的附会方式,来索解红楼梦 一书所!隐去∀的!真事∀究竟是什么,便形成了索隐派红学的鼎盛局面。也正因为当时的人们对红楼梦 的本事抱有更大的兴趣,所以胡适在作红楼梦考证 时也必须在这方面下功夫,因而他特别重视这段!作者自云∀,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因为,他只有找出红楼梦 一书所!隐去∀的!真事∀,才能彻底摧垮索隐派关于红楼梦 !本事∀的种种谬说,这应该是!自叙传说∀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当然,经过考证派红学家们多年的爬梳和搜求,在找到许多与曹家有关史料的同时,也从红楼梦 找到了一些历史史实,例如康熙帝六次南巡曹家接驾四次的史实等等。然而,小说毕竟是小说,其中虚构的成分比史实更多。倘若在矿石中发现了金子,就认为整个矿石都是金子,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更何况红楼梦 作者的交代与自白本来就是自相矛盾的。如果我们只拘拘于!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而忽略了它是!用假语村言∀!敷衍出∀来的!一段故事∀这个大前提,就难免会陷入牵强附会的泥沼。
遭到红学考证派沉重打击后的红学索隐派,虽然失去了红坛霸主的地位,但该类作品却一直不绝如缕,且近年来还有东山再起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曹家史料的挖掘和发现相当困难,另一方面恐怕与某些红学考证派人士为了论证!曹雪芹家事说∀而经常使用牵强附会的论证方法不无关系。
四
红学考证派中的某些人因索求!隐去∀的!真事∀而不惜采用牵强附会的论证方法,不仅为索隐派的复活造成了生存空间,也为文∃302∃
红楼梦学刊)二∗∗二年第四辑
学评论派的批评造成了口实。当考证派的苦苦寻求毫无结果时,索隐派便将目光转向了圆明园等皇家园林,而文学评论派则在批评考证派的同时,将注意力引向了作品本身。那末,大观园到底是在哪里呢?文学评论派的回答几乎惊人地一致:在红楼梦 中,在曹雪芹的方寸间!答案简捷而又富含哲理。实际上,用不着分别哪一个流派,具备文学眼光的人还是有的。清代的二知道人在红楼梦说梦 中就曾明确指出:!大观园之结构,即雪芹胸中丘壑也:壮年吞之于胸,老去吐之于笔耳。吾闻雪芹,缙绅裔也,使富侔崇、恺,何难开拓其悼红轩,叠石为山,凿池引水,以供朋侪游憩哉?惜乎绘诸纸上,为亡是公之名园也。∀!雪芹所记大观园,恍然一五柳先生所记之桃花源也。其中林壑田地,于荣府中别一天地,自宝玉
&
率群钗来此,怡然自乐,直欲与外人间隔矣。∀
言简意赅,的是一篇妙文。
戴志昂在3红楼梦4大观园的园林艺术 一文中也说:!大观园是文学语言反映现实的古典园林建筑,是作者曹雪芹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吸收当时的一般园林建筑的素材,经过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创造出来的园林建筑艺术形象,运用文学语言反映出来的,但不是反映某一个具体的古典园林建筑。大观园应该比客观现实的具体园林建筑更美、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大观园虽是文学语言反映的古典园林建筑,它却具有高度的艺术魅力,比一般现实的私家园林更加吸引人们欣赏,更加使人们喜爱。∀!正因为大观园是文学语言反映的古典园林建筑,是曹雪芹创造的,来源于当时客观现实的园林建筑而又有别于当时客观现实的园林建筑,所以我们要在现存的古典园林建筑实物或遗迹中去找出和大观园一模一样的,
∋
是找不到的∀。
林宽、周颖在遍翻有关大观园的论著后也说:!综合各方学者
意见,曹雪芹笔下的那座,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是作者笔下神往的理想世界,是园林建筑的艺术形象,它虽不是某一个具体大观园漫谈
∃303∃
的古典园林,但,梦−中的园却可能比现实中的任何一座园林更典
)(
型、更美妙、更理想。∀
这是当代绝大多数红学家的共识,也是符合红楼梦 中大观园的实际情况的。
!这座综合了北方皇家园林的富丽宏阔与南方私家花园典雅幽深的大观园又与红楼梦 的结构情节、人物性格相互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大师曹雪芹正是用他那神来之笔,把红楼梦 中众多人物所生活的特定环境∃∃∃大观园变成了一个刻画人物形象,展示其扑朔迷离的故事殿堂##以,怡红快绿−为主题的怡红院,浓朱重彩、富丽堂皇,连居室内都挂西洋美女图,摆立地穿衣镜,足见主人翁贾宝玉的脂粉与富贵。潇湘馆内曲折游廊,翠竹掩映,清水小溪,盘旋而去,,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这与主人林黛玉修竹读书,幽怨孤独形成了鲜明写照。而薛宝钗的住处衡芜苑内假山玲珑,回廊四接,正房五间,摆设简朴,洁静清雅,这就更加衬托出居室主人端庄稳重、冷漠无情的性格特色。至于稻香村则,柴门临水稻花香−,黄泥墙头,纸窗木榻,朴实无华,与寡妇李纨身
(份性格吻合。∀
不仅如此,曹雪芹在塑造大观园中的景点时,似乎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例如,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一回中,贾政带宝玉及众清客来到稻香村,众人与宝玉之间便发生了一场争论:
##贾政心中自是欢喜,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众人见问,都忙悄悄的推宝玉,教他说好。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矣。∀贾政听了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贵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终是不读书之过!∀宝玉忙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
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今见问!天然∀二字,∃304∃
红楼梦学刊)二∗∗二年第四辑
众人忙道:!别的都明白,为何连,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致而终不相宜##∀
这一段文字,表面看来是在谈论景致,但矛头所指却远非如
(
此。余英时认为:!这都表现宝玉对李纨的微词。∀恐怕不符合作者原意。愚以为,曹雪芹给守寡的李纨!建造∀这样一个生活环境,
并通过宝玉发这一通议论,目的是在影射封建礼教的所谓!存天理,灭人欲∀,乃是!人力穿凿扭捏而成∀,有违!天然∀二字。既然书中大观园的景点都是为了塑造人物性格服务的,认定书中的大观园有原型的人,也都认为其中的人物都有原型,那末试问,当年建造!大观园的原型∀时,是否也是按照这些人物原型的性格设立景点的?
实际上,大观园就是曹雪芹为书中人物而!建造∀的一个活动场所,是贾宝玉和金陵诸钗演出那一幕幕人生悲剧的大舞台。要说明这个问题,只要我们简略回顾一下中国戏曲小说的发展历史,就可一目了然。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由于!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大防,大家族中青年男女相处或见面的机会是很少的。因而作者在编织爱情故事时,就需要为男女间的见面、相处乃至爱情的产生提供一种可能。因此,许多爱情故事大都发生在这样一些场所:一、妓院。如霍小玉传 、李娃传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及受红楼梦 影响而出现的那一大批!狭邪小说∀等;二、寺庙。较著名者如莺莺传 ,以及由此流变而来的西厢记 等;三、后花园。这类作品最大观园漫谈
∃305∃
多,是明末清初那一大批才子佳人小说戏曲作家最惯于营造的一个场所;四、梦中。如牡丹亭 ;五、神仙或者妖魔鬼怪的非人世界。如聊斋志异 等;六、江湖。如武侠小说##红楼梦 中的大观园,实际上也是这样一种活动场所。它借元妃省亲而建,又借元妃之力而使贾宝玉及金陵诸钗住进园中,从而使这个大舞台的!建造∀变得合情合理。
在此我们还需谈一谈与此相关的人物年龄问题。众所周知,红楼梦 中存在着人物年龄忽大忽小的问题。如宝玉刚刚还向贾珍推荐凤姐协理秦可卿的丧事,不久却又猴在凤姐身上要这要那,等等。!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固然是造成这一缺憾的原因之一,但面对这一难题而无法克服,恐怕也是!书未成∀的更重要的根本原因。倘若作者将书中人物的年龄写得太小,他(她)们便不可能作出那一首首优美动人的诗词曲赋来,便不可能说出那一番番富含人生哲理的大道理来,更不可能在一起谈情说爱!##但若将他们的年龄写得太大,像贾府这样的!诗礼簪缨之家∀,就不可能让青年男女们在!内帏厮混∀。因此,曹雪芹一方面巧妙地回避着人物年龄这一棘手的问题,又给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构建∀了大观园这一活动场所,从而使作品获得了巨大的艺术真实性。
五
文学评论派都特别强调红楼梦 的文学性与虚构性,他们在将注意力转移到作品本身研究的同时,也一再对考证派提出批评。然而,有趣的是,许多批评考证派的文学评论者,却又不得不在论著中利用考证派的研究成果,这其中包括历史考证的成果和文学考证的成果。平心而论,文学研究本不必强求目的与方法的统一,尤其是在!拥挤的红学世界∀中,更应该有细致的分工!
不知那些大声疾呼!回归文本∀的人可曾想过,由于观念不同、∃306∃
红楼梦学刊)二∗∗二年第四辑
方法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等种种原因,不同的读者对同一部作品也会产生不同的认识。鲁迅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倘若不顾史实或史料的存在而任性地妄加评论,无疑又会导致另一种形式的索隐。
红楼梦 的内容博大精深,其主题思想究竟为何也是众说纷纭。愚以为,悲叹人生美中不足,悲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毁灭,感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麝香易散,好景不长,等等,乃是红楼梦 的主题思想。这在红楼梦 开卷第一回中说的明白:!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基于对红楼梦 主题思想的不同认识,对大观园也会产生各
!(自不同的看法。夏志清在3红楼梦4里的爱与怜悯 一文中说:
!当然这个园子是为元春所盖,但奉元春之命这大观园成了贾府的孩子们的住宅,她要他们能享受到她在宫闱中被夺去的那种友情和温暖。因此大观园可以象征性地被看做受惊恐的少年少女们的天堂,它被指定为诱使他们了解成年人的不幸。∀很明显,这是站在书中人物元春的立场来说的。但曹雪芹是否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却无法肯定。所谓元春!要他们能享受到她在宫闱中被夺去的那种友情和温暖∀云云,也只是夏志清自己的理解而已。
宋淇在论大观园 一文中说:!读红楼梦 时,我们必须记住:它是一个大作家的创作。根据这一基本观念,我们可以接下去说:大观园是这部创作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和地点。∀!不论大观园在曹雪芹笔下,如何生动,如何精雕细琢,终究是空中楼阁,纸上园林。曹雪芹非但做到古为今用,还做到人为我用,利用他所见到的、回忆的、听来的、书本上看来的,再加上他的想象,揉和在一起,描绘成洋洋大观的园林。∀这说的当然很有道理。但他认为大观园!是保护女儿的堡垒,只存在于理想中,并没有现实的依据∀云云,不但大观园漫谈
∃307∃
与他前面所说的话自相矛盾,而且也不符合作者的原意。
由于受到宋淇的启发,余英时撰写了那篇影响了许多年轻人的著名文章∃∃∃3红楼梦4的两个世界 。余英时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 里创造了两个鲜明而对比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我想分别叫它们作乌托邦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两个世界,落实到红楼梦 这部书中,便是大观园的世界和大观园以外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是贯穿全书的一条最主要的线索。把握到这条线索,我们就等于抓住了作者在创作企图方面的中心意义。∀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余英时又依据!大观园系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玄境,岂可草率∀这条脂批,生发出!大观园便是太虚幻境的人间投影∀这一看法。然而,只要我们将充满欢声笑语的大观园与!朝啼∀、!夜怨∀、!春感∀、!秋悲∀的太虚幻境略加对比,就会发现余英时的这一论断是不符合红楼梦 的实际情况的。脂批如此说,也不过是旨在点明!梦∀!幻∀等字而已。其言外之意是说:幻境是梦,人生是梦,大观园也是梦。而曹雪芹在此特意让贾宝玉想到石牌坊,恐怕也有这层寓意。
实际上,大观园的塑造虽也寄寓着作者的理想,但大观园却也不是一片净土。它在书中的最大作用,就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一个合理的场所∃∃∃亦即我们所谓的!典型环境∀。
六
红楼梦 问世以后,首先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直至程、高活字摆印本出,遂大行于天下。不仅各种评点本不绝如缕,而且还以说唱文学、戏曲改编、诗词吟诵、字画、模型等多种文艺形式普及开来,居然形成了!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的社会风气。至20世纪80年代,电视机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视连续剧也成了普及古典名著的最佳形式。三十六集电视连续剧红∃308∃
红楼梦学刊)二∗∗二年第四辑
楼梦 的拍摄,在红楼梦 传播史上,便具有了里程碑式的深远意义。它的制作,不仅为艺术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而且还为人类留下了一首首优美动听的乐曲,留下了一座名著园林∃∃∃大观园!
大观园的建造,应该说是红楼梦 传播史上的一大奇迹,是红楼梦 爱好者和研究者的一大幸事。!惜乎绘诸纸上,为亡是公之名园也∀。二知道人倘若生在今日,断不会再发出这一番感叹。曹雪芹倘若地下有灵,也会为北京宣武区的这一举措而心安。将红楼梦 中的大观园建成一座真实的园林,这可说是历代红楼梦 爱好者的共同心愿!
如果承认红楼梦 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就不能不承认大观园。这座名著园林,与一般的仿古建筑不同,它已与红楼梦 及!红楼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成了研究、了解、普及红楼梦 乃至中华文化的一个!基地∀。
倘若有人认为大观园是一个!假古董∀,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当代名画家诸如刘旦宅、戴敦邦的红楼人物画,自然人人都会承认它是艺术品,那末按照红楼梦 中的描写建造的大观园,为何就不是艺术品?更何况它凝聚了当代许多红学、古建、园林、清史、民俗、文博、工美、旅游等各方面专家学者的心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观园的建造,在中国红学史、建筑史、园林史乃至文化史上,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随着时光的流逝,这座名著园林,必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注释:
%∋
转引自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9月第1版。此
外,明义关于随园即大观园故址的说法,还见于其和随园自寿诗十首 中。其中有云:!随园旧址即红楼,粉腻脂香梦未休。∀并在诗注中说:!新出红楼梦 一书,
大观园漫谈
∃309∃
或指随园故址。∀参见顾平旦大观园诗词笔记辑录 ,转引自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室编大观园研究资料汇编 。
&转引自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红楼梦大辞典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1月北京第
1版。
(+/∀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01俞平伯论红楼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
2转引自宋淇论大观园 ,见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室编大观园研
究资料汇编 。
其他尚有!十汊海说∀、!淳亲王府说∀等,参见顾平旦大观园诗词笔记辑录 ,转引
自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室编大观园研究资料汇编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4月北京第1版。
#笔者在恭王府中工作了十几年,却从未看出它是或象红楼梦 中所描写的大观
园。吴柳因存了先入之见,所以看到任何东西便立刻与红楼梦 挂钩,诚所谓!人有亡
者∀。
∃例如笔者的故乡是山东诸城,与梁祝 的故事根本沾不上边。但父老乡亲们却也
世代相传,说有一个名叫祝家楼的村庄便是祝英台的故乡,在这个村边的一座坟墓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坟墓云云。其实何止诸城,据说在全国还有许多地方都妄称有梁、祝的坟墓。这种现象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这个故事在民间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文载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室编大观园研究资料汇编 。&转引自顾平旦、曾保泉红学散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12月北京第1版。)(林宽、(周颖北京大观园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余英时3红楼梦4的两个世界 ,转引自胡文彬、(周雷编海外红学论集 ,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2年4月第1版。
!转引自胡文彬、(周雷编海外红学论集 。
(本文作者:北京师范大学2001级博士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研究所,北京,100029)
(责任校对:边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