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旅游开发失败案例

旅游开发失败案例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旅游开发失败案例

【篇一:旅游开发失败案例】

“闲时争名人,忙来毁故里”。从江苏镇江入围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宋元粮仓遗址,到安徽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一些地方近期频频爆出文物古迹在商业开发中被毁事件。文物古迹频频成为一些地方追求商业利益的牺牲品,还在于文保法规执行的苍白无力。有关专家表示,我国文物法对“毁坏古迹”行为有罚款和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但实际情况是,破坏行为大多涉及地方政府,很难追究下去。

【篇二:旅游开发失败案例】

惨淡、

二、湖北京山茶花源风景区:总投资预计5亿元,占地2000余亩,其中茶花园面积1100余亩,植有5万余株大树茶花,是全国单体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山茶花观赏园。规划建设四星级酒店、别墅会所、儿童乐园、体育健身区、汽车营地、杨梅采摘园、度假小屋、民俗风情购物街等功能区。现状:资金链断裂、拖欠银行贷款及投资公司的钱,无力偿还,已经无法正常营业,被迫低价转让!

三、简析:哪个动物园没几只孔雀?又有几个游客还没见过孔雀?茶花也是,长江、珠江流域、云南都普遍存在。熟悉产生轻视!由于过于普遍,以“孔雀”或“茶花”作为景区的主要卖点,虽然对游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吸引力不强,而且随着游客需求的不断提升,这种吸引力在逐年下降!所以仅仅以这样的卖点还不足以支撑一个景区的长久发展!至于宾馆、营地、度假小屋等,是个景区都有,更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

【篇三:旅游开发失败案例】

最近了解到不少朋友在打听我国有哪些失败案例,想通过这些案例引以为戒。的确,有成功就有失败,而成功往往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之上的。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看一些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失败案例,并通过案例来反思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陕西的龙头村和袁家村乡村旅游对比

陕西的龙头村和袁家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呈现出一冷一热的强烈反差,袁家村的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可谓是越做越大,而龙头村在火热了一阵之后却变得生意冷清。

龙头村:青山秀水却生意冷清

走进位于陕鄂渝交界处的安康市平利县龙头村,一眼望去,“白壁、青瓦、马头墙、格子窗”的徽派民居建筑群与青山秀水的美景相映成趣。龙头村共有846户3176人,全村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3900亩。龙头村距县城5公里,距离省会西安五六个小时的车程。

事实上,从三四年前开始,龙头村的发展就有政府主导因素。也正因此,龙头村很快就建起仿古一条街、秦楚农耕文化园、观光茶园等特色景观,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改善明显。然而好景不长,在2012年风光过一阵子之后,从2013年开始龙头村便逐渐冷清:除重要节假日外,这里游客稀少,早先修建的酿酒、豆腐等10个具有当地特色的作坊,已有三四家关门停业,仿古一条街两侧的商铺也基本成为“摆设”。一位村民说,虽然建起了特色民居,但没有太多挣钱的路子,“带动不了经济发展”。

袁家村:缺山少水但越做越大

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地处关中平原,全村共有62户286人,土地面积660亩。这里缺山少水,自然和人文条件均不突出,也不是政府重点扶持的“典型村”。但这个村的村干部们带领村民们想办法、出点子,齐心协力硬是以独具特色的关中“农家乐”特色旅游打开了一片发展的新天地。

当然袁家村的发展也并非一蹴而就。一些村民最初认为,搞乡村旅游必须有好的自然风光,而袁家村“缺山少水”,吸引力较弱。开办袁家村第一家“农家乐”的张淑玲回忆起创业历程,至今仍十分感慨:“当时村领导为了带动大家不知费了多少心,又是带村民去外地参观,又是劝说鼓励,但大多数人还是不为所动。”张淑玲说,为开办“农家乐”,她已记不清和丈夫吵过多少次。

“结果证明,村领导真有远见。”张淑玲说,不过几个月,她家“农家乐”就生意盈门。于是她索性辞掉村里水泥厂的工作,专事经营“农家乐”。现在,袁家村汇聚了农家乐、特色小吃、关中民俗展示等丰富多元的旅游业态,随时吸引着中外游客及参访者。

两个村发展一冷一热的原因何在?

据龙头村当地村民介绍,龙头村核心景区范围约9平方公里,涉及村民550户,其中约90%的农户都将土地流转了,流转土地面积达2000亩,目前流转费用约为每亩750元。

但是,由于旅游产业尚未做强,同时村上也未形成其他规模产业,农户们在土地流转后很难找到其他致富门路,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在外打工。村民姜宏伟感叹道:“政府打造一个好的环境,如果人都出去了,就失去意义了。”

而在袁家村,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乡村自身。全村整体发展约有一个多亿的投资,其中村集体和村民投入就有六七千万元。

袁家村持续发展的精髓是不断创新产业形态。在村干部的带动下,袁家村先是建起农民个体经营的“农家乐”,后来又建了特色小吃街,引来特色餐饮、旅游商品等资源,提升了乡村旅游层次。随后又打造“月光下的袁家村”,发展酒店住宿、酒吧等夜间经济,还通过成立股份公司、群众入股的方式,实现“全民参与、共同富裕”。

良好前景让外出打工的袁家村人纷纷回村。2007年,郭争光和妻子王艳从打工地南京返乡开办“农家乐”。打工时,他们两人一月收入2000多元,而现在他们的收入是当时的10倍。据村干部介绍,现在每户村民能保证年入20万元,在外打工的20多名年轻人也几乎全部回村发展。袁家村还带动了周边10个村发展,吸纳了超过2000名外村民众来此就业。

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和启示

部分专家和基层干部认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造福农村和农民,而产业发展无疑是关键。因此,一方面要重视对接市场、做大做强产业,同时也要防止简单的模式复制。

礼泉县县长王强民说,袁家村这种自下而上的发展方式主动性强,能够通过带动村民的发展带来人气,增加村民收入。平利县县委书记郑小东表示,虽然对龙头村来说,在建设初期政府投资主导是十分必要的,但只有走向市场做强产业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长安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丁华教授曾分别考察过龙头村和袁家村。在她看来,袁家村的发展是比较典型的市场导向,因为能做到不断推陈出新,而龙头村缺少市场引领和产业带动,发展缓慢。多次到访龙头村的云南大学旅游系教授杨桂华认为,龙头村需要运用好自身资源禀赋,大力提升服务设施、服务质量,特别是要加强产业融合。在调研中,记者深切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还必须要有好的领头人和具有凝聚力的村班子。在袁家村,无论是带领村民发展的干劲,还是发展谋划的眼光,以及制订发展规划后的执行力度和管理手段,村干部的工作都相当到位,深受村民支

持和拥戴。

通过这两个村子的乡村旅游结果对比,我们可以清楚的见得,成功需要方法和正确的导向,不能凭空来风,只顾自己的主观意识而不顾客观需求,乡村旅游如此,农家乐如此,事事皆如此。

记者:张伯达 梁爱平

相关阅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