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医院的发展及其功能演化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护理研究2007年1月第21卷第1期上旬版(总第201期) ・93・ 护理 诟 中国医院的发展及其功能演化 王斌全,赵晓云 医院是以诊治病人、照护病人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是备 有一定数量的病床与设施,通过医务人员的集体协作,对特定人 群进行治病防病的场所…。根据卫生部1982年1月12日发布 得悲田养病坊无人管理,贫病者的救济成为突出问题。在宰相 李德裕的奏请下,悲田养病坊更名为养病坊继续保留,只是改由 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中“医院必须以医疗工作为中心,在提高 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完成,并不断提高教 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体现了医院内含的完备功能,这是智慧的 人类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探索、发展的结果。 在我国医院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周成王执政时, 曾在成周大会的会场旁设立过为诸侯治疗疾病的病坊_2 J。春秋 地方上德高望重的老者实施管理,使病坊逐渐脱离了佛教的影 响。 初期的齐国政治家管仲在帮助齐桓公改革内政时,曾在京都设 立多处收容聋哑、盲、瘫痪等残疾者的医疗福利机构,提供食宿 及治疗l 3l。公元2年(元始2年),黄河流域干旱成灾,瘟疫流 行,为了防止疫情蔓延,汉平帝刘衍下令在疫区腾出大房子,集 中收治病人,并设置了许多医生和药物,免费给老百姓治病。这 种临时性的机构称“时疫病院”。 公元162年(延熹5年),中朗将皇甫规率领大队人马在甘 肃陇坻一带作战,正赶上当地疫病流行,军中士兵死亡率高达 3O%--40%。为了保护战斗力,皇甫规便租赁大批民房,设置医 药,把病员集中起来一起治疗,并把这种医疗组织叫做“庵庐”, 类似现在的野战医院。 西汉末年,佛教传人我国。由于许多僧侣精通医术,人们生 病后往往到寺庙寻求医治,路远、病重以及行动不便的病人有时 就留宿在寺院内。加上佛教强调救助众生的思想,渐渐地,寺庙 就成为收治贫病者的场所。当然,由于受佛教影响,也有私人出 资为百姓解除疾苦的例子。 公元491年(南齐永明9年),吴兴一带发大水,疫病流行, 竟陵王萧子良把自己住宅拿出来收养贫病,并分发衣物,给予治 疗,这可能是中国私立慈善医院的最早形式。 公元497年(北魏太和21年)。孝文帝(元宏)曾在洛阳设立 “别坊”,派遣了4个医生,准备了许多药物,为有病而无钱医治 的人们提供免费治疗。公元510年(永平3年),南安王(拓跋 余)命令太常选择宽大的房屋作为为贫病者治疗疾病的场所,这 可能是公立慈善医院的最初形式。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专门 收治老年病人的专坊。类似现在的老人病院。 另外,南北朝时期还创建了宫廷保健机构——太医署,下设 医、针、按摩、咒禁等部门,其中医疗包括体疔(内科)、疮疡(外 科)、少/,b(JL科)、耳目口齿(五官科)、角法(理疗)等专科。同 时,还有教育的功能,为培养医学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 机构在隋唐时期臻于完备。据记载,隋朝的西京大兴善寺,还出 现了专门收治麻风病人的疠人坊。到了唐朝,设置在寺院,起源 于南北朝,收养贫病孤老人员的慈善机构——悲田养病坊(包括 悲田院、疗病院、施药院三院,相当于今日免费住宿诊疗所、养老 院、孤儿院)逐渐得到了发展。自武则天长安年问(701年一704 年)后,政府开始把它纳入国家救济体系L4 J。唐玄宗执政期间, 悲田养病坊脱离了政府的管理,成为由寺院主持的民间慈善机 构 到开元22年(公元734年),为了加强控制。唐玄宗下令京 城中的乞丐全部由悲田养病坊收养。寺内僧尼仍然保留病坊的 管理权,但由国家给予经费补贴。庸武宗即位后,由于他信奉道 宋朝时期,王安石的“国富民强政策”推动了各类医院的建 设。公元1076年(熙宁9年),开封设立了太医局卖药所(又称 熟药所),接着,各地又陆续开设了和剂惠民局(简称惠民局或和 剂局)。这种药局既卖药也看病,完全是现代国立医院门诊的雏 形。由僧人主持疗养民间贫病者的安济坊、收治四方宾客及旅 途中生病人员的养济院以及供宫廷病人疗养的保寿粹和馆也是 宋代设置的医疗机构。另外,在这一时期,唐代的“太医署”也改 名为“太医局”,但仍为医疗、教学兼顾的机构。总的来说,宋代 的医疗机构规模较大,数量较多,设备较为完善。 元人统一中国后,继续奉行南宋时的海外贸易政策,推行少 数民族医药共存的方针。所以当时除设有养济院和惠民药局 外,还建立了一些应用阿拉伯医药理论诊治疾病的医院——广 惠司、回回药物院。据说由回回人爱薛开设的京师医药院改名 的广惠司是外国人在我国开设的第一所医院。 明清时期,我国公立和私营的医院就更为普遍了,州、府、县 级行政区都设有安济坊、养济院。 明代中叶,随着航海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西方的商人和传教 士纷纷来华,西方医学和医疗机构也相继传人我国。公元1569 年(隆庆3年),澳门主教加奈罗(Camero)在澳门建教会医院2 所,分别治疗教友和普通平民。后来又增设了圣拉斐尔医院、麻 风病院和澳门圣保罗医院。 清代帝口主义列强以传教、办医院为手段敲开了满清政府 闭关自守的大门。公元1827年(道光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 驻澳门及广州十三行公司的医生郭雷枢(Colledge)在澳门开设 眼科诊所,为贫民免费治病,次年扩大为医院。1835年(道光 15年),美国传教士彼得(Peter)在广州十三行新董栏街开设了 眼科医局 j。 此后西方医院在我国的影响不断加强,以至形成中西医院 共存的格局。 纵观历史,可以说,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医院是历朝历代都不 可或缺的机构,在历史上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 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其功能必将更加完备,覆盖面积必将更 加广泛。 参考文献: [1】 王山青.医院发展史简介[EB/OL].[2006 12—04].http:// WWW.37e.corn.cnAiterature/literature06/manage03.asp?fil ̄mme =004/9l/0040101.hun. [2]徐建云.我国古代的医疗卫生机构之考察【J/OL]南京中医药大 学学报,1999,15(3):168—169. [3]王金荣.中国古代的医院[J/OL].中国医院管理。1984(3):49— 52. [4]张志云.唐代悲田养病坊初探【Jj.青海社会科学,2005(2):106— 108. [5]刘泽生.中国近代第一位西医生——关韬[J].中华医史杂志。 2000。30(2):98—100. 教而反对佛教,而且当时的佛教寺庙经济过分扩张,影响了国库 收入,所以进行了著名的“会昌灭法”(公元841年一公元845 年)运动:寺田被没收,全国寺院大部分被毁,僧尼被迫还俗,使 作者简介:王斌全(196o._)。男,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山西医科 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博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博士,从事护理学、耳鼻 喉科学的研究,工作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赵晓云工作 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收稿日期:2006—12—06;修回日期:2006—12—21) (本文编辑李亚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