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达标。(28分)
1.生动的故事情节,读拼音写词语。(10分)
本单元课文是三篇小说,小说都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桥》一文中描写了一位普通的gòng chǎn dǎng yuán( )在páo xiào( )的洪水中,sī yǎ( )着sǎnɡ zi( ),chén zhuó( )地指挥,将村民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穷人》一文写的是海风hū xiào( )的夜晚,桑娜抱着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回家,tǎn tè bù ān( )地等待丈夫回来,没想到渔夫拖着shī lín lín( )的渔网回家后,也提出收养这两个可怜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是多么善良啊!《在柏林》写的是火车车厢里,一位老妇人重复数着“一、二、三”,遭到了两个小姑娘的chī xiào( ),老妇人旁边的老兵告诉她们,这位老妇人是他的妻子,他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而他自己也要上前线,走之前,他得把她送进fēng rén yuàn( )。战争是多么残酷啊!
2.具体的环境描写,下面句子的环境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写
在括号里。(4分)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 )
1 / 31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 (4)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并按要求答题。(9分)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上面的短语中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我也能照样子写两个:( )、( )。
4.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下面的句子是对人物哪一方面的描写?把正
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里。(5分)
(1)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 )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 (3)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
(4)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 )
2 / 31
(5)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 二、主题探究。(10分)
读句子,品析人物形象。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
座山。
(1)这三句话中,有一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
________。(3分)
(2)村民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失措,而这里写老汉“像一座山”,表现
了老汉在危险来临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对“他像一座山”的理解,正确的是( )(2分)
A.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B.老汉个子高大魁梧,外表十分像一座山。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
样做不可。
(1)“这样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1分) A.这个句子写得前后矛盾,不合常理。
B.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孩子抱回了自己的家。
“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3 / 31
三、主题讨论。(4分)
《桥》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在柏林》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才揭示老妇人重复数数的原因,请你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大舞台(28分)
四、课文片段阅读。(15分)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横线。(3分)
搀扶 (chān chán) 祭奠(diàn dàn) 吞没(méi mò) ...
4 / 31
2.“废”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用音
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4分) 3.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汉似乎要喊什么”,想一想,老汉可能要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把小伙子从队伍中揪出来的老汉,这一次却又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
木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主题阅读拓展。(13分)
蜡烛的秘密
我是前段时间来到石板镇的。小镇老是停电,得准备蜡烛。我连找了三家杂货铺(pū pù),店主都同样告诉我:“没有。”我纳闷,.一个镇,怎么连卖蜡烛的都没有?小镇上有四间杂货铺,我打算到剩下的那家去碰碰运气。店主看出我是新来的,直截了当告诉我:“你到街尾的老阿婆家去买吧,她那儿有。”
于是,我顺着石板街一直走,走到尾,在一个缩进去的空当里,果然有一个简陋的摊位,摆着香纸蜡烛。付钱的时候,我问老阿婆:“生意好吗?”
5 / 31
老阿婆笑呵呵地说:“好,这不老停电吗?不过老停电,也不好哟……”她抬起胳膊,把蜡烛递给我。我这才发现,老阿婆的腿不能动,估计是下半身瘫痪。我冲(chōng chòng)她笑了笑,满意而归。 .
接连几个晚上还是停电,我在屋里待腻了,到街上漫步。长街寂寂,唯烛光融融,从各家窗户里探身出来,有一种梦境般的美。
我来到一家杂货铺,买了点东西,又闲聊起蜡烛的事。我说:“小镇老是停电,蜡烛生意应该很好,为什么不进一些呢?”
店主笑了笑,这才告诉我秘密。原来,老阿婆的日子太过艰难,他们几家杂货铺商议之后,偷偷有了一个约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 (1)(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 )
(2)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的
能力。( )
2.用“\\”在文中括号里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2分) 3.画“____”的句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从画“ ”的句子中可以看出老阿婆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2分)
5.对第四自然段中烛光融融的夜景的描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分)
6 / 31
A.说明石板镇虽然偏僻却有着世外桃源般的美好。
B.烘托了人们帮助老阿婆,老阿婆也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和谐美好
的氛围。
C.表达了作者漫步石板街时思念家乡和朋友的思想感情。 6.蜡烛的秘密是什么?请联系上文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入恰
当的句子。(3分)
习作新视角(30分)
六、习作展示。
环境:傍晚,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路上…… 人物:放学回家的淘气包明明 一位体弱多病的老爷爷 写的时候注意:①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曲折生动;②试着写出故事发生时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③题目自拟,故事情节完整。
7 / 31
第四单元 主题训练卷
一、1.共产党员 咆哮 嘶哑 嗓子 沉着 呼啸 忐忑不安 湿淋淋 嗤笑 疯人院
2.(1)比喻 (2)拟人 (3)拟人 (4)拟人
3.①汹涌澎湃 ②清新 ③糟糕 ④寂静 ⑤温暖 ⑥闪闪发亮 ①②③
示例:和煦的阳光 幽静的树林 4.(1)D (2)A (3)E (4)C (5)B 二、1.(1)比喻 老汉 一座山 (2)镇定、威严 (3)A
2.(1)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2)B
三、示例:这样设置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四、1.chān diàn mò 2.广 五 F fèi 3.略。
4.示例:儿子,别怪我! 5.略。
五、1.(1)直截了当 (2)瘫痪 2.pū chōng
3.老阿婆的日子很艰难
8 / 31
4.为他人着想、心地善良 5.B 6.不卖蜡烛
六、思路点拨:展开想象,在下雨天,淘气包明明偶遇体弱多病的老爷爷,是老爷爷摔倒了,还是老爷爷突然发病,还是别的什么情况呢?面对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明明是怎么做的呢?后来他们怎么样了呢?在写作时注意运用环境描写的手法来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质特征。 例文略。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基础百花园(39分)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打“√”。(4.5分)
狞(níng líng)笑 搁(gē gé)板 ..保佑(yòu ròu) .咔嚓(cā chā) .
寡(guǎ gǎ)妇 .
势不可当(dāng dǎng) .蜷(quán juǎn)缩 .
后备役(yì yù) 缝(féng fèng)缝补补 ..
二、正确读写词语。(8分)
shēn yín fèi huà liú tǎng jiū zhù
( ) ( ) ( ) ( )
zhòu méi xiōnɡ yǒnɡ jiàn qǐ xī miè ( ) ( ) ( ) ( )
9 / 31
三、照样子给下列汉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5分)
包 敖
泡 (水泡)
( )
曹
( ) ( )
( )
( )
四、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反义词。(4分)
1.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 ..
2.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 ..3.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
边!”( )
4.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 ..五、仿写词语。(4.5分)
1.忐忑不安:____ ____不____ ____ ____不____
____ ____不____
2.不假思索:不____ ____ ____ 不____ ____ ____
不____ ____ ____
3.跌跌撞撞: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六、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8分)
宁可……也不…… 不但……而且…… 尽管……还是…… 既……又……
桑娜( )从早到晚地干活,( )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她( )关心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对西蒙一家也
10 / 31
很同情。她看到西蒙死了,( )自己受苦受累,( )让西蒙的孩子受罪。她真是一个( )勤劳( )善良的人。 七、按要求写句子。(5分)
1.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很凶。(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训练营(16分)
八、日积月累。(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音无改______________。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乡偶书》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从“________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我”回家乡时已经年迈。 九、理解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5分) 1.《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记叙了穷
11 / 31
人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
2.由桑娜害怕丈夫不同意收养两个孩子可知,渔夫只顾自己,不为别人着想。( )
3.《桥》一文中的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
4.《在柏林》是一篇短篇小说,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愿望。( )
5.“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
十、主题链接:最让我感动的人物形象。(5分)
提示:最近的阅读中,哪个人物形象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展示台(45分)
十一、课内阅读。(8分)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①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 )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
12 / 31
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②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呼吸均( )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 .1.在文中的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显然( ) 均匀( ) 宁静( ) 蜷缩( ) 3.按提示将这一段分为三层,在文中用“‖”标出。屋内环境——西蒙——两个孩子。(2分)
4.读文中两处画“____”的句子,体会句意,回答问题。(2分) (1)读画线句①,想一想,西蒙想要抓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画线句②的描写,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课外阅读。(12分)
一天,一个叫霍华德·凯利的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饥寒交迫的他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于是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
然而,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饥饿的样子,就倒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
13 / 31
“我应该付多少钱?”
年轻女子微笑着回答 施以爱心 不图回报 衷的感谢吧
一分钱也不用付 我妈妈教导我 男孩说
那么 就请接受我由
说完,霍华德·凯利就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的他
不仅浑身是劲儿,而且更加相信这个世界。
数年之后,那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由专家会诊治疗。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也参加了医疗会诊。当他看到病人生活的那个城镇的名字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海。他马上起身直奔她的病房。
身穿手术服的凯利医生来到病房,一眼就认出了恩人。回到会诊室后,他决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她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关照这个对自己有恩的病人。
经过长时间的工作,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他看了一下,便在通知单的旁边留下一行字。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她的病房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费她整个余生来偿还。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已付:一杯牛奶 霍华德·凯利医生
喜悦的泪水溢出了她的眼眶,她深信爱已通过人类的心灵和双手传播了。
1.根据故事内容给短文拟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14 / 31
分)
2.在第三段的方框里加上标点。(3分)
3.凯利医生在医药费通知单上写“一杯牛奶”表达了什么意思?在正确的说法后打“√”。(1分)
(1)告诉患者,凯利就是当年接受过她那杯牛奶的小男孩。( ) (2)凯利付医药费是对当年那一杯牛奶的回报。( )
(3)当年的那一杯牛奶所表现出的爱心与现在的医药费一样,是昂贵的。( )
(4)对于富有的凯利而言,医药费就像一杯牛奶那样,不算什么。( )
4.短文写了两个故事,请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这篇文章的作者通过写这样的故事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习作展示。(25分)
题目: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要求:①记叙一个故事,可以是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也可以虚构。 ②注意题目要在文章中得到照应。 ③500字左右。
15 / 31
第四单元 达标检测卷
一、níng√ gē√ dāng√ yòu√ guǎ√ quán√ chā√ yì√ féng√
二、呻吟 废话 流淌 揪住 皱眉 汹涌 溅起 熄灭
三、示例:咆 咆哮 糟 糟糕 遭 遭遇 熬 熬夜 傲 骄傲 四、1.干燥 2.瘦弱 3.清脆 4.快乐
五、示例:1.自 强 息 处 变 惊 坐 怀 乱 2.约 而 同 由 自 主 速 之 客
3.兢 兢 业 业 熙 熙 攘 攘 洋 洋 洒 洒 六、尽管 还是 不但 而且 宁可 也不 既 又
七、1.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怎能不感到心惊肉跳呢?
2.示例: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3.桑娜补破帆。
4.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一定得这样做。
5.他说,那位可怜的夫人就是他的妻子。 八、1.少小离家老大回 鬓毛衰 笑问客从何处来
16 / 31
2.唐 贺知章 鬓毛衰
九、1.√ 2.× 3.√ 4.× 5.√
十、示例:最让我感动的是孙家栋,他是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在他的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他少年勤学,青年担纲,是国家的栋梁。
十一、1.shì jūn
2.示例:明显 匀称 寂静 收缩 3.……阴冷。‖……垂下来。‖……香甜。
4.(1)西蒙想要抓住的是两个孩子的命运。在自己即将离开人世时,两个孩子是她放心不下的。她无力决定两个孩子的归属与未来。
(2)我体会到西蒙是一个善良的母亲,她为两个孩子付出了最后的母爱,令人感动。
十二、1.示例:一杯牛奶的回报
2.: “ 。 , , 。 ” : “ , ! ”
3.(1)√ (2)√ (3)√
4.(1)当年,贫穷的小凯利饥寒交迫,年轻女子给了他一杯牛奶,不图回报。
(2)凯利医生认出了当年给他一杯牛奶的那位女子,为她成功做了手术,并付了医药费。
5.示例:作者是想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充满爱心,爱心是可以传递的,也是可以得到回报的。
17 / 31
十三、思路点拨:可以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可以虚构一个故事,无论是真事还是虚构的故事,都要以“爱”为主题,把这份特别的爱写清楚、具体,注意抓住事情的经过来写,最后可照应题目,深化主题。 例文略。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训练营(42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正确吗?对的打“√”,错的订正在后面的括号
里。(3分)
咔嚓(cā)( ) 寡(ɡuǎ)妇( ) 搀(chān)扶...( )
狞(nínɡ)笑( ) 魁(kuǐ)梧( ) 吞没(méi)( ) ...2.读拼音,写词语。(10分)
3.给下面汉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6分)
( ) ( )
亚 包 ( ) ( )
18 / 31
( )发 ( )
4.用“____”画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在后面的括号里。(9分)
自做自受( ) 心京肉跳( ) 不假思所( ) 神智不清( ) 忐忐不安( ) 汹涌澎拜( ) 跌跌幢幢( ) 严丝和缝( ) 寒风呼笑( ) 5.给下面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4分) (1) 一 二 三 (2) 我
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我嘛
缝缝补补
桑娜脸色发白 说
风吼得这么凶 真叫人害怕 我可替你担心呢 6.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桑娜自己受苦。桑娜要帮助西蒙的两个孩子。(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渐渐蹿上来,到了人们的腰。(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了《在柏林》这篇小说,使我陷入了沉思。(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 31
二、综合展示厅(12分)
7.根据语境把诗句补充完整。(4分)
我年轻的时候,四处闯荡,每逢过节,分外思念家乡的亲人,这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等到我两鬓斑白回到家乡时,村庄里的儿童都不认识我,他们笑着问我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 8.语言运用。(8分)
元旦快到了,同学们想举办一次“迎元旦联欢会”,可是担心班主任冯老师不答应。同学们商量后决定派班长去说服冯老师。请你结合语境,代替班长补全下面的对话。
班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冯老师:什么事呀?请说吧。
班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冯老师:嗯,活动很有意义,不过我担心会影响你们的学习。 班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冯老师:可是,这种活动组织一次多麻烦呀!从编排节目到培训主
持人,得耗费大量的时间,老师担心你们难以完成任务。
班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 31
冯老师:既然这样,我就答应你们了。好好干! 班长:谢谢老师! 三、课本直通车(4分) 9.回顾课本内容完成练习。
(1)《桥》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位普通的____________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村民们送上了生命桥。 (2)《穷人》是俄国作家______________的作品。本文赞扬了桑娜、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3)《在柏林》是美国作家__________的作品。全文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通过写一个家庭在战争中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的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4)文章( )都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法。
A.《桥》《穷人》 B.《桥》《在柏林》 四、阅读检阅台(17分)
(一)最简单的美容方法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一些,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刀兵相见的整容;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如此美容让人胆战心惊。
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
21 / 31
春秋时期,有个叫闵子骞的人,他拜孔子为师。起初他脸色干枯,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变得红润。孔子注意到这一变化,觉得奇怪,便问他原因。闵子骞说:“我生活在偏僻的乡下,看到达官贵人坐在华丽的车上,前后龙旗飘舞,很是羡慕,因此寝食不安,脸色干枯。如今,我受先生的教化,精读做人治国之书,懂得的道理日多,能辨是非、知美丑了,那些‘龙旗’之类的东西,再也打动不了我的心了,因而心情平和,脸色也就红润起来了。”
读书,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坚持下去,美就像五月的花环,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何乐而不为呢?
10.照样子,写出含有“不”字的四字词语。(1分)
例:寝食不安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1.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人们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一些,使出了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手段。作者则提出了靠________美容的方法。(2分) 13.作者说读书可以美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微笑的力量
22 / 31
①十一月的花想要开放,却失去了最后一丝微笑的勇气。 ②记不得是从哪天起,我喜欢一个人靠在窗边找一个合适的角度,数着枝头的麻雀。直到某天,光秃的树枝再也支撑不起一只鸟的重量,这一树枯叶的辞别,让我真正意识到冬的来临,而我,却是老样子——坐在最不起眼的位置,继续过着最不起眼的生活。像十一月的花,掩埋进冰冷的大地,从未开放,也从未鼓足勇气。
③这次考试的结果早在预料之中,我以特有的安静,等待班主任老师发卷子。
④她每发一张卷子便会抬头微笑一下,这笑容像是一经触碰便收缩起来的含羞草,洁净而简单。
⑤突然我心里有个念头,不知怎么了,竟然期待起老师的笑容,那抹简单的笑容……
⑥她轻轻地念出我的名字,语气还是完全跟过去一样( )的温柔,但她却连头都不舍得抬。
⑦我嘴边勾起一个自嘲的笑。是的,我是差生。这是属于差生的笑容。
⑧我像冬天一样敏感,然而这只会让我自己变得更加寒冷。我趴在课桌上,任凭这寒风像刀割般肆虐,任凭这十一月的花在风中消逝。
⑨下课铃响了,前边的同学,大笑,放声地笑。我埋下头,继续我那无助的倔强。
⑩突然,风停了,我抬起头来,是一双手轻轻替我关上了窗。 ⑪她用我熟悉而陌生的温柔嗓音说:“天冷了,不要吹感冒了。”
23 / 31
⑫“这次你的成绩有所提高,别泄气,加油!”
⑬我又一次看到了老师的笑容,微微上翘的嘴角,仿佛盛满了阳光。
⑭我的脸上又挂满了自信的微笑。
⑮我知道,微笑的力量,足以让一朵花在严冬盛放。 14.指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1分)
而我,却是老样子——坐在最不起眼的位置,继续过着最不起眼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第⑥段中画“——”的语句换成意思相近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1分)
16.文中“十一月的花”实际上是指( )(2分)
A.菊花 B.微笑 C.“我”这个差生 17.第⑧段画“——”句子中的“寒冷”既指温度低,又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百花园(25分)
19.“人间处处有真情”,这次习作,我们来写一写能体现人们互相
关爱的事情。写之前先想一想事情发生的环境是怎样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注意写出人物的
24 / 31
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题目自拟,写出真情实感。
25 / 31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1.chā √ √ √ kuí mò
2.咆哮 呻吟 废品 熄灭 澎湃 糟糕 汹涌 皱眉 流淌 揪心
哑 哑巴
3.示例:
晋 东晋
咆 咆哮
跑 跑步
泼 活泼
废 废水
4.做 作 京 惊 所 索 智 志 忐(第二个“忐”) 忑 拜 湃 幢幢 撞撞 和 合 笑 啸 5.(1)“ 、 、 ” , 。
(2)“ ? ” , , “ …… …… , 。 ! ” 6.(1)示例: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西蒙的两个孩子。 (2)桑娜补帆。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儿报名。 (4)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5)看了《在柏林》这篇小说,我陷入了沉思。 二、7.每逢佳节倍思亲 笑问客从何处来
8.示例:冯老师您好,请问您现在有时间吗?我想和您商量一件事情。
元旦快到了,我们班的同学想举办一次“迎元旦联欢会”。 我们会利用课余时间编排节目,保证节目质量。
我们已经分好工了,有的同学当主持人,有的同学负责节目的编排。老师您放心好了,我们自己会努力干好的。
三、9.(1)老共产党员 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儿子
26 / 31
(2)列夫·托尔斯泰 善良、乐于助人 (3)奥莱尔 以小见大 残酷 (4)B 四、(一)10.示例:络绎不绝 忍俊不禁
11.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 承上启下
12.整容 化妆 用肉毒杆菌毒素在眉眼间注射 读书 13.略。
(二)14.表示解释说明 15.一如既往 16.C 17.“我”因无比自卑而痛苦
18.示例:微笑与鼓励、关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让人树立自信,并付出努力,走向成功。
五、19.思路点拨:写作前先想一想在表现人间真情的事情中,哪一件最能打动人心。关注故事发生的环境,关注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可以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来写。 例文略。
第三、四单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
27 / 31
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在传统纸 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20.38分 (摘自网络)
材料三: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摘自报纸)
1.上面三则材料是六年级的小宇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搜集到的。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搜集信息的渠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周国平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8 / 31
12分 144分 3.阅读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为了消遣,我们可以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B.我国成年国民看电视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读报的时间。 C.阅读书籍是在和我们的右脑交流。
D.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
4.结合三则材料,你会对那些爱看电视不爱读书的小朋友提出哪些建议?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图书漂流活动”海报,完成练习。
1.取标题“图书漂流活动”的副标题还空着,请你取个别致而吸引人的副标题。
“图书漂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 2.读信息 根据海报内容,下列哪一项说法不正确?( )
A.本次活动是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而举办的。 B.4月23日之后,“图书漂流”现场活动便结束了。
29 / 31
C.接受师生捐赠图书。 D.教材和教辅类用书能捐赠。
3.改病句 “注意”里的第2条是病句,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 31
第三、四单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1.阅读书籍 上网浏览 阅读报纸
2.为了实际的用途 为了消遣 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3.C
4.示例:建议: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增加读经典的时间。理由:只有认真地诵读经典,才能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才能得到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才能更好地锻炼大脑。
二、1.示例:给知识一个美的旅程 2.D 3.示例:可在“以上图书”后加“的人”。
31 /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