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为龙脊·时代广场B区工程,建设地址位于渝北区空港新城F59-2号地块,由1#楼、2#楼、3#楼、1#楼商业、2#楼商业及独立车库组成,各栋楼的设计标高分别为1#楼±0.000=362.000,2#楼±0.000=360.000,3#楼±0.000=362.700,以此来调节现状地貌与规划市政道路之高差。1#楼地下2层,地上25层,高77.90米;2#楼地下2层,地上10层,高56.00米;3#楼地下2层,地上7层,高34.30米。1#、3#楼地上一至二层通过裙楼相连,为一体建筑。1#、2#、3#楼均属一类高层综合楼。1#~3#楼建筑围合在车库四周均与车库连通。
1#楼建筑结构形式设计为剪力墙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耐火等级一级,设防烈度为6度,结构抗震等级:剪力墙及框架梁均为三级。2#楼建筑结构形式设计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耐火等级一级,设防烈度为6度,结构抗震等级:剪力墙及主楼为三级,框架及裙楼为四级。3#楼建筑结构形式设计为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耐火等级二级,设防烈度为6度,结构抗震等级:主楼为三级。1#楼商业、2#楼商业及独立车库建筑结构形式设计为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耐火等级二级,设防烈度为6度,结构抗震等级:主楼框架为四级。1#~3#楼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该工程由重庆龙脊(集团)有限公司开发,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监理公司为重庆永鑫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重庆三峡城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 二、编制依据
1、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的本工程施工图
2、重庆市《建筑施工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DBJ50-184-2014 3、《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 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9、《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10、《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 11、《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GB/T17656-2008
1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13、《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
14、本工程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及国家相关文件、规范、规定等要求编制。
三、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简称快拆支撑架)的组成
本工程的模板支撑体系由插槽式钢管脚手架组成。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采用规格为φ48×3.2㎜的钢管。它是在一定长度的钢管上焊接插槽座作为立杆类(目前常用的立杆有2600㎜);在一定长度钢管的两端焊接楔形插头作为水平杆类(目前常用的水平杆有500㎜、700㎜、1000㎜、1200㎜、1400㎜)。再将立杆类、水平杆类杆件通过插槽座与楔形插头相互承插组成,形成结构尺寸精度高,坚固耐用,稳定性能好,装卸灵活便捷的脚手架。立杆接长采用一端有接长套管的杆件。
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1、插槽式节点应由焊接于立杆上的插槽座、焊接于水平杆杆端的楔形插头相互承插组成,见下图:
(a)连接前(b)连接后 插槽式节点构成
1—立杆;2—水平杆;3—立杆插槽座;4—水平杆端楔形插头 2、水平杆端楔形插头内表面应与立杆插槽座凸缘外表面吻合,插销连接应保证水平杆端楔形插头锤击楔入到位后具有一定的自锁抗拔脱能力,抗拔力不得小于3.0kN。
3、水平杆端楔形插头与立杆插槽座锤击楔紧后,插头插入插槽座的深度不应小于插槽座深度的3/4,且应设置便于目视检查楔入深度的刻痕或颜色标记。
4、立杆、水平杆、立杆连接套管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低压流体输送焊接钢管》GB/T3091及《建筑脚手架用焊接钢管》YB/T4202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其材料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级钢的规定。
5、立杆插槽座、横杆插头应采用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制造,其材料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11352中ZG230-450的规定。
6、立杆顶部可调托撑与底部可调底座的螺杆当采用实心碳素结构钢制作时,其材料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级钢的规定;当采用结构用无缝钢管时,其材料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缝钢管》GB/T8162中规定的20号无缝钢管的规定。
7、可调托撑和可调底座的螺母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造,其材料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可锻铸铁件》GB/T9440中KTH330-08的规定及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11352中ZG270-500的规定。 8、可调托撑U形顶托板和可调底座垫座板应采用碳素结构钢制造,其材料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T3274中的Q235级钢的规定。
9、剪刀撑所用的钢管扣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10、插槽式钢管支撑架主要构配件材质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支撑架主要构配件材质表
基杆、顶杆、水平杆、连接套管 顶部U形顶托板和底部垫座板 立杆插槽座 水平杆插头 可调托撑及可调底座螺杆 Q235A或 Q235A Q235B ZG230-450 20号无缝钢管 四、施工准备
1、上道工序已完成并做办理完验收手续。 2、搭设支撑体系所需材料已办理完进场手续。
3、楼层控制线、轴线、墙身线、标高线等已经办理完验收手续。 4、施工人员已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工作,做到搭设规范,一次成型。
ZG270-500 可调托撑、可调底座螺母 5、当承受架体承载力的基础为回填土时,已浇筑完成C15混凝土厚100mm垫层并清理完现场。
6、立杆不得直接安装在楼板上,应采用厚度50mm的木板进行立杆底部铺垫。
7、工人配齐施工操作用工具,如榔头、钢卷尺、扳手等。 五、施工方法 1、工艺要求
(1)立杆设置位置应在对基础、预留预埋件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按专项施工方案确定的位置放线测量。
(2)支撑架立杆底座、垫板应准确放置在定位线上,在放置底座、垫板后应按先立杆、后水平杆再剪刀撑的顺序安装。
(3)立杆的搭配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的规定,立杆应通过连接套管接长。 (4)水平杆端楔形插头内表面与立杆插槽座凸缘外表面的吻合度、承销索的自锁抗拔脱要求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5)首步模板支撑架搭设完后,应校正水平杆步距、水平偏差,立杆的纵、横间距、垂直度偏差。在搭设完成后对模板支撑架进行检查,模板支撑架立杆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模板支撑架高度的1/500,且不大于15mm。
(6)模板支撑架应与主体结构的墙、柱牢固拉接。其高度与宽度相比大于2.5倍的独立支撑系统,应按规范规定加设保证整体稳定的构造措施。 (7)在多层楼板上连续设置模板支撑架时,上下层立杆宜在同一轴线上。 (8)模板支撑架应设置保证人员上下的安全设施、防护设施。 2、工艺流程
放支撑杆件点位线—支立杆,安水平拉杆(横杆)—按放线支一个互相垂直的标准四边形支撑格构—沿已支成的水平支承格构按互相垂直或顺直的原则支完剩余的支承格构,用立杆及顶杆将竖向立杆接高到所需标高(立杆2600㎜×n+顶杆700~2600㎜+顶托)—按横杆步距要求安完水平拉杆。以3#楼支模架搭设进行举例说明。
3#楼负二层支模架搭设高:层高3.8米,空心板厚:350mm。 立杆组合:立杆2600+套筒500+顶托
3#楼负一层支模架搭设高:层高6.3米,空心板厚:500mm。 立杆组合:立杆2600+顶杆2600+套筒500+顶托 3#楼负一层支模架搭设高:层高6.0米,板厚:500mm。 立杆组合:立杆2600+顶杆1600+顶杆1200+顶托 3#楼负一层支模架搭设高:层高5.6米,板厚:500mm。 立杆组合:立杆2600+顶杆1600+顶杆800+顶托
3#楼一层支模架搭设高:层高6.3米,空心板厚:320mm。 立杆组合:立杆2600+顶杆2600+顶杆700+顶托 3#楼一层支模架搭设高:层高6.6米,板厚:320mm。 立杆组合:立杆2600+顶杆2600+顶杆1000+顶托 3#楼一层支模架搭设高:层高5.1米,板厚:320mm。 立杆组合:立杆2600+顶杆1600+套筒500+顶托 3#楼二层支模架搭设高:层高5.1米,板厚:320mm。 立杆组合:立杆2600+顶杆1600+套筒500+顶托 3#楼三层支模架搭设高:层高4.2米,板厚:320mm。 立杆组合:立杆2600+顶杆1100+顶托
3#楼三层支模架搭设高:层高4.5米,板厚:320mm。 立杆组合:立杆2600+顶杆900+顶杆600+顶托 3、施工要点
1) 支立支撑架时,立杆位置要准确,立杆、横杆形成的支撑格构要方正。 2) 支撑格构调方正以后同时敲击4根或3根横杆,不能装一根敲击一根,横杆
的插头插入立杆的插座后,要两头同时均匀敲击,不能猛敲一头,再敲另一头。
3) 按图示进行水平杆(横杆)安装,严禁私自改用横杆长度。 4)立杆两节及两节以上且节点在同一水平上必需采用剪刀撑加固。
5)以不超过6跨为布局进行剪刀撑加固,竖向剪刀撑斜杆底端应与地面紧顶。 6)模板支撑架在施工过程中,严禁折除架体的构配件。
7)插槽式钢管脚手架支撑系统的部分辅助水平杆及所采用的剪刀撑为扣件式钢管。 4、质量要求
支撑系统及附件要安装牢固,无松动现象,插头应插入插座三分之二,按搭设布置图所有需要连接横杆处必须连接横杆,两块互相独立搭设且不能用横杆连接的必须用钢管扣件连接形成整体。 六、施工技术安全措施
1、支撑架的安装与拆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建筑施工脚手架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其他相关施工人员应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支撑架的构配件、基础、安装、安全防护应按《建筑施工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DBJ50-184-2014)第8.4节的规定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构配件材质和制作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建筑施工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DBJ50-184-2014)第3章的要求,支撑架构配件出厂文件应有产品标识、主要技术参数、产品使用说明书及产品质量合格证。 4、支撑架在安装或拆除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有专人监护施工,发现隐患应立即报告有关人员处理; (2)支撑架安装和拆除过程中,在其安全距离范围以外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必要时设立隔离设施,并派人巡视,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范围; (3)安装在2m及以上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执行;
(4)拆除过程中严禁抛掷作业;
5、架体的外电防护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有关规定执行;
6、夜间不宜进行支撑架安装与拆除作业;
7、在架体安装或拆除过程中,不应将钢管和配件堆放在外防护架体上。 8、安装或拆除过程中如遇中途停歇,应将杆件有效固定,不得松动、浮搁或悬空,确保架体处在安全状态,如停工时间较长应重新检查后方可继续施工;
9、在支撑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监护。 10、支撑架作业层上施工荷载不得超过设计允许荷载。
11、在支撑体系上堆放材料时,应按规定码放平稳,防止脱落并不得超载。
12、操作工具要随手放入工具袋内,严禁放在支撑体系上。 13、施工中严禁吸烟,严禁酒后作业,不许在支撑体系上追逐打闹。
14、搭设过程中如发现有个别损坏材料,禁止使用,以免造成安全隐患。七、快拆脚手架和模板的拆除措施
1、拆除侧模时应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为依据。拆模前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2、拆模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
3、拆模前可先拆除梁底一道水平拉杆,以满足施工人员站立作业,、拆除顶板模板时应将可调顶托螺旋向下退100mm,使龙骨与板脱离,先拆主龙骨,再拆次龙骨,最后取顶板模,待顶板上木料拆完后,再拆钢管架,严禁不松顶托强行砸倒架体。
支模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表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百分比(%) ≤2 板 >2,≤8 >8 ≤8 梁 >8 悬臂结构 八、环保措施
1、施工中必须注意控制噪音,禁止夜间进行生产噪音的建筑施工。由于施工不能中断的技术原因和其他特殊情况,确需夜间连续施工作业的,应向相关部门申请。
- ≥100 ≥100 ≥50 ≥75 ≥100 ≥75 2、加强对作业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支撑体系搭设、拆卸、运输应防止不必要的噪音产生,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噪音污染。
3、楼层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必须采用密闭容器调运至地面分类定点存放,严禁直接向外扬弃。
九、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剪刀撑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分别由底至顶设置连续封闭竖向剪刀撑,竖向剪刀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剪刀撑跨越立杆不应大于6跨(按立杆不加密时确定的跨数)。 2、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内应设置连续封闭水平剪刀撑;扫地杆的设置层平面内应设置连续封闭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间隔层数不应大于6步。 3、水平剪刀撑跨越立杆跨数宜与竖向剪刀撑跨越立杆跨数相一致。
(a)平面图 (b)A-A剖面图 架体剪刀撑布置大样图
1—立杆;2—水平杆;3—竖向剪刀撑;4—水平剪刀撑;5—梁底加密区
4、支撑架剪刀撑斜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竖向剪刀撑两个方向的交叉斜杆宜分别设置在立杆的两侧;
(2)竖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竖向剪刀撑斜杆底端应与地面顶紧;
(3)竖向和水平向剪刀撑斜杆应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或水平杆上,竖向剪刀撑扣件中心宜靠近主节点;
(4)剪刀撑杆件接长时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800mm,并应等距离设置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且两端扣件应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固定。 5、当遇柱时,宜采用抱柱连接措施,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抱柱钢管应向相邻架体延伸至少1跨并与相邻架体利用扣件扣紧; (2)抱柱钢管与相邻架体竖向框架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0mm。
架体抱柱构造措施
1—结构柱;2—相邻架体竖向框架;3—抱柱水平杆
十、架体结构的重点检查和验收
(1)架体的立杆、水平杆、可调托撑、可调底座及连接件的品种、规格应符合《建筑施工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DBJ50-184-2014)第3章的规定;
(2)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扫地杆设置、封顶杆设置、剪刀撑设置、架体连墙加固措施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和《建筑施工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DBJ50-184-2014)第7章的规定;
(3)水平杆端楔形插头内表面与立杆插槽座凸缘外表面应充分吻合; (4)架体的实测项目容许偏差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模板支撑架架体结构实测项目容许偏差表
序号 1 2 3 4 5 6 检查项目 立杆垂直度 水平杆水平度 可调托撑 垂直度 插入立杆深度 垂直度 插入立杆深度 允许偏差(mm) ≤H/500,且不大于15 ±10 5 ≥150 5 ≥150 可调底座 注:H为支撑架高度。 十一、监测监控措施
1、模板支撑架的使用应在对架体进行总体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宜在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阶段实施监测监控。 2、模板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严禁拆除构配件。
3、混凝土浇筑前,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应确认具备混凝土浇筑的安全生产条件后,签署混凝土浇筑令,方可浇筑混凝土。
4、混凝土浇筑过程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确保支撑系统受力均匀,避免引起模板支撑系统的失稳倾斜。混凝土浇筑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框架结构中连续浇筑立柱和梁板时,应按先浇筑立柱,后浇筑梁板的顺序进行;
2)浇筑梁板或悬臂构件时,应按先从沉降变形大的部位向沉降变形小的部位顺序进行。
5、模板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应进行例行检查、专项检查和全面检查,其检查时机和检查内容应满足如下规定:
1)支撑架结构应进行日常的例行检查与整改,例行检查应针对下列内容开展:
(1)基础应无积水,基础周边排水有序;
(2)架体各部件的品种、规格、空间尺寸等应符合安全专项方案及本规范的要求;
(3)架体应无明显变形,立杆、水平杆及连接件、连墙加固件、可调托撑、底座应无松动;
(4)安全防护设施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及本规范的要求; (5)监测监控点完好;
(6)应无超载使用工况,其他设施或设备不得与之相连接;
2)支撑架在6级及以上大风、洪水、雷击、雨雪来临前,应组织专项检查,对可能造成坍塌事故的潜在隐患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并将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3)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当遇到下列异常情况后,则应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隐患应在整改后经检查确认符合使用前的验收条件时,在形成检查验收记录后方可继续使用:
(1)遇到六级及以上大风或大雨后; (2)停用超过一个月后; (3)架体遭受外力撞击作用后; (4)其他异常情况发生后。
6、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对支撑架进行预压及监测: 1)承受重载或设计有特殊要求时; 2)地基为不良地质条件时;
3)其他被认定为危险性较大的模板支撑架时。
7、支撑架使用过程中,宜在以下阶段(工况)对以下部位进行沉降和位移以及内力监测:
1)在支撑架安装完工后,对基础进行监测;
2)在模板、钢筋安装完工后,对基础、支撑架进行监测;
3)在混凝土浇筑完成60%、80%、100%后,对基础、支撑架进行监测; 4)在混凝土终凝前后,对基础、支撑架进行监测。
8、当架体需进行位移检测时,位移监测点的布置可分为基准点和位移监测点,其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个架体结构应设置基准点;
2)在架体的顶层、底层及不超过5步设置位移监测点; 3)监测点宜设置在架体角部和四边的中部位置。
9、支当架体需进行内力检测时,其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元框架中受力较大的立杆宜布置测点; 2)单元框架的角部立杆宜布置测点; 3)高度区间内测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
10、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的监测监控宜采用仪器定量监测、视频定性监测和人员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11、监测点应稳固、明显,应设监测装置和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12、监测项目的检测频率应根据支撑架规模、周边环境、自然条件、施工阶段等因素确定。架体使用过程中,位移检测频率不应少于每日1次,内力检测频率不应少于2小时1次。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速率加快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13、支撑架专项施工方案中应明确支撑架监测监控的内容,并编制监测监控计划表,确定监测对象、工况、监测项目、监测点、监测方法与频率和报警值等。
14、监测资料宜包括监测方案、内力及变形记录、监测分析及结论。 15、监测报警值应采用监测项目的累积变化量和变化速率值进行控制,并应满足下表规定。
监测报警值表
监测指标 设计计算值 内力 近3次读数平均值的1.5倍 水平位移量:H/300 位移 近3次读数平均值的1.5倍 注:H为支撑结构高度。
限值 16、当沉降监测值超过报警值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作业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17、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启动安全应急预案: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
2)支撑架的荷载突然发生意外变化时; 监测措施
模板支撑采用插槽式插槽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和钢筋安装、砼浇捣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进行监测。本方案采取如下监测措施:
1、重点检查立柱底部基础是否回填夯实;垫木是否满足要求;底座位置是否正确,顶托螺杆伸出长度是否符合规定。
2、立杆的规格尺寸及立杆的纵距、横距、步距和垂直度是否符合《方案》规定,不得出现偏心荷载。
3、扫地杆和水平杆横杆的插头与立杆的插座是否紧至安全插入深度,且不得小于30mm。
4、剪刀撑等设置是否符合规定、安全可靠。
5、扣件螺丝的紧固力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安全网和各种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6、撑架在搭设时,严格把好“基础、材质、间距、支撑、连接、防护、承重、铺板、上下通道、验收”等“十道关”
7、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每天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8、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
⑴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力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⑵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⑶插槽式脚手架插头、插座连接是否松动,普管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⑷架体是否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 ⑸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⑹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⑺插槽式脚手架架体和插槽式脚手架横杆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8、插槽式脚手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9、浇砼的过程中,由质安员、施工员对架体进行检查,随时观测架体变形。发现隐患,及时停止施工,采取措施保证安全后再施工。
10、变形监测措施
监测项目: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
测点布设:每10~15m布设一个监测剖面,每个监测剖面布设不少于2个支架水平位移监测点,3个支架沉降观测点。
监测频率: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观测,一般监测频率不超过20-30分钟一次,浇筑完后不少于2小时再观测一次。
变形预警值:各监测点连续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各监测点连续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
监测结果接近或达到材料的允许变形值时马上启用应急预案,同时必须向市建筑工程安全督促站等相关部门报告。
十二、计算书
标准层板模板(板厚120㎜)计算书
一、计算参数
楼板模板支架参数 砼楼板厚度 立杆纵距 水平杆最大步距 立杆顶伸出长度a 钢管类型 面板 次楞 主楞 剪刀撑 0.12m 1m 1.6m 0.65m 支架高度 立杆横距 顶步步距 扫地杆高度 Q235,φ48×3.2mmmm 木胶合板厚度:15mm 2.75m 0.7m 0.7m 0.2m 方钢管50×50×2.5mm,间距0.2m 单钢管 按重庆规范设置,剪刀撑立杆纵距方向宽度6跨,立杆横距方向6跨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未作可靠连接 荷载参数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连接情况 结构重要性系数 永久荷载 支撑架 1 25.5kN/m3 模板 面板自重 0.1344kN/m 主楞 3kN/m2 0.9 0.3kN/m2 新浇砼(含钢筋)自重 每米立杆承受支架自重 施工人员 及设备荷载 可变荷载 面板与次楞 3kN/m2 2.5kN 立杆 3kN/m2 泵送砼或不均匀堆载等因素产生的附加水平荷载 风荷载 竖向永久荷载标准值的2% 重庆,基本风压:0.25kN/m2 二、模板面板验算
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5mm,取主楞间距1m的面板作为计算宽度。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1000×15×15/6=37500mm3; 截面惯性矩I=1000×15×15×15/12=281250mm4; (一)强度验算
1、面板按简支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支承面板的次楞间距,L=0.2m。 2、荷载计算
取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两种作用效应考虑,计算结果取其大值。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0.9×[1.2×(25.5×0.12+0×0.12+0.3)+1.4×3]×1=7.409kN/m
q1=0.9×[1.35×(25.5×0.12+0×0.12+0.3)+1.4×0.7×3]×1=6.728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7.409kN/m作为设计依据。 集中荷载设计值:
模板自重线荷载设计值q2=0.9×1.2×1×0.3=0.324kN/m 跨中集中荷载设计值P=0.9×1.4×2.5=3.150kN 3、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
M1=0.125q1l2=0.125×7.409×0.22=0.037kN·m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
M2=0.125q2l2+0.25Pl=0.125×0.324×0.22+0.25×3.150×0.2=0.159kN·m 取Mmax=0.159KN·m验算强度。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12.5N/mm2; σ=
Mmax W
= 0.159×106
37500
=4.24N/mm2?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1×(25.5×0.12+0×0.12+0.3+3)=6.360kN/m; 面板最大容许挠度值:200/400=0.5mm; 面板弹性模量:E=4500N/mm2; ν= 满足要求! 5ql4 384EI = 5×6.360×2004 384×4500×281250 =0.10mm0.5mm 三、次楞验算 次楞采用方钢管50×50×2.5,间距0.2m,截面抵抗矩W=7164.58mm3;截面惯性矩I=179114.58mm4; (一)抗弯强度验算 1、次楞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主楞间距即立杆横距,L=0.7m。 2、荷载计算 取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两种作用效应考虑,计算结果取其大值。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0.9×[1.2×(25.5×0.12+0×0.12+0.3)+1.4×3]×0.2=1.482kN/m q1=0.9×[1.35×(25.5×0.12+0×0.12+0.3)+1.4×0.7×3]×0.2=1.346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1.482kN/m作为设计依据。 集中荷载设计值: 模板自重线荷载设计值q2=0.9×1.2×0.2×0.3=0.065kN/m 跨中集中荷载设计值P=0.9×1.4×2.5=3.150kN 3、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 22 M1=0.1q1l=0.1×1.482×0.7=0.073kN·m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 M2=0.08q2l2+0.213Pl=0.08×0.065×0.72+0.213×3.150×0.7=0.472kN·m 取Mmax=0.472kN·m验算强度。 2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 σ= Mmax W = 0.472×106 7164.58 =65.88N/mm2?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0.2×(25.5×0.12+0×0.12+0.3+3)=1.272kN/m 次楞最大容许挠度值:700/250=2.8mm; 次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ν= 0.677ql4 100EI = 0.677×1.272×700.04 100×206000×179114.58 =0.06mm2.8mm 满足要求! 四、主楞验算 主楞采用:单钢管,截面抵拒矩W=4.73cm3,截面惯性矩I=11.36cm4 (一)强度验算 当进行主楞强度验算时,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取3kN/mm2。 首先计算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力P。 作用在次楞上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0.9×[1.2×(25.5×0.12+0×0.12+0.3)+1.4×3]×0.2=1.482kN/m q12=0.9×[1.35×(25.5×0.12+0×0.12+0.3)+1.4×0.7×3]×0.2=1.346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1.482kN/m作为设计依据。 次楞最大支座力=1.1q1l=1.1×1.482×0.7=1.141kN。 次楞作用集中荷载P=1.141kN,进行最不利荷载布置如下图: 计算简图(kN) 弯矩图(kN·m) 最大弯矩Mmax=0.582kN·m; 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max W = 0.582×106 4.73×103 = 123.044N/mm2?205N/mm2 主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首先计算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荷载P。 作用在次楞上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0.2×(25.5×0.12+0×0.12+0.3+3)=1.272kN/m 次楞最大支座力=1.1q1l=1.1×1.272×0.7=1.141kN。 以此值作为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荷载P,经计算,主梁最大变形值V=1.465mm。 主梁的最大容许挠度值:1000/250=4.0mm, 最大变形Vmax=1.465mm<4.0mm 主楞挠度验算满足要求! (三)悬挑段强度验算 主楞悬挑长度0.3m,次楞间距0.2m, 弯矩M=1.14×0.3+1.14×0.1=0.45kN·m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 W = 0.45×106 4730? = 95.14N/mm2?205N/mm2 主楞悬挑段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四)悬挑段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取荷载标准值,其作用效应下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0.98kN,主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容许挠度值:300×2/400=1.5mm; 经计算主楞最大挠度Vmax=0.5mm<1.5mm。 主楞悬挑段挠度验算满足要求! 五、风荷载计算 (一)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ωk=μsμzω0 2 ω0---基本风压,按重庆10年一遇风压值采用,ω0=0.25kN/m。 μs---支撑结构风荷载体形系数μs,将支撑架视为桁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8.3.1第33项和37项的规定计算。支撑架的挡风系数j=1.2×An/(la×h)=1.2×0.150/(1×1.6)=0.113 式中An--一步一跨范围内的挡风面积,An=(la+h0.325lah)d=0.150m2 la--立杆间距,1m;h--步距,1.6m;d---钢管外径,0.048m;系数1.2-----节点面积增大系数;系数0.325---支撑架立面每平米内剪刀撑的平均长度。 单排架无遮拦体形系数:μst=1.2j=1.2×0.113=0.14 无遮拦多排模板支撑架的体形系数: μs=μ st 1-ηn 1-η =0.14 1-0.95?2 1-0.95 =0.27 η----风荷载地形地貌修正系数。n----支撑架相连立杆排数。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距地面计算高度H=2.75m,按地面粗糙度B类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1。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风荷载标准值ωk=μzμsω0=1×0.27×0.25=0.068kN/m2 2.风荷载作用产生的立杆轴向力标准值NWK 立杆中由风荷载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NWK= nwaωklaH2 2B = 6×0.068×1×2.752 2×3.9 =0.40kN ωk—风荷载标准值,ωk=0.068kN/m2,la—立杆纵向间距,la=1m nwa—支撑架单元框架纵向跨数,取nwa=6 H—支撑架高度,H=2.75m,B—支撑架横向宽度,B=3.9m 3.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W 立杆段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0.9×1.4×ωklah2 MW= = 10 0.9×1.4×0.068×1×1.62 10 =0.022kN·m 六、立杆稳定性验算 (一)立杆轴力设计值 不组合风荷载时: N=1.35×(0.1344×2.75+(25.5×0.12+0.3)×1×0.7)+1.4×3×1×0.7=6.61kN 组合风荷载时: N=1.35×(0.1344×2.75+(25.5×0.12+0.3)×1×0.7)+1.4×(3×1×0.7+0.40)=7.17kN (二)立杆计算长度L0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单元框架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时,立杆计算长度L0=βHβaμh μ—立杆计算长度系数,。表中主要参数取值如下: 支撑结构的刚度比, 其中E--弹性模量,取206000(N/mm2) I— 立杆的截面惯性矩,取113600(mm4) h—立杆步距,取1600mm k—节点转动刚度,取10kN·m/rad ly—立杆的y向间距,取700mm K= 206000×113600 1600×10×10 6 + 6×1600 700 =1.54 ax—单元框架x向跨距与步距h之比,ax=lx/h=1/1.6=0.63 nx—单元框架的x向跨数,nx=6 x向定义:立杆纵横向间距不同,x向分别取纵向、横向进行计算,μ取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x向为立杆纵距方向时,K=1.54,ax=0.63,nx=6,查表得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46 x向为立杆横距方向时,K=1.57,ax=0.44,nx=6,查表得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39 x向取立杆纵距方向,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46 βa—扫地杆高度与悬臂长度修正系数,按附录表E.3取值,βa=1.03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1.6=0.13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65/1.6=0.41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1 βH—高度修正系数,架体高度2.75m,βH=1 L0=βHβaμh=1×1.03×2.46×1.6=4.05m (三)立杆稳定性验算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单元框架,按下式整体稳定性验算: N ≤f A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7.17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4050/15.90=255,查表=0.113; L0—立杆计算长度,取4050mm,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90mm; A—杆件截面积,取450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N = A 7.17×103 0.113×450 =141.003N/mm2?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 立杆局部稳定性验算 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组合风荷载时,还应按下式进行立杆局部稳定性验算: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7.17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290/1.59=182,查表=0.216 L0—立杆计算长度,进行局部稳定性验算时,L0=(1+2a)h=(1+2×0.406)×1.6=2.90m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06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1.6=0.125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65/1.6=0.406 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9cm; A— 杆件截面积,取450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M—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0.022kN·m W—杆件截面模量,W=4730mm3 N’E—立杆的欧拉临界力, 2 N’πEA E = λ 2 = 3.142?2×206000×450 182? 2 =27.63kN 立杆稳定性验算如下: 7.17×103 + 0.216×450 4730×(1-1.1×0.216× 0.022×106 7.17 ) 27.63 =73.765+4.957=78.722N/mm2 支架应按砼浇筑前和砼浇筑时两种工况进行抗倾覆验算,抗倾覆验算应满足下式要求: γ0M0≤Mr Mr---支架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 Mo---支架的倾覆力矩设计值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 架体高度2.75m,宽度3.9m,取一个立杆纵距1m作为架体计算长度。 (一)砼浇筑前架体抗倾覆验算 混凝土浇筑前,支架在搭设过程中,倾覆力矩主要由风荷载产生。 1、风荷载倾覆力矩计算 作用在模板支撑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ωk=0.068kN/m2 风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力矩γ0M0=1×1.4×0.068×1×2.75×2.75/2=0.36kN·m 2、架体抗倾覆力矩计算 当钢筋绑扎完毕后,架体、模板与钢筋自重荷载标准值如下(立杆取7排。): 0.1344×2.75×7+(0.3+0×0.12)×1×3.9=3.76kN 架体自重作用下产生的抗倾覆力矩,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0.9 Mr=0.9×3.76×3.9/2=6.60kN·m M0 1、附加水平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计算 附加水平荷载取竖向永久荷载标准值的2%, (0.1344×2.75×7+(0.3+25.50×0.12)×1×3.9)×2%=15.69×2%=0.314kN 附加水平荷载下产生的倾覆力矩γ0M0=1×1.4×0.314×2.75=1.209kN·m 2、架体抗倾覆力矩计算 架体自重作用下产生的抗倾覆力矩,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0.9 Mr=0.9×15.69×3.9/2=27.54kN·m M0 一、工程参数 梁模板支架参数 梁截面宽度 支架高度 板底立杆纵距la 梁长度方向立杆纵距 梁侧与梁底立杆间距 钢管类型 水平杆最大步距 面板 梁底次楞 梁底主楞 梁侧次楞 梁侧主楞 穿梁螺栓 剪刀撑设置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连接情况 1.6m 顶步步距 0.8m 0.2m 2.75m 1m 梁截面高度 楼板厚度 板底立杆横距lb 1m 梁底无立杆,梁两侧立杆间距0.90m φ48×3.2mm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长度a 0.65m 0.6m 0.12m 0.7m 15mm厚木胶合板 40×90mm方木,2根 梁底水平钢管 40×90mm方木,间距200mm 单钢管,间距500mm 不设置穿梁螺栓 依据重庆地标规范要求设置,剪刀撑纵距方向宽度4跨,横距方向宽度4跨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未作可靠连接 荷载标准值参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永久荷载 可变荷载 支撑架 1 模板 1 0.3kN/m2 新浇砼(含钢筋)自重 24kN/m3 每米立杆承受支架自重 施工荷载及设备荷载 3kN/m2 模板自重 0.1344kN/m 砼下料水平荷载 2kN/m2 风荷载 重庆,基本风压:0.3kN/m2 二、新浇砼对模板侧压力标准值计算 依据《砼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浇筑速度大于10m/h,或砼坍落度大于180mm时,新浇筑砼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24×0.6=14.4kN/m2 其中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3;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6m; 三、梁侧模板面板验算 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5mm,验算跨中最不利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宽度取1000mm。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1000×15×15/6=37500mm3; 截面惯性矩I=1000×15×15×15/12=281250mm4; (一)强度验算 1、面板按简支板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支承面板的次楞间距,L=0.20m。 2、荷载计算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14.4kN/m2,砼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Q2K=2kN/m2。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2×14.4+1.4×2)×1=20.08KN/m q2=(1.35×14.4+1.4×0.7×2)×1=21.4KN/m 取较大值q=21.4KN/m作为设计依据。 3、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 M1=0.125q1l2=0.125×21.4×0.202=0.11kN·m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12.5N/mm2; σ= Mmax W = 0.11×106 37500 =2.93N/mm2? q=1×14.4=14.4kN/m; 面板最大容许挠度值:200/400=0.5mm; 面板弹性模量:E=4500N/mm2; ν= 5ql4 384EI = 5×14.400×2004 384×4500×281250 =0.24mm0.5mm 满足要求! 四、梁侧模板次楞验算 次楞采用40×90mm(宽度×高度)方木,间距:0.2m,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 3 截面抵抗矩W=40×90×90/6=54000mm; 截面惯性矩I=40×90×90×90/12=2430000mm4; (一)强度验算 1、次楞承受面板传递的荷载,按均布荷载作用下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主楞间距,L=0.5m。 2、荷载计算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14.4kN/m2,砼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Q2K=2kN/m2。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2×14.4+1.4×2)×0.2=4.016KN/m q2=(1.35×14.4+1.4×0.7×2)×0.2=4.28KN/m 取较大值q=4.28KN/m作为设计依据。 3、强度验算 计算最大弯矩: Mmax=0.1ql2=0.1×4.28×0.52=0.107kN·m 最大支座力:1.1ql=1.1×4.28×0.5=2.35kN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17N/mm2。 σ= Mmax W = 0.107×106 54000? =1.981N/mm2?17N/mm2 满足要求! (二)抗剪强度验算 次楞最大剪力设计值V1=0.6q1l=0.6×4.28×0.5=1.284kN 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1.6N/mm2; 抗剪强度按下式计算: τ= 3V 2bh = 3×1.284×103 2×40×90? =?0.535N/mm2次楞抗剪强度满足要求! (三)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故其作用效应的线荷载计算如下: q=14.4×0.2=2.88kN/m; 次楞最大容许挠度值=500/250=2mm; 次楞弹性模量:E=10000N/mm2; ν= 0.677ql4 100EI = 0.677×2.88×5004 100×10000×2430000? =0.050mm2mm 满足要求! 五、梁侧模板主楞验算 主楞采用单钢管,间距:0.5m,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 3 截面抵抗矩W=4730mm; 截面惯性矩I=113600mm4; (一)强度验算 1、主楞承受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2.35kN,按集中荷载作用下简支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梁侧高度间距,L=0.48m。 主楞计算简图(kN) 主楞弯矩图(kN·m) 2、 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Mmax=0.376kN·m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max W = 0.376×106 4730? = 79.493N/mm2?205N/mm2 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其作用效应下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1.584kN,主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主楞最大容许挠度值:480/250=1.9mm; 经计算主楞最大挠度Vmax=0.235mm<1.9mm。 满足要求! (三)悬挑段强度验算 穿梁螺栓距梁底距离200mm,次楞间距200mm, 弯矩M=2.35×0.2=0.47kN·m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 W = 0.47×104730? 6 = 99.366N/mm2?205N/mm2 满足要求! (四)悬挑段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其作用效应下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1.584kN,主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容许挠度值:200×2/400=1mm; 经计算主楞最大挠度Vmax=0.268mm<1mm。 满足要求! 六、梁底模板面板验算 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5mm。取梁底横向水平杆间距1m作为计算单元。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100×1.5×1.5/6=37.5cm3; 截面惯性矩I=100×1.5×1.5×1.5/12=28.125cm4; (一)强度验算 1、梁底次楞为2根,面板按简支板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梁底次楞间距,L=0.2m。 2、荷载计算 作用于梁底模板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35×(24×0.6+0.3)+1.4×3]×1=24.05kN/m 计算简图(kN) 弯矩图(kN·m) 剪力图(kN)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2.405kN;N2=2.405kN; 最大弯矩Mmax=0.120kN·m 梁底模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12.5N/mm2; 梁底模板的弯曲应力按下式计算: σ= Mmax W = 0.120×106 37.5×103 = 3.200N/mm2?12.5N/mm2 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1×(24×0.6+0.3+3)=17.70kN/m; 面板弹性模量:E=4500N/mm2; 经计算,最大变形Vmax=0.291mm 梁底模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200/400=0.5mm; 最大变形Vmax=0.291mm<0.5mm 满足要求! 七、梁底模板次楞验算 本工程梁底模板次楞采用方木,宽度40mm,高度90mm。 次楞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4×9×9/6=54cm3; I=4×9×9×9/12=243cm4; (一)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取受力最大的次楞,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次楞下横向水平杆的间距,L=1m。 次楞计算简图 荷载设计值q=2.405/1=2.405kN/m; 最大弯距Mmax=0.1ql2=0.1×2.405×12=0.241kN·m; 2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17N/mm; σ= Mmax W = 0.241×106 54×103 =4.463N/mm2?17N/mm2 次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二)抗剪强度验算 V=0.6ql=0.6×2.405×1=1.443kN 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1.6N/mm2; 抗剪强度按下式计算: τ= 3V 2bh = 3×1.443×103 2×40×90 =?0.60N/mm2次楞抗剪强度满足要求! (三)挠度验算 次楞最大容许挠度值:l/250=1000/250=4mm;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1.770/1=1.77N/mm; 次楞弹性模量:E=10000N/mm2; ν= 0.677ql4 100EI = 0.677×1.77×10004 100×10000×243×10 4 =0.493mm4mm 次楞挠度满足要求! 八、梁底横向水平杆验算 横向水平杆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梁底面板下次楞传递力。 计算简图(kN) 弯矩图(kN·m) 剪力图(kN) 经计算,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2.405kN;N2=2.405kN; 最大弯矩Mmax=0.842kN·m; 最大变形Vmax=2.923mm。 (一)强度验算 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205N/mm2;; 支撑钢管的弯曲应力按下式计算: σ= Mmax W = 0.842×106 4.73×103 =178.013N/mm2?205N/mm2 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支撑钢管的最大容许挠度值:l/250=900/250=3.6mm或10mm; 最大变形Vmax=2.923mm<3.6mm 满足要求! 九、梁底纵向水平杆验算 横向钢管作用在纵向钢管的集中荷载P=2.405kN。 计算简图(kN) 纵向水平杆只起构造作用,不需要计算。 十、扣件抗滑移验算 水平杆传给立杆荷载设计值R=2.41kN,由于采用顶托,不需要进行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十一、风荷载计算 (一)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ωk=μsμzω0 ω0---基本风压,按重庆10年一遇风压值采用,ω0=0.3kN/m2。 μs---支撑结构风荷载体形系数μs,将支撑架视为桁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8.3.1第33项和37项的规定计算。支撑架的挡风系数j=1.2×An/(la×h)=1.2×0.150/(1×1.6)=0.113 式中An--一步一跨范围内的挡风面积,An=(la+h0.325lah)d=0.150m2 la--立杆间距,1m;h--步距,1.6m;d---钢管外径,0.048m;系数1.2-----节点面积增大系数;系数0.325---支撑架立面每平米内剪刀撑的平均长度。 单排架无遮拦体形系数:μst=1.2j=1.2×0.113=0.14 无遮拦多排模板支撑架的体形系数: μs=μ st 1-ηn 1-η =0.14 1-0.95?10 1-0.95 =1.12 η----风荷载地形地貌修正系数。n----支撑架相连立杆排数。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距地面计算高度H=2.75m,按地面粗糙度C类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0.65。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风荷载标准值ωk=μzμsω0=0.65×1.12×0.3=0.218kN/m2 2.风荷载作用产生的立杆轴向力标准值NWK 立杆中由风荷载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2B 2×10 ωk—风荷载标准值,ωk=0.218kN/m2,la—立杆纵向间距,la=1m nwa—支撑架单元框架纵向跨数,取nwa=4 H—支撑架高度,H=2.75m,B—支撑架横向宽度,B=10m 3.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W 立杆段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0.9×1.4×ωklah2 MW= = 10 0.9×1.4×0.218×1×1.62 10 =0.070kN·m NWK= nwaωklaH2 = 4×0.218×1×2.752 =0.33kN 十二、立杆稳定性验算 (一)立杆轴力设计值 支撑结构的危险等级系数取1 立杆承受梁荷载设计值:2.41kN; 立杆承受支架自重荷载设计值:1.35×2.75×0.1344=0.50kN 梁侧立杆承受楼板荷载设计值:1.35×(24×0.12+0.3)×1×0.70+1.4×3×1×0.70=5.95kN 立杆轴向力设计值N=8.86kN; 风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0.33kN N=8.86+0.9×0.33=9.16kN (二)立杆计算长度L0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单元框架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时,立杆计算长度L0=βHβaμh μ—立杆计算长度系数,。表中主要参数取值如下: 支撑结构的刚度比, 2 其中E--弹性模量,取206000(N/mm) I— 立杆的截面惯性矩,取113600(mm4) h—立杆步距,取1600mm k—节点转动刚度,取10kN·m/rad ly—立杆的y向间距,取700mm K= 206000×113600 1600×10×10 6 + 700 6×1600 =1.54 ax—单元框架x向跨距与步距h之比,ax=lx/h=1/1.6=0.63 nx—单元框架的x向跨数,nx=4 x向定义:立杆纵横向间距不同,x向分别取纵向、横向进行计算,μ取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x向为立杆纵距方向时,K=1.54,ax=0.63,nx=4,查表得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24 x向为立杆横距方向时,K=1.57,ax=0.44,nx=4,查表得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14 x向取立杆纵距方向,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24 βa—扫地杆高度与悬臂长度修正系数,按附录表E.3取值,βa=1.03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1.6=0.13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65/1.6=0.41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1 βH—高度修正系数,架体高度2.75m,βH=1 L0=βHβaμh=1×1.03×2.24×1.6=3.69m (三)立杆稳定性验算 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0.070kN·m; 按下式进行立杆稳定性验算: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9.16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3690/15.9=232,查表=0.136; L0—立杆计算长度,取3690mm,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9mm; A— 杆件截面积,取450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M—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0.070kN·m W—杆件截面模量,W=4730mm3 N’E—立杆的欧拉临界力, 2 N’πEA E = λ 2 = 3.142?2×206000×450 232? 2 =17.00kN 立杆稳定性验算如下: 9.16×103 + 0.136×450 4730×(1-1.1×0.136× 0.070×106 9.16 ) 17.00 =149.673+16.097=165.770N/mm2 一、工程参数 楼板模板支架参数 砼楼板厚度 立杆纵距 水平杆最大步距 立杆顶伸出长度a 钢管类型 面板 次楞 0.23m 1m 1.6m 0.65m 支架高度 立杆横距 顶步步距 扫地杆高度 Q235,φ48×3.2mmmm 木胶合板厚度:15mm 方钢管50×50×2.5mm,间距0.2m 3.35m 0.7m 1.2m 0.2m 主楞 剪刀撑 单钢管 按重庆规范设置,剪刀撑立杆纵距方向宽度6跨,立杆横距方向6跨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未作可靠连接 荷载参数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连接情况 结构重要性系数 永久荷载 支撑架 1 25.5kN/m3 模板 面板自重 0.1344kN/m 主楞 3kN/m2 0.9 0.3kN/m2 新浇砼(含钢筋)自重 每米立杆承受支架自重 施工人员 及设备荷载 可变荷载 面板与次楞 3kN/m2 2.5kN 立杆 3kN/m2 泵送砼或不均匀堆载等因素产生的附加水平荷载 风荷载 竖向永久荷载标准值的2% 重庆,基本风压:0.25kN/m2 二、模板面板验算 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5mm,取主楞间距1m的面板作为计算宽度。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1000×15×15/6=37500mm3; 截面惯性矩I=1000×15×15×15/12=281250mm4; (一)强度验算 1、面板按简支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支承面板的次楞间距,L=0.2m。 2、荷载计算 取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两种作用效应考虑,计算结果取其大值。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0.9×[1.2×(25.5×0.23+0×0.23+0.3)+1.4×3]×1=10.438kN/m q1=0.9×[1.35×(25.5×0.23+0×0.23+0.3)+1.4×0.7×3]×1=10.136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10.438kN/m作为设计依据。 集中荷载设计值: 模板自重线荷载设计值q2=0.9×1.2×1×0.3=0.324kN/m 跨中集中荷载设计值P=0.9×1.4×2.5=3.150kN 3、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 M1=0.125q1l2=0.125×10.438×0.22=0.052kN·m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 M2=0.125q2l2+0.25Pl=0.125×0.324×0.22+0.25×3.150×0.2=0.159kN·m 取Mmax=0.159KN·m验算强度。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12.5N/mm2; σ= Mmax W = 0.159×106 37500 =4.24N/mm2?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1×(25.5×0.23+0×0.23+0.3+3)=9.165kN/m; 面板最大容许挠度值:200/400=0.5mm; 面板弹性模量:E=4500N/mm2; ν= 满足要求! 5ql4 384EI = 5×9.165×2004 384×4500×281250 =0.15mm0.5mm 三、次楞验算 次楞采用方钢管50×50×2.5,间距0.2m,截面抵抗矩W=7164.58mm3;截面惯性矩I=179114.58mm4; (一)抗弯强度验算 1、次楞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主楞间距即立杆横距,L=0.7m。 2、荷载计算 取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两种作用效应考虑,计算结果取其大值。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0.9×[1.2×(25.5×0.23+0×0.23+0.3)+1.4×3]×0.2=2.088kN/m q1=0.9×[1.35×(25.5×0.23+0×0.23+0.3)+1.4×0.7×3]×0.2=2.027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2.088kN/m作为设计依据。 集中荷载设计值: 模板自重线荷载设计值q2=0.9×1.2×0.2×0.3=0.065kN/m 跨中集中荷载设计值P=0.9×1.4×2.5=3.150kN 3、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 M1=0.1q1l2=0.1×2.088×0.72=0.102kN·m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 M2=0.08q2l2+0.213Pl=0.08×0.065×0.72+0.213×3.150×0.7=0.472kN·m 取Mmax=0.472kN·m验算强度。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max W = 0.472×106 7164.58 =65.88N/mm2? (二)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0.2×(25.5×0.23+0×0.23+0.3+3)=1.833kN/m 次楞最大容许挠度值:700/250=2.8mm; 次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ν= 0.677ql 100EI 4 = 0.677×1.833×700.0 4 100×206000×179114.58 =0.08mm2.8mm 满足要求! 四、主楞验算 主楞采用:单钢管,截面抵拒矩W=4.73cm3,截面惯性矩I=11.36cm4 (一)强度验算 当进行主楞强度验算时,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取3kN/mm2。 首先计算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力P。 作用在次楞上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0.9×[1.2×(25.5×0.23+0×0.23+0.3)+1.4×3]×0.2=2.088kN/m q12=0.9×[1.35×(25.5×0.23+0×0.23+0.3)+1.4×0.7×3]×0.2=2.027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2.088kN/m作为设计依据。 次楞最大支座力=1.1q1l=1.1×2.088×0.7=1.608kN。 次楞作用集中荷载P=1.608kN,进行最不利荷载布置如下图: 计算简图(kN) 弯矩图(kN·m) 最大弯矩Mmax=0.820kN·m; 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max W = 0.820×106 4.73×103 = 173.362N/mm2?205N/mm2 主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首先计算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荷载P。 作用在次楞上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0.2×(25.5×0.23+0×0.23+0.3+3)=1.833kN/m 次楞最大支座力=1.1q1l=1.1×1.833×0.7=1.608kN。 以此值作为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荷载P,经计算,主梁最大变形值V=2.111mm。 主梁的最大容许挠度值:1000/250=4.0mm, 最大变形Vmax=2.111mm<4.0mm 主楞挠度验算满足要求! (三)悬挑段强度验算 主楞悬挑长度0.3m,次楞间距0.2m, 弯矩M=1.61×0.3+1.61×0.1=0.64kN·m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 W = 0.64×106 4730? = 135.31N/mm?205N/mm 22 主楞悬挑段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四)悬挑段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取荷载标准值,其作用效应下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1.41kN,主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容许挠度值:300×2/400=1.5mm; 经计算主楞最大挠度Vmax=0.7mm<1.5mm。 主楞悬挑段挠度验算满足要求! 五、风荷载计算 (一)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ωk=μsμzω0 ω0---基本风压,按重庆10年一遇风压值采用,ω0=0.25kN/m2。 μs---支撑结构风荷载体形系数μs,将支撑架视为桁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8.3.1第33项和37项的规定计算。支撑架的挡风系数j=1.2×An/(la×h)=1.2×0.150/(1×1.6)=0.113 式中An--一步一跨范围内的挡风面积,An=(la+h0.325lah)d=0.150m2 la--立杆间距,1m;h--步距,1.6m;d---钢管外径,0.048m;系数1.2-----节点面积增大系数;系数0.325---支撑架立面每平米内剪刀撑的平均长度。 单排架无遮拦体形系数:μst=1.2j=1.2×0.113=0.14 无遮拦多排模板支撑架的体形系数: μs=μ st 1-ηn 1-η =0.14 1-0.95?2 1-0.95 =0.27 η----风荷载地形地貌修正系数。n----支撑架相连立杆排数。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距地面计算高度H=3.35m,按地面粗糙度B类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1。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风荷载标准值ωk=μzμsω0=1×0.27×0.25=0.068kN/m2 2.风荷载作用产生的立杆轴向力标准值NWK 立杆中由风荷载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2B 2×40 2 ωk—风荷载标准值,ωk=0.068kN/m,la—立杆纵向间距,la=1m nwa—支撑架单元框架纵向跨数,取nwa=6 H—支撑架高度,H=3.35m,B—支撑架横向宽度,B=40m 3.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W 立杆段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0.9×1.4×ωklah2 MW= = 10 0.9×1.4×0.068×1×1.62 10 =0.022kN·m NWK= nwaωklaH2 = 6×0.068×1×3.352 =0.06kN 六、立杆稳定性验算 (一)立杆轴力设计值 不组合风荷载时: N=1.35×(0.1344×3.35+(25.5×0.23+0.3)×1×0.7)+1.4×3×1×0.7=9.37kN 组合风荷载时: N=1.35×(0.1344×3.35+(25.5×0.23+0.3)×1×0.7)+1.4×(3×1×0.7+0.06)=9.46kN (二)立杆计算长度L0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单元框架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时,立杆计算长度L0=βHβaμh μ—立杆计算长度系数,。表中主要参数取值如下: 支撑结构的刚度比, 其中E--弹性模量,取206000(N/mm2) I— 立杆的截面惯性矩,取113600(mm4) h—立杆步距,取1600mm k—节点转动刚度,取10kN·m/rad ly—立杆的y向间距,取700mm K= 206000×113600 1600×10×10 6 + 700 6×1600 =1.54 ax—单元框架x向跨距与步距h之比,ax=lx/h=1/1.6=0.63 nx—单元框架的x向跨数,nx=6 x向定义:立杆纵横向间距不同,x向分别取纵向、横向进行计算,μ取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x向为立杆纵距方向时,K=1.54,ax=0.63,nx=6,查表得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46 x向为立杆横距方向时,K=1.57,ax=0.44,nx=6,查表得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39 x向取立杆纵距方向,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46 βa—扫地杆高度与悬臂长度修正系数,按附录表E.3取值,βa=1.03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1.6=0.13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65/1.6=0.41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1 βH—高度修正系数,架体高度3.35m,βH=1 L0=βHβaμh=1×1.03×2.46×1.6=4.05m (三)立杆稳定性验算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单元框架,按下式整体稳定性验算: N ≤f A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9.46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4050/15.90=255,查表=0.113; L0—立杆计算长度,取4050mm,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90mm; A—杆件截面积,取450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N = A 9.46×103 0.113×450 =186.037N/mm2?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 立杆局部稳定性验算 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组合风荷载时,还应按下式进行立杆局部稳定性验算: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9.46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290/1.59=182,查表=0.216 L0—立杆计算长度,进行局部稳定性验算时,L0=(1+2a)h=(1+2×0.406)×1.6=2.90m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06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1.6=0.125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65/1.6=0.406 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9cm; A— 杆件截面积,取450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M—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0.022kN·m W—杆件截面模量,W=4730mm3 N’E—立杆的欧拉临界力, 2 N’πEA E = λ 2 = 3.142?2×206000×450 182? 2 =27.63kN 立杆稳定性验算如下: 9.46×103 + 0.216×450 4730×(1-1.1×0.216× 0.022×106 9.46 ) 27.63 =97.325+5.063=102.388N/mm2 支架应按砼浇筑前和砼浇筑时两种工况进行抗倾覆验算,抗倾覆验算应满足下式要求: γ0M0≤Mr Mr---支架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 Mo---支架的倾覆力矩设计值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 架体高度3.35m,宽度40m,取一个立杆纵距1m作为架体计算长度。 (一)砼浇筑前架体抗倾覆验算 混凝土浇筑前,支架在搭设过程中,倾覆力矩主要由风荷载产生。 1、风荷载倾覆力矩计算 作用在模板支撑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ωk=0.068kN/m2 风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力矩γ0M0=1×1.4×0.068×1×3.35×3.35/2=0.53kN·m 2、架体抗倾覆力矩计算 当钢筋绑扎完毕后,架体、模板与钢筋自重荷载标准值如下(立杆取58排。): 0.1344×3.35×58+(0.3+0×0.23)×1×40=38.11kN 架体自重作用下产生的抗倾覆力矩,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0.9 Mr=0.9×38.11×40/2=685.98kN·m M0 1、附加水平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计算 附加水平荷载取竖向永久荷载标准值的2%, (0.1344×3.35×58+(0.3+25.50×0.23)×1×40)×2%=272.71×2%=5.454kN 附加水平荷载下产生的倾覆力矩γ0M0=1×1.4×5.454×3.35=25.579kN·m 2、架体抗倾覆力矩计算 架体自重作用下产生的抗倾覆力矩,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0.9 Mr=0.9×272.71×40/2=4908.78kN·m M0 一、工程参数 梁模板支架参数 梁截面宽度 支架高度 0.5m 3.75m 梁截面高度 楼板厚度 0.45m 0.2m 板底立杆纵距la 梁长度方向立杆纵距 梁侧与梁底立杆间距 钢管类型 水平杆最大步距 面板 梁底次楞 梁底主楞 梁侧次楞 梁侧主楞 穿梁螺栓 剪刀撑设置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连接情况 1.6m 0.9m 板底立杆横距lb 0.9m 0.7m 梁底设1根承重立杆,梁侧与梁底立杆间距:450,450mm φ48×3.2mm 顶步步距 0.8m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长度a 0.65m 15mm厚木胶合板 方钢管50×50×2.5mm 梁底水平钢管 40×90mm方木,间距150mm 单钢管,间距500mm 不设置穿梁螺栓 依据重庆地标规范要求设置,剪刀撑纵距方向宽度6跨,横距方向宽度6跨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未作可靠连接 荷载标准值参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永久荷载 可变荷载 风荷载 支撑架 1 模板 1 0.3kN/m2 新浇砼(含钢筋)自重 24kN/m3 每米立杆承受支架自重 施工荷载及设备荷载 3kN/m2 模板自重 0.1344kN/m 砼下料水平荷载 2kN/m2 重庆,基本风压:0.3kN/m2 二、新浇砼对模板侧压力标准值计算 依据《砼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浇筑速度大于10m/h,或砼坍落度大于180mm时,新浇筑砼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24×0.45=10.8kN/m2 其中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3;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45m; 三、梁侧模板面板验算 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5mm,验算跨中最不利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宽度取1000mm。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1000×15×15/6=37500mm3; 截面惯性矩I=1000×15×15×15/12=281250mm4; (一)强度验算 1、面板按简支板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支承面板的次楞间距,L=0.15m。 2、荷载计算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10.8kN/m2,砼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 2 Q2K=2kN/m。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2×10.8+1.4×2)×1=15.76KN/m q2=(1.35×10.8+1.4×0.7×2)×1=16.54KN/m 取较大值q=16.54KN/m作为设计依据。 3、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 M1=0.125q1l2=0.125×16.54×0.152=0.05kN·m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12.5N/mm2; σ= Mmax W = 0.05×106 37500 =1.33N/mm2? q=1×10.8=10.8kN/m; 面板最大容许挠度值:150/400=0.38mm; 面板弹性模量:E=4500N/mm2; ν= 5ql4 384EI = 5×10.800×1504 384×4500×281250 =0.06mm0.38mm 满足要求! 四、梁侧模板次楞验算 次楞采用40×90mm(宽度×高度)方木,间距:0.15m,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W=40×90×90/6=54000mm3; 截面惯性矩I=40×90×90×90/12=2430000mm4; (一)强度验算 1、次楞承受面板传递的荷载,按均布荷载作用下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主楞间距,L=0.5m。 2、荷载计算 2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10.8kN/m,砼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Q2K=2kN/m2。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2×10.8+1.4×2)×0.15=2.364KN/m q2=(1.35×10.8+1.4×0.7×2)×0.15=2.481KN/m 取较大值q=2.481KN/m作为设计依据。 3、强度验算 计算最大弯矩: Mmax=0.1ql2=0.1×2.481×0.52=0.062kN·m 最大支座力:1.1ql=1.1×2.481×0.5=1.36kN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17N/mm2。 σ= Mmax W = 0.062×106 54000? =1.148N/mm2?17N/mm2 满足要求! (二)抗剪强度验算 次楞最大剪力设计值V1=0.6q1l=0.6×2.481×0.5=0.744kN 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1.6N/mm2; 抗剪强度按下式计算: τ= 3V 2bh = 3×0.744×103 2×40×90? =?0.310N/mm2次楞抗剪强度满足要求! (三)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故其作用效应的线荷载计算如下: q=10.8×0.15=1.62kN/m; 次楞最大容许挠度值=500/250=2mm; 次楞弹性模量:E=10000N/mm2; ν= 0.677ql4 100EI = 0.677×1.62×5004 100×10000×2430000? =0.028mm2mm 满足要求! 五、梁侧模板主楞验算 主楞采用单钢管,间距:0.5m,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W=4490mm3; 截面惯性矩I=107800mm4; (一)强度验算 1、主楞承受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1.36kN,按集中荷载作用下简支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梁侧高度间距,L=0.25m。 主楞计算简图(kN) 主楞弯矩图(kN·m) 2、 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Mmax=0.068kN·m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max W = 0.068×106 4490? = 15.145N/mm2?205N/mm2 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其作用效应下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0.891kN,主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主楞最大容许挠度值:250/250=1mm; 经计算主楞最大挠度Vmax=0.015mm<1mm。 满足要求! (三)悬挑段强度验算 穿梁螺栓距梁底距离200mm,次楞间距150mm, 弯矩M=1.36×0.2+1.36×0.05=0.34kN·m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 W = 0.34×106 4490? = 75.724N/mm2?205N/mm2 满足要求! (四)悬挑段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其作用效应下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0.891kN,主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容许挠度值:200×2/400=1mm; 经计算主楞最大挠度Vmax=0.177mm<1mm。 满足要求! 六、梁底模板面板验算 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5mm。取梁底横向水平杆间距0.9m作为计算单元。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90×1.5×1.5/6=33.75cm3; 截面惯性矩I=90×1.5×1.5×1.5/12=25.313cm4; (一)强度验算 1、梁底次楞为5根,面板按四跨连续板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梁底次楞间距,L=0.125m。 2、荷载计算 作用于梁底模板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35×(24×0.45+0.3)+1.4×3]×0.9=17.27kN/m 计算简图(kN) 弯矩图(kN·m) 剪力图(kN)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0.848kN;N2=2.467kN;N3=2.005kN;N4=2.467kN;N5=0.848kN; 最大弯矩Mmax=0.029kN·m 梁底模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12.5N/mm2; 梁底模板的弯曲应力按下式计算: σ= Mmax W = 0.029×106 33.75×103 = 0.859N/mm2?12.5N/mm2 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0.9×(24×0.45+0.3+3)=12.69kN/m; 面板弹性模量:E=4500N/mm2; 经计算,最大变形Vmax=0.017mm 梁底模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125/400=0.3mm; 最大变形Vmax=0.017mm<0.3mm 满足要求! 七、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梁底模板次楞验算 梁底模板次楞采用方钢管50×50×2.5mm,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 W=7.16cm3;I=17.91cm4; (一)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取受力最大的次楞,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次楞下横向水平杆的间距,L=0.9m。 次楞计算简图 荷载设计值q=2.467/0.9=2.741kN/m; 最大弯距Mmax=0.1ql2=0.1×2.741×0.92=0.222kN·m;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max W = 0.222×106 7.16×103 =31.006N/mm2?205N/mm2 次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l/250=900/250=3.6mm;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只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 q=1.813/0.9=2.014N/mm; 次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ν= 0.677ql 100EI 4 = 0.677×2.014×900 4 100×206000×17.91×10 4 =0.242mm3.6mm 次楞挠度满足要求! 八、梁底横向水平杆验算 横向水平杆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梁底面板下次楞传递力。 计算简图(kN) 弯矩图(kN·m) 剪力图(kN) 经计算,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0.579kN;N2=7.477kN;N3=0.579kN; 最大弯矩Mmax=0.260kN·m; 最大变形Vmax=0.079mm。 (一)强度验算 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205N/mm2;; 支撑钢管的弯曲应力按下式计算: σ= Mmax W = 0.260×106 4.73×103 =54.968N/mm2?205N/mm2 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支撑钢管的最大容许挠度值:l/250=450/250=1.8mm或10mm; 最大变形Vmax=0.079mm<1.8mm 满足要求! 九、梁底纵向水平杆验算 横向钢管作用在纵向钢管的集中荷载P=7.477kN。 计算简图(kN) 纵向水平杆只起构造作用,不需要计算。 十、扣件抗滑移验算 水平杆传给立杆荷载设计值R=0.58kN,由于采用顶托,不需要进行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十一、风荷载计算 (一)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ωk=μsμzω0 2 ω0---基本风压,按重庆10年一遇风压值采用,ω0=0.3kN/m。 μs---支撑结构风荷载体形系数μs,将支撑架视为桁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8.3.1第33项和37项的规定计算。支撑架的挡风系数j=1.2×An/(la×h)=1.2×0.142/(0.9×1.6)=0.118 式中An--一步一跨范围内的挡风面积,An=(la+h0.325lah)d=0.142m2 la--立杆间距,0.9m;h--步距,1.6m;d---钢管外径,0.048m;系数1.2-----节点面积增大系数;系数0.325---支撑架立面每平米内剪刀撑的平均长度。 单排架无遮拦体形系数:μst=1.2j=1.2×0.118=0.14 无遮拦多排模板支撑架的体形系数: μs=μ st 1-ηn 1-η =0.14 1-0.95?10 1-0.95 =1.12 η----风荷载地形地貌修正系数。n----支撑架相连立杆排数。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距地面计算高度H=3.75m,按地面粗糙度C类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0.65。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风荷载标准值ωk=μzμsω0=0.65×1.12×0.3=0.218kN/m2 2.风荷载作用产生的立杆轴向力标准值NWK 立杆中由风荷载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6×0.218×0.9×3.752 NWK= = =0.83kN 2B 2×10 ωk—风荷载标准值,ωk=0.218kN/m2,la—立杆纵向间距,la=0.9m nwa—支撑架单元框架纵向跨数,取nwa=6 H—支撑架高度,H=3.75m,B—支撑架横向宽度,B=10m 3.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W 立杆段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0.9×1.4×ωklah2 MW= = 10 0.9×1.4×0.218×0.9×1.62 10 =0.063kN·m nwaωklaH2 十二、立杆稳定性验算 (一)立杆轴力设计值 支撑结构的危险等级系数取1 1、梁底立杆承受梁荷载设计值:7.48kN; 立杆承受支架自重荷载设计值:1.35×3.75×0.1344=0.68kN 梁底立杆轴向力设计值:8.16kN; 2、梁侧立杆承受梁荷载设计值:0.58kN; 立杆承受支架自重荷载设计值:1.35×3.75×0.1344=0.68kN 梁侧立杆承受楼板荷载设计值:1.35×(24×0.2+0.3)×0.9×0.55+1.4×3×0.9×0.55=5.49kN 梁侧立杆轴向力设计值:6.75kN; 立杆最大轴向力设计值N=8.16kN; 风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0.83kN N=8.16+0.9×0.83=8.91kN (二)立杆计算长度L0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单元框架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时,立杆计算长度L0=βHβaμh μ—立杆计算长度系数,。表中主要参数取值如下: 支撑结构的刚度比, 其中E--弹性模量,取206000(N/mm2) I— 立杆的截面惯性矩,取113600(mm4) h—立杆步距,取1600mm k—节点转动刚度,取10kN·m/rad ly—立杆的y向间距,取700mm K= 206000×113600 1600×10×10 6 + 700 6×1600 =1.54 ax—单元框架x向跨距与步距h之比,ax=lx/h=0.9/1.6=0.56 nx—单元框架的x向跨数,nx=6 x向定义:立杆纵横向间距不同,x向分别取纵向、横向进行计算,μ取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x向为立杆纵距方向时,K=1.54,ax=0.56,nx=6,查表得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44 x向为立杆横距方向时,K=1.56,ax=0.44,nx=6,查表得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39 x向取立杆纵距方向,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44 βa—扫地杆高度与悬臂长度修正系数,按附录表E.3取值,βa=1.03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1.6=0.13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65/1.6=0.41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1 βH—高度修正系数,架体高度3.75m,βH=1 L0=βHβaμh=1×1.03×2.44×1.6=4.02m (三)梁底立杆稳定性验算 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0.063kN·m; 按下式进行立杆稳定性验算: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8.91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4020/15.9=253,查表=0.114; L0—立杆计算长度,取4020mm,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9mm; A— 杆件截面积,取450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M—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0.063kN·m W—杆件截面模量,W=4730mm3 N’E—立杆的欧拉临界力, 2 N’πEA E = λ 2 = 3.142?2×206000×450 253? 2 =14.30kN 立杆稳定性验算如下: 8.91×103 + 0.114×450 4730×(1-1.1×0.114× 0.063×106 8.91 ) 14.30 =173.684+14.448=188.132N/mm2 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0.063kN·m; 按下式进行立杆稳定性验算: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6.75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4020/15.9=253,查表=0.114; L0—立杆计算长度,取4020mm,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9mm; B— 杆件截面积,取450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M—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0.063kN·m W—杆件截面模量,W=4730mm3 N’E—立杆的欧拉临界力, 2 N’πEA E = λ 2 = 3.142?2×206000×450 253? 2 =14.30kN 立杆稳定性验算如下: 6.75×103 0.114×450 0.063×106 + 4730×(1-1.1×0.114× 6.75 ) 14.30 =131.579+14.157=145.736N/mm2 一、工程参数 楼板模板支架参数 砼楼板厚度 立杆纵距 水平杆最大步距 立杆顶伸出长度a 钢管类型 面板 次楞 主楞 剪刀撑 0.28m 0.7m 1.6m 0.65m 支架高度 立杆横距 顶步步距 扫地杆高度 Q235,φ48×3.2mmmm 木胶合板厚度:15mm 方钢管50×50×2.5mm,间距0.2m 单钢管 按重庆规范设置,剪刀撑立杆纵距方向宽度6跨,立杆横距方向6跨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未作可靠连接 荷载参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永久荷载 每米立杆承受支架自重 施工人员 及设备荷载 可变荷载 面板与次楞 3kN/m2 2.5kN 0.1208kN/m 主楞 3kN/m2 立杆 3kN/m2 支撑架 1 25.5kN/m3 模板 面板自重 0.9 0.3kN/m2 5.8m 0.7m 0.5m 0.2m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连接情况 新浇砼(含钢筋)自重 泵送砼或不均匀堆载等因素产生的附加水平荷载 风荷载 竖向永久荷载标准值的2% 重庆,基本风压:0.25kN/m2 二、模板面板验算 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5mm,取主楞间距0.7m的面板作为计算宽度。 3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700×15×15/6=26250mm; 截面惯性矩I=700×15×15×15/12=196875mm4; (一)强度验算 1、面板按简支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支承面板的次楞间距,L=0.2m。 2、荷载计算 取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两种作用效应考虑,计算结果取其大值。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0.9×[1.2×(25.5×0.28+0×0.28+0.3)+1.4×3]×0.7=8.271kN/m q1=0.9×[1.35×(25.5×0.28+0×0.28+0.3)+1.4×0.7×3]×0.7=8.180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8.271kN/m作为设计依据。 集中荷载设计值: 模板自重线荷载设计值q2=0.9×1.2×0.7×0.3=0.227kN/m 跨中集中荷载设计值P=0.9×1.4×2.5=3.150kN 3、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 M1=0.125q1l2=0.125×8.271×0.22=0.041kN·m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 M2=0.125q2l2+0.25Pl=0.125×0.227×0.22+0.25×3.150×0.2=0.159kN·m 取Mmax=0.159KN·m验算强度。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12.5N/mm2; σ= Mmax W = 0.159×106 26250 =6.06N/mm2?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0.7×(25.5×0.28+0×0.28+0.3+3)=7.308kN/m; 面板最大容许挠度值:200/400=0.5mm; 面板弹性模量:E=4500N/mm2; ν= 满足要求! 5ql4 384EI = 5×7.308×2004 384×4500×196875 =0.17mm0.5mm 三、次楞验算 次楞采用方钢管50×50×2.5,间距0.2m,截面抵抗矩W=7164.58mm3;截面惯性矩I=179114.58mm4; (一)抗弯强度验算 1、次楞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主楞间距即立杆横距,L=0.7m。 2、荷载计算 取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两种作用效应考虑,计算结果取其大值。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0.9×[1.2×(25.5×0.28+0×0.28+0.3)+1.4×3]×0.2=2.363kN/m q1=0.9×[1.35×(25.5×0.28+0×0.28+0.3)+1.4×0.7×3]×0.2=2.337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2.363kN/m作为设计依据。 集中荷载设计值: 模板自重线荷载设计值q2=0.9×1.2×0.2×0.3=0.065kN/m 跨中集中荷载设计值P=0.9×1.4×2.5=3.150kN 3、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 M1=0.1q1l2=0.1×2.363×0.72=0.116kN·m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 M2=0.08q2l2+0.213Pl=0.08×0.065×0.72+0.213×3.150×0.7=0.472kN·m 取Mmax=0.472kN·m验算强度。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max W = 0.472×106 7164.58 =65.88N/mm2?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0.2×(25.5×0.28+0×0.28+0.3+3)=2.088kN/m 次楞最大容许挠度值:700/250=2.8mm; 次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ν= 0.677ql4 100EI = 0.677×2.088×700.04 100×206000×179114.58 =0.09mm2.8mm 满足要求! 四、主楞验算 主楞采用:单钢管,截面抵拒矩W=4.73cm3,截面惯性矩I=11.36cm4 (一)强度验算 当进行主楞强度验算时,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取3kN/mm。 首先计算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力P。 作用在次楞上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0.9×[1.2×(25.5×0.28+0×0.28+0.3)+1.4×3]×0.2=2.363kN/m q12=0.9×[1.35×(25.5×0.28+0×0.28+0.3)+1.4×0.7×3]×0.2=2.337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2.363kN/m作为设计依据。 次楞最大支座力=1.1q1l=1.1×2.363×0.7=1.820kN。 次楞作用集中荷载P=1.820kN,进行最不利荷载布置如下图: 计算简图(kN) 弯矩图(kN·m) 2 最大弯矩Mmax=0.450kN·m; 2 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 σ= Mmax W = 0.450×106 4.73×103 = 95.137N/mm2?205N/mm2 主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首先计算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荷载P。 作用在次楞上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0.2×(25.5×0.28+0×0.28+0.3+3)=2.088kN/m 次楞最大支座力=1.1q1l=1.1×2.088×0.7=1.820kN。 以此值作为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荷载P,经计算,主梁最大变形值V=0.574mm。 主梁的最大容许挠度值:700/250=2.8mm, 最大变形Vmax=0.574mm<2.8mm 主楞挠度验算满足要求! (三)悬挑段强度验算 主楞悬挑长度0.3m,次楞间距0.2m, 弯矩M=1.82×0.3+1.82×0.1=0.73kN·m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 W = 0.73×106 4730? = 154.33N/mm2?205N/mm2 主楞悬挑段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四)悬挑段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取荷载标准值,其作用效应下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1.61kN,主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容许挠度值:300×2/400=1.5mm; 经计算主楞最大挠度Vmax=0.79mm<1.5mm。 主楞悬挑段挠度验算满足要求! 五、风荷载计算 (一)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ωk=μsμzω0 ω0---基本风压,按重庆10年一遇风压值采用,ω0=0.25kN/m2。 μs---支撑结构风荷载体形系数μs,将支撑架视为桁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8.3.1第33项和37项的规定计算。支撑架的挡风系数j=1.2×An/(la×h)=1.2×0.128/(0.7×1.6)=0.137 式中An--一步一跨范围内的挡风面积,An=(la+h0.325lah)d=0.128m2 la--立杆间距,0.7m;h--步距,1.6m;d---钢管外径,0.048m;系数1.2-----节点面积增大系数;系数0.325---支撑架立面每平米内剪刀撑的平均长度。 单排架无遮拦体形系数:μst=1.2j=1.2×0.137=0.16 无遮拦多排模板支撑架的体形系数: μs=μ 1-ηn =0.16 1-0.93?2 =0.31 st 1-η 1-0.93 η----风荷载地形地貌修正系数。n----支撑架相连立杆排数。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距地面计算高度H=5.8m,按地面粗糙度B类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1。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风荷载标准值ωk=μzμsω0=1×0.31×0.25=0.078kN/m2 2.风荷载作用产生的立杆轴向力标准值NWK 立杆中由风荷载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6×0.078×0.7×5.82 NWK= = =1.90kN 2B 2×2.9 ωk—风荷载标准值,ωk=0.078kN/m2,la—立杆纵向间距,la=0.7m nwa—支撑架单元框架纵向跨数,取nwa=6 H—支撑架高度,H=5.8m,B—支撑架横向宽度,B=2.9m 3.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W 立杆段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0.9×1.4×ωklah2 MW= = 10 0.9×1.4×0.078×0.7×1.62 10 =0.018kN·m nwaωklaH2 六、立杆稳定性验算 (一)立杆轴力设计值 不组合风荷载时: N=1.35×(0.1208×5.8+(25.5×0.28+0.3)×0.7×0.7)+1.4×3×0.7×0.7=7.93kN 组合风荷载时: N=1.35×(0.1208×5.8+(25.5×0.28+0.3)×0.7×0.7)+1.4×(3×0.7×0.7+1.90)=10.59kN (二)立杆计算长度L0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单元框架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时,立杆计算长度L0=βHβaμh μ—立杆计算长度系数,。表中主要参数取值如下: 支撑结构的刚度比, 其中E--弹性模量,取206000(N/mm2) I— 立杆的截面惯性矩,取113600(mm) h—立杆步距,取1600mm k—节点转动刚度,取10kN·m/rad ly—立杆的y向间距,取700mm K= 206000×113600 1600×10×10 6 4 + 700 6×1600 =1.54 ax—单元框架x向跨距与步距h之比,ax=lx/h=0.7/1.6=0.44 nx—单元框架的x向跨数,nx=6 x向定义:立杆纵横向间距相同,x向为单元框架立杆跨数大的方向,取板底立杆纵距方向。 根据以上参数查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38 βa—扫地杆高度与悬臂长度修正系数,按附录表E.3取值,βa=1.03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1.6=0.13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65/1.6=0.41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1 βH—高度修正系数,架体高度5.8m,βH=1.02 L0=βHβaμh=1.02×1.03×2.38×1.6=4.00m (三)立杆稳定性验算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单元框架,按下式整体稳定性验算: N ≤f A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10.59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4000/15.90=252,查表=0.115; L0—立杆计算长度,取4000mm,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90mm; A—杆件截面积,取450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N = A 10.59×103 0.115×450 =204.638N/mm2?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 立杆局部稳定性验算 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组合风荷载时,还应按下式进行立杆局部稳定性验算: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10.59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290/1.59=182,查表=0.216 L0—立杆计算长度,进行局部稳定性验算时,L0=(1+2a)h=(1+2×0.406)×1.6=2.90m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06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1.6=0.125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65/1.6=0.406 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9cm; A— 杆件截面积,取450mm;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 2 2 M—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0.018kN·m W—杆件截面模量,W=4730mm3 N’E—立杆的欧拉临界力, 2 N’πEA E = λ 2 = 3.142?2×206000×450 182? 2 =27.63kN 立杆稳定性验算如下: 10.59×103 + 0.216×450 4730×(1-1.1×0.216× 0.018×106 10.59 ) 27.63 =108.951+4.187=113.138N/mm2 支架应按砼浇筑前和砼浇筑时两种工况进行抗倾覆验算,抗倾覆验算应满足下式要求: γ0M0≤Mr Mr---支架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 Mo---支架的倾覆力矩设计值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 架体高度5.8m,宽度2.9m,取一个立杆纵距0.7m作为架体计算长度。 (一)砼浇筑前架体抗倾覆验算 混凝土浇筑前,支架在搭设过程中,倾覆力矩主要由风荷载产生。 1、风荷载倾覆力矩计算 作用在模板支撑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ωk=0.078kN/m2 风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力矩γ0M0=1×1.4×0.078×0.7×5.8×5.8/2=1.29kN·m 2、架体抗倾覆力矩计算 当钢筋绑扎完毕后,架体、模板与钢筋自重荷载标准值如下(立杆取5排。): 0.1208×5.8×5+(0.3+0×0.28)×0.7×2.9=4.11kN 架体自重作用下产生的抗倾覆力矩,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0.9 Mr=0.9×4.11×2.9/2=5.36kN·m M0 1、附加水平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计算 附加水平荷载取竖向永久荷载标准值的2%, (0.1208×5.8×5+(0.3+25.50×0.28)×0.7×2.9)×2%=18.61×2%=0.372kN 附加水平荷载下产生的倾覆力矩γ0M0=1×1.4×0.372×5.8=3.021kN·m 2、架体抗倾覆力矩计算 架体自重作用下产生的抗倾覆力矩,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0.9 Mr=0.9×18.61×2.9/2=24.29kN·m M0 一、工程参数 梁模板支架参数 梁截面宽度 支架高度 板底立杆纵距la 梁长度方向立杆纵距 梁侧与梁底立杆间距 钢管类型 水平杆最大步距 面板 梁底次楞 梁底主楞 梁侧次楞 梁侧主楞 穿梁螺栓 剪刀撑设置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连接情况 1.5m 顶步步距 1.6m 0.8m 4.8m 0.7m 梁截面高度 楼板厚度 板底立杆横距lb 0.7m 梁底设1根承重立杆,梁侧与梁底立杆间距:600,600mm φ48×3.2mm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长度a 0.65m 0.5m 0.28m 0.7m 15mm厚木胶合板 方钢管50×50×2.5mm 梁底水平钢管 40×90mm方木,间距150mm 双钢管,间距500mm 不设置穿梁螺栓 依据重庆地标规范要求设置,剪刀撑纵距方向宽度5跨,横距方向宽度5跨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未作可靠连接 荷载标准值参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永久荷载 可变荷载 风荷载 支撑架 1 模板 1 0.3kN/m2 新浇砼(含钢筋)自重 24kN/m3 每米立杆承受支架自重 施工荷载及设备荷载 3kN/m2 模板自重 0.1208kN/m 砼下料水平荷载 2kN/m2 重庆,基本风压:0.3kN/m2 二、新浇砼对模板侧压力标准值计算 依据《砼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浇筑速度大于10m/h,或砼坍落度大于180mm时,新浇筑砼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24×0.5=12kN/m2 其中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3;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5m; 三、梁侧模板面板验算 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5mm,验算跨中最不利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宽度取1000mm。 3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1000×15×15/6=37500mm; 截面惯性矩I=1000×15×15×15/12=281250mm4; (一)强度验算 1、面板按简支板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支承面板的次楞间距,L=0.15m。 2、荷载计算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12kN/m2,砼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Q2K=2kN/m2。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2×12+1.4×2)×1=17.2KN/m q2=(1.35×12+1.4×0.7×2)×1=18.16KN/m 取较大值q=18.16KN/m作为设计依据。 3、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 M1=0.125q1l2=0.125×18.16×0.152=0.05kN·m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12.5N/mm2; σ= Mmax W = 0.05×10 37500 6 =1.33N/mm2? q=1×12=12kN/m; 面板最大容许挠度值:150/400=0.38mm; 面板弹性模量:E=4500N/mm2; ν= 5ql4 384EI = 5×12.000×1504 384×4500×281250 =0.06mm0.38mm 满足要求! 四、梁侧模板次楞验算 次楞采用40×90mm(宽度×高度)方木,间距:0.15m,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W=40×90×90/6=54000mm3; 截面惯性矩I=40×90×90×90/12=2430000mm4; (一)强度验算 1、次楞承受面板传递的荷载,按均布荷载作用下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主楞间距,L=0.5m。 2、荷载计算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12kN/m2,砼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Q2K=2kN/m2。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2×12+1.4×2)×0.15=2.58KN/m q2=(1.35×12+1.4×0.7×2)×0.15=2.724KN/m 取较大值q=2.724KN/m作为设计依据。 3、强度验算 计算最大弯矩: Mmax=0.1ql2=0.1×2.724×0.52=0.068kN·m 最大支座力:1.1ql=1.1×2.724×0.5=1.50kN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17N/mm2。 σ= Mmax W = 0.068×106 54000? =1.259N/mm2?17N/mm2 满足要求! (二)抗剪强度验算 次楞最大剪力设计值V1=0.6q1l=0.6×2.724×0.5=0.817kN 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1.6N/mm2; 抗剪强度按下式计算: τ= 3V = 3×0.817×103 =?0.340N/mm22bh 次楞抗剪强度满足要求! (三)挠度验算 2×40×90?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故其作用效应的线荷载计算如下: q=12×0.15=1.8kN/m; 次楞最大容许挠度值=500/250=2mm; 次楞弹性模量:E=10000N/mm2; ν= 0.677ql4 100EI = 0.677×1.8×5004 100×10000×2430000? =0.031mm2mm 满足要求! 五、梁侧模板主楞验算 主楞采用双钢管,间距:0.5m,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W=8980mm3; 截面惯性矩I=215600mm4; (一)强度验算 1、主楞承受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1.50kN,按集中荷载作用下简支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梁侧高度间距,L=0.22m。 主楞计算简图(kN) 主楞弯矩图(kN·m) 2、 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Mmax=0.053kN·m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max W = 0.053×106 8980? = 5.902N/mm2?205N/mm2 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其作用效应下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0.990kN,主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主楞最大容许挠度值:220/250=0.9mm; 经计算主楞最大挠度Vmax=0.005mm<0.9mm。 满足要求! (三)悬挑段强度验算 穿梁螺栓距梁底距离200mm,次楞间距150mm, 弯矩M=1.50×0.2+1.50×0.05=0.38kN·m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 W = 0.38×106 8980? = 42.316N/mm2?205N/mm2 满足要求! (四)悬挑段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其作用效应下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0.990kN,主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容许挠度值:200×2/400=1mm; 经计算主楞最大挠度Vmax=0.098mm<1mm。 满足要求! 六、梁底模板面板验算 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5mm。取梁底横向水平杆间距0.7m作为计算单元。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70×1.5×1.5/6=26.25cm3; 截面惯性矩I=70×1.5×1.5×1.5/12=19.688cm4; (一)强度验算 1、梁底次楞为5根,面板按四跨连续板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梁底次楞间距,L=0.2m。 2、荷载计算 作用于梁底模板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35×(24×0.5+0.3)+1.4×3]×0.7=14.56kN/m 计算简图(kN) 弯矩图(kN·m) 剪力图(kN)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1.144kN;N2=3.328kN;N3=2.704kN;N4=3.328kN;N5=1.144kN; 最大弯矩Mmax=0.062kN·m 梁底模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12.5N/mm2; 梁底模板的弯曲应力按下式计算: σ= Mmax W = 0.062×106 26.25×103 = 2.362N/mm2?12.5N/mm2 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0.7×(24×0.5+0.3+3)=10.71kN/m; 面板弹性模量:E=4500N/mm2; 经计算,最大变形Vmax=0.122mm 梁底模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200/400=0.5mm; 最大变形Vmax=0.122mm<0.5mm 满足要求! 七、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梁底模板次楞验算 梁底模板次楞采用方钢管50×50×2.5mm,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 W=7.16cm3;I=17.91cm4; (一)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取受力最大的次楞,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次楞下横向水平杆的间距,L=0.7m。 次楞计算简图 荷载设计值q=3.328/0.7=4.754kN/m; 最大弯距Mmax=0.1ql2=0.1×4.754×0.72=0.233kN·m;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max W = 0.233×106 7.16×103 =32.542N/mm2?205N/mm2 次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l/250=700/250=2.8mm;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只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 q=2.448/0.7=3.497N/mm; 次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ν= 0.677ql4 100EI = 0.677×3.497×7004 100×206000×17.91×10 4 =0.154mm2.8mm 次楞挠度满足要求! 八、梁底横向水平杆验算 横向水平杆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梁底面板下次楞传递力。 计算简图(kN) 弯矩图(kN·m) 剪力图(kN) 经计算,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1.086kN;N2=9.476kN;N3=1.086kN; 最大弯矩Mmax=0.471kN·m; 最大变形Vmax=0.286mm。 (一)强度验算 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205N/mm2;; 支撑钢管的弯曲应力按下式计算: σ= Mmax W = 0.471×10 6 4.73×103 =99.577N/mm2?205N/mm2 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支撑钢管的最大容许挠度值:l/250=600/250=2.4mm或10mm; 最大变形Vmax=0.286mm<2.4mm 满足要求! 九、梁底纵向水平杆验算 横向钢管作用在纵向钢管的集中荷载P=9.476kN。 计 算简图(kN) 纵向水平杆只起构造作用,不需要计算。 十、扣件抗滑移验算 水平杆传给立杆荷载设计值R=1.09kN,由于采用顶托,不需要进行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十一、风荷载计算 (一)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ωk=μsμzω0 ω0---基本风压,按重庆10年一遇风压值采用,ω0=0.3kN/m2。 μs---支撑结构风荷载体形系数μs,将支撑架视为桁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8.3.1第33项和37项的规定计算。支撑架的挡风系数j=1.2×An/(la×h)=1.2×0.122/(0.7×1.5)=0.139 式中An--一步一跨范围内的挡风面积,An=(la+h0.325lah)d=0.122m2 la--立杆间距,0.7m;h--步距,1.5m;d---钢管外径,0.048m;系数1.2-----节点面积增大系数;系数0.325---支撑架立面每平米内剪刀撑的平均长度。 单排架无遮拦体形系数:μst=1.2j=1.2×0.139=0.17 无遮拦多排模板支撑架的体形系数: μs=μ st 1-ηn 1-η =0.17 1-0.92?10 1-0.92 =1.20 η----风荷载地形地貌修正系数。n----支撑架相连立杆排数。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距地面计算高度H=4.8m,按地面粗糙度C类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0.65。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风荷载标准值ωk=μzμsω0=0.65×1.20×0.3=0.234kN/m2 2.风荷载作用产生的立杆轴向力标准值NWK 立杆中由风荷载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5×0.234×0.7×4.82 NWK= = =0.94kN 2B 2×10 ωk—风荷载标准值,ωk=0.234kN/m2,la—立杆纵向间距,la=0.7m nwa—支撑架单元框架纵向跨数,取nwa=5 H—支撑架高度,H=4.8m,B—支撑架横向宽度,B=10m 3.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W 立杆段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0.9×1.4×ωklah2 MW= = 10 0.9×1.4×0.234×0.7×1.52 10 =0.046kN·m nwaωklaH2 十二、立杆稳定性验算 (一)立杆轴力设计值 支撑结构的危险等级系数取1 1、梁底立杆承受梁荷载设计值:9.48kN; 立杆承受支架自重荷载设计值:1.35×4.8×0.1208=0.78kN 梁底立杆轴向力设计值:10.26kN; 2、梁侧立杆承受梁荷载设计值:1.09kN; 立杆承受支架自重荷载设计值:1.35×4.8×0.1208=0.78kN 梁侧立杆承受楼板荷载设计值:1.35×(24×0.28+0.3)×0.7×0.55+1.4×3×0.7×0.55=5.27kN 梁侧立杆轴向力设计值:7.14kN; 立杆最大轴向力设计值N=10.26kN; 风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0.94kN N=10.26+0.9×0.94=11.11kN (二)立杆计算长度L0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单元框架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时,立杆计算长度L0=βHβaμh μ—立杆计算长度系数,。表中主要参数取值如下: 支撑结构的刚度比, 其中E--弹性模量,取206000(N/mm2) I— 立杆的截面惯性矩,取113600(mm4) h—立杆步距,取1500mm k—节点转动刚度,取10kN·m/rad ly—立杆的y向间距,取700mm K= 206000×113600 1500×10×10 6 + 700 6×1500 =1.64 ax—单元框架x向跨距与步距h之比,ax=lx/h=0.7/1.5=0.47 nx—单元框架的x向跨数,nx=5 x向定义:立杆纵横向间距相同,x向为单元框架立杆跨数大的方向,取板底立杆纵距方向(延梁长度方向)。 根据以上参数查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34 βa—扫地杆高度与悬臂长度修正系数,按附录表E.3取值,βa=1.04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1.5=0.13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65/1.5=0.43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3 βH—高度修正系数,架体高度4.8m,βH=1 L0=βHβaμh=1×1.04×2.34×1.5=3.65m (三)梁底立杆稳定性验算 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0.046kN·m; 按下式进行立杆稳定性验算: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11.11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3650/15.9=230,查表=0.138; L0—立杆计算长度,取3650mm,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9mm; A— 杆件截面积,取450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M—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0.046kN·m 3 W—杆件截面模量,W=4730mm N’E—立杆的欧拉临界力, 2 N’πEA E = λ 2 = 3.142?2×206000×450 230? 2 =17.30kN 立杆稳定性验算如下: 11.11×103 + 0.138×450 4730×(1-1.1×0.138× 0.046×106 11.11 ) 17.30 =178.905+10.776=189.681N/mm2 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0.046kN·m; 按下式进行立杆稳定性验算: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7.14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3650/15.9=230,查表=0.138; L0—立杆计算长度,取3650mm,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9mm; B— 杆件截面积,取450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M—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0.046kN·m W—杆件截面模量,W=4730mm3 N’E—立杆的欧拉临界力, 2 N’πEA E = λ 2 = 3.142?2×206000×450 230? 2 =17.30kN 立杆稳定性验算如下: 7.14×103 + 0.138×450 4730×(1-1.1×0.138× 0.046×106 7.14 ) 17.30 =114.976+10.375=125.351N/mm2 一、工程参数 楼板模板支架参数 砼楼板厚度 立杆纵距 水平杆最大步距 立杆顶伸出长度a 钢管类型 0.28m 0.7m 1.6m 0.65m 支架高度 立杆横距 顶步步距 扫地杆高度 Q235,φ48×3.2mmmm 5.8m 0.7m 0.5m 0.2m 面板 次楞 主楞 剪刀撑 木胶合板厚度:15mm 方钢管50×50×2.5mm,间距0.2m 单钢管 按重庆规范设置,剪刀撑立杆纵距方向宽度6跨,立杆横距方向6跨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未作可靠连接 荷载参数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连接情况 结构重要性系数 永久荷载 支撑架 1 25.5kN/m3 模板 面板自重 0.1208kN/m 主楞 3kN/m2 0.9 0.3kN/m2 新浇砼(含钢筋)自重 每米立杆承受支架自重 施工人员 及设备荷载 可变荷载 面板与次楞 3kN/m2 2.5kN 立杆 3kN/m2 泵送砼或不均匀堆载等因素产生的附加水平荷载 风荷载 竖向永久荷载标准值的2% 2重庆,基本风压:0.25kN/m 二、模板面板验算 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5mm,取主楞间距0.7m的面板作为计算宽度。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700×15×15/6=26250mm3; 截面惯性矩I=700×15×15×15/12=196875mm4; (一)强度验算 1、面板按简支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支承面板的次楞间距,L=0.2m。 2、荷载计算 取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两种作用效应考虑,计算结果取其大值。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0.9×[1.2×(25.5×0.28+0×0.28+0.3)+1.4×3]×0.7=8.271kN/m q1=0.9×[1.35×(25.5×0.28+0×0.28+0.3)+1.4×0.7×3]×0.7=8.180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8.271kN/m作为设计依据。 集中荷载设计值: 模板自重线荷载设计值q2=0.9×1.2×0.7×0.3=0.227kN/m 跨中集中荷载设计值P=0.9×1.4×2.5=3.150kN 3、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 M1=0.125q1l2=0.125×8.271×0.22=0.041kN·m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 22 M2=0.125q2l+0.25Pl=0.125×0.227×0.2+0.25×3.150×0.2=0.159kN·m 取Mmax=0.159KN·m验算强度。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12.5N/mm2; σ= Mmax W = 0.159×106 26250 =6.06N/mm2?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0.7×(25.5×0.28+0×0.28+0.3+3)=7.308kN/m; 面板最大容许挠度值:200/400=0.5mm; 面板弹性模量:E=4500N/mm2; ν= 满足要求! 5ql4 384EI = 5×7.308×2004 384×4500×196875 =0.17mm0.5mm 三、次楞验算 次楞采用方钢管50×50×2.5,间距0.2m,截面抵抗矩W=7164.58mm3;截面惯性矩I=179114.58mm4; (一)抗弯强度验算 1、次楞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主楞间距即立杆横距,L=0.7m。 2、荷载计算 取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两种作用效应考虑,计算结果取其大值。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0.9×[1.2×(25.5×0.28+0×0.28+0.3)+1.4×3]×0.2=2.363kN/m q1=0.9×[1.35×(25.5×0.28+0×0.28+0.3)+1.4×0.7×3]×0.2=2.337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2.363kN/m作为设计依据。 集中荷载设计值: 模板自重线荷载设计值q2=0.9×1.2×0.2×0.3=0.065kN/m 跨中集中荷载设计值P=0.9×1.4×2.5=3.150kN 3、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 M1=0.1q1l2=0.1×2.363×0.72=0.116kN·m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 M2=0.08q2l2+0.213Pl=0.08×0.065×0.72+0.213×3.150×0.7=0.472kN·m 取Mmax=0.472kN·m验算强度。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max W = 0.472×106 7164.58 =65.88N/mm2?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0.2×(25.5×0.28+0×0.28+0.3+3)=2.088kN/m 次楞最大容许挠度值:700/250=2.8mm; 2 次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 ν= 0.677ql4 100EI = 0.677×2.088×700.04 100×206000×179114.58 =0.09mm2.8mm 满足要求! 四、主楞验算 主楞采用:单钢管,截面抵拒矩W=4.73cm3,截面惯性矩I=11.36cm4 (一)强度验算 当进行主楞强度验算时,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取3kN/mm2。 首先计算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力P。 作用在次楞上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0.9×[1.2×(25.5×0.28+0×0.28+0.3)+1.4×3]×0.2=2.363kN/m q12=0.9×[1.35×(25.5×0.28+0×0.28+0.3)+1.4×0.7×3]×0.2=2.337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2.363kN/m作为设计依据。 次楞最大支座力=1.1q1l=1.1×2.363×0.7=1.820kN。 次楞作用集中荷载P=1.820kN,进行最不利荷载布置如下图: 计算简图(kN) 弯矩图(kN·m) 最大弯矩Mmax=0.450kN·m; 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max W = 0.450×106 4.73×103 = 95.137N/mm2?205N/mm2 主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首先计算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荷载P。 作用在次楞上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0.2×(25.5×0.28+0×0.28+0.3+3)=2.088kN/m 次楞最大支座力=1.1q1l=1.1×2.088×0.7=1.820kN。 以此值作为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荷载P,经计算,主梁最大变形值V=0.574mm。 主梁的最大容许挠度值:700/250=2.8mm, 最大变形Vmax=0.574mm<2.8mm 主楞挠度验算满足要求! (三)悬挑段强度验算 主楞悬挑长度0.3m,次楞间距0.2m, 弯矩M=1.82×0.3+1.82×0.1=0.73kN·m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 W = 0.73×106 4730? = 154.33N/mm?205N/mm 22 主楞悬挑段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四)悬挑段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取荷载标准值,其作用效应下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1.61kN,主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容许挠度值:300×2/400=1.5mm; 经计算主楞最大挠度Vmax=0.79mm<1.5mm。 主楞悬挑段挠度验算满足要求! 五、风荷载计算 (一)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ωk=μsμzω0 ω0---基本风压,按重庆10年一遇风压值采用,ω0=0.25kN/m2。 μs---支撑结构风荷载体形系数μs,将支撑架视为桁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8.3.1第33项和37项的规定计算。支撑架的挡风系数j=1.2×An/(la×h)=1.2×0.128/(0.7×1.6)=0.137 式中An--一步一跨范围内的挡风面积,An=(la+h0.325lah)d=0.128m2 la--立杆间距,0.7m;h--步距,1.6m;d---钢管外径,0.048m;系数1.2-----节点面积增大系数;系数0.325---支撑架立面每平米内剪刀撑的平均长度。 单排架无遮拦体形系数:μst=1.2j=1.2×0.137=0.16 无遮拦多排模板支撑架的体形系数: μs=μ st 1-ηn 1-η =0.16 1-0.93?2 1-0.93 =0.31 η----风荷载地形地貌修正系数。n----支撑架相连立杆排数。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距地面计算高度H=5.8m,按地面粗糙度B类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1。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风荷载标准值ωk=μzμsω0=1×0.31×0.25=0.078kN/m2 2.风荷载作用产生的立杆轴向力标准值NWK 立杆中由风荷载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6×0.078×0.7×5.82 NWK= = =1.90kN 2B 2×2.9 2 ωk—风荷载标准值,ωk=0.078kN/m,la—立杆纵向间距,la=0.7m nwa—支撑架单元框架纵向跨数,取nwa=6 H—支撑架高度,H=5.8m,B—支撑架横向宽度,B=2.9m 3.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W 立杆段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0.9×1.4×ωklah2 MW= = 10 0.9×1.4×0.078×0.7×1.62 10 =0.018kN·m nwaωklaH2 六、立杆稳定性验算 (一)立杆轴力设计值 不组合风荷载时: N=1.35×(0.1208×5.8+(25.5×0.28+0.3)×0.7×0.7)+1.4×3×0.7×0.7=7.93kN 组合风荷载时: N=1.35×(0.1208×5.8+(25.5×0.28+0.3)×0.7×0.7)+1.4×(3×0.7×0.7+1.90)=10.59kN (二)立杆计算长度L0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单元框架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时,立杆计算长度L0=βHβaμh μ—立杆计算长度系数,。表中主要参数取值如下: 支撑结构的刚度比, 其中E--弹性模量,取206000(N/mm2) I— 立杆的截面惯性矩,取113600(mm4) h—立杆步距,取1600mm k—节点转动刚度,取10kN·m/rad ly—立杆的y向间距,取700mm K= 206000×113600 1600×10×10 6 + 700 6×1600 =1.54 ax—单元框架x向跨距与步距h之比,ax=lx/h=0.7/1.6=0.44 nx—单元框架的x向跨数,nx=6 x向定义:立杆纵横向间距相同,x向为单元框架立杆跨数大的方向,取板底立杆纵距方向。 根据以上参数查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38 βa—扫地杆高度与悬臂长度修正系数,按附录表E.3取值,βa=1.03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1.6=0.13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65/1.6=0.41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1 βH—高度修正系数,架体高度5.8m,βH=1.02 L0=βHβaμh=1.02×1.03×2.38×1.6=4.00m (三)立杆稳定性验算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单元框架,按下式整体稳定性验算: N ≤f A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10.59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4000/15.90=252,查表=0.115; L0—立杆计算长度,取4000mm,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90mm; A—杆件截面积,取450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N = A 10.59×103 0.115×450 =204.638N/mm2?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 立杆局部稳定性验算 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组合风荷载时,还应按下式进行立杆局部稳定性验算: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10.59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290/1.59=182,查表=0.216 L0—立杆计算长度,进行局部稳定性验算时,L0=(1+2a)h=(1+2×0.406)×1.6=2.90m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06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1.6=0.125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65/1.6=0.406 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9cm; A— 杆件截面积,取450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M—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0.018kN·m W—杆件截面模量,W=4730mm3 N’E—立杆的欧拉临界力, 2 N’πEA E = λ 2 = 3.142?2×206000×450 182? 2 =27.63kN 立杆稳定性验算如下: 10.59×10 + 0.216×450 4730×(1-1.1×0.216× 3 0.018×10 10.59 ) 27.63 6 =108.951+4.187=113.138N/mm2 七、架体抗倾覆验算 支架应按砼浇筑前和砼浇筑时两种工况进行抗倾覆验算,抗倾覆验算应满足下式要求: γ0M0≤Mr Mr---支架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 Mo---支架的倾覆力矩设计值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 架体高度5.8m,宽度2.9m,取一个立杆纵距0.7m作为架体计算长度。 (一)砼浇筑前架体抗倾覆验算 混凝土浇筑前,支架在搭设过程中,倾覆力矩主要由风荷载产生。 1、风荷载倾覆力矩计算 作用在模板支撑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ωk=0.078kN/m2 风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力矩γ0M0=1×1.4×0.078×0.7×5.8×5.8/2=1.29kN·m 2、架体抗倾覆力矩计算 当钢筋绑扎完毕后,架体、模板与钢筋自重荷载标准值如下(立杆取5排。): 0.1208×5.8×5+(0.3+0×0.28)×0.7×2.9=4.11kN 架体自重作用下产生的抗倾覆力矩,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0.9 Mr=0.9×4.11×2.9/2=5.36kN·m M0 1、附加水平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计算 附加水平荷载取竖向永久荷载标准值的2%, (0.1208×5.8×5+(0.3+25.50×0.28)×0.7×2.9)×2%=18.61×2%=0.372kN 附加水平荷载下产生的倾覆力矩γ0M0=1×1.4×0.372×5.8=3.021kN·m 2、架体抗倾覆力矩计算 架体自重作用下产生的抗倾覆力矩,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0.9 Mr=0.9×18.61×2.9/2=24.29kN·m M0 一、工程参数 楼板模板支架参数 砼楼板厚度 立杆纵距 水平杆最大步距 0.2m 1m 1.6m 支架高度 立杆横距 顶步步距 4.65m 0.7m 0.5m 立杆顶伸出长度a 钢管类型 面板 次楞 主楞 剪刀撑 0.65m 扫地杆高度 Q235,φ48×3.2mmmm 竹胶合板厚度:15mm 0.2m 方钢管50×50×2.5mm,间距0.2m 单钢管 按重庆规范设置,剪刀撑立杆纵距方向宽度6跨,立杆横距方向6跨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未作可靠连接 荷载参数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连接情况 结构重要性系数 永久荷载 支撑架 1 25.5kN/m3 模板 面板自重 0.1344kN/m 主楞 3kN/m2 0.9 0.3kN/m2 新浇砼(含钢筋)自重 每米立杆承受支架自重 施工人员 及设备荷载 可变荷载 面板与次楞 3kN/m2 2.5kN 立杆 3kN/m2 泵送砼或不均匀堆载等因素产生的附加水平荷载 风荷载 竖向永久荷载标准值的2% 重庆,基本风压:0.25kN/m2 二、模板面板验算 面板采用竹胶合板,厚度为15mm,取主楞间距1m的面板作为计算宽度。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1000×15×15/6=37500mm3; 截面惯性矩I=1000×15×15×15/12=281250mm4; (一)强度验算 1、面板按简支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支承面板的次楞间距,L=0.2m。 2、荷载计算 取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两种作用效应考虑,计算结果取其大值。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0.9×[1.2×(25.5×0.2+0×0.2+0.3)+1.4×3]×1=9.612kN/m q1=0.9×[1.35×(25.5×0.2+0×0.2+0.3)+1.4×0.7×3]×1=9.207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9.612kN/m作为设计依据。 集中荷载设计值: 模板自重线荷载设计值q2=0.9×1.2×1×0.3=0.324kN/m 跨中集中荷载设计值P=0.9×1.4×2.5=3.150kN 3、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 M1=0.125q1l2=0.125×9.612×0.22=0.048kN·m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 M2=0.125q2l2+0.25Pl=0.125×0.324×0.22+0.25×3.150×0.2=0.159kN·m 取Mmax=0.159KN·m验算强度。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25N/mm2; σ= Mmax W = 0.159×106 37500 =4.24N/mm2?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1×(25.5×0.2+0×0.2+0.3+3)=8.400kN/m; 面板最大容许挠度值:200/400=0.5mm; 面板弹性模量:E=4500N/mm2; ν= 满足要求! 5ql4 384EI = 5×8.400×2004 384×4500×281250 =0.14mm0.5mm 三、次楞验算 次楞采用方钢管50×50×2.5,间距0.2m,截面抵抗矩W=7164.58mm3;截面惯性矩I=179114.58mm4; (一)抗弯强度验算 1、次楞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主楞间距即立杆横距,L=0.7m。 2、荷载计算 取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两种作用效应考虑,计算结果取其大值。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0.9×[1.2×(25.5×0.2+0×0.2+0.3)+1.4×3]×0.2=1.922kN/m q1=0.9×[1.35×(25.5×0.2+0×0.2+0.3)+1.4×0.7×3]×0.2=1.841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1.922kN/m作为设计依据。 集中荷载设计值: 模板自重线荷载设计值q2=0.9×1.2×0.2×0.3=0.065kN/m 跨中集中荷载设计值P=0.9×1.4×2.5=3.150kN 3、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 M1=0.1q1l2=0.1×1.922×0.72=0.094kN·m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 M2=0.08q2l2+0.213Pl=0.08×0.065×0.72+0.213×3.150×0.7=0.472kN·m 取Mmax=0.472kN·m验算强度。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max W = 0.472×10 6 7164.58 =65.88N/mm2?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0.2×(25.5×0.2+0×0.2+0.3+3)=1.680kN/m 次楞最大容许挠度值:700/250=2.8mm; 次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ν= 0.677ql4 100EI = 0.677×1.680×700.04 100×206000×179114.58 =0.07mm2.8mm 满足要求! 四、主楞验算 主楞采用:单钢管,截面抵拒矩W=4.73cm3,截面惯性矩I=11.36cm4 (一)强度验算 当进行主楞强度验算时,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取3kN/mm2。 首先计算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力P。 作用在次楞上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0.9×[1.2×(25.5×0.2+0×0.2+0.3)+1.4×3]×0.2=1.922kN/m q12=0.9×[1.35×(25.5×0.2+0×0.2+0.3)+1.4×0.7×3]×0.2=1.841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1.922kN/m作为设计依据。 次楞最大支座力=1.1q1l=1.1×1.922×0.7=1.480kN。 次楞作用集中荷载P=1.480kN,进行最不利荷载布置如下图: 计算简图(kN) 弯矩图(kN·m) 最大弯矩Mmax=0.755kN·m; 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max W = 0.755×106 4.73×103 = 159.619N/mm2?205N/mm2 主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首先计算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荷载P。 作用在次楞上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0.2×(25.5×0.2+0×0.2+0.3+3)=1.680kN/m 次楞最大支座力=1.1q1l=1.1×1.680×0.7=1.480kN。 以此值作为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荷载P,经计算,主梁最大变形值V=1.936mm。 主梁的最大容许挠度值:1000/250=4.0mm, 最大变形Vmax=1.936mm<4.0mm 主楞挠度验算满足要求! (三)悬挑段强度验算 主楞悬挑长度0.3m,次楞间距0.2m, 弯矩M=1.48×0.3+1.48×0.1=0.59kN·m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 W = 0.59×106 4730? = 124.74N/mm2?205N/mm2 主楞悬挑段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四)悬挑段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取荷载标准值,其作用效应下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1.29kN,主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容许挠度值:300×2/400=1.5mm; 经计算主楞最大挠度Vmax=0.64mm<1.5mm。 主楞悬挑段挠度验算满足要求! 五、风荷载计算 (一)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ωk=μsμzω0 ω0---基本风压,按重庆10年一遇风压值采用,ω0=0.25kN/m2。 μs---支撑结构风荷载体形系数μs,将支撑架视为桁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8.3.1第33项和37项的规定计算。支撑架的挡风系数j=1.2×An/(la×h)=1.2×0.150/(1×1.6)=0.113 式中An--一步一跨范围内的挡风面积,An=(la+h0.325lah)d=0.150m la--立杆间距,1m;h--步距,1.6m;d---钢管外径,0.048m;系数1.2-----节点面积增大系数;系数0.325---支撑架立面每平米内剪刀撑的平均长度。 单排架无遮拦体形系数:μst=1.2j=1.2×0.113=0.14 无遮拦多排模板支撑架的体形系数: μs=μ st 2 1-ηn 1-η =0.14 1-0.95?2 1-0.95 =0.27 η----风荷载地形地貌修正系数。n----支撑架相连立杆排数。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距地面计算高度H=4.65m,按地面粗糙度B类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1。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风荷载标准值ωk=μzμsω0=1×0.27×0.25=0.068kN/m2 2.风荷载作用产生的立杆轴向力标准值NWK 立杆中由风荷载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2B 2×22.4 ωk—风荷载标准值,ωk=0.068kN/m2,la—立杆纵向间距,la=1m nwa—支撑架单元框架纵向跨数,取nwa=6 H—支撑架高度,H=4.65m,B—支撑架横向宽度,B=22.4m 3.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W 立杆段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NWK= nwaωklaH2 = 6×0.068×1×4.652 =0.20kN 0.9×1.4×ωklah2 MW= = 10 0.9×1.4×0.068×1×1.62 10 =0.022kN·m 六、立杆稳定性验算 (一)立杆轴力设计值 不组合风荷载时: N=1.35×(0.1344×4.65+(25.5×0.2+0.3)×1×0.7)+1.4×3×1×0.7=8.89kN 组合风荷载时: N=1.35×(0.1344×4.65+(25.5×0.2+0.3)×1×0.7)+1.4×(3×1×0.7+0.20)=9.17kN (二)立杆计算长度L0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单元框架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时,立杆计算长度L0=βHβaμh μ—立杆计算长度系数,。表中主要参数取值如下: 支撑结构的刚度比, 其中E--弹性模量,取206000(N/mm2) I— 立杆的截面惯性矩,取113600(mm4) h—立杆步距,取1600mm k—节点转动刚度,取10kN·m/rad ly—立杆的y向间距,取700mm K= 206000×113600 1600×10×10 6 + 6×1600 700 =1.54 ax—单元框架x向跨距与步距h之比,ax=lx/h=1/1.6=0.63 nx—单元框架的x向跨数,nx=6 x向定义:立杆纵横向间距不同,x向分别取纵向、横向进行计算,μ取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x向为立杆纵距方向时,K=1.54,ax=0.63,nx=6,查表得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46 x向为立杆横距方向时,K=1.57,ax=0.44,nx=6,查表得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39 x向取立杆纵距方向,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46 βa—扫地杆高度与悬臂长度修正系数,按附录表E.3取值,βa=1.03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1.6=0.13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65/1.6=0.41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1 βH—高度修正系数,架体高度4.65m,βH=1 L0=βHβaμh=1×1.03×2.46×1.6=4.05m (三)立杆稳定性验算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单元框架,按下式整体稳定性验算: N ≤f A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9.17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4050/15.90=255,查表=0.113; L0—立杆计算长度,取4050mm,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90mm; A—杆件截面积,取450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N = A 9.17×103 0.113×450 =180.334N/mm2?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 立杆局部稳定性验算 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组合风荷载时,还应按下式进行立杆局部稳定性验算: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9.17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290/1.59=182,查表=0.216 L0—立杆计算长度,进行局部稳定性验算时,L0=(1+2a)h=(1+2×0.406)×1.6=2.90m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06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1.6=0.125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65/1.6=0.406 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9cm; A— 杆件截面积,取450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M—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0.022kN·m W—杆件截面模量,W=4730mm3 N’E—立杆的欧拉临界力, 2 N’πEA E = λ 2 = 3.142?2×206000×450 182? 2 =27.63kN 立杆稳定性验算如下: 9.17×10 + 0.216×450 4730×(1-1.1×0.216× 3 0.022×10 9.17 ) 27.63 6 =94.342+5.049=99.391N/mm2 支架应按砼浇筑前和砼浇筑时两种工况进行抗倾覆验算,抗倾覆验算应满足下式要求: γ0M0≤Mr Mr---支架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 Mo---支架的倾覆力矩设计值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 架体高度4.65m,宽度22.4m,取一个立杆纵距1m作为架体计算长度。 (一)砼浇筑前架体抗倾覆验算 混凝土浇筑前,支架在搭设过程中,倾覆力矩主要由风荷载产生。 1、风荷载倾覆力矩计算 作用在模板支撑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ωk=0.068kN/m2 风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力矩γ0M0=1×1.4×0.068×1×4.65×4.65/2=1.03kN·m 2、架体抗倾覆力矩计算 当钢筋绑扎完毕后,架体、模板与钢筋自重荷载标准值如下(立杆取33排。): 0.1344×4.65×33+(0.3+0×0.2)×1×22.4=27.34kN 架体自重作用下产生的抗倾覆力矩,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0.9 Mr=0.9×27.34×22.4/2=275.59kN·m M0 1、附加水平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计算 附加水平荷载取竖向永久荷载标准值的2%, (0.1344×4.65×33+(0.3+25.50×0.2)×1×22.4)×2%=141.58×2%=2.832kN 附加水平荷载下产生的倾覆力矩γ0M0=1×1.4×2.832×4.65=18.436kN·m 2、架体抗倾覆力矩计算 架体自重作用下产生的抗倾覆力矩,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0.9 Mr=0.9×141.58×22.4/2=1427.13kN·m M0 一、工程参数 梁模板支架参数 梁截面宽度 支架高度 板底立杆纵距la 梁长度方向立杆纵距 梁侧与梁底立杆间距 钢管类型 水平杆最大步距 面板 梁底次楞 梁底主楞 梁侧次楞 梁侧主楞 穿梁螺栓 剪刀撑设置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连接情况 1.6m 顶步步距 1.4m 0.3m 4.85m 1m 梁截面高度 楼板厚度 板底立杆横距lb 1m 梁底设1根承重立杆,梁侧与梁底立杆间距:600,600mm φ48×3.2mm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长度a 0.65m 0.7m 0.12m 0.7m 15mm厚木胶合板 40×90mm方木,3根 梁底水平钢管 40×90mm方木,间距200mm 单钢管,间距500mm 穿梁螺栓直径14mm,间距:500mm×500mm 依据重庆地标规范要求设置,剪刀撑纵距方向宽度5跨,横距方向宽度5跨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未作可靠连接 荷载标准值参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永久荷载 可变荷载 风荷载 支撑架 1 模板 1 0.3kN/m2 新浇砼(含钢筋)自重 24kN/m3 每米立杆承受支架自重 施工荷载及设备荷载 3kN/m2 模板自重 0.1344kN/m 砼下料水平荷载 2kN/m2 重庆,基本风压:0.3kN/m2 二、新浇砼对模板侧压力标准值计算 依据《砼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浇筑速度大于10m/h,或砼坍落度大于180mm时,新浇筑砼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24×0.7=16.8kN/m2 其中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3;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7m; 三、梁侧模板面板验算 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5mm,验算跨中最不利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宽度取1000mm。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1000×15×15/6=37500mm3; 截面惯性矩I=1000×15×15×15/12=281250mm4; (一)强度验算 1、面板按简支板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支承面板的次楞间距,L=0.20m。 2、荷载计算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16.8kN/m2,砼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Q2K=2kN/m2。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2×16.8+1.4×2)×1=22.96KN/m q2=(1.35×16.8+1.4×0.7×2)×1=24.64KN/m 取较大值q=24.64KN/m作为设计依据。 3、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 M1=0.125q1l2=0.125×24.64×0.202=0.12kN·m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12.5N/mm2; σ= Mmax W = 0.12×106 37500 =3.2N/mm2? q=1×16.8=16.8kN/m; 面板最大容许挠度值:200/400=0.5mm; 面板弹性模量:E=4500N/mm2; ν= 5ql4 384EI = 5×16.800×2004 384×4500×281250 =0.28mm0.5mm 满足要求! 四、梁侧模板次楞验算 次楞采用40×90mm(宽度×高度)方木,间距:0.2m,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W=40×90×90/6=54000mm3; 截面惯性矩I=40×90×90×90/12=2430000mm4; (一)强度验算 1、次楞承受面板传递的荷载,按均布荷载作用下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主楞间距,L=0.5m。 2、荷载计算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16.8kN/m2,砼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 2 Q2K=2kN/m。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2×16.8+1.4×2)×0.2=4.592KN/m q2=(1.35×16.8+1.4×0.7×2)×0.2=4.928KN/m 取较大值q=4.928KN/m作为设计依据。 3、强度验算 计算最大弯矩: 22 Mmax=0.1ql=0.1×4.928×0.5=0.123kN·m 最大支座力:1.1ql=1.1×4.928×0.5=2.71kN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17N/mm2。 σ= Mmax W = 0.123×106 54000? =2.278N/mm2?17N/mm2 满足要求! (二)抗剪强度验算 次楞最大剪力设计值V1=0.6q1l=0.6×4.928×0.5=1.478kN 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1.6N/mm2; 抗剪强度按下式计算: τ= 3V 2bh = 3×1.478×103 2×40×90? =?0.616N/mm2次楞抗剪强度满足要求! (三)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故其作用效应的线荷载计算如下: q=16.8×0.2=3.36kN/m; 次楞最大容许挠度值=500/250=2mm; 次楞弹性模量:E=10000N/mm2; ν= 0.677ql 100EI 4 = 0.677×3.36×500 4 100×10000×2430000? =0.059mm2mm 满足要求! 五、梁侧模板主楞验算 主楞采用单钢管,间距:0.5m,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W=4730mm3; 截面惯性矩I=113600mm4; (一)强度验算 1、主楞承受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2.71kN,按集中荷载作用下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穿梁螺栓间距,L=0.5m。 主楞计算简图(kN) 主楞弯矩图(kN·m) 2、 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Mmax=0.346kN·m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max W = 0.346×106 4730? = 73.150N/mm2?205N/mm2 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其作用效应下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1.848kN,主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主楞最大容许挠度值:500/250=2mm; 经计算主楞最大挠度Vmax=0.173mm<2mm。 满足要求! (三)悬挑段强度验算 穿梁螺栓距梁底距离250mm,次楞间距200mm, 弯矩M=2.71×0.25+2.71×0.05=0.82kN·m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 W = 0.82×106 4730? = 173.362N/mm2?205N/mm2 满足要求! (四)悬挑段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其作用效应下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1.848kN,主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容许挠度值:250×2/400=1.3mm; 经计算主楞最大挠度Vmax=0.637mm<1.3mm。 满足要求! 六、对拉螺栓验算 对拉螺栓轴力设计值:N=abFs a——对拉螺栓横向间距;b——对拉螺栓竖向间距; Fs——侧模板承受的荷载设计值: Fs=0.95(rGG4k+rQQ2k)=0.95×(1.2×16.8+1.4×2)=21.81kN。 N=0.50×0.50×21.81=5.45kN。 对拉螺栓可承受的最大轴向拉力设计值Ntb=Anftb An——对拉螺栓净截面面积,M14螺栓An=105.0mm2 ftb——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强度等级5.6级,ftb=210N/mm2 Ntb=210×105.0/1000=22.05kN>N=5.45kN。 对拉螺栓抗拉强度满足要求! 七、梁底模板面板验算 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5mm。取梁底横向水平杆间距1m作为计算单元。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100×1.5×1.5/6=37.5cm3; 截面惯性矩I=100×1.5×1.5×1.5/12=28.125cm4; (一)强度验算 1、梁底次楞为3根,面板按两跨连续板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梁底次楞间距,L=0.15m。 2、荷载计算 作用于梁底模板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35×(24×0.7+0.3)+1.4×3]×1=27.29kN/m 计算简图(kN) 弯矩图(kN·m) 剪力图(kN)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1.535kN;N2=5.117kN;N3=1.535kN; 最大弯矩Mmax=0.077kN·m 梁底模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12.5N/mm2; 梁底模板的弯曲应力按下式计算: σ= Mmax W = 0.077×106 37.5×103 = 2.053N/mm2?12.5N/mm2 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1×(24×0.7+0.3+3)=20.10kN/m; 面板弹性模量:E=4500N/mm2; 经计算,最大变形Vmax=0.042mm 梁底模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150/400=0.4mm; 最大变形Vmax=0.042mm<0.4mm 满足要求! 八、梁底模板次楞验算 本工程梁底模板次楞采用方木,宽度40mm,高度90mm。 次楞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4×9×9/6=54cm3; I=4×9×9×9/12=243cm4; (一)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取受力最大的次楞,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次楞下横向水平杆的间距,L=1m。 次楞计算简图 荷载设计值q=5.117/1=5.117kN/m; 最大弯距Mmax=0.1ql2=0.1×5.117×12=0.512kN·m;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17N/mm2; σ= Mmax W = 0.512×106 54×103 =9.481N/mm?17N/mm 2 2 次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二)抗剪强度验算 V=0.6ql=0.6×5.117×1=3.070kN 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1.6N/mm2; 抗剪强度按下式计算: τ= 3V 2bh = 3×3.070×103 2×40×90 =?1.28N/mm2次楞抗剪强度满足要求! (三)挠度验算 次楞最大容许挠度值:l/250=1000/250=4mm;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3.769/1=3.769N/mm; 次楞弹性模量:E=10000N/mm2; ν= 0.677ql4 100EI = 0.677×3.769×10004 100×10000×243×10 4 =1.050mm4mm 次楞挠度满足要求! 九、梁底横向水平杆验算 横向水平杆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梁底面板下次楞传递力。 计算简图(kN) 弯矩图(kN·m) 剪力图(kN) 经计算,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0.132kN;N2=7.923kN;N3=0.132kN; 最大弯矩Mmax=0.151kN·m; 最大变形Vmax=0.061mm。 (一)强度验算 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205N/mm2;; 支撑钢管的弯曲应力按下式计算: σ= Mmax W = 0.151×106 4.73×103 =31.924N/mm2?205N/mm2 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支撑钢管的最大容许挠度值:l/250=600/250=2.4mm或10mm; 最大变形Vmax=0.061mm<2.4mm 满足要求! 十、梁底纵向水平杆验算 横向钢管作用在纵向钢管的集中荷载P=7.923kN。 计算简图(kN) 纵向水平杆只起构造作用,不需要计算。 十一、扣件抗滑移验算 水平杆传给立杆荷载设计值R=0.13kN,由于采用顶托,不需要进行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十二、风荷载计算 (一)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ωk=μsμzω0 ω0---基本风压,按重庆10年一遇风压值采用,ω0=0.3kN/m2。 μs---支撑结构风荷载体形系数μs,将支撑架视为桁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8.3.1第33项和37项的规定计算。支撑架的挡风系数j=1.2×An/(la×h)=1.2×0.150/(1×1.6)=0.113 式中An--一步一跨范围内的挡风面积,An=(la+h0.325lah)d=0.150m2 la--立杆间距,1m;h--步距,1.6m;d---钢管外径,0.048m;系数1.2-----节点面积增大系数;系数0.325---支撑架立面每平米内剪刀撑的平均长度。 单排架无遮拦体形系数:μst=1.2j=1.2×0.113=0.14 无遮拦多排模板支撑架的体形系数: μs=μ st 1-ηn 1-η =0.14 1-0.95?10 1-0.95 =1.12 η----风荷载地形地貌修正系数。n----支撑架相连立杆排数。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距地面计算高度H=4.85m,按地面粗糙度C类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0.65。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风荷载标准值ωk=μzμsω0=0.65×1.12×0.3=0.218kN/m2 2.风荷载作用产生的立杆轴向力标准值NWK 立杆中由风荷载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2B 2×10 ωk—风荷载标准值,ωk=0.218kN/m2,la—立杆纵向间距,la=1m nwa—支撑架单元框架纵向跨数,取nwa=5 H—支撑架高度,H=4.85m,B—支撑架横向宽度,B=10m 3.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W 立杆段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0.9×1.4×ωklah2 MW= = 10 0.9×1.4×0.218×1×1.62 10 =0.070kN·m NWK= nwaωklaH2 = 5×0.218×1×4.852 =1.28kN 十三、立杆稳定性验算 (一)立杆轴力设计值 支撑结构的危险等级系数取1 1、梁底立杆承受梁荷载设计值:7.92kN; 立杆承受支架自重荷载设计值:1.35×4.85×0.1344=0.88kN 梁底立杆轴向力设计值:8.80kN; 2、梁侧立杆承受梁荷载设计值:0.13kN; 立杆承受支架自重荷载设计值:1.35×4.85×0.1344=0.88kN 梁侧立杆承受楼板荷载设计值:1.35×(24×0.12+0.3)×1×0.80+1.4×3×1×0.80=6.79kN 梁侧立杆轴向力设计值:7.80kN; 立杆最大轴向力设计值N=8.80kN; 风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1.28kN N=8.80+0.9×1.28=9.95kN (二)立杆计算长度L0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单元框架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时,立杆计算长度L0=βHβaμh μ—立杆计算长度系数,。表中主要参数取值如下: 支撑结构的刚度比, 2 其中E--弹性模量,取206000(N/mm) I— 立杆的截面惯性矩,取113600(mm4) h—立杆步距,取1600mm k—节点转动刚度,取10kN·m/rad ly—立杆的y向间距,取700mm K= 206000×113600 1600×10×10 6 + 700 6×1600 =1.54 ax—单元框架x向跨距与步距h之比,ax=lx/h=1/1.6=0.63 nx—单元框架的x向跨数,nx=5 x向定义:立杆纵横向间距不同,x向分别取纵向、横向进行计算,μ取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x向为立杆纵距方向时,K=1.54,ax=0.63,nx=5,查表得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38 x向为立杆横距方向时,K=1.57,ax=0.44,nx=5,查表得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30 x向取立杆纵距方向,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38 βa—扫地杆高度与悬臂长度修正系数,按附录表E.3取值,βa=1.03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1.6=0.13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65/1.6=0.41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1 βH—高度修正系数,架体高度4.85m,βH=1 L0=βHβaμh=1×1.03×2.38×1.6=3.92m (三)梁底立杆稳定性验算 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0.070kN·m; 按下式进行立杆稳定性验算: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9.95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3920/15.9=247,查表=0.12; L0—立杆计算长度,取3920mm,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9mm; A— 杆件截面积,取450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M—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0.070kN·m W—杆件截面模量,W=4730mm3 N’E—立杆的欧拉临界力, 2 N’πEA E = λ 2 = 3.142?2×206000×450 247? 2 =15.00kN 立杆稳定性验算如下: 9.95×103 + 0.12×450 0.070×106 4730×(1-1.1×0.12× 9.95 ) 15.00 =184.259+16.219=200.478N/mm2 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0.070kN·m; 按下式进行立杆稳定性验算: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7.80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3920/15.9=247,查表=0.12; L0—立杆计算长度,取3920mm,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9mm; B— 杆件截面积,取450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M—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0.070kN·m W—杆件截面模量,W=4730mm3 N’E—立杆的欧拉临界力, 2 N’πEA E = λ 2 = 3.142?2×206000×450 247? 2 =15.00kN 立杆稳定性验算如下: 7.80×103 + 0.12×450 4730×(1-1.1×0.12× 0.070×106 7.80 ) 15.00 =144.444+15.890=160.334N/mm2 一、工程参数 楼板模板支架参数 砼楼板厚度 立杆纵距 水平杆最大步距 0.12m 1m 1.6m 支架高度 立杆横距 顶步步距 4.85m 0.7m 1.2m 立杆顶伸出长度a 钢管类型 面板 次楞 主楞 剪刀撑 0.65m 扫地杆高度 Q235,φ48×3.2mmmm 木胶合板厚度:15mm 0.2m 方钢管50×50×2.5mm,间距0.2m 单钢管 按重庆规范设置,剪刀撑立杆纵距方向宽度6跨,立杆横距方向6跨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未作可靠连接 荷载参数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连接情况 结构重要性系数 永久荷载 支撑架 1 25.5kN/m3 模板 面板自重 0.1344kN/m 主楞 3kN/m2 0.9 0.3kN/m2 新浇砼(含钢筋)自重 每米立杆承受支架自重 施工人员 及设备荷载 可变荷载 面板与次楞 3kN/m2 2.5kN 立杆 3kN/m2 泵送砼或不均匀堆载等因素产生的附加水平荷载 风荷载 竖向永久荷载标准值的2% 重庆,基本风压:0.25kN/m2 二、模板面板验算 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5mm,取主楞间距1m的面板作为计算宽度。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1000×15×15/6=37500mm3; 截面惯性矩I=1000×15×15×15/12=281250mm4; (一)强度验算 1、面板按简支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支承面板的次楞间距,L=0.2m。 2、荷载计算 取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两种作用效应考虑,计算结果取其大值。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0.9×[1.2×(25.5×0.12+1.5×0.12+0.3)+1.4×3]×1=7.603kN/m q1=0.9×[1.35×(25.5×0.12+1.5×0.12+0.3)+1.4×0.7×3]×1=6.947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7.603kN/m作为设计依据。 集中荷载设计值: 模板自重线荷载设计值q2=0.9×1.2×1×0.3=0.324kN/m 跨中集中荷载设计值P=0.9×1.4×2.5=3.150kN 3、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 M1=0.125q1l2=0.125×7.603×0.22=0.038kN·m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 M2=0.125q2l2+0.25Pl=0.125×0.324×0.22+0.25×3.150×0.2=0.159kN·m 取Mmax=0.159KN·m验算强度。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12.5N/mm2; σ= Mmax W = 0.159×106 37500 =4.24N/mm2?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1×(25.5×0.12+1.5×0.12+0.3+3)=6.540kN/m; 面板最大容许挠度值:200/400=0.5mm; 面板弹性模量:E=4500N/mm2; ν= 满足要求! 5ql4 384EI = 5×6.540×2004 384×4500×281250 =0.11mm0.5mm 三、次楞验算 次楞采用方钢管50×50×2.5,间距0.2m,截面抵抗矩W=7164.58mm3;截面惯性矩I=179114.58mm4; (一)抗弯强度验算 1、次楞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主楞间距即立杆横距,L=0.7m。 2、荷载计算 取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两种作用效应考虑,计算结果取其大值。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0.9×[1.2×(25.5×0.12+1.5×0.12+0.3)+1.4×3]×0.2=1.521kN/m q1=0.9×[1.35×(25.5×0.12+1.5×0.12+0.3)+1.4×0.7×3]×0.2=1.389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1.521kN/m作为设计依据。 集中荷载设计值: 模板自重线荷载设计值q2=0.9×1.2×0.2×0.3=0.065kN/m 跨中集中荷载设计值P=0.9×1.4×2.5=3.150kN 3、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 M1=0.1q1l2=0.1×1.521×0.72=0.075kN·m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 M2=0.08q2l2+0.213Pl=0.08×0.065×0.72+0.213×3.150×0.7=0.472kN·m 取Mmax=0.472kN·m验算强度。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max W = 0.472×10 6 7164.58 =65.88N/mm2?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0.2×(25.5×0.12+1.5×0.12+0.3+3)=1.308kN/m 次楞最大容许挠度值:700/250=2.8mm; 次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ν= 0.677ql4 100EI = 0.677×1.308×700.04 100×206000×179114.58 =0.06mm2.8mm 满足要求! 四、主楞验算 主楞采用:单钢管,截面抵拒矩W=4.73cm3,截面惯性矩I=11.36cm4 (一)强度验算 当进行主楞强度验算时,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取3kN/mm2。 首先计算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力P。 作用在次楞上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0.9×[1.2×(25.5×0.12+1.5×0.12+0.3)+1.4×3]×0.2=1.521kN/m q12=0.9×[1.35×(25.5×0.12+1.5×0.12+0.3)+1.4×0.7×3]×0.2=1.389kN/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1.521kN/m作为设计依据。 次楞最大支座力=1.1q1l=1.1×1.521×0.7=1.171kN。 次楞作用集中荷载P=1.171kN,进行最不利荷载布置如下图: 计算简图(kN) 弯矩图(kN·m) 最大弯矩Mmax=0.597kN·m; 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max W = 0.597×106 4.73×103 = 126.216N/mm2?205N/mm2 主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首先计算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荷载P。 作用在次楞上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0.2×(25.5×0.12+1.5×0.12+0.3+3)=1.308kN/m 次楞最大支座力=1.1q1l=1.1×1.308×0.7=1.171kN。 以此值作为次楞作用在主楞上的集中荷载P,经计算,主梁最大变形值V=1.506mm。 主梁的最大容许挠度值:1000/250=4.0mm, 最大变形Vmax=1.506mm<4.0mm 主楞挠度验算满足要求! (三)悬挑段强度验算 主楞悬挑长度0.3m,次楞间距0.2m, 弯矩M=1.17×0.3+1.17×0.1=0.47kN·m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 W = 0.47×106 4730? = 99.37N/mm2?205N/mm2 主楞悬挑段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四)悬挑段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取荷载标准值,其作用效应下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1.01kN,主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容许挠度值:300×2/400=1.5mm; 经计算主楞最大挠度Vmax=0.51mm<1.5mm。 主楞悬挑段挠度验算满足要求! 五、风荷载计算 (一)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ωk=μsμzω0 ω0---基本风压,按重庆10年一遇风压值采用,ω0=0.25kN/m2。 μs---支撑结构风荷载体形系数μs,将支撑架视为桁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8.3.1第33项和37项的规定计算。支撑架的挡风系数j=1.2×An/(la×h)=1.2×0.150/(1×1.6)=0.113 式中An--一步一跨范围内的挡风面积,An=(la+h0.325lah)d=0.150m la--立杆间距,1m;h--步距,1.6m;d---钢管外径,0.048m;系数1.2-----节点面积增大系数;系数0.325---支撑架立面每平米内剪刀撑的平均长度。 单排架无遮拦体形系数:μst=1.2j=1.2×0.113=0.14 无遮拦多排模板支撑架的体形系数: μs=μ st 2 1-ηn 1-η =0.14 1-0.95?2 1-0.95 =0.27 η----风荷载地形地貌修正系数。n----支撑架相连立杆排数。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距地面计算高度H=4.85m,按地面粗糙度B类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1。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风荷载标准值ωk=μzμsω0=1×0.27×0.25=0.068kN/m2 2.风荷载作用产生的立杆轴向力标准值NWK 立杆中由风荷载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2B 2×11 ωk—风荷载标准值,ωk=0.068kN/m2,la—立杆纵向间距,la=1m nwa—支撑架单元框架纵向跨数,取nwa=6 H—支撑架高度,H=4.85m,B—支撑架横向宽度,B=11m 3.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W 立杆段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NWK= nwaωklaH2 = 6×0.068×1×4.852 =0.44kN 0.9×1.4×ωklah2 MW= = 10 0.9×1.4×0.068×1×1.62 10 =0.022kN·m 六、立杆稳定性验算 (一)立杆轴力设计值 不组合风荷载时: N=1.35×(0.1344×4.85+(25.5×0.12+0.3)×1×0.7)+1.4×3×1×0.7=7.00kN 组合风荷载时: N=1.35×(0.1344×4.85+(25.5×0.12+0.3)×1×0.7)+1.4×(3×1×0.7+0.44)=7.61kN (二)立杆计算长度L0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单元框架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时,立杆计算长度L0=βHβaμh μ—立杆计算长度系数,。表中主要参数取值如下: 支撑结构的刚度比, 其中E--弹性模量,取206000(N/mm2) I— 立杆的截面惯性矩,取113600(mm4) h—立杆步距,取1600mm k—节点转动刚度,取10kN·m/rad ly—立杆的y向间距,取700mm K= 206000×113600 1600×10×10 6 + 6×1600 700 =1.54 ax—单元框架x向跨距与步距h之比,ax=lx/h=1/1.6=0.63 nx—单元框架的x向跨数,nx=6 x向定义:立杆纵横向间距不同,x向分别取纵向、横向进行计算,μ取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x向为立杆纵距方向时,K=1.54,ax=0.63,nx=6,查表得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46 x向为立杆横距方向时,K=1.57,ax=0.44,nx=6,查表得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39 x向取立杆纵距方向,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46 βa—扫地杆高度与悬臂长度修正系数,按附录表E.3取值,βa=1.03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1.6=0.13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65/1.6=0.41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1 βH—高度修正系数,架体高度4.85m,βH=1 L0=βHβaμh=1×1.03×2.46×1.6=4.05m (三)立杆稳定性验算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单元框架,按下式整体稳定性验算: N ≤f A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7.61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4050/15.90=255,查表=0.113; L0—立杆计算长度,取4050mm,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90mm; A—杆件截面积,取450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N = A 7.61×103 0.113×450 =149.656N/mm2?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 立杆局部稳定性验算 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组合风荷载时,还应按下式进行立杆局部稳定性验算: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7.61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290/1.59=182,查表=0.216 L0—立杆计算长度,进行局部稳定性验算时,L0=(1+2a)h=(1+2×0.406)×1.6=2.90m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06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1.6=0.125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65/1.6=0.406 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9cm; A— 杆件截面积,取450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M—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0.022kN·m W—杆件截面模量,W=4730mm3 N’E—立杆的欧拉临界力, 2 N’πEA E = λ 2 = 3.142?2×206000×450 182? 2 =27.63kN 立杆稳定性验算如下: 7.61×10 + 0.216×450 4730×(1-1.1×0.216× 3 0.022×10 7.61 ) 27.63 6 =78.292+4.977=83.269N/mm2 支架应按砼浇筑前和砼浇筑时两种工况进行抗倾覆验算,抗倾覆验算应满足下式要求: γ0M0≤Mr Mr---支架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 Mo---支架的倾覆力矩设计值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 架体高度4.85m,宽度11m,取一个立杆纵距1m作为架体计算长度。 (一)砼浇筑前架体抗倾覆验算 混凝土浇筑前,支架在搭设过程中,倾覆力矩主要由风荷载产生。 1、风荷载倾覆力矩计算 作用在模板支撑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ωk=0.068kN/m2 风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力矩γ0M0=1×1.4×0.068×1×4.85×4.85/2=1.12kN·m 2、架体抗倾覆力矩计算 当钢筋绑扎完毕后,架体、模板与钢筋自重荷载标准值如下(立杆取17排。): 0.1344×4.85×17+(0.3+1.5×0.12)×1×11=16.36kN 架体自重作用下产生的抗倾覆力矩,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0.9 Mr=0.9×16.36×11/2=80.98kN·m M0 1、附加水平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计算 附加水平荷载取竖向永久荷载标准值的2%, (0.1344×4.85×17+(0.3+27.00×0.12)×1×11)×2%=50.02×2%=1.000kN 附加水平荷载下产生的倾覆力矩γ0M0=1×1.4×1.000×4.85=6.790kN·m 2、架体抗倾覆力矩计算 架体自重作用下产生的抗倾覆力矩,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0.9 Mr=0.9×50.02×11/2=247.60kN·m M0 一、工程参数 梁模板支架参数 梁截面宽度 支架高度 板底立杆纵距la 梁长度方向立杆纵距 梁侧与梁底立杆间距 钢管类型 水平杆最大步距 面板 梁底次楞 梁底主楞 梁侧次楞 梁侧主楞 穿梁螺栓 剪刀撑设置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连接情况 1.6m 顶步步距 0.8m 0.4m 5.7m 0.7m 梁截面高度 楼板厚度 板底立杆横距lb 0.35m 梁底设2根立杆,梁底立杆间距400mm φ48×3.2mm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长度a 0.65m 2.2m 0.28m 0.7m 15mm厚木胶合板 方钢管50×50×2.5mm 双钢管 40×90mm方木,间距100mm 双钢管,间距500mm 穿梁螺栓直径14mm,间距:500mm×500mm 依据重庆地标规范要求设置,剪刀撑纵距方向宽度6跨,横距方向宽度6跨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未作可靠连接 荷载标准值参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永久荷载 可变荷载 风荷载 支撑架 1 模板 1 0.3kN/m2 新浇砼(含钢筋)自重 24kN/m3 每米立杆承受支架自重 施工荷载及设备荷载 3kN/m2 模板自重 0.1344kN/m 砼下料水平荷载 2kN/m2 重庆,基本风压:0.3kN/m2 二、新浇砼对模板侧压力标准值计算 依据《砼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浇筑速度大于10m/h,或砼坍落度大于180mm时,新浇筑砼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24×2.2=52.8kN/m2 其中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3;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2.2m; 三、梁侧模板面板验算 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5mm,验算跨中最不利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宽度取1000mm。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1000×15×15/6=37500mm3; 截面惯性矩I=1000×15×15×15/12=281250mm4; (一)强度验算 1、面板按简支板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支承面板的次楞间距,L=0.10m。 2、荷载计算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52.8kN/m2,砼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Q2K=2kN/m2。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2×52.8+1.4×2)×1=66.16KN/m q2=(1.35×52.8+1.4×0.7×2)×1=73.24KN/m 取较大值q=73.24KN/m作为设计依据。 3、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 M1=0.125q1l2=0.125×73.24×0.102=0.09kN·m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12.5N/mm2; σ= Mmax W = 0.09×106 37500 =2.4N/mm2? q=1×52.8=52.8kN/m; 面板最大容许挠度值:100/400=0.25mm; 面板弹性模量:E=4500N/mm2; ν= 5ql4 384EI = 5×52.800×1004 384×4500×281250 =0.05mm0.25mm 满足要求! 四、梁侧模板次楞验算 次楞采用40×90mm(宽度×高度)方木,间距:0.1m,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W=40×90×90/6=54000mm3; 截面惯性矩I=40×90×90×90/12=2430000mm4; (一)强度验算 1、次楞承受面板传递的荷载,按均布荷载作用下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主楞间距,L=0.5m。 2、荷载计算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52.8kN/m2,砼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 2 Q2K=2kN/m。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2×52.8+1.4×2)×0.1=6.616KN/m q2=(1.35×52.8+1.4×0.7×2)×0.1=7.324KN/m 取较大值q=7.324KN/m作为设计依据。 3、强度验算 计算最大弯矩: 22 Mmax=0.1ql=0.1×7.324×0.5=0.183kN·m 最大支座力:1.1ql=1.1×7.324×0.5=4.03kN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17N/mm2。 σ= Mmax W = 0.183×106 54000? =3.389N/mm2?17N/mm2 满足要求! (二)抗剪强度验算 次楞最大剪力设计值V1=0.6q1l=0.6×7.324×0.5=2.197kN 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1.6N/mm2; 抗剪强度按下式计算: τ= 3V 2bh = 3×2.197×103 2×40×90? =?0.915N/mm2次楞抗剪强度满足要求! (三)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故其作用效应的线荷载计算如下: q=52.8×0.1=5.28kN/m; 次楞最大容许挠度值=500/250=2mm; 次楞弹性模量:E=10000N/mm2; ν= 0.677ql 100EI 4 = 0.677×5.28×500 4 100×10000×2430000? =0.092mm2mm 满足要求! 五、梁侧模板主楞验算 主楞采用双钢管,间距:0.5m,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W=9460mm3; 截面惯性矩I=227200mm4; (一)强度验算 1、主楞承受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4.03kN,按集中荷载作用下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穿梁螺栓间距,L=0.5m。 主楞计算简图(kN) 主楞弯矩图(kN·m) 2、 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Mmax=1.028kN·m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max W = 1.028×106 9460? = 108.668N/mm2?205N/mm2 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其作用效应下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2.904kN,主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主楞最大容许挠度值:500/250=2mm; 经计算主楞最大挠度Vmax=0.272mm<2mm。 满足要求! (三)悬挑段强度验算 穿梁螺栓距梁底距离200mm,次楞间距100mm, 弯矩M=4.03×0.2+4.03×0.1=1.21kN·m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 W = 1.21×106 9460? = 127.907N/mm2?205N/mm2 满足要求! (四)悬挑段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其作用效应下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2.904kN,主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容许挠度值:200×2/400=1mm; 经计算主楞最大挠度Vmax=0.302mm<1mm。 满足要求! 六、对拉螺栓验算 对拉螺栓轴力设计值:N=abFs a——对拉螺栓横向间距;b——对拉螺栓竖向间距; Fs——侧模板承受的荷载设计值: Fs=0.95(rGG4k+rQQ2k)=0.95×(1.2×52.8+1.4×2)=62.85kN。 N=0.50×0.50×62.85=15.71kN。 对拉螺栓可承受的最大轴向拉力设计值Ntb=Anftb An——对拉螺栓净截面面积,M14螺栓An=105.0mm2 ftb——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强度等级5.6级,ftb=210N/mm2 Ntb=210×105.0/1000=22.05kN>N=15.71kN。 对拉螺栓抗拉强度满足要求! 七、梁底模板面板验算 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5mm。取梁底主楞间距0.35m作为计算单元。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35×1.5×1.5/6=13.125cm3; 截面惯性矩I=35×1.5×1.5×1.5/12=9.844cm4; (一)强度验算 1、梁底次楞为3根,面板按两跨连续板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梁底次楞间距,L=0.2m。 2、荷载计算 作用于梁底模板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35×(24×2.2+0.3)+1.4×3]×0.35=26.56kN/m 计算简图(kN) 弯矩图(kN·m) 剪力图(kN)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1.992kN;N2=6.640kN;N3=1.992kN; 最大弯矩Mmax=0.133kN·m 梁底模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12.5N/mm2; 梁底模板的弯曲应力按下式计算: σ= Mmax W = 0.133×106 13.125×103 = 10.133N/mm2?12.5N/mm2 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0.35×(24×2.2+0.3+3)=19.64kN/m; 面板弹性模量:E=4500N/mm2; 经计算,最大变形Vmax=0.369mm 梁底模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200/400=0.5mm; 最大变形Vmax=0.369mm<0.5mm 满足要求! 八、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梁底模板次楞验算 梁底模板次楞采用方钢管50×50×2.5mm,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 W=7.16cm3;I=17.91cm4; (一)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取受力最大的次楞,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次楞下主楞的间距,L=0.35m。 次楞计算简图 荷载设计值q=6.640/0.35=18.971kN/m; 最大弯距Mmax=0.1ql2=0.1×18.971×0.352=0.232kN·m; 2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 σ= Mmax W = 0.232×106 7.16×103 =32.402N/mm2?205N/mm2 次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l/250=350/250=1.4mm;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只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 q=4.910/0.35=14.029N/mm; 次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ν= 0.677ql4 100EI = 0.677×14.029×3504 100×206000×17.91×10 4 =0.039mm1.4mm 次楞挠度满足要求! 九、梁底模板主楞验算 主楞采用:双钢管 截面抵拒矩W=9.46cm3 截面惯性矩I=22.72cm4 集中荷载P为次楞传递荷载。 计算简图(kN) (一)抗弯强度验算 弯矩图(kN·m) 经计算,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5.31kN;N2=5.31kN; 最大弯矩Mmax=0.664kN·m;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205N/mm2;; 主楞弯曲应力按下式计算: σ= Mmax W = 0.664×106 9.46×103 =70.19N/mm2?205N/mm2 主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L/250=400/250=1.6mm或10mm; 经计算,主楞的最大变形Vmax=0.189mm<1.6mm 主楞挠度满足要求! 十、风荷载计算 (一)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ωk=μsμzω0 ω0---基本风压,按重庆10年一遇风压值采用,ω0=0.3kN/m2。 μs---支撑结构风荷载体形系数μs,将支撑架视为桁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8.3.1第33项和37项的规定计算。支撑架的挡风系数j=1.2×An/(la×h)=1.2×0.128/(0.7×1.6)=0.137 式中An--一步一跨范围内的挡风面积,An=(la+h0.325lah)d=0.128m2 la--立杆间距,0.7m;h--步距,1.6m;d---钢管外径,0.048m;系数1.2-----节点面积增大系数;系数0.325---支撑架立面每平米内剪刀撑的平均长度。 单排架无遮拦体形系数:μst=1.2j=1.2×0.137=0.16 无遮拦多排模板支撑架的体形系数: μs=μ st 1-ηn 1-η =0.16 1-0.93?10 1-0.93 =1.18 η----风荷载地形地貌修正系数。n----支撑架相连立杆排数。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距地面计算高度H=5.7m,按地面粗糙度C类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0.65。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风荷载标准值ωk=μzμsω0=0.65×1.18×0.3=0.230kN/m2 2.风荷载作用产生的立杆轴向力标准值NWK 立杆中由风荷载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6×0.230×0.7×5.72 NWK= = =1.57kN 2B 2×10 ωk—风荷载标准值,ωk=0.230kN/m2,la—立杆纵向间距,la=0.7m nwa—支撑架单元框架纵向跨数,取nwa=6 H—支撑架高度,H=5.7m,B—支撑架横向宽度,B=10m 3.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W 立杆段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0.9×1.4×ωklah2 MW= = 10 0.9×1.4×0.230×0.7×1.62 10 =0.052kN·m nwaωklaH2 十一、立杆稳定性验算 (一)立杆轴力设计值 支撑结构的危险等级系数取1 梁底立杆承受梁荷载设计值:5.31kN; 立杆承受支架自重荷载设计值:1.2×5.7×0.1344=0.92kN 风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设计值:1.57kN 立杆轴向力设计值N=5.31+0.92+0.9×1.57=7.64kN; (二)立杆计算长度L0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单元框架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时,立杆计算长度L0=βHβaμh μ—立杆计算长度系数,。表中主要参数取值如下: 支撑结构的刚度比, 其中E--弹性模量,取206000(N/mm2) I— 立杆的截面惯性矩,取113600(mm4) h—立杆步距,取1600mm k—节点转动刚度,取10kN·m/rad ly—立杆的y向间距,取700mm K= 206000×113600 1600×10×10 6 + 700 6×1600 =1.54 ax—单元框架x向跨距与步距h之比,ax=lx/h=0.7/1.6=0.44 nx—单元框架的x向跨数,nx=6 x向定义:立杆纵横向间距相同,x向为单元框架立杆跨数大的方向,取板底立杆纵距方向(延梁长度方向)。 根据以上参数查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38 βa—扫地杆高度与悬臂长度修正系数,按附录表E.3取值,βa=1.03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1.6=0.13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65/1.6=0.41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1 βH—高度修正系数,架体高度5.7m,βH=1.02 L0=βHβaμh=1.02×1.03×2.38×1.6=4.00m (三)立杆稳定性验算 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0.052kN·m; 按下式进行立杆稳定性验算: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7.64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4000/15.9=252,查表=0.115; L0—立杆计算长度,取4000mm,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9mm; A— 杆件截面积,取450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M—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0.052kN·m 3 W—杆件截面模量,W=4730mm N’E—立杆的欧拉临界力, 2 N’πEA E = λ 2 = 3.142?2×206000×450 252? 2 =14.41kN 立杆稳定性验算如下: 7.64×103 + 0.115×450 4730×(1-1.1×0.115× 0.052×106 7.64 ) 14.41 =147.633+11.784=159.417N/mm2 一、工程参数 梁模板支架参数 梁截面宽度 支架高度 板底立杆纵距la 梁长度方向立杆纵距 梁侧与梁底立杆间距 钢管类型 水平杆最大步距 面板 梁底次楞 梁底主楞 梁侧次楞 梁侧主楞 1.5m 顶步步距 1.6m 0.6m 4.8m 0.7m 梁截面高度 楼板厚度 板底立杆横距lb 0.7m 梁底设2根立杆,梁底立杆间距400mm φ48×3.2mm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长度a 15mm厚木胶合板 方钢管50×50×2.5mm 单钢管 40×90mm方木,间距150mm 双钢管,间距500mm 0.65m 1.5m 0.28m 0.7m 穿梁螺栓 剪刀撑设置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连接情况 穿梁螺栓直径14mm,间距:500mm×500mm 依据重庆地标规范要求设置,剪刀撑纵距方向宽度4跨,横距方向宽度4跨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未作可靠连接 荷载标准值参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永久荷载 可变荷载 风荷载 新浇砼(含钢筋)自重 每米立杆承受支架自重 施工荷载及设备荷载 支撑架 24kN/m3 1 模板 1 0.3kN/m2 模板自重 0.1208kN/m 3kN/m2 砼下料水平荷载 2kN/m2 重庆,基本风压:0.3kN/m2 二、新浇砼对模板侧压力标准值计算 依据《砼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浇筑速度大于10m/h,或砼坍落度大于180mm时,新浇筑砼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FcH=24×1.5=36kN/m2 其中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3;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5m; 三、梁侧模板面板验算 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5mm,验算跨中最不利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宽度取1000mm。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1000×15×15/6=37500mm3; 截面惯性矩I=1000×15×15×15/12=281250mm4; (一)强度验算 1、面板按简支板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支承面板的次楞间距,L=0.15m。 2、荷载计算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36kN/m2,砼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Q2K=2kN/m2。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2×36+1.4×2)×1=46KN/m q2=(1.35×36+1.4×0.7×2)×1=50.56KN/m 取较大值q=50.56KN/m作为设计依据。 3、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 M1=0.125q1l2=0.125×50.56×0.152=0.14kN·m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12.5N/mm2; σ= Mmax W = 0.14×10 37500 6 =3.73N/mm2 q=1×36=36kN/m; 面板最大容许挠度值:150/400=0.38mm; 面板弹性模量:E=4500N/mm2; ν= 5ql4 384EI = 5×36.000×1504 384×4500×281250 =0.19mm<0.38mm 满足要求! 四、梁侧模板次楞验算 次楞采用40×90mm(宽度×高度)方木,间距:0.15m,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W=40×90×90/6=54000mm3; 截面惯性矩I=40×90×90×90/12=2430000mm4; (一)强度验算 1、次楞承受面板传递的荷载,按均布荷载作用下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主楞间距,L=0.5m。 2、荷载计算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36kN/m2,砼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Q2K=2kN/m2。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1.2×36+1.4×2)×0.15=6.9KN/m q2=(1.35×36+1.4×0.7×2)×0.15=7.584KN/m 取较大值q=7.584KN/m作为设计依据。 3、强度验算 计算最大弯矩: Mmax=0.1ql2=0.1×7.584×0.52=0.190kN·m 最大支座力:1.1ql=1.1×7.584×0.5=4.17kN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17N/mm2。 σ= Mmax W = 0.190×106 54000 =3.519N/mm2<17N/mm2 满足要求! (二)抗剪强度验算 次楞最大剪力设计值V1=0.6q1l=0.6×7.584×0.5=2.275kN 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1.6N/mm2; 抗剪强度按下式计算: τ= 3V = 3×2.275×103 =0.948N/mm2 次楞抗剪强度满足要求! (三)挠度验算 2×40×90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故其作用效应的线荷载计算如下: q=36×0.15=5.4kN/m; 次楞最大容许挠度值=500/250=2mm; 次楞弹性模量:E=10000N/mm2; ν= 0.677ql4 100EI = 0.677×5.4×5004 100×10000×2430000 =0.094mm<2mm 满足要求! 五、梁侧模板主楞验算 主楞采用双钢管,间距:0.5m,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W=8980mm3; 截面惯性矩I=215600mm4; (一)强度验算 1、主楞承受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4.17kN,按集中荷载作用下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穿梁螺栓间距,L=0.5m。 主楞计算简图(kN) 主楞弯矩图(kN·m) 8.348.347.015.505.504.171.331.330.000.00-1.33-2.84-2.84-4.17-7.01-7.01-8.34-8.34-4.17-5.50-5.50-1.334.172.842.847.012、 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Mmax=0.692kN·m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max W = 0.692×106 8980 = 77.060N/mm2<205N/mm2 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其作用效应下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2.970kN,主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主楞最大容许挠度值:500/250=2mm; 经计算主楞最大挠度Vmax=0.198mm<2mm。 满足要求! (三)悬挑段强度验算 穿梁螺栓距梁底距离200mm,次楞间距150mm, 弯矩M=4.17×0.2+4.17×0.05=1.04kN·m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 W = 1.04×106 8980 = 115.813N/mm2<205N/mm2 满足要求! (四)悬挑段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其作用效应下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2.970kN,主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容许挠度值:200×2/400=1mm; 经计算主楞最大挠度Vmax=0.272mm<1mm。 满足要求! 六、对拉螺栓验算 对拉螺栓轴力设计值:N=abFs a——对拉螺栓横向间距;b——对拉螺栓竖向间距; Fs——侧模板承受的荷载设计值: Fs=0.95(rGG4k+rQQ2k)=0.95×(1.2×36+1.4×2)=43.70kN。 N=0.50×0.50×43.70=10.93kN。 bb 对拉螺栓可承受的最大轴向拉力设计值Nt=Anft An——对拉螺栓净截面面积,M14螺栓An=105.0mm2 ftb——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强度等级5.6级,ftb=210N/mm2 Ntb=210×105.0/1000=22.05kN>N=10.93kN。 对拉螺栓抗拉强度满足要求! 七、梁底模板面板验算 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5mm。取梁底主楞间距0.7m作为计算单元。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70×1.5×1.5/6=26.25cm3; 截面惯性矩I=70×1.5×1.5×1.5/12=19.688cm4; (一)强度验算 1、梁底次楞为6根,面板按多跨连续板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梁底次楞间距,L=0.12m。 2、荷载计算 作用于梁底模板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35×(24×1.5+0.3)+1.4×3]×0.7=37.24kN/m 计算简图(kN) 弯矩图(kN·m) 剪力图(kN)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1.764kN;N2=5.057kN;N3=4.351kN;N4=4.351kN;N5=5.057kN;N6=1.764kN; 最大弯矩Mmax=0.056kN·m 梁底模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12.5N/mm2; 梁底模板的弯曲应力按下式计算: σ= Mmax W = 0.056×106 26.25×103 = 2.133N/mm2<12.5N/mm2 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q=0.7×(24×1.5+0.3+3)=27.51kN/m; 2 面板弹性模量:E=4500N/mm; 经计算,最大变形Vmax=0.041mm 梁底模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120/400=0.3mm; 最大变形Vmax=0.041mm<0.3mm 满足要求! 八、挠度验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取永久荷载+施工均布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梁底模板次楞验算 梁底模板次楞采用方钢管50×50×2.5mm,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 W=7.16cm3;I=17.91cm4; (一)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取受力最大的次楞,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次楞下主楞的间距,L=0.7m。 次楞计算简图 荷载设计值q=5.057/0.7=7.224kN/m; 最大弯距Mmax=0.1ql2=0.1×7.224×0.72=0.354kN·m;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σ= Mmax W = 0.354×106 7.16×103 =49.441N/mm2<205N/mm2 次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l/250=700/250=2.8mm;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只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 q=3.736/0.7=5.337N/mm; 次楞弹性模量:E=206000N/mm2; ν= 0.677ql4 100EI = 0.677×5.337×7004 100×206000×17.91×10 4 =0.235mm<2.8mm 次楞挠度满足要求! 九、梁底模板主楞验算 主楞采用:单钢管 3 截面抵拒矩W=4.49cm 截面惯性矩I=10.78cm4 集中荷载P为次楞传递荷载。 计算简图(kN) (一)抗弯强度验算 弯矩图(kN·m) 经计算,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11.17kN;N2=11.17kN; 最大弯矩Mmax=0.534kN·m;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205N/mm2;; 主楞弯曲应力按下式计算: σ= Mmax W = 0.534×106 4.49×103 =118.93N/mm2<205N/mm2 主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二)挠度验算 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L/250=400/250=1.6mm或10mm; 经计算,主楞的最大变形Vmax=0.397mm<1.6mm 主楞挠度满足要求! 十、风荷载计算 (一)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ωk=μsμzω0 ω0---基本风压,按重庆10年一遇风压值采用,ω0=0.3kN/m2。 μs---支撑结构风荷载体形系数μs,将支撑架视为桁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8.3.1第33项和37项的规定计算。支撑架的挡风系数=1.2×An/(la×h)=1.2×0.122/(0.7×1.5)=0.139 式中An--一步一跨范围内的挡风面积,An=(la+h0.325lah)d=0.122m2 la--立杆间距,0.7m;h--步距,1.5m;d---钢管外径,0.048m;系数1.2-----节点面积增大系数;系数0.325---支撑架立面每平米内剪刀撑的平均长度。 单排架无遮拦体形系数:μst=1.2=1.2×0.139=0.17 无遮拦多排模板支撑架的体形系数: μs=μ st 1-ηn 1-η =0.17 1-0.9210 1-0.92 =1.20 η----风荷载地形地貌修正系数。n----支撑架相连立杆排数。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距地面计算高度H=4.8m,按地面粗糙度C类 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0.65。 支撑架顶部立杆段风荷载标准值ωk=μzμsω0=0.65×1.20×0.3=0.234kN/m2 2.风荷载作用产生的立杆轴向力标准值NWK 立杆中由风荷载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NWK= nwaωklaH2 2B 4×0.234×0.7×4.82 = =0.75kN 2×10 ωk—风荷载标准值,ωk=0.234kN/m2,la—立杆纵向间距,la=0.7m nwa—支撑架单元框架纵向跨数,取nwa=4 H—支撑架高度,H=4.8m,B—支撑架横向宽度,B=10m 3.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W 立杆段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0.9×1.4×ωklah2 MW= = 10 0.9×1.4×0.234×0.7×1.52 10 =0.046kN·m 十一、立杆稳定性验算 (一)立杆轴力设计值 支撑结构的危险等级系数取1 梁底立杆承受梁荷载设计值:11.17kN; 立杆承受支架自重荷载设计值:1.2×4.8×0.1208=0.70kN 风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设计值:0.75kN 立杆轴向力设计值N=11.17+0.70+0.9×0.75=12.55kN; (二)立杆计算长度L0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单元框架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时,立杆计算长度L0=βHβaμh μ—立杆计算长度系数,。表中主要参数取值如下: 支撑结构的刚度比KEIly, hk6h其中E--弹性模量,取206000(N/mm2) I—立杆的截面惯性矩,取113600(mm4) h—立杆步距,取1500mm k—节点转动刚度,取10kN·m/rad ly—立杆的y向间距,取700mm K= 206000×113600 1500×10×10 6 + 700 6×1500 =1.64 ax—单元框架x向跨距与步距h之比,ax=lx/h=0.7/1.5=0.47 nx—单元框架的x向跨数,nx=4 x向定义:立杆纵横向间距相同,x向为单元框架立杆跨数大的方向,取板底立杆纵距方向(延梁长度方向)。 根据以上参数查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18 βa—扫地杆高度与悬臂长度修正系数,按附录表E.3取值,βa=1.04 其中a1—扫地杆高度与步距h之比,a1=0.2/1.5=0.13 a2—悬臂长度与步距h之比,a2=0.65/1.5=0.43 a—a1与a2中的较大值,a=0.43 βH—高度修正系数,架体高度4.8m,βH=1 L0=βHβaμh=1×1.04×2.18×1.5=3.40m (三)立杆稳定性验算 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0.046kN·m; 按下式进行立杆稳定性验算: NAMNW(11.1)N'Ef N--立杆轴力设计值,取12.55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Lo/i查规范附录A取值; λ—计算长细比,λ=Lo/i=3400/15.9=214,查表=0.159; L0—立杆计算长度,取3400mm,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取15.9mm; A—杆件截面积,取450mm2;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 M—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M=0.046kN·m W—杆件截面模量,W=4730mm3 N’E—立杆的欧拉临界力, N’E= π2EA λ 2 = 3.1422×206000×450 214 2 =19.98kN 立杆稳定性验算如下: 12.55×103 + 0.159×450 4730×(1-1.1×0.159× 0.046×106 12.55 19.98 =175.402+10.925=186.327N/mm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