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InnerMonoliaAriculturalUniversitSocialScienceEdition ggy
第12012年第6期(4卷 总第66期)
No.6 2012(Vol.14 Sum No.66)
基于产业集聚视角的内蒙古制造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成小平
()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
摘 要:产业地理集聚是普遍的空间经济规律,也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和集中体现。本文利用区位商指标分析了内蒙古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研究表明:内蒙古制造业集聚度普遍偏低,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产业资源依赖程度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总体来看,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不高,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低。为此,在产业发展战略上,应发挥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摆脱资源依赖,发展循环经济,以工业开发区和园区为载战略优势产业的主导作用,体,全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关键词:产业集聚;区位商;存在问题
:/DOI10.3969.issn.1009-4458.2012.06.035j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1206-0091-02
引言 一、
也是产业竞争力的 产业地理集聚是普遍的空间经济规律,
[]1重要源泉和集中体现。对产业集聚的杰出研究可以追溯到早
。聚度,如表1
表1
2010年内蒙古28个二位数制造业区位商
代码C13 C14 C15 C16 C17 C18 C19 C20 C21 C22 C23 C25 C26 C27 区位商2.044.121.470.641.080.200.251.310.260.580.240.941.180.99行业名称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代码C29 C30 C31 C32 C33 C34 C35 C36 C37 C39 C40 C41 C42 C43 区位商0.050.461.261.753.290.560.340.740.370.310.070.040.390.27行业名称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期的阿尔弗雷德·韦伯和马歇尔。在2他0世纪20年代早期,们就对产业集聚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产业聚集理论逐渐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并2000年以来,迅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在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内蒙古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利用后发优下,
势,工业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全区实现生产总2011年,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工业增加值11655亿元,4.9%,增长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值为6365.79亿元,8.2%,7.
[]2
工业已经成为内蒙古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导力量,1%,
而工业中最核心的是制造业。本文利用区位商指标分析了内蒙指出了制造业集聚发展中存古自治区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水平,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从表1可以看出,在选取的内蒙古28个二位数制造业中,区位商大于1的产业主要有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9个行业,充分体现出这些产业在内蒙古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竞争优势,体现出较为显著的集聚效应。
分析表明,内蒙古以上产业集聚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在全国和内蒙古具有明显的行业影响力,
内蒙古制造业产业集聚度测算 二、
使用最为广泛的常 区位商是产业集聚测度方法中最简单、
它可以衡量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和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用指标,
[]3
差异,以此来评价该地区的专业化水平。本文采用区位商衡量
,产业的集聚水平,其计算公式为:其中,分子表示j地区i产业的产值在该地区全部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分母表示地区产值占》、《全国全部产值总值的份额。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内蒙古011》统计年鉴2的数据资料,测算了2011010年内蒙古制造业产业集
2012-03-15*收稿日期:
,;内蒙古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内蒙古制造业集聚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NJSY12045 基金项目:
——以包头市为例”,。基金专项招标项目“内蒙古制造业空间集聚效应研究—项目批准号:ZB201114
:(),(),,,,:作者简介成小平男满族内蒙古卓资县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农业经济管理。1977-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012年第6期(4卷 总第66期) 2
可以成为今后内蒙古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提升的重点。2010年,地理集中最为明显的行业是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区位商分别为2.04、4.12和3.29,说明这三个行业专业化水平高,是内蒙古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产业。地理最为分散的产业主要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
三、
内蒙古制造业集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产业集聚水平普遍偏低,难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内蒙古28个二位数制造业在全区范围内集聚分布状况表明,制造业集聚水平整体偏低,只有9个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存在集聚效应的9个产业中,只有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3个产业的区位商大于2,其余多数在1~1.5之间。因此,内蒙古制造业是聚而不精、聚而低效,
产业竞争力并不明显。分析表明,内蒙古制造业产业集群尚处于发育的初始阶段,整体规模实力不强,产业配套能力低,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条,规模经济效益不高,难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2.
产业资源依赖程度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当前,内蒙古制造业集聚度较高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资源型产业是我区的优势竞争产业,但这些产业面临的问题是环境压力大,技术水平不高,资源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如果长期高强度开采,
势必会导致资源优势不断减弱,
抑制了产业集聚的发展。高技术产业具有高智力密集、高技术密集的特性,
可以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已经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从内蒙古的发展情况来看,医药制造、通信设备、
计算机等新兴产业的集聚水平较低,专业化优势尚不明显。这种状况导致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制造业产业集聚的联系不够紧密,
对传统产业的带动力存在不足,致使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缺乏强大的技术支撑,不利于传统产业集聚的升级改造,也不利于制造业集聚竞争力的可持续增长。
3.
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不高,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低内蒙古制造业集聚很大程度上是在政府的主导推动作用下促成的,甚至一部分是在实现市场经济转型后,地方政府为加强区域产业竞争优势,通过地方政府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而建立起来的地方“工业园区”。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虽然有助于产业集聚的发展,但容易导致产业形成的基础不够稳固,对外扩张能力有限,资源依存度过高,缺乏内生增长机制形成的动力和合力。产业化龙头企业尚未发挥产业集聚的带动作用,产业之间相互支持与带动效应不明显,还没有形成非常紧密的上下游和前后向联系。品牌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也严重影响了产业集聚的整体竞争力。
四、
政策建议 1
.摆脱资源依赖,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产业发展战略上,内蒙古应该改变资源导向型产业集聚模式,逐渐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提升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通过政策创新和政策引导,强化资源的整合与配置,
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精深开采和精深加工。顺应时92
代发展和变化的主要潮流,加快培育生物制药、电子设备、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合理有度的发挥我区的资源优势,对于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应该积极探索推进循环经济的措施,做好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延伸各类资源的产业链条,走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道路。
2.
以工业开发区和园区为载体,全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当前,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招商引资的一流平台、项目建设的最佳载体,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在实现资源整合、推进产业集聚的过程中,
要引导相关项目、优势特色产业与关联产业的诸多生产要素向先导区集中,
要做好工业开发区和园区的规划建设,要以园区建设为抓手,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统筹规划主导产业及其配套产业的集聚化发展与布局,促进企业和项目集中向优势区域集中,全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形成能够带动全区发展的产业聚集区。
3.发挥战略优势产业的主导作用,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
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战略优势产业,明确区域主导产业,着力构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为此应合理优化配置资源,优先发展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以及生物制药、新能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发挥已形成的产业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具有先进技术和竞争力的知名企业、优势项目,培养竞争力强大的龙头企业,加强企业分工与协作,细化和延伸产业链条,不断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在产业发展战略上,应抓住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实行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加速自身的经济发展。东部地区向内蒙古进行产业转移,看中的是我们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廉,
因此,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可能会将一些资源型产业、
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向我区转移,这将不利于我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我区要警惕“以资源换发展”的发展模式,严格控制污染项目,避免资源的过度开采、过度使用,而应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向我区的转移。
五、
结语 产业地理集聚是普遍的空间经济规律,
也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和集中体现。研究表明:内蒙古制造业集聚度普遍偏低,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产业资源依赖程度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
总体来看,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不高,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低。为此,在产业发展战略上,应发挥战略优势产业的主导作用,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摆脱资源依赖,发展循环经济,以工业开发区和园区为载体,全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参考文献:
[1]罗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的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2005(8):15-22.
[2]内蒙古统计年鉴:2011[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3]李扬.西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J].
南开经济研究,2009(4):144-1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