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学制:三年制 学分:4学分 课程代码:B020731305 学时:64学时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一、课程定位 1.课程属性 专业核心课
2.前导主要专业课程名称
《物流基础》、《仓储与配送作业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运输管理》等。 3.课程定位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是针对物流管理员和物流操作员所从事的运输配送、仓储管理、包装管理、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所需的物流成本管理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课程。该课程由物流成本管理和各物流功能成本管理两大领域组成,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物流成本分析、管理能力、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自信心。
4.后续主要专业课程名称 《物流企业经营管理》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1)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合理性的科学思维能力; (3)借助各种信息媒介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树立良好的物流成本节约意识; (2)能够进行物流成本的预算;
1
(3)能够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
(4)能够进行物流成本的分析、优化和控制。 3.能力目标
(1)能运用正确的物流成本观念服务于物流业; (2)能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预算作业; (3)能进行物流功能成本和综合成本的控制; (4)能对物流成本管理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价。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建议 见表1。
表1《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目标 项目/情景/模块/名称 单元编号 A纯理论/B学理实时一体/ 分C纯实配 践 (1)物流成本的概念、构成和分类; 教学内容 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1 认识物流成本和物流成本管理 (1)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2)理解物流成本的影响能力; 因素。 (2)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合理性(3)掌握物流成本管理的的科学思维能基本概念; 力; (4)理解物流成本管理和(1)掌握物流成本的概念、特征、分类和构成; (1)能够认识到(2)物流物流成本管理在成本的特企业中的重要点; 性; (3)物流B (2)能用正确的成本的影响物流成本管理观因素; (3)借助各种信管理物流成本的差异; 念服务于物流作(4)物流息媒介获取新知(5)掌握物流成本管理研业。 成本管理的识、新技术的能究内容和方法; 概念和意力。 义; (6)熟悉相关物流成本理论。 (5)物流成本管理的2
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1)了解物流成本预算的物流成较强的逻辑性、概念;(2)了解物流成本本的预合理性的科学思预算体系;(3)掌握物流算 维能力;(3)借成本预算步骤;(4)掌握助各种信息媒介物流成本预算方法。 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2 (1)能运用弹性预(1)物流成本算法进行物流成预算管理; 本预算; (2)弹性预算B 法; (2)能运用零基预算法进行物流成(3)零基预算本预算。 法。 6 (1)了解物流成本计算原则;(2)掌握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程序和原理; (1)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物流成较强的逻辑性、能够跟据给定资料使用本的核合理性的科学思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 维能力;(3)借算。 助各种信息媒介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3)能够分析确定物流服务的作业构成; (1)物流成本(4)能够根据物流计算原则; 作业建立作业成(2)作业成本本库; 法。 (5)能够分析和确认物流作业的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6)能够对物流成本实例进行分析。 (1)了解目标的成(1)具有分析问(1)能够跟据给定资料使本的法的含义、(1)物流目标题、解决问题的用倒扣法进行目标成本特点和实施程成本控制; 能力; 的计算、分析和控制; 序; 物流成(2)物流标准B 本的控(2)具有较强的(2)能够根据给定资料私(2)掌握目标成本成本控制; 逻辑性、合理性制 用成本差异方法进行物法中的倒扣法; 的科学思维能(3)物流综合流城的计算、分析和控力; (3)了解标准成本成本控制。 制。 的含义; (3)借助各种信3
3 B 12 4 10 息媒介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1)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1)掌握物流成本综合分能力;(2)具有析。 物流成较强的逻辑性、(2)了解物流成本效益与本的分合理性的科学思效率分析的概念、原析和优维能力;(3)借则; 助各种信息媒介化 获取 (3)掌握物流成效益与效新知识、新技术率分析的指标和方法。 的能力。 (1)掌握运输成本的概念、构成、影响因素 (4)掌握成本差异计算和分析方法。 (1)能进行物流(1)物流成本成本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 (2)能进行物流(2)物流成本B 成本效益与效率效率与效益分析。 分析。 8 5 (1)运输成本的含义; 6 (1)具有分析问(2)运输成本和优化措施; 题、解决问题的的分类; 能力;(2)具有(1)能够对企业运(2)了解企业运输成本的较强的逻辑性、输成本进行归(3)运输成本运输成构成和相关费用的归合理性的科学思集、分配、计的核算; B 本管理 集、分配; 维能力;(3)借算、分析和控(4)影响运输助各种信息媒介(3)掌握运输成本的计算制。 成本的因获取新知识、新方法; 素; 技术的能力。 (4)熟悉运输成本降低的(5)运输成本方法。 的优化。 (1)具有分析问(1)了解仓储成本管理的题、解决问题的意义和原则; 能力;(2)具有(2)掌握仓储成本的含义较强的逻辑性、能够对企业仓储和管理的内容; 仓储成合理性的科学思成本进行归集、本管理 维能力;(3)借(3)掌握仓储成本的核算分配、计算、分助各种信息媒介方法。 析和控制。 获取 (4)掌握仓储订货管理、新知识、新技术数量和结构管理的方的能力。 法。 配送成(1)具有分析问(1)掌握配送成本的概本管理 题、解决问题的念; 4
4 (1)仓储成本的概述; (2)仓储成本B 的核算; (3)仓储成本的优化。 4 7 8 能够对企业配送(1)配送成本B 成本进行归集、的概述; 4 能力;(2)具有(2)掌握配送成本的内分配、计算、分较强的逻辑性、容; 析和控制。 合理性的科学思(3)掌握配送成本的核算维能力; 方法; (3)借助各种信(4)掌握配送成本的分析息媒介获取新知和优化方法。 识、新技术的能力。 (1)具有分析问(1)了解装卸搬运成本的题、解决问题的概念; 能力;(2)具有较强的逻辑性、(2)掌握装卸搬运成本的能够对企业装卸装卸搬合理性的科学思内容; 搬运成本进行归运成本维能力;(3)借集、分配、计管理 助各种信息媒介(3)掌握装卸搬运成本的算、分析和控核算方法; 制。 获取 (4)掌握装卸搬运成本的新知识、新技术分析和优化方法。 的能力。 (1)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配送成本的核算; (3)配送成本的优化。 (1)装卸搬运成本的概述; (2)装卸搬运成本的核B 算; (3)装卸搬运成本的优化。 9 2 10 (2)具有较强的流通加逻辑性、合理性加工成本进行归(2)掌握流通加工成本的工成本的科学思维能集、分配、计构成; 管理 力; 算、分析和控(3)掌握流通加工成本的制。 (3)借助各种信计算和优化方法。 息媒介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1)了解流通加工的成本的概念和特征; 能够对企业流通(1)流通加工成本的概述; (2)流通加工成本的核B 算; (3)流通加工成本的优化。 2 (1)具有分析问(1)包装成本题、解决问题的(1)了解包装成本基本概念; 的概述; 能力; 能够对企业包装11 包装成(2)具有较强的(2)掌握包装成本的构本管理 逻辑性、合理性成; 的科学思维能(3)掌握包装成本的计力;(3)借助各算、分析和优化。 种信息媒介获取 成本进行归集、(2)包装成本B 分配、计算、分的核算; 析和控制。 (3)包装成本的优化。 2 5
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1)物流成本管理绩效评(1)具有分析问价指标体系题、解决问题的(1)能够设置物流设置; 能力;(2)具有(1)了解物流成本管理成本管理绩效评(2)物流成本较强的逻辑性、绩效评价的内涵、原则价体系; 责任中心考B 合理性的科学思和步骤; 维能力;(3)借(2)掌握物流成本管理(2)能进行物流成核; 本责任中心考助各种信息媒介绩效评价的方法。 (3)物流成本核。 获取新知识、新管理绩效评技术的能力。 价的平 衡计分卡。 合计学时 64 12 物流成本管理绩效考核与评价 6 四、教学资源标准 1.校内教师标准
(1)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
(2)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3)具有物流管理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4)具有扎实的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
(5)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 (6)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2.校外兼职教师标准
主要从物流管理相关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3.教材选用标准
(1)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 (2)教学实施单位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严格教材选用,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6
(3)按照《XX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印发《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的通知》(绵职院发[2016]8号)中第四章“教材选用与管理”部分执行
(4)参考教材曲建科,物流成本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 4.信息化教学资源标准
应用现有实训软件和学院信息化教学资源作为辅助学生实操教学工具,任务导向,
模拟企业运营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结课后成为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实操能手。
5.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以具体任务驱动为教学过程,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室、案例解析法和练习法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教学过程的实施让学生全面加深经验积累和完善知识体系构架。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网络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方法,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学生为主体,学中做、做中学。
6.理论教学学时的教学设施配置标准
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7.实践教学部分的教学设施配置标准
配备服务器、投影设备、白板、打印机、扫描仪;网络接入或WiFi环境;计算机,无线终端(手机或PAD),可运行Chrome、IE、Safari、Firefox等常用浏览器的测试终端,安装Linux/Windows操作系统、MYSQL、.Net等软件。用于课程的教学实训。
五、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成绩包括平时过程性考核成绩40分,占比40%;期末理论(实践)考核成绩60分,占比60&。
表2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实施情况学生考核模型
专业 学生学号 得分 平时考核成绩(占其中 比40%) 考勤(10%) 班级 学生姓名 考核 总分 平时理论与实践 作业(测验)成绩课堂交互性(10%) 7
(20%) 结课考核 成绩(占比60%) 达成度 总分 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素质目标达成 度 (25分) 知识目标达成 (25分) 能力目标达成 (50分) 六、课程教学实施有效性评价 按照评价主体分为4个部分:教师评价,校内两级督导评价,学生调查问卷评价(顶岗实习课程增设企业第三方评价)。
1.教师评价其任教课程
表3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实施有效性教师评价模型
学生学号 ...... 班级最高分 班级最低分 班级平均分 课程教学目标平均达成度 课程教学实施成效总结 学生姓名 考核成绩(分平时考核+结课考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 核) 8
评价结论 A非常有效B有效C基本有效D效果不佳 A非常有效(90-100) B有效(80-90) 课程教学目标平均达成度数据范围 C基本有效(70-80) D效果不佳(50-70) 2.校内两级督导评价课程教学有效性 两级督导基于听课制度、教学管理系统评教数据、超星网络教学学习通app、教学运行数据,对该课程教学实施有效性得出评价结论与评价分值。
3.课程学习收获学生调查问卷
表4学生对本课程学习收获调查问卷模型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评价课程名称 考核成绩 调查问卷题目 选项等级(选项填√,五选一,勾选) E没有收获 D收获甚微 C收获一般 B较有收获 A很有收获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