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亲戚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据调查显示,我校563名学生中留守儿童67名,占11.9%(边远山区学校的情况更严重);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29名,占留守儿童的43.3%。外出务工的父母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基本处于空白,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如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节假日生活孤单无趣、家庭教育质量低等。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国策,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社会问题。 二、调研走访情况与问题成因分析 (一)国内外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现状
本人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发现,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专题研究基本没有。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主要是近几年才有的,尤其2020 年全国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建立“中国留守儿童教育网”和2020 年两会热议之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终于成为教育界和各级政府热烈讨论的重大问题。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市县教育部门、妇联组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研究逐渐增多,社会各界都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已经基本解决了留守儿童的经济困难问题。迄今教育界既重视留守儿童的理论研究,也注意进行实际情况调查,寻找解决的具体对策,大多正在课题研究过程当中,尤其学校在这方面研究并不深入。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临时监护人是初中学历以上比例仅占29.6%。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已,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难。 (二)调研走访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本人通过走访五年级同学中的16名留守儿童发现,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照管,这些代理监护人在孩子的吃穿方面操心多,受年龄、思想认识等因素限制,大多偏爱孩子,不能科学地教育孩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教育的质量无法保证。学校组织这些代理监护人比较难,短期内提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是研究的难点;
中国农村有这样一个儿童群体,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他们留守在农村,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非常少。下面有整理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2、这些孩子缺失家长的课业辅导,加之学校在教育方面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学习成绩普遍较低;
3、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单调、孤单,社会、家庭、学校为他们的娱乐平台少,对他们心理健康成长带来了威胁。
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的教育作用。儿童少年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区共同的责任,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很大部分没有建立相关的儿童少年教育组织,使农村在儿童少年的教育与成长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来那种稳定的由家长亲自伴孩子走儿童少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越来越多。这样,儿童少年的监护与教育的责任就几乎全部落在了学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只有全部时间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时间大部是在家庭和社会度过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指导站、乡村教育机构就显得尤为迫切,同时,现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的可能性和基础。 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儿童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确调教。调查显示,许多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惯,缺乏道德约束,经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诱,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打架斗殴。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2、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周边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现成的方法和策略,将不断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质量,使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共享一片灿烂的蓝天。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途径
南澳经济状况尚处于农村发展阶段,教育基础建设不免面临农村教育共有的问题,例如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观念落后、教师工资收入低、待遇差等等。我们将关注当地高中生弃考背后的农村教育问题,找出教育模式及当地人的教育理念中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反馈给当地政府,减少弃考现象,留住人才。
(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2、依托“留守儿童之家”,探索留守儿童节假日生活安排的有效途径; 3、开展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家庭教育培训,提高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质量。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他们的生活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在家庭教育质量、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1、求走近留守儿童,通过调查问卷、谈心、家访等途径,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孤单、寂寞、缺乏自信心的心理,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队伍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和谐。
2、通过学校师生的通力合作,跟踪调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3、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探索留守儿童课余生活的安排,使他们保持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愉悦心理状态,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总结出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为各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三)学校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途径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为了弥补“留守学生”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造成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学校要坚持开展 “五个一”关爱帮扶活动(即“爱心教师”每周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任课教师联系一次,每年陪“留守儿童”过一次节日)和组建“三对一”的学生帮扶小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优秀的三名学生帮助一名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解决他们生活、学习、心理上的障碍,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为了解决“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失而造成的心理问题,学校要配备心理咨询兼职教师定期与他们谈心,了解其身心发展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如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师翠徽老师经常和留守儿童交流,帮助他们克服孤单、自卑、不愿和人交往等心理障碍,给他们讲故事,讲名人轶事,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成了留守儿童的知心朋友。
3、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去年在各级妇联的支持下,我校建立了“省级留守儿童之家”。我们积极搜集图片资料,制作了留守儿童“风采栏”、“ 我的得意作品”、“我的理想”、“我进步了”等板块。学校结合教师岗位设置、绩效工资改革,给留守儿童志愿者教师队伍计算工作量,既可以提高他们的绩效工资,还能优先晋升职务,充分调动了教师服务留守儿童的积极性。学校坚持每天课外活动开放 “留守儿童之家”,安排专人组织留守儿童活动;为了使“留守儿童之家”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安排志愿者教师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读书、观看影片、文体、参观、音乐、美术、计算机、书法等兴趣小组活动。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寄宿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较差,曾用吃零食代替吃饭的寄宿生(49.6%)比非寄宿生高10.5个百分点,平均每天睡眠9小时以上的寄宿生(15.2%)比非寄宿生低5.9个百分点。学习和校园生活状况更糟糕,上学迟到(49.2%)、没完成作业(54.6%)、不想上学(45.6%)、对学习不感兴趣(48.9%)、听不懂老师讲课(62.9%)、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56.7%)、成绩下降(78.5%)以及被老师惩罚(67%)的寄宿生比例均高于非寄宿生,相差5.9—12.6个百分点。
4、建立“留守儿童”亲情热线电话。为了给“留守儿童”提供与父母沟通的机会,学校要在 “留守儿童之家”设立留守儿童“爱心”专线电话,全天为留守儿童服务,想给爸爸、妈妈通话的留守儿童,可以随时拨通电话,在外务工的家长也可以随时打进来,学校安排学生接听。虽然一般的家庭都有电话,这部专线电话服务的次数并不多,但我们就是这样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服务。
开发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