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拟⼈句?
【转】关于这句话采⽤的是⽐喻还是拟⼈,有条件的⽼师可以参阅2010年第三期《⼩学语⽂教师》第61页令怡⽼师的解答:《关于是不是⽐喻句的争议》。现简单概括如下:
不少⽼师对⼀些句⼦是不是⽐喻句存在着争议,这些句⼦是:1.⼼⾥像打翻了五味瓶。2.⼼⾥像油煎⼀样难过。3.⼼⾥像吃了蜜糖⼀样。4.腿⾥像灌了铅⼀样。5.眼⾥像掺进了沙⼦。6.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7笨得像头猪。8.青的草,绿的叶,各⾊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汉语语法修辞词典》上说:构成⽐喻句,要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本体、喻体和⽐喻词。以上⼋句,有的本体并没有“出现”,有的本体或喻体不是“事物”,有的本体与喻体之间并没有“相似点”。因此都不是⽐喻句。
有些⽼师认为是⽐喻句,理由是:本体是客观存在的,字⾯上没有可以补出来。⽐如:句1的“⼼⾥”,指“⼼⾥复杂的滋味”;句2的“⼼⾥”,指“⼼⾥难过的滋味”……句5的“眼⾥”,指“眼⾥难过的感觉”……句7的“笨”,指“愚笨的样⼦”;句8,可以理解为:将草、叶、花聚拢来的情景⽐喻为⼈赶集的情景。这样⼀补,原本字⾯上不是“事物”的都变成了事物,本体与喻体对上了号,就是⽐喻句了。
令怡⽼师是不赞成补本体的做法的。他说,你这样补,他那样补,还有另外的补法,那么,构成明喻的重要理论就失去了它的权威性,也就失去了它的指导意义。再说,纵观众多修辞学家的修辞学专著,没有发现⼀例如句1—句8的句⼦被说成是⽐喻句的,这绝不是⼀种巧合。⽽且,这⼏句的着眼点都不在⽐喻,句1和句3着眼于通感,句2着于夸张,句4、句5、句6和句7着眼于⽐较(⾮修辞格),句8着眼于拟⼈。
基于此,上句,乃拟⼈句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