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 ( 课程代码 00321)
一、单项选择题。
1. “文”的本意是“错画”,也就是
A
A. 花纹 B. 文采 C. 文章 D. 文化 2. 《世界遗产公约》的全称是
C
A. 《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 B. 《世界文化遗产公约》 C.《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D.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公约》
3. 统一的国家出现了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的局面,是发生在 A. 先秦时期 B. 东汉时期 C. 唐宋时期 D. 元明清时期 4. 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距今大约 A A.1 万年 B.2
万年 C.5
万年 D.7
万年
5. 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是
C
A. 秦朝 B. 汉朝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6. 曾被汉武帝派往西域,为打通著名的“丝绸之路”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A. 唐蒙 B. 张骞 C. 张衡 D. 司马相如 7. 魏晋崇尚玄学玄理,在文化方面的一个重要结果是 C
A. 哲理小诗的兴起
B. 爱情诗的兴起
C. 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
D. 8. 曾经四次出家,在历代皇帝中佞佛最甚的是 B
A. 梁文帝 B.
梁武帝 C. 唐玄宗 D. 宋徽宗
9. 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专著是 D
A. 《大学》
B.
《四库全书》
C.
《天论》
D. 《梦溪笔谈》
10. 在人生观上,主张“清虚自守,卑弱自持”的是 B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荀子
11. 曾说: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的皇帝是 C
A. 顺治皇帝
B. 康熙皇帝
C. 雍正皇帝 D. 乾隆皇帝
12.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A
A. 《淮南子》
B. 《农政全书》
C. 《齐民要术》
D. 《天工开物》1
D
B
宫廷诗、仕女画的兴起
13. 中国的乐器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据统计,《诗经》中所提及的乐器有 D
A.20 种 B.22
种 C.25
种 D.29
种
14. 我国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 C
A. 《大清律》
B. 《大清刑律》
C. 《大清律例》 D. 《大清刑法》
15. 我国手工行业传说的代表作是 C A. 老子传说
B. 黄道婆传说
C. 鲁班传说
D. 灶君传说
16. 医学在古代被视为 C
A. “技术”的一部分
B. “方术”的一部分 C. “方技”的一部分 D. “技艺”17. 把郡县制作为王朝唯一的政治制度,是在 D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18. 在封建社会中,给官僚体制提供人才资源保障的是 C
A. 什伍制 B.
里甲制 C. 科举制 D. 井田制
19. 古代法典《汤刑》产生于
B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20. 古代婚制有 C
A. “周公三礼”
B. “周 公五礼”
C. “周公六礼”
D. “周公九礼”
21. 民间的“洗三”仪式是 B
A. 敬神仪式
B. 诞生庆贺仪式
C. 祝寿仪式
D. 开工仪式
22. 唐代的舞蹈可谓盛极一时,其中最著名的舞蹈是 D
A. 《胡腾》
B. 《胡旋》
C. 《兰陵王》
D. 《霓裳羽衣舞》
23. 在古代“知行”观的论述中,提出“行先知后”学说的是 D
A. 荀子 B. 朱熹 C. 王阳明 D. 王夫之 24. “杂剧”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是在 B
A. 唐代中期
B. 北宋时期
C. 南宋时期 D. 元代初期
25. 在唐代,领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A
A. 白居易 B.
柳宗元 C. 韩愈 D. 李白
26. “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这一价值原则的提出者是 B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韩非子
27. 受儒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审美原则是 C
A. “平和”
B. “朦胧”
C. “中和” D. “高雅”
2
的一部分
28. 我国最早讨论言意关系的历史文献是 A. 《论语》
B. 《周易》
B
C. 《尚书》 D. 《大学》
A
29. 认为最有价值的人生是从“修身”开始。这是出自 A. 《大学》
B. 《易经》
C. 《论语》 D. 《孟子》
C
D. 《三字经》
30. 在唐代,作カ国家语文教育統一教材的是 A. 《四书集注》
B. 《论语》 C. 《五经正义》
二、多项选择题。
31. 华北平原直接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这平原与丘陵相间内,由三个平原构成。它们是 A. 汉江平原
B. 鄱阳湖平原
ABD
C. 祖先祭祀
ACD 辞
ABCD
D. 气象神祭祀
E. 鬼神祭祀
C. 珠江三角洲平原
D. 长江三角洲平原
E.
洞庭湖平原
ABD
32. 天神祭祀包括 A. 天帝祭祀
B. 日月星辰祭祀
33. 《诗经》共分三大部分,分别是 A. 风 B.
诗 C. 雅 D. 颂 E.
34. 明清之际,中国政府以“协和万邦”的心态,聘洋人在朝廷担任职务。代表性的人物有 A. 利玛窦 B.
汤若望 C. 白晋 D. 郎世宁 E. 汤显祖
35. 先秦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有所谓“九流十家”之说,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主要有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E. 三、 名词解释题。 36. 古代计时器漏壶
阴阳家
ABCDE
所谓计时器漏壶,是用一个固定尺寸的铜壶盛水,在壶壁上刻画时刻的标记,再根据壶水淹浸的部位读出对应的 时刻来。 37. “三纲”
“三纲”一词最早见于东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基义》。他把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伦理关系视作“王道之三 纲”。“三纲”明确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尊卑和隶属关系,后来被演绎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 为妇纲”。 38. “集”
方的贸易场所叫“集”。开集有固定的日期,通常是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集市上的各类商品都有常设的出 摊地点,如粮市、菜市等 , 约定俗成,井然有序。 39. 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文化产品是人类创造的 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
- 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
3
40. 宗法制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种制度
, 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这种制度在春秋时期
瓦解之后,其影响长期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四、简答题。
41. 简述明朝初年由政府领导的植树造林运动。
明朝初年,由政府领导了植树造林运动。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年) ,朱元璋为建造一支海军船队,在南京周围种
植了近 5000 万棵格桐树和棕榈、漆树。之后又把种植桑树、枣树的命令推广到全国范围。有专家统计,洪武年 间的植树总量在 10 亿棵左右。这是明朝政权的一个了不起的政绩。 42. 简述传统工匠的三个特点。
1. 具有手艺性,讲究手的巧慧、手的经验、手工的审美效果,背定用双手实现人脑想法的工匠能力。 2. 无法合作性,说明传统的手工业劳动是小规模的,超出了一定的控制范用,扩大经营生产就会变形。
3. 唯一性,一些手工产品被认可后,人们随之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欣赏习惯;一样的活儿换了别人干,人们就不认了。
43. 简述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 1. 因材施教 2. 启发诱导 3. 学思结合 4. 教学相长
44. 简述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
1. 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考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官员举荐。 2. 考试定期举行,不必等候皇帝下达诏令。
3. 严格考试。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声名德望已不再是任职的主要依据。 45. 简述“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 促成了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的思维方式。 2. 促成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 3. 促成了“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 46. 简述中国人的语言观念。
1. 一方面是对语言这文化事项的看法,如对语言的崇拜、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讨论等。 2. 另一方而是对语言交际能力的不断追求,如对规范语言的追求,对言辞技巧的探索等。
五、论述题。
47. 为什么说传统婚姻仪礼不仅是个人的“终身大事”,而且是家族社会的阖家大事 的香炉下三日,在此期间如果家中人畜平安,表示已经取得家神的同意。
2. 其次,以聘娶的形式实行家族间婚姻包办与人财交换。男女双方没有婚姻的自主权,婚姻关系的缔结要靠“父 母之命,媒灼之言”。无论怎样简化,聘娶婚的关键环节依然存在。聘婚论财,将男女双方的个人结合变成家族 之间的人财交换行为。
3. 再次,拜见尊长,庙见祖先,家族对新成员的接纳。成婚之礼是经过拜见公婆与庙见祖先,得到家庭、祖宗的
4
?
1. 首先,婚姻关系能否订立,须取得家族祖先的同意。男家经媒人取得女方的生辰八字后,将其放在和先神位前
承认之后,嫁来的女子才获得加入本宗为妇的身份。婚姻礼俗的各个环节都贯穿着明确的家族原则,婚姻缔结着 家族关系,婚姻延续了家族的香火。 48. 怎样理解中国古代教育中的教学相长
?
“教学相长”的命题是《礼记:
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 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
学记》首先提出来的。《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人们只有通过学习, 才知道自己知识能力的不是; 只有通过教学, 才能发现自己的困感。 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困惑, 才能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学习,奋发自强。所以,教学活动并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师生双方都能受益的 双向互动过程。教师不只是在传授知识,而且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弱点,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使自 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学生也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努力思考,不断强化自己知识的薄 弱环节。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得到提高。“教学相长”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对中国古代教育的一大贡献。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