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改版)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关于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的通知 各科室:

为了落实临床路径管理,抓好临床路径实施环节质量,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及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经院办公会决定成立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专家组及科室实施小组。 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任:刘援 副主任:张秀芳

成员:石军 、张海宁、 崔洪宝 、葛方东 、韩海燕 、耿静 、王丽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张秀芳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职责:

1、制订本院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实施计划和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推行与实施临床路径所需要的资源帮助;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病种;

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与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5、组织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控制相关的培训工作;

6、审核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专家组成员:刘援 、张秀芳 、石军 、崔洪宝、 葛方东、 韩海燕、 王丽

专家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负责各临床路径病种执行文本的审核工作;

4、对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5、负责临床路径推行过程的技术培训工作;

6、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临床路径科室实施小组

白内障组:石军 、郭君玉 、李宁 眼底病组:张海宁、刘丹、崔洪宝 准分子组:葛方东 、周淑娟 、刘霞 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职责 :

1、负责临床路径(或单病种)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或单病种)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或单病种)质量控制表;

3、结合临床路径(或单病种)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或单病种)质量控制表的修订建议;

4、参与临床路径(或单病种)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或单病种)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5、全科医护人员的临床路径培训等具体工作

(1)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临床科室人员临床路径知识进行培训。参加人员要有学习记录。

(2)各临床科室每月开展本科室的临床路径学习和讨论,学习要有记录。

1

四、临床路径病案质管员:石军 、崔洪宝、葛方东

临床路径病案质管员职责:

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或单病种)质量控制表的起草工作;

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或单病种)质量控制表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和质量控制表格的正确填写,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4、根据临床路径(或单病种)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或单病种)质量控制表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五、相关职能科室工作职责医院各相关职能科室在开展临床路径实行工作中的工作职责如下:

1、执行科室:认真执行相关诊疗规范,杜绝相关病种诊断和治疗的随意性,提高出院诊断准确率;准确完整地记录住院病历的相关信息,保证病案信息、医嘱信息的准确与完整性;加强随访及健康教育工作。

2、医务处:负责监督临床路径(或单病种)质量控制科室执行该病种的诊疗规范,建立与有关病种相适应的急诊“绿色通道”以及辅助科室的连贯服务流程与规范。根据临床路径(或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评价标准,监控临床医疗与服务过程,促进服务流程的完善和临床服务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采用对照组方法进行定期效果评估,负责单病种路径管理的综合考评工作。

3、病案室:负责监督临床路径(或单病种)的病历首页规范化管理,保证疾病编码的准确性,配合临床科室临床路径(或单病种)上报的病案统计和调阅工作。

4、院感办:深入临床科室,指导、检查临床医务人员,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5、药剂科:制定临床路径(或单病种)的用药规范,并负责监督。

6、临床医生:确认病人是否进入临床路径(或单病种)质控管理,并在医嘱中注明;临床路径(或单病种)质量控制表内治疗项目的确定、计划和执行;按照卫生部公布的病种质控指标、流程、评价,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并把此项工作作为核心工作;进行病人的康复进度评估,是否合乎管理的预期进度。

7、护理部:准备好临床路径(或单病种)质量控制表格、送发检验单等;监测表上应执行的项目;负责病人的活动、饮食和相关的护理措施;协助和协调病人按时完成项目;记录和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结果;负责提供病人与家属的健康教育;协定和执行出院计划;有变异时,及时向医生和护士长讨论并加以处理;加强护理质控。 8、财务部:负责合规收费的实时监控工作。

9、客服办:负责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组织实施,提供向社会公告及宣传工作。 本方案于2014年6月1日开始执行。

附件1:单病种病种及临床路径病种 附件2:临床路径标准流程及表单

淄博康明眼科医院 二零一四年五月三十日

2

附件1

一、 单病种病种(3个):

1、老年性白内障 ICD-10:H25

2、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ICD-10:H40.203 3、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ICD-10:H33 二、临床路径病种(8个)

1、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2、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3、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 4、翼状胬肉切除手术 5、共同性斜视

6、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7、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8、角膜裂伤

3

附件2 临床路径标准流程及表单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临床路径

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CD-9: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4

(1)晶体混浊明显导致视力低下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

(2)眼压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3)直接或间接眼底检查无明显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眼底疾病。

(4)眼底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

(5)晶体核较硬(四–五级核)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条件,或无超声乳化仪设备的基层医院。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

(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晶体混浊情况、眼底;角膜曲率、眼部AB超及人工晶体测算。

5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角膜内皮镜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激光视力。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术眼滴抗生素眼液,酌情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必要时行心电监测。 2.手术设备:手术显微镜。

3.手术中用材料:显微手术器械、人工晶体、黏弹剂、显微缝线。

4.术中用药:缩瞳药(必要时)。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3–5天。

1.必需的复查项目: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等。

2.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水至手术后一个月,每日点药次数递减,酌情使用角膜营养药、非甾体类眼水。

(十)出院标准。 1.眼压正常。

2.伤口愈合好。

3.无明显眼前节炎症反应。

6

4.人工晶体位置正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后角膜水肿明显,眼压高,眼前节反应较明显需用药观察,其住院时间相应延长。

2.出现手术并发症(晶体后囊破裂、玻璃体外溢、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等),需要手术处理者,不进入路径。

3.出现严重手术后并发症(人工晶体位置异常、视网膜脱离、眼内炎),不进入路径。

4.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需行青白联合手术者,不进入路径。

5.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同时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者不进入路径。

6. 合并全身疾病、住院期间需要继续治疗,不进入路径。 7. 需全麻者不进入路径。

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表单

7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ICD-9:13.59、13.7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5–7天 日期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住院第1天 □ 询问病史,完成体格检查及眼科专科的常规检查:视力(裸视和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散瞳后检查眼前节、晶体混浊程度及眼底检查 □ 住院医师书写病历 □ 上级医师查房,制订诊疗计划 □ 完成眼科特殊检查:显然验光、角膜曲率、AB超,人工晶体测算、角膜内皮检查等 长期医嘱: □ 眼科二级护理常规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 手术眼点抗生素眼水 □ 针对全身病的常规用药 临时医嘱: □ 术前胸透、心电图、血尿常规、血糖、常规生化等检查(尽可能入院前完成检查) □ 冲洗泪道 □ 测眼压、裂隙灯、眼底检查 □ 显然验光 □ 角膜曲率、眼部AB超、人工晶体生物测量 □ 角膜内皮检查(必要时) 重 点 医 嘱 □ 病区环境介绍,指导患者尽快适应病区环境 □ 入院护理评估、介绍责任护士、护士长、主管医生 □ 医院相关制度介绍 □ 执行长短期医嘱、生命体征监测 主要 □ 饮食宣教,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吸收食物及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护理□ 生活护理:1.指导患者全身清洁(包括洗澡、洗头、剪指甲)2.告之患者保持大便通工作 畅,有利于术后伤口修复 □ 介绍相关疾病的护理知识 □ 介绍相关检查、治疗、用药等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 完成入院第一天交班报告 病情 □无 □有,原因: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2–3天 (手术日) 8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继续完成眼科特殊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完善术前评估 □ 完成术前小结、术前讨论 □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高风险协议书、自费用品协议书 □ 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 住院医师完成术后病程 □ 上级医师术后查房,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长期医嘱(术后): □ 眼科二级护理常规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 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水、膏 □ 非甾体类眼液(必要时) □ 角膜营养眼液(必要时) □ 口服抗生素(必要时) □ 降眼压药物(必要时) □ 止血药(必要时) □ 眼压Qd □ 裂隙灯Qd/Bid □ 换药(术眼清洁)Qd 临时医嘱: □ 局麻或心电监测下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 术前1小时快速散瞳剂点术眼4–6次 □ 术前半小时广谱抗生素静脉滴入(必要时) □ 术前半小时止血剂、镇静剂肌肉注射(必要时) □ 酌情全身使用降眼压药 □ 执行长短期医嘱、生命体征监测 □ 健康宣教:术前、术中注意事项 □ 完成术前交班报告 □ 执行术后长短期医嘱、生命体征监测 □ 健康宣教:告之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后注意事项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完成手术当日交班报告 □ 观察动态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执行医嘱 □无 □有,原因: 重 点 医 嘱 主要 护理 工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9

日期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住院第5–7天 (出院日) □ 上级医师查房 □ 观察视力、眼压、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清晰度、前节反应、人工晶体位置等 □ 术中如有后囊破裂等并发症,需重点观察人工晶体位置 □ 评估术后视力、角膜、眼前节等恢复情况 □ 住院医师完成术后病程记录、出院小结、出院带药、出院证明 □ 上级医师决定出院时间 □ 向病人告之出院后促进术眼恢复的相关注意事项 长期医嘱(术后): □ 眼科术后二级护理常规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 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水、膏 □ 非甾体类眼液(必要时) □ 角膜营养眼液(必要时) □ 散瞳剂(必要时) □ 降眼压药物(必要时) 口 止血药(必要时) □ 眼压Qd □ 裂隙灯Qd/Bid □ 换药(术眼清洁)Qd 临时医嘱: □ 间接检眼镜检查 □ 显然验光 □ 出院医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水(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水每周递减,用至术后一个月停药),非甾体类眼液、角膜营养药,降眼压药物(必要时),定期门诊复查 □ 执行术后长短期医嘱、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术眼情况 □ 健康宣教:告之患者术后及出院后相关注意事项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进行出院指导:生活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 □无 □有,原因: 重 点 医 嘱 主要 护理 工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临床路径

10

一、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ICD-10 H20.004),特别是伴有前房纤维素性渗出或前房积脓的重症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

1.症状: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

2.体征:球结膜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大量灰白色尘状角膜后沉着物(KP),前房闪辉,房水炎症细胞,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前房积脓,瞳孔缩小或不规则,虹膜后粘连,少数患者出现反应性视盘水肿或黄斑水肿。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抗炎: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滴眼。

2.散瞳:拉开和预防虹膜后粘连,滴用睫状肌麻痹剂。 3.对于出现反应性视盘水肿或黄斑水肿者,可短期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11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H20.004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疾病编码,特别是伴有威胁视功能的体征,如: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前房积脓,新出现的广泛虹膜后粘连,反应性视盘水肿或黄斑水肿。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眼部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 2.辅助检查:不是所有患者均需要做辅助检查,根据眼部炎症及视功能情况,可选择眼底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UBM、眼部B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3.全身检查:HLA–B27、ESR、CRP、RPR、ANA;对于需要短期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者,应该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胸片。对于拟诊强直性脊柱炎者,可以做骶髂关节X光片或CT。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抗炎:应用糖皮质激素。

(1)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根据炎症情况,可以q1h或q2h滴眼。

12

(2)曲安奈德或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适用于前房大量纤维素性渗出患者,且既往眼表滴用糖皮质激素无眼压升高病史。

(3)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一般不需要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但是,若出现反应性视盘水肿或黄斑水肿,可以口服强的松30–40mg/d,一般不超过2周。

(4)非甾体类消炎药滴眼剂的应用:可用于辅助抗炎,常用药物为双氯芬酸纳滴眼剂或普拉洛芬滴眼剂,但是要注意多种药物眼表应用的角膜毒性。

2.散瞳:

(1)1%阿托品凝胶滴眼:2–3次/天,适用于发病初期和严重炎症,特别是伴有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前房积脓或出现虹膜后粘连者。

(2)强力散瞳剂结膜下注射:适用于新鲜的但难以用1%阿托品滴眼拉开的虹膜后粘连,1%阿托品、1%可卡因、0.1%肾上腺素等量混合,取0.1–0.2ml结膜下注射。

(3)复方托吡卡胺滴眼:适用于患者眼痛畏光症状明显好转、前房纤维素性渗出或积脓基本吸收、虹膜后粘连已经被拉开者。

(八)出院标准。

1.患者眼痛、畏光等眼部刺激症状好转。

13

2.前房炎症得到控制,前房纤维素性渗出或前房积脓基本吸收。

3.新出现的虹膜后粘连已经被拉开。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全葡萄膜炎,需要长期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2.感染性葡萄膜炎。

3.伴有全身疾病且需要周身药物治疗者。

14

二、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于重症患者)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虹膜睫状体炎(ICD-10 H20.004)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5–7 天 日期 主 眼前节、晶体、玻璃体、眼底检查 要 诊 □ 住院医师书写病历 疗 □ 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 工 □ 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诊疗计划 作 长期医嘱: □ 眼科二级护理常规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重 □ 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q1h或q2h 点 □ 1%阿托品凝胶滴眼:bid或tid 医 嘱 临时医嘱: □ 测眼压、裂隙灯、眼底 □ 血常规、HLA-B27、ESR、CRP、RPR □ 病区环境介绍,指导患者尽快适应病区环境 □ 入院护理评估、介绍责任护士、护士长、主管医生 □ 医院相关制度介绍 主要 □ 执行长短期医嘱、生命体征监测 护理 工作 □ 饮食宣教,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吸收食物及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 介绍有关疾病的护理知识 □ 介绍相关治疗、检查、用药等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 完成入院第一天交班报告 病情 □无 □有,原因: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住院第1天 □ 询问病史,完成体格检查及眼科专科的常规检查,视力(裸视和矫正视力)、眼压、散瞳15

日期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住院第2–3天 □ 观察前房炎症消退情况、虹膜粘连及瞳孔散大情况 □ 上级医师查房,给予进一步治疗意见,如结膜下注射强力散瞳剂和/或糖皮质激素 □ 追踪血液检查结果,若有异常,行相关疾病的辅助检查,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 长期医嘱: □ 眼科二级护理常规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 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q1h或q2h 重 点 □ 1%阿托品凝胶滴眼:bid或tid 医 □ 角膜上皮保护剂滴眼(必要时) 嘱 临时医嘱: □ 强力散瞳剂结膜下注射(必要时) □ 地塞米松或曲安奈德结膜下注射(必要时) □ 执行长短期医嘱、生命体征监测 主要 □ 健康宣教 护理 工作 □ 观察动态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执行医嘱 病情 □无 □有,原因: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16

日期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上级医师查房 □ 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下观察前房炎症消退情况、虹膜粘连及瞳孔散大情况 □ 检查眼底 □ 若视力不佳、眼底黄斑中心凹光反射不清,行OCT检查,必要时行FA检查 □ 若发现黄斑水肿,行肝肾功能、血糖、胸片检查后,予口服强的松30–40mg/d □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 长期医嘱: □ 眼科二级护理常规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 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q2h □ 1%阿托品凝胶滴眼:bid或tid □ 非甾体类滴眼液 □ 角膜上皮保护剂滴眼(必要时) 重 点 □ 强的松口服(必要时) 医 嘱 临时医嘱: □ 测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 □ 散瞳验光 □ OCT(必要时) □ FA(必要时) □ 检查肝肾功能、血糖、胸片(必要时) 主要 □ 执行长短期医嘱、生命体征监测 护理 □ 观察动态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执行医嘱 工作 病情 □无 □有,原因: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17

住院第4–5天

日期 住院第6–7天 (出院日) □ 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下观察前房炎症消退情况、虹膜粘连及瞳孔散大情况 □ 检查眼底 □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患者是否可以出院 □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出院小结、出院带药、出院证明 □ 决定出院时间 □ 向病人告知出院后遵医嘱用药,按时复查 长期医嘱: □ 眼科二级护理常规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 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q2h □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bid或tid □ 非甾体类滴眼液 □ 角膜上皮保护剂滴眼(必要时)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重 □ 强的松口服(必要时) 点 临时医嘱: 医 嘱 □ 测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 出院医嘱: □ 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6–8次/d,逐渐减量 □ 非甾体类眼水滴眼:4次/d □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2次/d □ 角膜上皮保护剂滴眼(必要时) □ 强的松口服,按嘱减量(必要时) □ 门诊复查 主要 □ 执行长短期医嘱、生命体征监测 护理 □ 健康宣教:出院注意事项 工作 病情 □无 □有,原因: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18

角膜裂伤临床路径

一、角膜裂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角膜全层裂伤(ICD-10:H05.302)。 行角膜裂伤缝合术(ICD-9-CM-3:11.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眼部外伤史。

2.症状:眼部刺激症状。

3.体征:角膜全层裂伤伴前房形成不良。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行角膜裂伤缝合术(ICD-9-CM-3:11.51)。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H05.302角膜全层裂伤疾病编码。

19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眼眶X片或CT;

(2)必要时加查胸片、心电图;

(3)必要时加查肝、肾常规、免疫四项、凝血功能。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1天。

1.手术前准备:肌注破伤风抗毒素,清洁结膜囊。 2.行角膜裂伤缝合术。 (八)术后用药。

1.防治感染:建议全身使用抗菌药物。眼部应用抗生素眼药水,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药物滴眼液,1%阿托品眼膏。

2.防治术后出血:必要时口服止血药物。 (九)术后检查。

1.角膜伤口愈合情况、前房深度、眼压;

2.眼部炎症反应情况,有无角膜后沉积物(KP),前房液闪光(TyndaⅡ),前房内渗出物,出血、瞳孔有否粘连。

(十)出院标准。

20

1.角膜伤口闭合,前房形成。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中角膜伤口愈合延期,或因炎症反应加重或前房出血等合并症, 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并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2.若眼部CT显示有明确球内异物,合并眼内容物脱出、晶体皮质外溢或术后炎症反应进行性加重,有眼内炎趋势,退出此途径,进入相关途径。

3.需全麻时不进入路径。

21

二、角膜裂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角膜全层裂伤(ICD-10:H05.302)

行角膜裂伤缝合术(ICD-9-CM-3:11.5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5–6天 日期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住院第1天 (手术日) □ 询问病史及查体 □ 完成病历书写及术前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评估 □ 签署手术同意书 □ 行角膜裂伤缝合手术 住院第2天 □ 术后眼部情况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 完成病程记录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眼科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饮食(普食或糖尿病饮食) □ 抗菌药物(局部及全身) 临时医嘱: □ 血、尿常规 □ 眼眶X片或CT(必要时) □ 胸片、心电图、肝肾常规(必要时) □ 角膜裂伤缝合手术 □ 其它医嘱 长期医嘱: 口 全身抗菌药物 □ 抗生素眼药 □ 1%阿托品眼膏(必要时) 口 止血药物(必要时) 临时医嘱: □ 必要时眼部B超检查 □ 入院宣教(环境、规章制度、治疗、检查等) □ 执行医嘱、观察眼部情况 主要 □ 入院护理评估 □ 健康宣教:疾病相关知识 护理 □ 执行医嘱、生命体征监测 工作 病情 □无 □有,原因: 变异 1. 记录 2. 护士 签名 □无 □有,原因: 1. 2. 22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3–4天 □ 术后眼部情况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病程记录 住院第5–6天 (出院日) □ 术后眼部情况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适当调整眼部用药 □ 完成病程记录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全身抗菌药物 □ 抗菌眼药(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它) □ 1%阿托品眼膏(必要时) 口(必要时)止血药物 长期医嘱: □ 必要时口服或静脉注射抗菌药物 □ 抗菌眼药(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它) □ 1%阿托品眼膏(必要时) □ 止血药物(必要时) 出院医嘱: □ 出院带药 □ 定期门诊随访 □ 其他医嘱 □ 执行医嘱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心理与生理护理 □ 健康宣教: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 □无 □有,原因: 1. 2. □ 执行医嘱 主要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护理 □ 心理与生理护理 工作 □ 健康宣教: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 病情 □无 □有,原因: 变异 1. 记录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23

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临床路径

一、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青光眼绝对期(ICD-10:H44.501)或经其它抗青光眼治疗无效者。

行睫状体冷凝术(ICD-9-CM-3:12.7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病史:有原发性或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病史,多为青光眼晚期或绝对期,经其它抗青光眼治疗无效者。

2.临床表现:长期高眼压,伴眼红、流泪、眼胀痛、头痛,视功能严重减退或丧失。

3.辅助检查:B超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符合以下条件者可选择行睫状体冷凝术。

24

1.各种类型的青光眼晚期或绝对期,伴有严重高眼压不适症状,视功能减退显著,药物控制不佳,有积极要求手术保留眼球的愿望。

2.多次滤过性抗青光眼手术后结膜广泛瘢痕,难以建立有效滤过通道者,或已历经睫状体光凝术、术后眼压再升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44.501青光眼绝对期疾病编码或经其它抗青光眼治疗无效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眼压、视功能、眼部超声(AB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视野、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七)选择用药。

术前用药:

1.局部滴用抗青光眼液,必要时全身使用降眼压药。 2.术前使用抗生素眼液,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类或非甾体类眼液。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25

1.麻醉方式:球后阻滞麻醉或静脉全麻。 2.手术方式:睫状体冷冻术。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无。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3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眼压、裂隙灯、视功能。 2.术后用药:(推荐用药及剂量)眼部抗生素眼液、糖皮质激素眼液、非甾体抗炎眼液、阿托品眼液(膏)、降眼压眼液,酌情加用角膜营养眼液、全身降眼压药、止血药、止痛药。

(十)出院标准。 1.症状较前缓解。 2.眼压有所下降。

3.眼内葡萄膜炎症反应减轻,无活动性出血。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后眼压控制不满意,需继续手术处理,其住院时间相应延长。

2.出现手术并发症(前房积血不吸收等),需要手术处理者,不进入路径。

3.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视网膜损伤),不进入路径。 4.合并全身疾病、住院期间需要继续治疗,不进入路径。

26

二、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青光眼绝对期(难治性青光眼)(ICD-10:H44.501)

行睫状体冷冻术(ICD-9-CM-3:12.72)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3–5 天 日期 住院第1天 □ 询问病史及查体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上级医师查房 UBM、视野等 □ 完成病历书写 住院第2–3天 (手术日) □ 完成眼科特殊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评估 □ 签署有关知情同意书 □ 麻醉科会诊(必要时)及术前准备 □ 行睫状体冷冻术 □ 上级医师术后查房,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 完成手术记录、术后病程记录 长期医嘱: □ 眼科三级护理常规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重 点 医 嘱 □ 抗生素眼液 □ 其他降眼压药物(必要时) 临时医嘱: □ 测眼压 □ 眼部AB超 □ 前房角镜检查(必要时) □ 超声生物显微镜(必要时) □ 视野(必要时) 主要 护理 工作 治疗、检查、用药、疾病护理等) □ 入院护理评估 □ 执行医嘱、生命体征监测 长期医嘱(术后): □ 眼科术后二级护理常规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 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液 □ 非甾体类眼液(必要时) □ 其他降眼压药物(必要时) □ 全身止血药(必要时) □ 全身止痛药(必要时) 临时医嘱: □ 局麻或静脉全麻下睫状体冷冻术 □ 术前冲洗结膜囊 □ 健康宣教: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完成眼科特殊检查:房角镜、AB超、□ 完成术前小结、术前讨论 □ 入院宣教(环境、规章制度、饮食、□ 执行医嘱、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术眼情况 27

病情 □无 □有,原因: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上级医师查房 □无 □有,原因: 住院第3–5天 (出院日) □ 观察眼压、前房炎症反应、结膜水肿消退等情况 □ 术中有虹膜出血者观察出血吸收情况 □ 完成病程记录 □ 决定出院时间 长期医嘱(术后): □ 眼科术后二级护理常规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 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液 □ 非甾体类眼液(必要时) 重 点 医 嘱 □ 其他降眼压药物(必要时) □ 全身止血药(必要时) □ 全身止痛药(必要时) 临时医嘱: □ 测眼压 出院医嘱: □ 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液及非甾体类眼液(必要时,均用至术后2-4周停药),降眼压药物(必要时),定期门诊复查 □ 执行术后医嘱、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术眼情况 主要 □ 健康宣教:术后注意事项 护理 工作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出院指导:生活、饮食、用药等 病情 □无 □有,原因: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28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

一、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29

根据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完整性、厚度变化。

(1)进行性翼状胬肉;

(2)胬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 (3)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

2.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四)标准住院日为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11.0翼状胬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

(2)专科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运动。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外眼像、眼底、眼科B超、角膜厚度。

(七)选择用药。

术眼滴用抗生素眼液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手术方式:翼状胬肉切除术。

30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无。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情况、眼球运动。

2.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液、促进角膜修复眼液5-7天。

(十)出院标准。

1.角膜上皮或缺损区修复,伤口无异常。 2.眼球运动无异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手术并发症(伤及泪阜和肌腱、角膜穿通),需要手术处理者,或采用其它术式者不进入路径。

2.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晶状体损伤、视网膜损伤),不进入路径。

3.合并全身疾病、住院期间需要继续治疗,不进入路径。

31

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3天 日期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住院第1天 □ 询问病史及查体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眼科特殊检查:AB超、角膜测厚 □ 完成术前小结、病历书写 长期医嘱: □ 眼科三级护理常规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 抗生素眼液 重 点 医 嘱 临时医嘱: □ 测眼压 □ 外眼像(必要时) □ 验光 □ 泪液分泌试验(必要时) □ 眼部AB超(必要时) □ 角膜测厚(必要时) 住院第2天 (手术日) □ 完成眼科特殊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评估 □ 签署有关知情同意书 □ 完成手术记录及术后病程 □ 上级医师术后查房,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 及术后注意事项 长期医嘱(术后): □ 眼科二级护理常规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 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液 □ 非甾体类滴眼液(必要时) 临时医嘱: □ 局麻下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 主要 护理 工作 □ 执行医嘱、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眼情况 □ 入院宣教(环境、规章制度、饮食、□ 健康宣教:疾病相关知识 治疗、检查、用药、疾病护理等)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入院护理评估 □ 执行医嘱、生命体征监测 32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住院第3天 (出院日) □ 上级医师查房 □ 观察角、结膜伤口、炎症反应、眼球运动等 □ 完成病程记录 □ 决定出院时间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术后): □ 眼科术后二级护理常规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 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液 □ 非甾体类滴眼液(必要时) 临时医嘱: □ 视力、眼压、外眼像(必要时) □ 出院医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液及非甾体类眼液(必要时),定期门诊复查 □ 执行医嘱、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眼情况 主要 □ 健康宣教:疾病相关知识 护理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工作 □ 出院指导:生活、饮食、用药等 □无 □有,原因: 病情 1. 变异 2. 记录 33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共同性斜视临床路径

一、共同性斜视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共同性斜视(ICD-10:H50.0-H50.4)。 行共同性斜视矫正术(ICD-9-CM-3:15.1-15.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发病年龄、病程特点。

2.相关眼部检查:屈光状态检查;戴镜去调节之后,三棱镜遮盖法测量斜视度;眼球运动检查;双眼视功能检查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34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诊断明确。

2.有弱视者先治疗弱视。

3.内斜视患者远视性屈光不正全部矫正、戴镜6-12个月。

4.共同性斜视的斜度≥15Δ。 (四)标准住院日为5-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50.0-H50.4)共同性斜视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35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3)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全麻患者); (4)检查视力、眼位、眼球运动、眼压、泪道; (5)屈光检查:散瞳(显然)验光;

(6)主导眼、三棱镜检查、双眼视觉、眼外肌功能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病情,可考虑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

②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36

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3.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局麻或全身麻醉。 2.眼内植入物:无。

3.术中用耗品:缝线。 (九)术后住院恢复2-5天。

1.术后需要复查的项目:视力,眼位、眼球运动,眼前节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2.术后用药:氨基糖甙类或喹诺酮类滴眼液。

3.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37

1.手术后效果较好,病情稳定。

2.伤口愈合好,伤口对合齐,缝线在位,伤口无感染征象。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前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相关检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术中发现眼外肌附着点位置异常及其他解剖异常,或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眼球穿通、肌肉滑脱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3.术后炎症反应或并发症(伤口愈合不良等)需要进一步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十二)参考费用标准:2000-3500元。

38

二、共同性斜视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共同性斜视(ICD-10:H50.0-H50.4))

行共同性斜视矫正术(ICD-9-CM-3:15.1-15.5)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5-8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 完成病历书写 □ 开化验单 □ 上级医师查房 □ 初步确定手术方式和日期 住院第2天 □ 上级医师查房与手术前评估 □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围术期注意事项 □ 继续完成眼科特殊检查 □ 进一步鉴别诊断,除外A-V征、垂直斜视以及其他非共同性斜视 □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 □ 住院医师完成术前小结和术前讨论,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长期医嘱: □ 眼科三级护理 □ 饮食 □ 抗菌药物滴眼液点术眼qid 临时医嘱: □ 拟明日在局麻或全身麻醉下行左/右眼“共同性斜视矫正术” □ 备皮洗眼 □ 全麻患者术前禁食水 □ 局麻+镇静(必要时)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长期医嘱: □ 眼科三级护理 □ 饮食 □ 抗菌药物滴眼液点术眼qid 重 临时医嘱: 点 □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 医 嘱 □ 心电图、胸片(必要时) □ 眼科特殊检查:主导眼、三棱镜遮盖法检查原在位及各个诊断眼位上的斜视度、双眼视觉检查、立体视觉检查、眼外肌功能检查等 □ 病区环境及医护人员介绍 □ 入院护理评估 □ 医院相关制度介绍 □ 执行医嘱 □ 饮食宣教、生命体征监测 □ 介绍相关治疗、检查、用药等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 完成护理记录单书写 主 要 护 理 工 作 □ 手术前物品准备、心理护理 □ 手术前准备(沐浴、更衣) □ 按医嘱执行护理治疗 □ 介绍有关疾病的护理知识 □ 介绍相关治疗、检查、用药等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 健康宣教:术前术中注意事项 □ 完成术前护理记录单书写 □ 提醒患者禁食水 □无 □有,原因: 1. 2. 病情 □无 □有,原因: 变异 1. 记录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2

时间 住院第3天 (手术日) □ 手术前再次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和准备手术的眼睛、手术方案 □ 手术 □ 完成手术记录 □ 完成手术日病程记录 □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手术后注意事项 住院第4日 (术后第1日) □ 检查患者,注意眼位、伤口、眼球运动、前节等情况,注意观察体温、血压等全身情况 □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有无手术并发症 □ 为患者换药 □ 完成术后病程记录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恢复情况 长期医嘱: □ 眼科二级护理 □ 抗菌药物滴眼液qid □ 抗菌药物 临时医嘱: □ 换药 □ 根据病情需要下达 □ 执行术后医嘱 □ 健康宣教:手术后相关注意事项 □ 介绍有关患者康复锻炼方法 □ 术后用药知识宣教 □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眼情况变化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完成术后第一日护理记录单 □无 □有,原因: 1. 2. 住院第5-8日 (术后第2-5日,出院日) □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术及伤口评估,确定有无手术并发症和伤口愈合不良情况,确定今日是否出院 □ 完成出院记录等 □ 通知出院处 □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出院 □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 □ 预约复诊日期 □ 将出院记录副本及诊断证明交给患者 长期医嘱: □ 眼科二级护理 □ 抗菌药物滴眼液 qid □ 抗菌药物 临时医嘱: □ 今日出院 □ 出院用药:抗菌药物滴眼液4次/日,持续2-3周 □ 执行术后医嘱、出院医嘱 □ 出院宣教:生活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 □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项 □ 完成术后第二日及出院护理记录单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长期医嘱: □ 眼科一级或二级护理 □ 饮食 重 □ 抗菌药物滴眼液 点 □ 非甾体类抗炎药水 医 □ 抗菌药物(酌情) 嘱 □ 未成年人需陪住一人 临时医嘱: □ 根据病情需要下达 □ 健康宣教:术后注意事项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执行术后医嘱 主要 □ 完成手术当日护理记录单 护理 □ 观察动态病情变化,及时与工作 医生沟通,执行医嘱 □ 介绍相关治疗、检查、用药等护理中注意的问题 病情 □无 □有,原因: 变异 1. 记录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无 □有,原因: 1. 2.

3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

一、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 H40.203) 行小梁切除术(ICD-9-CM-3:12.6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

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

1.小梁切除术:房角关闭超过1/2圆周。

4

2.激光/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房角关闭小于1/2圆周,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40.203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X线胸片。

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视盘情况,前房角镜检查。

3.根据病情选择AB超、UBM、视野。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5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或表面麻醉。 2.术内固定物:无。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九)术后住院恢复3-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前房形成及反应、瞳孔状况、滤过泡情况,结膜切口缝合情况,眼压,视力(矫正)。

2.抗菌药物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

(十)出院标准。 1.高眼压得到控制。 2.前房基本恢复正常。

3.结膜切口愈合好,无感染征象。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患者术前存在持续性眼压高或眼轴短,真性小眼球等因素,容易出现恶性青光眼或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术后可能出现前房形成迟缓,需药物治疗甚至手术处理,导致住院时间相应延长。

2.出现手术并发症,如结膜伤口愈合不良、滤过泡渗漏、前房形成迟缓、脉络膜渗漏、驱逐性脉络膜出血等,转入相应路径。

3.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又合并老年性白内障,需行青白联合手术者,不进入路径。

4.需行全麻手术者不进入本路径。

6

二、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 H40.203)

行小梁切除术(ICD-9-CM-3:12.64)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5-7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1-2天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善术前检查和术前评估 □ 住院医师完成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签署手术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 住院第2-3天(术日) □ 手术:眼压控制正常下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 住院医完成术后病程 □ 上级医师查房 □ 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长期医嘱: □ 眼科术后二护理常规 □ 普食 □ 抗菌药物+激素眼水 □ 非甾体类消炎药水 □ 散瞳剂(必要时) □ 口服抗菌药物 □ 口服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必要时) □ 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必要时) □ 口服止血药 临时医嘱: □ 今日在局麻下行小梁切除术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主 □ 完成病历书写 要 □ 开化验单 诊 □ 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 疗 □ 药物处理高眼压 工 □ 初步确定手术方式和日期 作 □ 眼科特殊检查:前房角镜检查,AB超,UBM,视野检查 长期医嘱: □ 眼科二级护理常规 □ 饮食 □ 抗菌药物滴眼液 □ 高渗剂降眼压(甘露醇或甘油盐水) (醋甲唑胺) 重 □ 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 β受体阻断剂 点 □ 受体激动剂 医 □ 缩瞳剂 嘱 临时医嘱: □ 血、尿常规 □ 肝肾常规,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心电图,胸片 □ 眼部AB超、UBM、视野(必要时) □ 眼压控制不满意,必要时前房穿刺 □ 病区环境介绍 主 □ 入院护理评估、介绍主管医护人员 要 □ 医院相关制度介绍 护 □ 饮食宣教、生命体征监测 理 □ 介绍相关治疗、检查、用药等工 应注意的问题 作 □ 心理与生活护理 □ 执行医嘱,完成护理记录单 病情 □无 □有,原因: 变异 1. 记录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长期医嘱: 同第一日 临时医嘱: □ 常规准备明日在局麻下行小梁切除术 □ 备皮洗眼 □ 术前1小时肌注止血针 □ 术前晚口服镇静药(必要时) □ 指导患者熟悉病区环境 □ 执行医嘱 □ 介绍有关疾病的护理知识 □ 介绍相关治疗、检查、用药等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 宣教:围术期注意事项 □ 执行手术前医嘱 □ 完成术前护理记录单书写 □无 □有,原因: 1. 2. □ 健康宣教:术后注意事项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执行术后医嘱 □ 完成手术当日护理记录单书写 □ 观察动态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执行医嘱 □ 介绍相关治疗、检查、用药等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无 □有,原因: 1. 2. 7

时间 住院第3-4天 (术后第1日) □ 上级医师查房 □ 注意眼压、伤口、滤过泡、前房等情况 □ 住院医师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住院第4-5天 (术后2日) 住院第5-7天 (术后3-4日,出院日) □ 上级医师查房 □ 注意眼压、伤口、滤过泡、前房等情况 □ 根据术后伤口、前房、滤过泡情况决定术后出院时间 □ 完成出院志、病案首页、出院诊断证明书等病历资料 □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后续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如:复诊时间等 长期医嘱: □ 出院带药  抗菌药物+激素眼水  非甾体类消炎药水  必要时散瞳剂 □ 门诊随诊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上级医师查房 □ 注意眼压、伤口、滤过泡、前房等情况 □ 住院医师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 如果出现浅前房、脉络膜脱离、或恶性青光眼,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同术后当日 临时医嘱: □ 如果滤过强、前房浅,必要时包扎、散瞳 长期医嘱: □ 根据并发症情况予相应治疗 □ 恶性青光眼:高渗剂,阿托品散瞳,复方托比卡安散瞳,口服激素,醋甲唑胺,眼局部抗炎治疗 □ 脉络膜脱离:阿托品散瞳,复方托比卡安散瞳,口服激素,眼局部抗炎治疗 临时医嘱: □ 出现并发症:局部注射 □ 如果滤过强,前房浅,包扎 □ 执行术后医嘱 □ 健康宣教:手术后相关注意事项,介绍有关康复锻炼方法 □ 术后用药知识宣教 □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眼情况变化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完成术后护理记录单 □无 □有,原因: 1. 2. 主 要 护 理 工 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 执行术后医嘱 □ 健康宣教:手术后相关注意事项,介绍有关康复锻炼方法 □ 术后用药知识宣教 □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眼情况变化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完成术后护理记录单 □无 □有,原因: 1. 2. □ 执行术后医嘱、出院医嘱 □ 进行出院指导:生活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 □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眼情况变化 □ 完成术后及出院护理记录单 □无 □有,原因: 1. 2. 8

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路径

一、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ICD-10: H33.001) 行视网膜脱离复位巩膜扣带术(ICD-9-CM-3:14.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美国眼科学会编,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视力突然下降伴视物遮挡。

2.体征:眼底检查可见脱离的视网膜及视网膜裂孔。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视网膜脱离复位巩膜扣带术指征:

1.视网膜脱离不合并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2.视网膜脱离不合并后极部视网膜裂孔; 3.视网膜脱离不合并脉络膜脱离。

9

(四)标准住院日为7-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H33.001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X线胸片; (4)眼部AB超。

2.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选择行眼底照像、OCT及FFA等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0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可行局部麻醉联合神经安定镇痛。

2.手术内固定物:硅胶或硅海绵。

3.术中用药:利多卡因、罗派卡因或布比卡因。 4.术中用耗品:巩膜缝线,冷凝用气,激光探头, 膨胀气体。

(九)术后住院恢复5-8天。

1.术后需要复查的项目:视力、眼压、结膜伤口、眼前节、视网膜相关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选择检查项目。

2.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用药时间为1-2天;

(2)抗菌药物滴眼液; (3)甾体激素滴眼液; (4)散瞳剂。 (十)出院标准。 1.眼压正常范围。

2.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 3.伤口愈合好。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1

1.术前评估为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巨大或多发或后部视网膜裂孔需行玻璃体切割术,出现眼部(如结膜炎)或全身感染(感冒等)者,不进入路径。

2.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或同时合并黄斑裂孔者不进入路径。

3.复发性、牵拉性或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者,不进入路径。 4.伴严重玻璃体积血、脉络膜脱离、先天性脉络膜缺损、脉络膜脱离等眼部异常,不进入路径。

5.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脉络膜驱逐性出血,巩膜穿孔,严重玻璃体积血,眼内炎等),转入相应路径。

6.需行全麻手术者不进入路径。

12

二、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ICD-10:H33.001)

行视网膜脱离复位巩膜扣带术(ICD-9-CM-3:14.4)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时间 住院第1天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包括裂隙灯、三面镜和间接检眼镜检查 □ 完成病历书写 □ 开化验单 □ 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 □ 初步确定手术方式和日期 □ 术眼抗菌药物滴眼液清洁结膜囊 住院第2天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善术前检查和术前评估 □ 术眼完成眼科特殊检查:AB超 □ 如有必要,完成相关检查:如FFA,OCT等 □ 对侧眼检查并制定治疗方案 □ 裂隙灯和间接检眼镜检查 □ 术眼抗菌药物滴眼液清洁结膜囊 长期医嘱: □ 眼科二级护理常规 □ 饮食 □ 抗菌药物滴眼液 □ 散瞳剂 临时医嘱: □ FFA,OCT(必要时) □ 指导患者尽快适应病区环境 □ 按医嘱执行护理治疗 □ 介绍有关疾病的护理知识 □ 介绍相关治疗、检查、用药等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 饮食宣教 □ 观察生命体征 □ 完成护理记录单书写 □无 □有,原因: 1. 2. 住院第3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 调整全身用药,控制血压、糖等 □ 裂隙灯和间接检眼镜检查 □ 住院医师完成术前小结和前讨论,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签署手术同意书、自费用品议书 □ 抗菌药物滴眼液清洁结膜囊 长期医嘱: □ 眼科二级护理常规 □ 饮食 □ 抗菌药物滴眼液 □ 散瞳剂 临时医嘱: □ 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 心电图,胸片 □ 眼AB超 □ 眼底像(必要时) □ 病区环境及医护人员介绍 □ 医院相关制度介绍 主 □ 入院评估 要 □ 执行医嘱 护 □ 饮食宣教 理 □ 观察生命体征 检查、用药等护工 □ 介绍相关治疗、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 □ 体位介绍 □ 完成护理记录单书写 病情 □无 □有,原因: 变异 1. 记录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同第一日 临时医嘱:(术前一日) □ 常规准备明日在局麻下行网膜脱离复位巩膜扣带术 □ 术前洗眼、备皮 □ 术前一小时充分散瞳 □ 术前口服镇静药 □ 术前1小时肌注止血药 □ 按医嘱执行护理治疗 □ 饮食宣教 □ 观察生命体征 □ 健康宣教:术前、术中注意项 □ 执行手术前医嘱 □ 完成术前护理记录单书写 □无 □有,原因: 1. 2.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7-12天

13

时间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住院第2-4天﹡ (术日) □ 手术:有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可手术治疗 □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 住院医师完成术后病程 □ 上级医师查房 □ 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长期医嘱: □ 眼科术后二级护理常规 □ 饮食 □ 抗菌药物滴眼液 □ 激素滴眼液 □ 散瞳剂 □ 健康宣教:术后注意事项 □ 执行术后医嘱 □ 完成手术当日护理记录单书写 □ 观察动态病情变化,执行医嘱 □ 介绍术后正确体位 □ 介绍相关治疗、检查、用药等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住院第3-5天 (术后1日) □ 上级医师查房 □ 裂隙灯和间接检眼镜检查 □ 注意眼压,伤口,玻璃体、视网膜 □ 住院医师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同术后当日 □ 眼部换药qd 临时医嘱: □ 如眼压高,应用降眼压药物 □ 如炎症反应重,结膜下注射糖皮质激素 □ 执行术后医嘱 □ 观察动态病情变化,执行医嘱 □ 健康宣教:手术后相关注意事项,介绍有关患者康复锻炼方法 □ 术后用药知识宣教 □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眼情况变化 □ 完成术后第一日护理记录单 □无 □有,原因: 1. 2. 主 要 护 理 工 作 病情 □无 □有,原因: 变异 1. 记录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注:如入院前已按要求完成部分术前检查,则手术前准备时间可适当缩短。

14

时间 住院第4-6天 (术后2-3日) □ 上级医师查房 □ 裂隙灯和间接检眼镜检查 □ 注意眼压、伤口、玻璃体、视网膜 □ 住院医师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 如果眼压增高,或玻璃体混浊则进行相应处理 住院第7-12天 (出院日) □ 上级医师查房 □ 裂隙灯和间接检眼镜检查 □ 注意眼压、伤口、玻璃体、视网膜 □ 住院医师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 根据术后伤口、玻璃体腔、视网膜情况,并发症是否控制等决定术后出院时间 □ 完成出院志、病案首页、出院诊断证明书等病历材料 □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后续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如:复诊时间等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 同术后当日 □ 出院带药 □ 根据并发症情况予相应治疗  抗菌药物滴眼液 □ 眼压增高:噻吗洛尔,酒石酸溴莫尼定、 甾体激素滴眼液 醋甲唑胺  非甾体类消炎滴眼液 □ 玻璃体混浊:碘制剂  散瞳剂 临时医嘱: □ 门诊随诊 □ 炎症反应:局部注射 □ 执行术后医嘱 □ 观察动态病情变化,执行医嘱 □ 健康宣教:手术后相关注意事项,介绍有关患者康复锻炼方法 □ 术后用药知识宣教 □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眼情况变化 □ 完成术后护理记录单 □无 □有,原因: 1. 2. □ 执行术后医嘱、出院医嘱 □ 观察动态病情变化,执行医嘱 □ 进行出院指导:生活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 □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眼情况变化 □ 完成术后相关护理记录单 □无 □有,原因: 1. 2. 主 要 护 理 工 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15

角膜裂伤临床路径

一、角膜裂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角膜全层裂伤(ICD-10:H05.302)。 行角膜裂伤缝合术(ICD-9-CM-3:11.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眼部外伤史。

2.症状:眼部刺激症状。

3.体征:角膜全层裂伤伴前房形成不良。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行角膜裂伤缝合术(ICD-9-CM-3:11.51)。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H05.302角膜全层裂伤疾病编码。

16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眼眶X片或CT;

(2)必要时加查胸片、心电图;

(3)必要时加查肝、肾常规、免疫四项、凝血功能。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1天。

1.手术前准备:肌注破伤风抗毒素,清洁结膜囊。 2.行角膜裂伤缝合术。 (八)术后用药。

1.防治感染:建议全身使用抗菌药物。眼部应用抗生素眼药水,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药物滴眼液,1%阿托品眼膏。

2.防治术后出血:必要时口服止血药物。 (九)术后检查。

1.角膜伤口愈合情况、前房深度、眼压;

2.眼部炎症反应情况,有无角膜后沉积物(KP),前房液闪光(TyndaⅡ),前房内渗出物,出血、瞳孔有否粘连。

(十)出院标准。

17

1.角膜伤口闭合,前房形成。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中角膜伤口愈合延期,或因炎症反应加重或前房出血等合并症, 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并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2.若眼部CT显示有明确球内异物,合并眼内容物脱出、晶体皮质外溢或术后炎症反应进行性加重,有眼内炎趋势,退出此途径,进入相关途径。

3.需全麻时不进入路径。

18

二、角膜裂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角膜全层裂伤(ICD-10:H05.302)

行角膜裂伤缝合术(ICD-9-CM-3:11.5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5–6天 日期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住院第1天 (手术日) □ 询问病史及查体 □ 完成病历书写及术前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评估 □ 签署手术同意书 □ 行角膜裂伤缝合手术 住院第2天 □ 术后眼部情况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 完成病程记录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眼科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饮食(普食或糖尿病饮食) □ 抗菌药物(局部及全身) 临时医嘱: □ 血、尿常规 □ 眼眶X片或CT(必要时) □ 胸片、心电图、肝肾常规(必要时) □ 角膜裂伤缝合手术 □ 其它医嘱 长期医嘱: 口 全身抗菌药物 □ 抗生素眼药 □ 1%阿托品眼膏(必要时) 口 止血药物(必要时) 临时医嘱: □ 必要时眼部B超检查 □ 入院宣教(环境、规章制度、治疗、检查等) □ 执行医嘱、观察眼部情况 主要 □ 入院护理评估 □ 健康宣教:疾病相关知识 护理 □ 执行医嘱、生命体征监测 工作 病情 □无 □有,原因: 变异 1. 记录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无 □有,原因: 1. 2.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