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成本核算与分析》的课堂教学
作者:陈向红 王巧云 温月振 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12期
摘 要:“成本核算与分析”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一门岗位专用能力培养课程,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进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成本核算与分析”课程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职院校;成本核算与分析;课堂教学
《成本核算与分析》课程是“成本核算岗位”的支撑课程,用以培养学生的岗位专用能力。它应用于企业,并突出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内容,有极强的实践性、灵活性。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成本分析的方法;具备处理成本核算业务的专业技能,具备基本的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操作技能达到本专业上岗标准。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进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成本核算与分析”的课堂教学。
一、符合职业化特征的课程设计理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先行条件
在教学中,首先是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核心,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教改总目标,基于成本核算岗位的就业导向,以工学结合作为设计原则,推行模块化教学,让学生以“岗位工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强化他们学习的目的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其次是整合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灌输的模式,教学内容由按知识体系编排转变为按能力本位组合,即按照成本核算岗位能力的训练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及设计,按照从单项成本核算任务到成本核算工作全过程;从信息加工、整理到信息提供与利用的顺序,借助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并且能够按企业管理的需要编制成本报表,进行相应的成本分析,为相关决策服务。
二、找准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成本核算工作具有极强的实务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生产组织方式、不同的生产工艺特点,有着不同的管理要求,这就需要从业者能够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出符合该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并予以实施。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将教学的着力点从传授知识转移到提高职业能力上,既要让学生掌握成本核算与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更要让学生养成职业意识、形成职业的判断力,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及方法,具备应变能力。 (一)指导学生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路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于本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涉及到了诸多分配方法和大量计算,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不同制造企业因生产不同的产品,其生产过程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同时,它们又因自身情况的不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也会存在各种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方式运用不当,很容易使学生误入各种方法的机械学习中,不得要领、顾此失彼,把握不住事项的业务本质。最终,他们即便花费很大力气掌握了某种分配方法,也只能是生搬硬套而不能融会贯通,更不要说实际应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比如在学习要素费用分配的内容时,我们的处理方法是:改变传统教学中从例题到公式再到练习的模式,而是把实际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借助日常生活中处理类似事务的办法摸索、总结出共性内容——谁受益谁负担、收益多负担多、何时收益何时负担的原则,进而把费用分配的通用公式推导出来,即:某费用分配率=待分配的该项费用/选择的分配标准。这样,无论是分配材料费用,还是分配燃料和动力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等,学生都能掌握到处理问题的思路,做到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采用适合高职教育的项目教学法,将实际成本核算工作整合为不同的教学项目,并且在每个项目下又分设教学单元,通过每一个单元的学习,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任务。
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通过设置工作情境,使学生以“岗位工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堂上将大量枯燥的成本会计理论揉合在实际工作任务之中,使学生真切体会到会计人员在成本核算中所需的必备理论知识、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做中学”“学中做”方式学习、研究工作方法,从而强化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应变能力等,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注重仿真案例教学,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学生们没有制造业的实习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基于上述情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渠道、资源,如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图、网络视频资料等增加学生们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感性认识,以便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在案例选取上,力争以企业的实际成本核算业务为背景,创设系统反映成本核算流程中的典型业务和工作过程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实操感。我们注意引入和日常生活有关的且学生能够容易感知的实际工作案例,比如自行车、摩托车内胎成本的计算案例、圆珠笔和碳素笔成本的计算案例、苏打饼干和曲奇饼干成本的计算案例、富强粉和标准粉成本的计算案例、办公桌、椅成本的计算案例、胶囊和注射液成本的计算案例等。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爬滚打,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有机结合,使理论知识得到升华。
通过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成本核算与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工作方法,更要让学生养成职业意识、形成职业的价值观和判断力,能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及方法,具备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以适应未来岗位工作的需求和发展变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者简介:
陈向红(1966.11—),副教授,会计系,研究方向:高职会计理论与会计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