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点词句 1.通假字 卒逢暴雨。
卒同猝,意思为:突然。 2.古今异义
(1)乃援琴而鼓之
古义:拿,拿过来;今义:援助。 (2)初为霖雨之操
古义:琴曲的一种,曲调凄婉;今义:抓在手里,拿。 3.一词多义
善①伯牙善鼓琴擅长,善于 ②善哉好 4.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伯牙善鼓琴
原意为:打击乐器;句中意为:弹奏。 5.重点实词
(1)志在高山 志:这里指用音乐表现的意境 (2)伯牙所念 念:想
(3)锺子期必得之 得:领会
(4)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阴:山的北面 (5)止于岩下 止:停留
(6)乃援琴而鼓之 援:拿,拿过来 (7)初为霖雨之操 初:起先 为:动词,弹奏
(8)锺子期辄穷其趣 辄:总是 穷:穷尽
趣:旨趣,意旨
(9)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舍:放下 (10)想象犹吾心也 犹:如同 心:心意
(11)吾于何逃声哉 逃:躲避 6.重点虚词
(1)之 ①锺子期必得之代词,代指伯牙的琴意
②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助词,的
③乃援琴而鼓之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2)于 ①伯牙游于泰山之阴介词,在
②吾于何逃声哉介词,从
(3)伯牙乃舍琴而叹曰连词,于是,就
(4)吾于何逃声哉疑问代词,哪里 7.重点句子翻译
(1)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
凡是伯牙心中想到的,锺子期一定能领会。 (2)锺子期辄穷其趣。
锺子期总是能穷尽它的旨趣。 8.特殊句式 (1)倒装句
①伯牙游于泰山之阴。(状语后置,正确语序为“伯牙于泰山之阴游”) ②止于岩下。(状语后置,正确语序为“于岩下止”) (2)省略句
志想象犹吾心也。(省略主语“子”) 二、内容探究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和“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贾(gǔ):做买卖。②召(shào)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吾始困时 困:贫困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谋:谋划 (3)知时有利不利也 时:时机 (4)吾尝三战三走 走:逃跑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分财利多自与/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C.召忽死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生我者父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解析】本题考查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A.动词,分,给/介词,和;B.介词,表被动/介词,在;C.代词/动词,到、往;D.都是指“……的人”。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耻之心,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羞耻。
4.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鲍叔是一个轻利重才、识人知人的贤士。
【甲】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②燔(fán):焚烧。③睽:背离,不合。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慰问。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⑥剧:流畅,痛快。⑦解舟:退居江湖。⑧奉谢:表示谢意。奉,敬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岂独我乎 岂:难道 (2)故及此耳 故:所以 (3)及荆公当国 当:掌管 (4)少述适在焉 适:正好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某 自 度 不 能 数 十 日 / 亦 当 得 一 官 以 出 / 但 不 知 何 处 耳。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孙少述)于是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4.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远离家乡 B.谋官不顺 C.财物受损 D.身体不适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文中“某到京师”可知,王安石是远离家乡;根据“未得所欲”可知其求官不顺;根据“为生之具略尽”可知是因火财物受损。故选D。
5.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示例:①朋友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自己的近况,让他不必担心;②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③朋友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