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建筑设计中纹饰设计的应用探讨
摘 要:为适应现阶段人们对建筑审美观的要求,大量的纹饰融入建筑设计中。在运用纹饰的同时不仅表达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本文主要以广西传统文化壮锦纹饰为例通过对纹饰符号的含义以及纹饰符号与建筑之间内在的联系进行阐述,希望引导更多有价值的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受到关注和应用。
关键词:壮锦;象征符号;能指;所指:表现手法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present stage of architectural aesthetic concept, a lot of decoration in building design. In the use of decorative and not only expressed the people to the future life, but also a symbol of a nation. This paper mainly to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Guangxi Zhuang brocade patterns for example described by ornamentation symbols and ornamentation symbols and architectural internal contact, hope to guide more valuable traditional culture symbol attention and application in modern architecture design.
Keywords: Zhuang; symbol; the signifier refers to: the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引言
壮锦起源于宋代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图案生动,结构严谨,几何性强,色彩斑斓艳丽,风格粗犷。壮锦的图案纹饰丰富多彩,主要有太阳纹、云雷纹、蛙纹、盘蛇纹、凤鸟纹、龟背纹、龙纹、翔鹭纹等。这些图案纹饰主要采用四方连续、二方连续、对称式、开放式、团花式和散点式等方式排列组合,呈现出较强的几何规整的艺术韵味。壮锦上的几何纹构图方式,源于壮族先民的铜鼓纹饰。像铜鼓上的弦纹、水波纹、雷纹、菱形纹在壮锦中是非常常见的纹饰。在壮族出土的铜鼓和铜器中,纹饰是有序排列、均衡对称的。可以说,铜鼓纹饰的构图方法和造型方式为壮锦纹饰创作提供了源泉。壮锦纹饰不仅规整对称,而且多采用抽象的形式。除了简单的几何纹样外,传统的壮锦也由各种动植物纹组合成的复合图形,或是由多种几何纹组合而成的复合图形。传统的纹样大都选取生活中的可见之物和象征吉祥幸福的花纹,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乃至想象中的腾云龙凤,几乎无所不涉。(见图1~图8)
一、壮锦纹饰发展背景
壮锦纹饰是壮族先民记录生活经验和表达审美意识的特殊语言,是壮族人民传承历史与文明的重要载体。通过壮族先民长期的实践与积累,壮锦的装饰图案在形成与演变中逐渐具备了符号的性质。纹饰图案属于非推理性的表征性符
号,综观图案史,任何一种图案符号的构建与使用,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图腾崇拜意识、民族历史与神话故事、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是导致装饰图案完成符号的构建和使用过程的根本原因。最早的图案起源于人类最古老并带有原生性特征的偶像符号,是一种图腾意识的符号化。
壮族在数千年的变迁中,也同样经历了民族纹饰符号的构建与使用过程,创造出辉煌绚烂的民族纹饰文化,例如最具代表性的蛙纹与太阳纹。在社会文明发展演变的各个时期,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或不能满足审美需求的图案逐渐被淘汰和遗忘,而新的形式规则不断被创造出来,并积淀为新的符号或符号系统。这就如同任何一种文化必将不断经历积累和扬弃的过程一样。由于图案始终受到来自意识形态、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工艺技术的影响,因此,同一种图案,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表达的含义及传递的信息也可能不尽相同。倘若用符号学的原理来诠释这一现象,即同一能指,在不同的环境、对于不同的对象而言,会产生不同的所指。区别本族与异族,是各个民族构建民族图案符号时共存的心态。作为重要艺术符号的图案,是一个民族审美意识的外化,也是一个民族宗教信仰、社会制度与传统习俗
的呈现。也正是由于图案不断延续的符号化过程,使它们被逐渐提炼和概括,从而在民族文化层面上,更多地被用来表征一种“民族精神”。事实上,民族图案经历了数千年的锤炼之后,许多传统符号用于记述历史、反映习俗的功能逐渐弱化,转而已成为一个民族“民族精神”象征意义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
二、符号的能指与所知的双面体
根据索堵尔的符号学理论,符号必须是能指和所指的双面体:能指是符号的表现层面,表现出它可感的一面,称为“符号表现”或“符号形式”;所指是符号的抽象的内容层面,这一层内容是抽象的、不可感的,常常被称为“符号内容”。例如能指可以对应前面所例举的蛙纹、云雷纹等各种视觉符号系统,而所指可以理解为所传达给大家的宗教意义、审美含义和深层次的哲理含义,而当下更多是代表民族特色。在皮尔斯的符号三分学理论中,符号通过其能指和所指作用来表达期望传达的内涵意义与外延意义,它分为“指示符号”、“图像符号”和“象征符号”三种:
1. 指示性符号———能指与所指之间存在内在因果关系的符号,比如壮锦里面的万字菊花纹,由佛教的“卍”字和菊花纹组合而成,代表着万寿无疆和吉祥如意,在古时候的贡品壮锦里面该图案是反复出现的;
2. 图像性符号———能指与所指之间具有图像的相似性的符号,如壮锦中的植物花鸟纹、龙凤纹等就是对自然界的动植物外形的直接模仿,通过模仿对象来取得被模仿图案所具有的象征含义,像龙凤呈祥等;
3. 象征性符号———象征性符号和前两种符号有着很大的区别。前两种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彼此呼应的,只是程度和表现不同而己。但是象征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甚至是武断的,它需要通过解释者的创造使之积
极配合才能发挥符号的意指作用。它是将指示物附加特定的象征含义,而这种指示物最终成为了象征符号。
象征性符号不是直接告知人们比较明确的信息,而是用似像非像的形象构成引导人产生倾向性的联想,并获得某种情感的体验。比如壮锦里面的云雷纹、太阳纹和蛙纹,图案符号非常抽象凝练,分别象征云雷、太阳和壮族的图腾青蛙,就是通过似像非像的图案纹饰使人联想到他所象征的对象,进而获得所象征对象代表的内涵———祈禳和吉祥如意。建筑作为人类文化的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是一种视觉符号系统,通过视觉可以感知建筑向人们传达的各种信息。在设计中有着许多表现传统意念和信仰的符号,这些符号对象征文化和体现传统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建筑深受文化、地域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符号也就表达着多种多样的象征意义。例如在传统建筑中故宫的太和殿和天坛的祈年殿都运用了象征尊贵的琉璃、龙凤纹样、重檐等视觉符号,却表达了不同的建筑,具有截然不同的象征意义。因此建筑视觉符号系统是复杂的、多层次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