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 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护理职业能力,在护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中等专业人才。护生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及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护理职业技能,能初步分析和解决护理实践中的一般问题;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立业创新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业务要求
1、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和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保健等知识。 2、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参与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 3、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技能和初步的专科护理基本操作。
4、具有对常见疾病病情变化和常用药物疗效及药物、心理反应的观察能力。 5、了解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原则。
6、能初步运用预防保健知识,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并能初步进行健康指导。
7、具有初步的病区护理管理能力,和一定的自学能力。 8、掌握人文、社会等与医学相关的知识。 9、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简单的会话能力。 10、具有操作计算机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必修课 2183学时 1、德育 144学时
(1)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
1
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
(2)哲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各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3)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的要求,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4)法律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2、体育 144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通过体育课及体育锻炼,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实践应用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终生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奠定基础。
3、语文 152学时
在初中语文基础上,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结合专业需要,强化读、写、听、说能力训练和思维能力训练,加强对心智技能的培养,为人际沟通、护理病案书写打好基础。
4、英语 152学时
在初中英语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生活及护理话题进行初步交际,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5、数学 57学时
通过对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教学,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为日后的医学学习打下一定的数学思维基础。
6、化学 95学时
2
使学生获得有关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医学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及从事专业实践打下基础。
7、计算机 76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以适应现代护理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8、物理 57学时
通过对力学、振动和波、气体和液体、电子、光学、X射线教学,使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物理基本知识和实验方法,为今后学习医学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奠定基础。
9、正常人体学基础 190学时
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胚胎发育概要,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基本功能,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了解几种与生命活动有关物质的功能及其主要代谢过程,为学习医学护理学、基础课、专业课及从事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10、生物化学 76学时
使学生掌握糖、脂类、蛋白质和无机盐代谢,了解遗传信息的储存与表达。 11、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76学时
使学生掌握自然界病原生物的种类、分布及其特点,并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为学习医学护理学专业课打下基础。
12、病理学 48学时
使学生掌握疾病的概念,主要病理过程,常见疾病的发生原理、转归和后果,主要脏器功能衰竭的基本病理知识。
13、药物学基础 76学时
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使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正确执行处方,配合医生合理用药,提高正确使用药物的能力。
14、中医基本常识 76学时
使学生了解祖国医学,正确理解并解释脏腑、气血津液的生理和病理;中医对疾病的发生和主要致病因素及其致病特点的认识;初步运用四诊、八纲的理论和针灸疗法,防治常见疾病及进行护理工作。
15、人际沟通 32学时
使学生了解人际沟通的过程和特征,掌握交谈的技巧,在与患者、医生和其他工作人员的交往中运用好关系沟通。
3
16、护理概论 48学时
护理专业的入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学基本概念,现代护理理论,护士素质及其行为规范,护理法规,病房护理管理,整体护理,护理程序等,为今后护理技术、临床护理及从事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17、护理技术 148学时
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学习的内容包括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基础护理技术、专科护理技术及相关的护理基本知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必要的护理基本知识,并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18、社区保健 48学时
是护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学习的内容包括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学会并运用预防保健的基本技能,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并能初步进行健康指导,从而达到保护健康、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延长寿命之目的。
19、临床护理 360学时
是护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学习的内容包括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按人的生命发展阶段划分为婴幼儿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以及妇女护理、精神科护理等。使学生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理解整体护理的科学内涵,能运用临床护理的知识和技能,以护理程序的方法为患者提供身心健康服务和具有向个体、家庭、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二)选修课 113学时 1、医学遗传学 38学时
通过医学遗传基本知识学习,使学生熟悉各种遗传病传递的方式和发病机理,以及如何防治遗传病,达到增强我国人民遗传素质的目的。
2、营养与膳食 18学时
使学生初步掌握营养、膳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营养与膳食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延年益寿的重要性,以及各种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水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3、医学心理学 27学时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基本知识去探索患者的心理规律,明确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断治疗中的作用,了解护理过程与患者心理沟通的重要性,初步建立整体护理的理念。
4、普通话 30学时
使学生掌握普通话正确发音,掌握基本词汇,提高朗读和交际能力。
4
四、毕业实习 1200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
内科 8周 外科 8周 手术室 4周 急诊 4周
妇产科 6周 社区 4周
儿科 4周
换药 2周
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必不可少的过程,并对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至关重要。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目标,热爱本职工作,能运用交流技巧与患者沟通,能运用护理知识指导临床实际工作,逐步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五、教学活动时间分配(按周分配) 集中教学 学期 1 2 3 4 5 6 总计 入学 (0.5) (1.5) 军训 (1) 毕业 1 1 理论教学 19 19 16 18 72 实践教学 公益 劳动 (0.5) (0.5) (0.5) (0.5) (0.5) (0.5) (4) 教学 实习 2 42 毕业 实习 20 20 考试 机动 假期 合计 1 1 1 1 1 1 6 1 1 1 1 3 7 4 8 4 8 24 25 29 24 28 21 25 152 说明:1、公益劳动以分散劳动形式进行,不占教学周,入学教育、军训不占教学周。
5
六、课程教学时间安排(教学进程表)(护理专业) 按学期分配 课 考程 试 学时数 一学年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 二学年 3 4 三学年 5 6 顺序考查总计 讲授 实验 1 19周 2 19周 16周 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周 18周 40周 (一)必修 内科8周 外科8周 妇科6周 儿科4周 手术室4周 急诊4周 社区4周 换药2周 德育 体育 语文 英语 数学 化学 计算机 物理 正常人体 1 1 2 2 1 1 2 1 144 144 152 152 57 95 76 57 124 20 112 92 49 70 38 37 20 124 40 60 8 25 38 20 2 2 4 4 3 5 3 2 2 4 4 4 2 2 2 2 社 区实1.2 190 130 60 6 4 学基础 生物化学 病原生物2 与免疫 病理学 药物学基 2 3 48 76 36 60 12 16 4 3 76 56 20 4 2 76 60 16 4 习 6
础 中医基本 14 15 16 17 18 19 常识 人际沟通 护理概论 护理技术 社区保健 临床护理 教学实习 (二)选修 课 医学遗传 1 学 营养与膳 2 食 医学心理 3 4 学 普通话 1 30 30 2 1 27 27 2 2 76 60 16 4 3 3 3 4 3 4 32 48 148 48 360 128 26 38 50 36 280 6 10 98 12 80 128 2 3 7 3 2 30×2 2 20 2 2 38 34 4 2 3 18 14 4 1 7
必修课总学时 选修课总学时 课程教学总学时 毕业实习 总学时 周学时 2183 1374 113 48 809 65 874 1200 33 38 25 28 2296 1422 1200 3496 1422 2074
【教学安排】
学分制教学实施计划 课程 分类 语文 数学 课程名称 总学分 学时 6 6 8 6 5 1 8 6 3 9 2 2 3 9 1 2 2 3 2 2 5 5 4 1 102 102 136 102 96 18 132 108 48 160 32 32 48 160 16 32 36 48 32 36 90 90 64 16 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 1 18 3* 3 4 3 1 2 6* 2 2 2 2 16 2 3 3 4* 3 2 2 3* 4* 2 3 60 2 2 4 2* 3* 4* 2 2 3 16 2 30 30 2 2 6* 1 2* 2 1 4 16 60 5-6 2 教学实习40 临床护理 实习24周 专业方向 实习16周 公共必修课 必修课 英语 信息技术基础 德育 职业生涯规划 体育 正常人体学 药物应用护理 护理技术I 专业必修课 选修课 健康评估 母婴护理 儿童护理 成人护理 老年护理 社区护理 医用化学 疾病学基础 心理与精神护理 人际沟通与护理礼仪 护理技术I实训实习 护理技术II实训实习 护理技术II 门急诊护理 限定选修课 8
康复护理 营养与护理 传染病护理 中医学基础 护理安全 护理美学 临终关怀 护理新知识 文化课 选修课 相关专业课 课时总学时 毕业实习 合 计 任意 人文课 1 1 1 1 1 1 1 1 12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224 6 27 1 1 1 1 1 1 1 1 8 26 121 2088 66 1200 29 187 3288 28 9
七、说明
(一)本教学实施方案是以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为主导而编制的。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力,以及团队工作能力等,以增强学生在多变社会中的适应能力。
(二)本教学实施方案注重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具有宽泛的职业基础面,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具有较好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成绩考核
考核分为考试与考查两种,期终考试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考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安排。考试和考查中应对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等全面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考核成绩应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
本专业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单列的课程为:护理技术和临床护理。 毕业实习的主要科室都进行出科考试。
(四)本教学实施方案的总学时数为3496(理论时数1422,实践时数2074,理论与实践之比为1:1.45)。其中必修课总学时2183(理论时数1374,实践时数809),选修课总学时113(理论时数48,实践时数65)。
10
上海市卫生学校
护理专业教学实施方案
(2008届)
2006年7月
11
护理专业教学实施方案
(2008届)
编制人_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_
上 海 市 卫 生 学 校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