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新生界
新生界除缺失古新统地层外发育均比较齐全,主要分布在鲁西南、鲁西北平原区及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内。地层的分布和岩相受构造及古地理控制较为明显,以陆相沉积为主,夹基性火山岩。近年来在济阳坳陷中发现海相沉积夹层。
一、第三系
山东省第三系地层十分发育,全省三个地层区均有出露。
(一)、下第三系
1. 鲁西地层分区
本区下第三系十分发育,分布在蒙阴、平邑、泰莱、汶口、肥城等盆地中。
1923年将新泰官庄附近的一套红色砂岩命名为官庄组(E2-3g)。岩性为砾岩、砂砾岩、砂岩、粘土岩,中段夹泥灰岩,厚度1545~2386米。
2. 鲁东地层分区
下第三系仅发育黄县组,分布于胶东半岛的黄县(今为龙口)一带。
黄县组是一套含煤岩系,主要由碎屑岩、泥岩、煤、油页岩、泥质灰岩组成,最厚可达1600m。
3. 华北平原地层分区
本区自燕山运动以来,由于频繁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一系列的沉积坳陷,沉积了巨厚的下第三系,主要为灰色、杂色泥岩和砂岩互层,夹少量碳酸盐岩、油页岩和石膏,厚约4000—5000m,是良好的储油岩系。共分为孔店组(E2k)、沙河街组(E2-3s)、东营组(E3d)。
(二)上第三系
1. 鲁西地层分区
上第三系主要分布于临朐、昌乐、安丘、沂水及济宁、德州等地的中生代盆地内,由泥岩、粘土岩、砂岩、炭质页岩、硅藻土页岩、淡水灰岩及玄武岩组成,地层有牛山组(N1n)、山旺组(N1s)、尧山组(N1y)、巴漏河组(N1b)。
其中山旺组是著名的中新世地层,产有丰富的化石,化石种类繁多,有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等。
山旺组产有丰富的硅藻土矿,呈灰白、灰绿色、白色,质轻,疏松多孔,质量好,除硅藻土外,还有厚度小、品位低的磷矿。
2. 鲁东地层分区
本区上第三系发育不好,主要为栖霞县玄武岩组(Nq)、唐山棚组(Nt)。
栖霞县玄武岩组和唐山棚组砾岩零星分布于栖霞城南之小方山,唐山棚之方山、花山、唐山及蓬莱西部西山等地。
3. 华北平原地层分区
鲁西、北平原由钻孔揭露广泛发育第三系地层。下第三系为棕红色、灰色、灰绿色泥岩、页岩、砂岩、含砾砂岩、砾岩夹灰岩、白云岩等。上第三系地层为河流相浅灰色及棕红色砂岩、泥岩沉积。
本区分为馆陶组(N1g)、明化镇组(N1m)。馆陶组是一套灰白色砾状砂岩、细砂岩和棕红色的泥岩互层,底部为含石英、砂砾岩,岩性稳定,分布较普遍。明化镇组上部为土黄、棕黄色泥岩与粉—细砂岩互层;下部为棕红色泥岩夹粉细砂岩,厚600—800m。
二、 第四系
从下更新统到全新统均有发育。堆积物成因类型复杂,分布与地貌有密切关系。
地面所见的下更新统上部为灰白、灰绿色砂砾层;下部为灰白色、兰灰色粘土砾石层,为河湖相沉积。见于沂沐河中、下游的郯城县小埠岭、临沂县豆家岭一带。中更新统分布在沂河中、下游及丘陵、山麓地区。为冲积、坡积、洪积的红色砂质粘土及黄褐色粘质砂层。上更新统分布广泛,各水系附近,沿海平原均有发育。为冲积、洪积的黄褐色粘质砂土、砂质粘土、砂及砂卵砾石等组成。山前地带发育坡积、洪积的粘质砂土、砂质粘土夹岩石碎块及砂砾透镜体。全新统成因类型复杂,分布广泛。为粘土、砂质粘土、粘质砂土及砂卵砾石等。
鲁西、北平原经钻孔揭露下更新统主要为棕红、灰色粘土,砂质粘土夹砂层。中更新统为棕红、棕黄和灰绿色粘土及砂质粘土互层,夹数层粉细砂。上更新统为锈黄色黄土类土,岩性以粘质砂土为主,其次砂质粘土夹粉细砂透镜体,全新统为灰黄色、灰色粉砂、
粘质砂土和灰黑色淤泥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