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嘉兴市八年级(下)期末科学试卷化学部分(解析版)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嘉兴市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某班同学在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时,个别小组的试管出现了破裂。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 ) A.选用干燥的试管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C.加热时先给试管均匀预热 D.收集完氧气,先撤去酒精灯

2.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一定不发生变化 C.分子可能发生变化

B.原子核可能发生改变 D.电子不可能发生得失

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族的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从上往下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B.它们的原了中电子数相同

C.从上往下它们单质的沸点逐渐升高 D.它们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

4.我国科学家采用新型催化剂创造性的实现了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的化学式为C2H2O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3

5.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之一。苯(化学式为C6H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C.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CO2 二、填空题

6.写出下列物质或微粒的化学式或者符号: ①氢分子 ; ②氯酸钾 ; ③3个铁离子 。

7.有以下物质: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生理盐水:④空气;⑤铁。 其中属于纯净物有 ;属于化合物有 。(均填编号) 8.如图所示为硫粉、红磷、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甲中观察到硫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 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写出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丙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9.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 。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制取装置是 (选填序号,下同)。

(3)若要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

10.小明想用学过的知识弄清“酒精的主要成分”,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用一只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一些小液滴。

由此小明认为酒精中一定含有 元素;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之一是认为烧杯内壁附着的小液滴是 。

11.人们为了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尤其是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于1911年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①α粒子发生器﹣﹣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③

α

【实验现象】如图乙所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甚至像是被金属箔弹了回来。 【分析解释】

(1)若原子的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α粒子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

(2)卢瑟福认为“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才会出现上述现象。他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 ,推测原子中存在这个“很小的结构”的证据是 。

(3)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 。

12.高锰酸钾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某实验小组对高锰酸钾的腐蚀性进行研究。 【实验现象】将铜片分别浸没在4种液体中20小时,现象如下表。

编号 实验

25mL0.1%KMnO425mL0.1%KMnO425mL蒸馏25mL1%KMmO4溶液+10滴蒸馏水 溶液+10滴浓硫酸 水+10滴浓溶液+10滴浓硫

硫酸

酸 0.54 0.43

铜片 质量/g

实验前 实验后

0.54 0.54

0.54 0.52

0.54 0.54

【分析与结论】

(1)实验中,高锰酸钾的腐蚀性是通过 来判断的。

(2)通过对比 可以得出“在滴有硫酸的条件下,KMnO4浓度越大腐蚀性越强”这一结论。(填编号)

(3)通过对比①②③,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3.如图所示,用一个玻璃罩倒扣在两支然着的蜡烛上。对于实验结果,小明同学认为高的

蜡烛先熄灭,小芳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你认为谁的说法正确?请说明理由。

14.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测出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称取已洗净、晾干、研成粉末的贝壳粉10克置于烧杯中,将烧杯放在电子天平上,一次性往烧杯内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出产生气体的质量,具体数据如下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时间(分钟) 产生气体质量(克)

0 0

0.5 1.80

1.0 3.00

1.5 3.60

2.0 3.96

2.5 3.0 3.96

(1)上表中2.5分钟时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克。

(2)若产生的气体全部是贝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该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嘉兴市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解答】解:A、选用干燥的试管,是正确的操作,不会造成试管破裂,故选项错误。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正确的操作,不会造成试管破裂,故选项错误。 C、加热时先给试管均匀预热,是正确的操作,不会造成试管破裂,故选项错误。 D、收集完氧气,先撤去酒精灯,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解答】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则原子种类、数目一定不变,则元素种类也不变。分子数目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也可能相等。 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一定不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一定不发生变化,则原子核一定不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分子一定会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电子可能发会生得失,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3.【解答】解:A、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元素,核电荷数从上到下依次增大,A正确; B、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元素,电子数依次增大,B错误; C、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元素,单质的沸点依次升高,C正确; D、同一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D正确; 故选:B。

4.【解答】解: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

CH2O2;

A、由方程式的生成物化学式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H2O2,故A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故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B正确; C、反应前氢元素存在于单质中,故氢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后的氢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

故氢元素的化合价不会为零,故C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D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A.由化学式可知,苯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C.由苯的化学式C6H6可知,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12:1,故错误;

D.苯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6.【解答】解:①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氢分子可表示为:H2。

②氯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氯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KClO3。

③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铁离子可表示为:3Fe3+。 故答案为: ①H2; ②KClO3; ③3Fe3+。

7.【解答】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生理盐水、空气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二氧化碳、氧气、铁都属于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故答案为:①②⑤;①;

8.【解答】解:(1)甲中观察到硫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由图示可知,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3)由图示可知,丙中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故答为:(1)蓝紫色;(2)4P+5O2

2P2O5;(3)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9.【解答】解:(1)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AC或AE;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C;

10.【解答】解:根据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用一只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一些小液滴,说明有水生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酒精中含有氢元素。 故答案为:碳、氢;水。

11.【解答】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偏转,大多数发生偏转,而大多数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很小的结构”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子核。

(2)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很小的结构”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子核。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甚至像是被金属箔弹了回来,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使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 (3)原子结构如图C。

故答案为:(1)会(2)原子核;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甚至像是被金属箔弹了回来; (3)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12.【解答】解:(1)实验中,高锰酸钾的腐蚀性是通过铜片质量变化来判断的。 故填:铜片质量变化。

(2)通过对比②④可知,25mL1%KMmO4溶液+10滴浓硫酸对铜片的腐蚀比25mL0.1%KMnO4溶液+10滴浓硫酸强,说明“在滴有硫酸的条件下,KMnO4浓度越大腐蚀性越强”这一结论。

故填:②④。

(3)通过对比①②可知,高锰酸钾溶液没有腐蚀性,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腐蚀性,通过对比②③可知,溶液显酸性,没有高锰酸钾,不能腐蚀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腐蚀性。

故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腐蚀性。

13.【解答】解:小芳的说法是正确的,蜡烛在燃烧过程中,氧气在不断的被消耗生成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生成的二氧化碳会沉积在下部逐渐堆积起来,下部的氧气浓度逐渐减小,所以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

14.【解答】解:(1)由2.0分钟和3.0分钟产生气体的情况可知2.5分钟生成的气体也应该是3.96g;

(2)根据图可以看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96g 设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3.96g

x=9g

故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90%。

故答案为:(1)3.96;(2)该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