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浙江各市(县)名字的由来

浙江各市(县)名字的由来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浙江各市(县)名字的由来(转载) 同时,郭璞选城址建城,称“斗城”。相传建城时有白鹿衔花而来源: 郑贝贝的日志 过,故又称“白鹿城”,简称鹿城.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杭州市:杭州古称钱唐。隋朝开皇九年(5年)废钱唐郡,置杭州,年),改称“温州”。取虽隆冬季节仍很温暖,故名温州.

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鹿城区:相传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置永嘉郡筑城时有白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鹿御花之瑞,故名。

临安,历时140余年。元年(1912年)以原钱塘、仁和县地龙湾区:1984年12月并近郊状元镇、龙湾乡及瓯海县永中镇2并置杭县。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杭村置龙湾区,以境内龙湾乡得名。 州置市始此。 瓯海区:温州古称瓯,瓯江口习称瓯海,1981年析原温州市郊5上城区:南宋皇城居南,后习惯以南为上,故名。1949年置上城区置瓯海县,1992年3月9日设立瓯海区 区。 瑞安市: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建县之始,县名罗阳,下城区:1949年建下城区,在故皇城北,以南为上北为下习称得吴宝鼎三年(268年)被更名安阳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称名。 安固县,清乾隆《浙江通志》卷8《建置》载:“唐天复三年(902)西湖区:以境内有西湖而得名 有白鸟栖县之集云阁,以为祥瑞,遂改名瑞安武肃王闻于朝,诏滨江区:位于钱塘江南岸,以濒临钱塘江而得名 改今名。” 江干区:因地处钱塘江北岸,故名江干。 乐清市:传春秋周灵王太子晋乘鹤至箫台山上吹箫,“箫韶九成,拱墅区:以境内有拱宸桥、湖墅而得名。 凤凰来仪”,因以名县。《乐清县志》卷1《邑里志》:“邑萧山区:因县治西部有萧山而得名。《汉书·地理志》余暨县名取大乐正造士,小成七年,大成九年之义,因名乐成。”后梁钱之下已有记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氏以避梁祖讳改名乐清。 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 洞头县:因洞头山(岛)得名。

余杭区:《太平寰宇记》卷93杭州余杭县引《郡国志》云:夏禹永嘉县:公元323年,东晋明帝设永嘉郡,“永嘉”两字是水长东去,舍舟船登陆于此,乃以为名。 而美的意思。《永嘉县志》卷2《舆地志·山川》:瓯江“在建德市:建德县名因封建德侯而来,取建功立德之义。 府城望江门外,一名永宁江,一名永嘉江,一名蜃江”

富阳市:古称富春,东晋太元十九年(394),为避简文帝生母太苍南县:因处于玉苍山之南,又由江南(垟)平原,故名。浙江后郑阿春讳,更名为富阳,富阳之名始于此。 省最年轻的县。

临安市:据《太平寰宇记》卷93杭州临安县:“临安山,县取此平阳县:公元283年(晋武帝太康四年),析安固南横屿船屯地为名。” 置始阳县,这是平阳单独建县的开始。后也称罗阳县。不久,“取桐庐县:《方舆胜览》卷5建德府《山川》载:桐君山“在桐庐。横屿及横江之义”,改名横阳,五代十国时,吴越王统辖全浙,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姓,指桐木示之,因山名桐君,郡横阳既平,改名平阳,一直沿袭至今。1981年析鳌江以南7区1曰桐庐”。 镇另置苍南县。另《太平寰宇记》卷99温州平阳县:“邑有平阳淳安县:明《嘉靖淳安县志》卷1《风俗》称:“兹邑旧以淳而岭”,故名. 易安得名” 文成县: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南田(今属文成县)人,死后追谥宁波市:宁波古称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文成”。县名即由此而来.

鄞、贸阝、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公元821年,明州州治迁到泰顺县:明景泰三年(1452年)置县,景泰帝以“国泰民安,民三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明洪武十四年(公元心归顺”之意赐名“泰顺”.

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 嘉兴市:春秋时,此地名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江北区:因地处甬江、余姚江北,故名。 逐。战国时,划入楚境。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汉海曙区:因区内有一座建于唐代的鼓楼——“海曙楼”而得名。 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江东区:因地处奉化江、甬江东岸,故名。 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吴黄龙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吴北仑区:因北仑港得名,北仑港是以港中一小岛北仑岛而命名。 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242)改称嘉兴。 镇海区: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在鄮东甬江口建望海镇,南湖区:以境内有南湖得名.

为镇海建制之始。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改望海镇为望海秀洲区:1999年6月,郊区更名时将古秀州的“州”字上加了三县,未几改为定海县。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8年)定海县改点水,称为秀洲区. 名镇海县。 平湖市:据明天启《平湖县志》载:谓平湖者以治即武原陷为湖鄞州区:据《读史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奉化县:鄞城“县东五处,土脉坟起,坎陷底平,故名.

十里。志云,夏有鄞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堇,草名也,加邑为海宁市:《郡县释名》浙江卷上:海宁县“取海涛宁谧之意也. 鄞”。县以赤堇山为名。 桐乡市:以昔多梧桐,有“梧桐之乡”称号

余姚市:《水经·沔水注》:余姚县“因句余山以名县,山在余海盐县:《汉书·地理志》会稽郡海盐县“故武原乡,有盐官”。姚之南、句章之北也”。据《越绝书》卷8载:“越人谓盐曰余。”《大明一统名胜志·浙江嘉兴府志胜》卷2:“县地广斥,盐田余姚亦为古越语地名。《史记·五帝本纪》正义:“顾野王云,相望,故汉改名海盐。” 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姚姓,故云余姚。” 嘉善县:清光绪《嘉善县志》卷1:“因旧有迁善六乡,俗尚敦慈溪市:宋乾道《四明志》卷16《慈溪县志·水》载:“慈溪县庞,少犯宪辟,故曰嘉善。”

南三十里,与大隐山接,本曰大隐溪。里有董黯,生后汉时,性湖州市: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笃孝。母寝疾,好饮此溪水,每思之,恐不常得,黯遂筑室溪滨,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板舆就养,厥疾乃痊,因名溪曰慈溪,后乃以名县。”。 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奉化市:据《大明一统名胜志·浙江宁波府志胜》卷5载:奉化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 县以其民淳,易于遵奉王化,故名。 吴兴区:元年(1912年),乌程县、归安县合并为吴兴县,象山县:《读史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象山县:象山“在县治北,吴兴一名由此而来. 形如伏象,县以此名”。 南浔区:以驻地南浔镇得名.

宁海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置宁海县,由于沿海之地饱受长兴县:乾隆《湖州府志》卷2《城池》载明顾应祥《重修长兴海浪不宁之苦,取海静境宁之意。 县城记》说:“城始创于吴夫差,厥形长,故邑名长城。钱缪有温州市: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贤国,避朱温庙讳(其父名朱诚),改为长兴。”安吉县:据《吴宰乡(今永嘉县瓯北镇)。是为温州建县之始。公元323年,东兴记》:“光和末,张角乱,此乡守险助国,汉嘉之,中平二年,晋明帝设永嘉郡,“永嘉”两字是水长而美的意思。置永嘉郡的分故鄣之南乡置安吉县。”

1

德清县:据《郡县释名》浙江卷上:“邑东有余不溪,其水清澈,金水、玉山、石门、龙山、云台七乡析置开化场,以开源、崇化余则不,故曰余不。邑临是溪,因名德清。” 二乡名各取一字而得

安吉县:建县于东汉中平二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汉灵帝舟山市:“舟山”和“定海”是现今舟山市覆盖范围最广,使用赐名“安吉”取之《诗经》“安且吉兮”。 频率最高的两个地名,这两个地名均直接、间接地产生于明初以绍兴市:绍兴从秦汉时代起,置会稽郡,唐代时称越州,至南宋防倭为目的的“海禁”。根据地方史志的记载,舟山群岛的主岛康王赵构避难南渡,官绅上表,乞赐府额,赵构题“绍祚中兴”——舟山岛及群岛本身,在宋、元时代还没有产生独有的称为,(绍,即继承,祚,即国统)遂改为绍兴府,这也就是“绍兴”均以“昌国县(州)”名称来涵盖。至明洪武“禁海”之后,“昌地名的由来。元代废府为路,明清二代复称绍兴县,今为绍兴市。 国”地名随政区的消失而逐渐隐退,从而孕育了一个新地名——越城区:以历史上曾为越国、越州之都城、治所而得名. 舟山。对此,《舟山市志》载:“此后,史书始称昌国为舟山。” 诸暨市:据梁载言《十道志》:“诸暨县有暨浦、诸山,因以为定海区: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置定海县,取“永定海名。” 疆,展复舟山”之意. 嵊州市:南宋嘉泰《会稽志》卷12嵊县:“东有簟山,南有黄山,普陀区:以境内普陀山得名. 西有西白山,为县之秀峰,嵊山在北,乃四山为嵊之义”. 岱山县:因岱山为名.

上虞市:《水经·渐江水注》载:“晋,《太康地记》曰:舜避嵊泗县:1949年10月置嵊泗县,县名取嵊山、泗礁两岛名首字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禹与组合而成,因嵊泗列岛得名。“嵊泗列岛”由嵊山岛和泗礁岛首诸侯会,事讫,因相虞乐,故曰上虞。” 字取名.

新昌县:又清乾隆《浙江通志》卷24《城池》引《吕光洵修城记》台州市:台州、天台之名天上来。“台州”、“天台”的起名同说:“新昌盖剡之东境,梁开平间,析其十三乡为县,以其创建出一源——天台山。天台山之名来自上天星宿之台宿。 也,因名新云。” 路桥区:路桥古称灵山乡。到了东汉开基者刘秀统一中国后,开绍兴县: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高宗以越州为临时首都,题“绍始发展江南,始称“新安”。建炎四年(1130),由宋高宗赵构祚中兴”额,升越州为绍兴府;翌年改元为绍兴,绍兴由是得名. 赐名“路桥”,沿用至今。 金华市:金华又称婺州,春秋时属越国。秦、汉为乌伤县,属会黄岩区:因黄岩山而名.

稽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置郡名东阳,以郡在瀫水(即衢江)椒江区:因椒江横贯全境得名.

之东、长山之阳得名。金华设立郡府建置自此始。“金华”这一临海市:晋《太康地记》称:“以地临海峤为名。” 名字由来相传于金星婺女争华之地。另一说“金华”这一名字由温岭市:境西有峤山,一名温岭,市以山名. 来于城外南、北对峙的金华山。 三门县:据《南田县志》卷25载:三门县“在县境蓬莱乡六婺城区: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置婺州,金华为其州治。都之北,瀛州乡十都之南,其西口有三门屿、白蛇山矗立,俨成今金华改简称婺,由此得名. 三门,故名,三门为申(即上海)、甬(即宁波)、台(即临海金东区:以其位于金华市区东部而得名. 市)往来商轮出入要口”。三门县以此得名.

义乌市:《水经·渐江水注》载:“《异苑》曰:东阳颜乌以淳天台县:《郡县释名》浙江卷下:天台县义同台州,“取天台山孝著闻,后有群乌助衔土块为坟,乌口皆伤,一境以为颜乌至孝,名也。”

故致慈乌,欲令孝声远闻,又名其县曰乌伤矣。”(此为传说). 仙居县:《郡县释名》浙江卷下:“旧志:邑东南三十里有括苍兰溪市:《东阳记》载:兰溪县治西南6里有兰阴山,“其上多洞,在栝苍山之间。按尘外记,栝苍成德隐元之天,盖第十洞天,产兰,故名兰阴,以其横截大溪,又名横山大溪,即兰溪也”. 列仙所居,在台之安乐,即仙居旧邑也。”仙居之名以此.

永康市:传孙权之母曾来上浦乡进香,祈求“永保安康”,故名玉环县:明嘉靖《太平县志》卷1说:“一云宋高宗南渡,遗玉永康。《郡县释名》浙江卷上:永康县“三国吴名,以地有永康环于此,故名。”玉环县,以玉环山或玉环岛而得名. 溪也. 丽水市:原名为处州,丽水名字的由来是源于城北的丽阳山,山东阳市:《大明一统名胜志·浙江处州府志胜》卷8:“三国吴后有古溪潺潺流过,俗话说:有山则名,有水则灵。或许古人正宝鼎元年置东阳郡,以其地在金华山之南,谷水之东,因以为名。”. 是想借助于山水之灵性吧。

武义县:《郡县释名》浙江卷上:“时天下郡邑多以武名,始武莲都区:唐中和元年(公正881年)卢约军占据处州,徙沿安、武隆之类。曰武义者,凯以仍义乌而加武名耶。”疑武义县小括苍山,踞山筑城,因共“众山环簇,状如莲花”,而得名 名与武则天有关. 龙泉市:《读史方舆纪要》卷94处州府龙泉县:剑池湖“在县南浦江县:据《太平寰宇记》卷97婺州浦阳县;“浦阳江在县西三五里,周三十亩。要传欧治子铸剑于此,号为龙渊。唐讳渊,改十里,县取此江为名。” 曰龙泉

磐安县:1936年设大盘山区绥靖专员办事处,驻榉溪;1939年置缙云县:《郡县释名》浙江卷下:缙云县“政和志云,古有缙云县,以大盘、安文两地名中取一字音,为“磐石之安”义,命名氏,盖以官名 “磐安县”. 青田县: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分括苍县地建立青田县,因衢州市:一说以路通三越(闽越、扬越、吴越)命名。多数者较“山下有田,产青芝”,故名青田 为可信。首先从地名角度分析,“衢”字的含义,《尔雅释宫》云和县:《读史方舆纪要》卷94处州府云和县:“本丽水县浮云、称“四达谓之衢”。《楚词.天问》谓九交道之意。《太玄经》元和二乡地,景泰三年析置今县,兼二乡之名以名焉。” 作衢,也有“衢周九路”之说。从地理位置看,俯瞰衢州,川陆遂昌县:《大明一统名胜志·浙江处州府志胜》卷8:遂昌县“平所会,四通八达,南际欧闽,北抵歙睦,东达沪杭,入,昌山在县东界西明山之次,前后两山,形如昌字,故以名山,而由江山港、常山港、乌溪江汇合衢江,构成发达的水陆交通网络。县名亦因之”

在以水陆交通为主的古代,三水冠之为“三衢”,对此,《大明松阳县:《元和郡县志》卷26处州松阳县:“本汉回浦县之地,一统专》便作出定论:“衢州之地,以路通三越因”。 属会稽。后汉分立此县,有大松树,大十八围(或作大八十一围),柯城区:以境内有柯城乡得名. 因取为名。” 衢江区:以衢江而得名. 庆元县:《宋史·地理志》载:庆元县“庆元三年分龙泉松源乡江山市:《郡县释名》浙江卷下:江山县“以邑有江郎山也”. 置县,因以年纪名” 常山县:《元和郡县志》卷26衢州常山县:“因县南有常山为名。” 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宁县境西周属越。春秋仍属越地。三国是属临龙游县:《元和志》:唐改太末县为龙丘,因龙丘山为名”。同海郡,隋开皇九年(5年)废永嘉、临海二郡,置处州设立括苍县卷《古迹》载“太末故城“在龙游县治。„„旧志:吴越时,以(含景宁地域)。明景泰三年(1452年)巡抚孙原员以“山谷险远,丘名近墓不祥,乃改为龙游” 矿徒啸聚”为由始置景宁县,属处州府。清沿其制 开化县: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吴越分常山西境的开源、崇化、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