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B、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C、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形成的稀溶液的沸点比水低。 D、蒸发溶剂能析出溶质的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20℃时,氯化纳的溶解度是36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B、20℃时,100g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D、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3、20℃时,将不同质量的食盐固体分别放选项 A B C D 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的溶液加入食盐的质量(g) 10 20 30 40 质量与加入食盐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其中所的溶液质量(g) 110 120 130 136 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4、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仍为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变小
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5、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一瓶饱和的食盐水蒸发掉少量水,有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则( ) A、母液仍为饱和溶液 B、母液仍为不饱和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变小 D、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6、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保持温度不变,所得溶液中( ) A、溶质的质量增加 B溶液的质量增加
C、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7、室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向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
A、生石灰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8、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钠固体,边加边搅拌。下列图形中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
9、右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关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20℃时,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B、M、N都不是易溶性物质。 C、阴影处M、N均为饱和溶液 D、P点表示M、N的溶解度相等。 10、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
B、t1℃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为ag。
D、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填空题:
2、将含有蔗糖晶体的溶液A从冰箱里取出放置一段时间后,晶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对于溶液A和B,一低处于饱和状态的是_____。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
3、田绘同学利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一些物质与水作用时热量的变化情 况,请参与完成如下表所示实验现象的记录并回答有关问题: 试管中加入的物质 U型管中红水柱的变化 硝酸铵 食盐 浓硫酸 生石灰 A上B下 基本不变 A 下B上 1) 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反应时会______热量。 2) 若某同学因重感冒高烧不退,你会选用上述四种物质中的__________溶于水速制一个冰
袋用于冷敷,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强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右图所示),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小试管内晶体析出。
1) 下图是小强对这种现象解释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把其余的解释
内容续写完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实验前后温度不变,则实验后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我国化工专家候德榜的“候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以食盐、水、氨气、二氧化碳为原料,先制的碳酸氢钠哈氯化铵,进而生产出纯碱。下表是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NaHCO3 NaCl NH4Cl 0℃ 6.9 35.7 29.4 20℃ 9.6 35.8 37.2 40℃ 12.7 36.6 45.8 60℃ 16.4 37.3 55.2 1)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温度对_______溶解度影响不大。 2) 要使NH4Cl饱和溶液中的NH4Cl结晶析出,在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温度
下进行比较合适。
3) “候氏制碱法”制NaHCO3的方程式是NaCl +CO2+NH3+H2O=NaHCO3↓+NH4Cl,
该反应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随着温度的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 ②曲线a与b的交叉点M表示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37℃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g,80℃时40ga物质溶于50g 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 不饱和) 7.右图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①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_____ ② 将t2℃时的等质量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0℃时,析出
溶质最多的是_____无溶质析出的是_______。
③ 当A中含有少量B是为了得到晶体A,可采用_______的方法。 ④ 若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将到t1℃时,则三种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8、对于稀硫酸而言,溶质质量分数与酸性强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常温下,10%的稀硫酸的PH_____(填“<”、“=”或“>”)20%的稀硫
酸的PH;
2) 如果要使稀硫酸的PH升高,你采取的方法有:①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方
法_________________②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3) 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9、某KNO3晶体里混有少量食盐和泥沙杂质,要除去这两种杂质,需进行下列实验操作:a降温结晶b加热溶解c趁热过滤d冷后过滤 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温度不变时,某物质的溶液蒸发10g水,析出4g晶体,再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那么如果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______g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g原溶液_____(是、否)饱和。 14、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请回答: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______g 2)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_(填“相同”、“不同”) 3)我国有些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l。那么,图中_____(填A或B)的曲线图与Na2CO3的溶解度曲线相似。人们用上述方法从盐湖中捞得的Na2CO3会含有少量的NaCl。某研究小组称取含NaCl的Na2CO3固体12.5g,将其配制成溶液,再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使气体完全放出,共收集到4.4gCO2气体,则原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
15、现有:①室温下的KNO3不饱和溶液②蒸馏水③混有少量NaCl的KNO3晶体三种试剂,回答下列问题:1)用________方法可制成室温下只含KNO3的饱和溶液,如何确定已达到饱和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考右图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初步提纯试剂③中的KNO3晶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1)中得到的KNO3饱和溶液20g(溶质质量分数为24%),加________ml
3
(密度为1g/cm)可稀释成5%的溶液。
16、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请你根据右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2)_______℃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60℃时,将8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