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一、太阳病 (一)提纲
、太阳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中风证: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伤寒证: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温病: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二)太阳病本证 、桂枝汤证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b5E2R。 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调 治则: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组成:桂枝 芍药 甘草 生姜 大枣
服法: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适应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p1Ean。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 、麻黄汤证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病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治则: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组成: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煎服:先煮麻黄.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大青龙汤证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DXDiT。 病机:太阳伤寒兼里热证 治法:辛温解表,内清郁热
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 煎服:先煮麻黄.取微似汗. 、小青龙汤证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RTCrp。 病机: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证
治法:辛温解表,温化水饮,表里双解
组成: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 桂枝 五味子 半夏 (三)太阳病变证 、坏病地处理原则
1 / 6
个人收集整理-ZQ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5PCzV。 、辨寒热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辨虚实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辨表里先后
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辨标本缓急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裹;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jLBHr。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裹,宜四逆汤.() 、太阳蓄水证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xHAQX。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叶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治法:外散风寒,内化水饮
方药:五苓散(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太阳蓄血证 ()桃核承气汤证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LDAYt。 病机:太阳蓄血证热重瘀轻 治法:泻热化瘀
方药:桃核承气汤(桃仁 大黄 桂枝 甘草 芒硝) ()抵当汤证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Zzz6Z。 病机:太阳蓄血证瘀重热敛 治法:破血逐瘀
方药:抵当汤(水蛭 虻虫 桃仁 大黄) ()抵当丸证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病机:太阳蓄血瘀缓热微 治法:化瘀缓消 方药:抵当丸 二、阳明病
(一)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脉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二)本证
、白虎汤证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2 / 6
个人收集整理-ZQ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dvzfv。 病机:阳明表里俱热 治法:辛寒折热
方药:知母 石膏 甘草 粳米 、白虎加人参汤证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rqyn1。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病机:胃热弥漫,津气两伤 治法:清热、益气、生津
组成:知母 石膏 甘草 人参 粳米 、三承气汤证 ()调胃承气汤证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病机:阳明燥热
治法:泻热和胃,润燥软坚 组成:炙甘草 芒硝 大黄 煎服:芒硝后下.温顿服之 ()小承气汤证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方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Emxvx。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病机:阳明燥结 治法:通便导滞
组成:大黄 厚朴 枳实 ()大承气汤证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SixE2。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下之.()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
3 / 6
个人收集整理-ZQ
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6ewMy。 病机:燥热实邪内结
治法: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组成:大黄 芒硝 厚朴 枳实
煎服:先煮厚朴、枳实,再下大黄,后下芒硝.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三、少阳病
(一)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治禁: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二)本证 小柴胡汤证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kavU4。 病机: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 治法:
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加减: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 若渴――去半夏,加人参量、栝楼根 若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
若渴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三)兼变证 大柴胡汤证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y6v3A。 病机:小阳胆腑热实证
治法:和解少阳枢机,清泻胆腑实热
组成: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 生姜 枳实 大枣 大黄 四、太阴病
(一)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二)本证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病机:太阴脾脏虚寒 治法:温中补虚止利
方剂:轻:理中汤、理中丸;重:理中汤加附子;极重:四逆汤 五、少阴病
(一)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二)本证
、四逆汤证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4 / 6
个人收集整理-ZQ
病机:脾肾阳虚、阴寒内盛
主症:畏寒蜷卧,手足厥冷,冷汗自出,下利清谷,口渴喜热饮而不多饮,小便不利,或小便清长,但欲寐,脉微或脉细或脉微欲绝.M2ub6。 治法:温补脾肾,回阳散寒 组成:甘草 干姜 附子 、真武汤证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0YujC。 病机:肾阳虚衰,水邪泛滥 治法:温阳利水
组成:茯苓 芍药 白术 生姜 附子 、黄连阿胶汤证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病机:少阴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治法:滋阴清火,交通心肾
组成:黄连 黄芩 芍药 鸡子黄 阿胶 煎法:先煮三物,内胶烊尽,内鸡子黄 (三)兼变证
、兼表证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病机:太少两感第一天 治法:温经发汗,表里双解
方药: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 细辛 附子) 先煮麻黄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病机:太少两感第二三天 治法:温经微发汗
方药: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甘草.附子)
、四逆散证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病机:少阴阳郁
治法:疏畅气机,透达郁阳 组成:甘草 枳实 柴胡 芍药 六、厥阴病
(一)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二)本证 、乌梅丸证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eUts8。 病机:阴寒极盛,真阳极衰 治法: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组成:乌梅 细辛 干姜 黄连 当归 附子 蜀椒 桂枝 人参 黄柏 、当归四逆汤证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5 / 6
个人收集整理-ZQ
病机:血虚寒厥
治法:养血通脉,温经散寒
组成: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 甘草 通草 大枣 、吴茱萸汤证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病机: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治法:暖肝、温胃、降浊
组成:吴茱萸 生姜 人参 大枣 鉴别
、太阳伤寒与太阳中风:中风证为卫阳不固,营阴失守,以汗出脉浮缓为特点;伤寒证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以无汗脉浮紧为特点.sQsAE。 、大青龙汤证与小青龙汤证:大青龙汤为外寒里热,以不汗出而烦躁为要点;小青龙汤为表寒里饮,以咳喘、干呕为特征.GMsIa。 、小青龙汤与太阳中风兼喘证:太阳中风有汗出而无水饮内停,是肺寒气逆.小青龙汤为太阳表实兼寒饮致喘,无汗而水饮内停,寒饮犯肺.TIrRG。 、桃核承气汤证、抵当汤证、抵当丸证:桃核承气汤证为血热初结,热重瘀轻;抵当汤证病热较急,瘀结较甚,急当治里;抵当丸证病势和缓.7EqZc。 、蓄水证与蓄血证:蓄水证是邪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证见小便不利、口渴而无神志证候;蓄血证是邪热与血结于下焦,证见如狂、发狂神志证候而小便自利.lzq7I。 、三承气汤:调胃承气汤重在泻热,故燥热邪气偏盛者宜用;小承气汤重在通腑,故腑气不通为主地宜用;大承气汤泻热与通腑之力俱重,故燥热内结、腑气不通皆重者宜用.zvpge。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