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常态下如何加强开发区建设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新常态下如何加强开发区建设

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1、凝聚人气的问题

近几年各地纷纷曝出了一些开发区厂房、楼盘空置,没有正常开展生产、生活迹象的情况,人们形象的称之为“空城”、“鬼城”,意即这些地方缺乏人气,社会上对各地开发区建的过多、扩张过快的质疑不绝于耳。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最基本的构成单元,没有人气的地方毋谈发展。新常态下,开发区作为集中力量发展地方经济主战场的地位将更加重要,“留住本地人、吸引外乡人”,加快凝聚人气是开发区发展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在世界经济下行的大趋势下,资本流通放缓,加上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所限,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开发区的发展主要是企业的发展,大量的中小微企业正常地生产运营,是支撑一个开发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新常态下,居于产业链末端的中小微企业投资收益周期拉长,利润率降低,贷款、融资缓解资金压力的需求越发强烈。

3、建设管理机构的职能定位问题

开发区的建设管理一般都是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而开发区管委会本质上是作为政府派出机构或组成部门,实际并不具有工业建设所必须的行政事务管辖权,充其量就是一个综合协调机构,仍需要众多职能部门参与配合,互相推诿、踢皮球的现象时有发生。新常态下,许多地方在开发区管委会整合职能、提升行政效率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和探索,但

1

大都形式大于内容,行政职能的部门、条块划分仍然滞后于开发区发展所需要的高效、便捷。

二、做好三个方面的基础工作

1、培育市场主体,扶持个体工商户

有关资料显示,工商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最佳区域数量比例应在1:10以上。个体工商户是中小企业的有益补充,一方面,个体工商户经营灵活、投资风险小,能够稳定大批劳动力人口;另一方面,个体工商户为中小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客观上为入驻企业专注于生产经营,稳定员工队伍创造了一定的便利条件。此外,发展较好的个体工商户在条件成熟时,可就地转化为企业法人,为壮大开发区经济底盘增强后劲。

2、完善生活配套,做好人性化服务

一是通过技能培训主动引导本地居民根据企业需求发展配套服务业,让企业职工融入周边的生活环境,不仅能乐业还能安居。二是有意识地引进第三产业中优质连锁性服务型企业进驻,缩小与主城区乃至大城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三是在交通、医疗、教育、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运营方面的政府投入要合理布局,有所侧重。

3、明确区域规模,实施差异化战略

开发区的规模应明确一定的行政区划范围,选择一到两个,最多三个主导产业,同时注意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基础关联、互补,避免同质化导致的招商竞争和重复建设。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