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
第一节 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
人体的生长发育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呈破浪式的,发展的速度是不等速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交替着进行。
一、 身高和体重★★
幼儿身体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身高和体重。
女:18岁 男:20岁
二、 身体各系统的发展★★
身体各系统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个体出生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最快,在最初的六年内继续以最快的速度发展着,学前期已接近成年水平。
淋巴系统
生殖系统
幼儿身体的发展,除体型身材上增大外,各个系统生长速度也在变化,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身体的比例也在变化。正常的发展遵循两项原则:头尾原则(从头到尾)和近远原则(由近及远)。
三、 幼儿身体发展的特点
(一) 体型的变化
(二) 骨骼和肌肉的变化
(三) 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
第二节 幼儿脑与脑功能的发展
一、 脑重量的增加
增长速度:先快后慢
第一年脑重增加最快,此后几年发展渐缓,到6、7岁时幼儿的脑重接近于成人水平,约1280克,达成人脑重的90%。
二、 大脑皮层的发育
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
三、 脑电活动与脑电波
四、 脑的反射活动
反射是脑的基本活动,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
第三节 幼儿动作能力的发展
一、 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一) 从上到下(首尾规律)
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教的动作。
(二) 由近到远(近远规律)
儿童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三) 由粗到细,或者说由大到小(大小规律)
生理的发展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因此幼儿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以后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四) 有整体到分化(从整体到局部规律)
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散性的手舞足蹈,以后逐渐分化为局部的、精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五) 从无意到有意(无有规律)
先出现无意动作,然后才逐渐出现有意动作,动作发展的方向越来越多地受心理意识的支配。
二、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阶段
(一) 反射动作阶段
(二) 最初动作阶段
(三) 基础动作阶段
(四) 专门化动作阶段
三、 学前儿童基础动作的发展
(一) 基础动作模式
(二) 基础动作发展顺序
1、 基础位移动作能力的发展
走、跑、跳、单脚跳、奔跑、跨跳步
2、 基础操作性动作能力的发展
投、接、踢、击
3、 基础稳定性动作能力的发展
静态的平衡、动态的平衡
(三) 基础动作发展的小阶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