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砖砌体质量控制

砖砌体质量控制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砖砌体质量控制

摘要:砖砌体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具有施工简单、经久耐用、可就地取材等优点 ,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大量的民用建筑、住宅工程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砖砌体的质量是决定整个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剖析了砖砌体常见的质量问题,提出了在砖砌体材料和施工技术两方面进行质量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砖砌体材料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砖砌体是用砖和砂浆砌筑成的整体材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材料。其在建筑物中的质量要求是: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厚薄均匀,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接槎牢固。在建筑施工中,影响砖砌体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砂浆强度不稳定,砖墙墙面游丁走缝,清水墙面水平缝不直,墙面凹凸不平,“螺丝”墙(即砌完一个层高的墙体时,同一砖层的标高差一皮砖的厚度而不能咬圈)等。 一、砖砌体质量问题

(一)砂浆强度偏低、不稳定。标养试块强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计量不准,或不按配比计量,水泥过期或砂及塑花剂质量低劣。砂浆实际强度偏低,其原因有二:一是现场客观条件与标养条件差异较大,未能根据实际条件砂浆配比作相对调整;二是弄虚作假,故意少用水泥。

(二)砂浆和易性差,沉底结硬,主要原因是水泥标号高而用量太少,塑化材料(石灰膏等)质量差,砂子过细,以及拌制砂浆无计划,存放时间过长等。

(三)砌体组砌方法错误,砖墙面出现数皮砖同缝(通缝、直缝)、里外两张皮,砖柱采用包心砌筑,影响砌体强度,降低砌体整体性。。 (四)缝砂浆不饱满,砂浆灰缝饱满度很低,水平缝低于80%,竖缝脱空、透亮、“瞎眼缝”(无砂浆),直接影响砌体强度。 (五)灰缝不平直,清水墙面勾缝污染,墙体留槎错误,拉接钢筋被遗漏,烟道堵塞、串烟,基础轴线移位等 二、砖砌体材料质量控制

砖:品种、规格、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承重结构必须做取样复试。要求砖必须有一个条面和丁面边角整齐。

水泥:品种及强度等级应根据砌体的部位及所处的环境条件选择。水泥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砂:用中砂,使用前用5mm孔径的筛子过筛。 掺合料:白灰熟化时间不少于7d,或采用粉煤灰等。 其他材料:墙体拉结筋、预埋件、已做防腐处理的木砖等。 三、砖砌体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一) 砖浇水

砌筑前要对砖提前发水,严禁干砖上墙,粘土砖必须在砌筑前

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为宜,含水率为10%~15%,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和状态的砖砌墙;如果是在冬期浇水有困难,必须适当增大砂浆稠度。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2%,砂、灰膏控制在±5%以内。宜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 (二) 砂浆搅拌

砂浆在砌体内的作用,主要是填充砖之间的空隙,并将其粘结成一整体,使上层砖的荷载能均匀地传到下层。砂浆可分为水泥砂浆、石灰砂浆、混合砂浆及其他一些加入各种外加剂的砂浆,其强度等级有m15、m10、m7.5、m5、m2.5、m1、m0.4等。砂浆所用水泥的品种、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砂一般宜采用中砂,并应过筛,不得含有杂物,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5%,标号小于m5的混合砂浆,砂的含量也不应超过10%;生石灰熟化成石灰膏时,应用网过滤,熟化时间不得少于7d,还应防止干燥、冻结和污染,脱水硬化的石灰膏不得使用。

砂浆应有用灰浆搅拌机拌合,拌合时间不得不于1.5min,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应在拌成后3h内用完。混合砂浆则应在4h内用完,如气温超过30℃时,应分别在2h和3h内用完。时间应作强度检验,每一楼层或250m3砌体中的各种标号的砂浆,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检查一次,每次制作一组试块(每组6块),砂浆标号或配合比变更时,还应制作试块。

另外,新拌制的砂浆,通常要求具有良好的和易性,这样方便施工、易于保证质量,提高砌体强度和劳动生产率。砂浆和易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砂浆的稠度和保水性,为改善砂浆的保水性,可在砂浆中掺入石灰膏、粘土膏、粉煤灰等无机塑化剂或皂化松香等有机塑化剂。

(三) 砌砖墙的施工 1.组砌方法

砌筑时,应先铺底灰,再分皮挂线砌筑,铺砖按“一丁一顺”(满丁满条)砌法,做到里外咬槎,上下层错缝。竖缝至少错开1/4砖长,转角处要放七分砖(即3/4砖),并在山墙和檐墙两处分层交替设置,不能同缝。砖墙转角处和抗震设防建筑物临时间断处不得留直槎。基础最下与最上一皮砖宜采用丁砌法,先在转角处及交接处砌几皮砖,然后拉通线砌筑。 2.排砖撂底

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檐纵墙排条砖。根据弹好的门窗口位置线及构造柱的尺寸,认真核对窗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口的位置左右移动。若留破活,七分头或丁砖排在窗口中间、附墙垛或其他不明显的部位。移动门窗口位置时,应注意暖卫立管及门窗开启时不受影响。另外,在排砖时还要考虑在门窗口上边的砖墙合拢时也不出现破活。所以排砖时必须全盘考虑。前后檐墙排第一皮砖时,

要考虑甩窗日后砌条砖,窗角上必须是七分头才是好活。 3.盘角

砌砖前应先盘好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如有偏差及时修整。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 4.挂线

砌筑37墙必须挂双线,如果长墙几个人共使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点,小线要拉紧,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砌24 墙时,可采用挂外手单线(视砖外观质量要求情况,如果质量好要求高也可挂双线,提高砌砖质量)。可照顾砖墙两面平整,为下道工序控制抹灰厚度奠定基础。 5.砌砖

砌砖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即满铺、满挤操作法。砌砖时砖要放平。里手高,墙面就要张;里手低,墙面就要背。砌砖一定要跟线,“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6.留槎

砖砌体施工临时间断处补砌时,尽量留斜槎,无法留斜槎时,应留阳直槎。接槎处表面应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保

持灰缝平直。 7.设置脚手眼

一般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位设置脚手眼:120mm 厚墙、料石清水墙和独立柱;过梁上与过梁成60°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 1/2的高度范围内;宽度小于 lm 的窗间墙;砌体门窗洞口两侧 200mm(石砌体为 300mm )和转角处 450rnm (石砌体为 600mm ) 范围内;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 500mm 范围内;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 四、成品保护

(一)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砂浆污染墙、柱表面;在临时出入洞或料架周围,应用草垫、木板或塑料薄膜覆盖。 (二)墙体拉结钢筋、抗震组合柱钢筋、各种预埋件、暖卫管线、电气管线,均应注意防护,不得随意碰撞、拆改或损坏。安装暖卫、电气设备和管线时,也不得随意拆打,剔凿墙体。 (三)搭拆脚手架时不要碰坏已砌墙体和门窗口角。 (四)落地砂浆及时清除,以免与地面粘接,影响下道工序施工。

(五)过梁底部的模板,应在砌筑砂浆强度达到50%以上时,方可拆除。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只要工程技术人员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掌握砖砌体

的特性,改变习惯的施工工艺,采取针对性的施工方法,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砌体施工,那么,砖砌体出现裂缝、弯曲、变形,墙面凹凸不平等的现象是可以避免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