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论公司治理的新进展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试论公司治理的新进展 淄博职业学院滕学荣 【摘 要】本文构建了一个公司治理框架,对最近的公司治理研究文献进行了概览并把其放置于该框 架之内。本文有助于我们理解一系列的公司治理话题,包括董事会结构、资本市场治理,薪酬和激励, 外部市场和监管等。 【关键词】公司治理 内部治理外部治理 多元治理 公司治理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有关公司治理 性较好的#-k司更倾向于向管理层提供股权激励。 研究的文献数量也很多,这些文献大都是从公司治理 企业的资本结构实际上是债务融资、大股东治理 的某一个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本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 等多75-面共同作,q3的结果。最早 ̄,-J-资本结构进行研究 公司治理框架,对最近的公司治理研究文献进行了回 的是Miller&Modigliani(1958)的“MM无关论”,认为 顾并把其放置于该框架之内。目的是收集有关公司治 在一个理想世界中,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无关紧要。而 理学术证据的内在涵义,帮助公司股东及管理者正确 Rajan&Zingales(1995)的研究表明,一个企业的激励 认识公司治理的逻辑规则,并分析后续的公司治理研 政策和信息传递的及时性等问题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资 究应着重关注的主要问题。 本结构。此后,Jensen&Meckling(1976)从激励的角度 一、内部治理机制 探讨了“MM理论”与真实世界的差距,发展了最优资 (一)董事会。从传统上看,对公司董事会的研究主 本结构理论。 要集中在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价值、治理选择和投融资 二、外部治理机制 决策之间的关系上。然而董事会规模和独立性起着至 外部治理机制源于#-k司融资的需要,特别在上市 关重要的作用(Rosenstein&Wyatt,1990;Yermack, 公司中,资本提供者和资本使用者之间的分离,这种分 1996),也有人检验董事会的从属委员会(主要指薪酬 离产生了对#-k司治理结构的需求。就像Shleifer& 委员会等特别委员会)的活动(Klein1998,2002,Dell& Vishny(1997)指出的那样,资本的提供者依靠公司治 Gillan,2000)。这些研究强调了董事会和他们作为公司 理来确保他们获取投资收益。 管理层的监督者和建议者的作用。 (一)大股东治理。对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重 最近的实证研究集中在董事会结构的变化和董事 要角色的认识源于Shleifer&Vishny(1986),大股东通 会的特征。Ferris et al(2003)发现有多重独立董事身份 过利用手中的投票权促使管理者按照其利益行事。或者 的独立董事并没有损害股东财富。而Fich&Shiv— 通过代理权争夺或接管市场将管理者驱逐。然而大股东 dasani发现董事会的监督能力在有多重独立董事身份 监督过度也会带来效率成本的降低,分权控制理论为解 的公司中受到损害。董事的专业背景也受到了关注. 决该问题提供了思路。Gomes&Novaes(2001)的观点是 Agrawal&Chadha(2OO5)认为董事的财务专长限制了 分权控制的使用是有限的,只有在明显过度投资或者需 财务重塑的可能性。Chen et a1.(2006)集中于中国上市 要大量融资的企业中才是有效的治理模式。 公司,发现董事会特征和所有权结构在舞弊公司和非 (一i)外部市场。外部市场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资 舞弊公司有所区别,外部董事的比例、董事会开会次 本市场、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还包括信息市场和服 数、董事长的任期都与舞弊的发生概率有关 Berry et 务市场。信息市场强调资本市场信息的提供者,如分析 a1.(2006)从另一个角度检验了年轻公司在IP0后的公 师提供的信息。服务市场集中于公司外部提供的有关 司治理结构的变化,发现董事会独立性和董事会中风 会计、财务、法律等方面的服务。 险资本家的比例随着CEO的所有权的下降而增加。 这些外部市场的竞争是公司治理发挥作用的一个 (二)管理层激励及资本结构。管理层激励主要体 重要73-面,然而很多人认为它并不是一个富有效率的 现为薪酬政策的变化。薪酬政策在分配所有者和经理 治理机制,作为一种控制力量,它总是在事后发挥作 人利益的时候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该方面的研 用,十53"迟缓,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Jensen(1986)指 究主要集中于管理者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根 出,产品和要素市场的监督力量对于新的和存在大量 据Jensen&Meckling(1976),对管理者的激励有现金薪 经济租金和准租金的活动十分微弱,我们还要寻求其 酬激励和股权薪酬激励,一个好的薪酬政策必须满足 他的途径来解决代理问题。 与管理者正相关的Ak绩衡'量是法律上可证实的。由于 (三)外部监督。外部监督表现为媒体在披露公司 不同激励-Y-- ̄ ̄2,的收益成本是不同的,因此理论上成长 财务信息和公司治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如安然事 钻井公司推行物资“三关"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江汉油田 彭振浩 【摘要】长期以来,油田企业物资管理大多沿用会战时期的做法,随着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原 来的管理模式存在诸多与精细管理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进行调整与完善。公司在学习中原钻井经验 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力量对物资管理流程进行变革,制定了“三关”管理的具体办法。本文基 于“三关”管理的出台背景、理论假设、主要内容等方面简要介绍了“三关”管理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物资 “5-关”管理核算 根据政治经济学观点,生产活动包括物化劳动和 活劳动两部分,其中物化劳动指凝结在产品中的人类 劳动或物化在生产资料上的劳动,反映的是生产资料 价值的转移,因此生产资料(以下使用“物资”概念)的 管理及核算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53-,物资投 入和消耗是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在会计核算中体现 为“料、工、费”中的“料”。从65司实际看,物资成本占钻 井生产成本的比重在6O%左右,是公司降本节支、挖潜 增效的重要来源,搞好物资管理及核算就成为公司精 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32作。2008年。公司领导赴中原 钻井挂职学习,受中原钻井重视入库验收监察的启发, 结合钻井实际.提出了实施“三关”管理的办法,即把握 好管理关、经营关、物流关。 实施“三关”管理,既是上级部门的要求(学中原), 也是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公司已实现从小型钻井公 司向中型钻井公司的转变,经济 e-量上升到新的高度, 市场扩充、规模扩大,在完成量的积累的同时更加重视 质的提高,如何提升发展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就成为一 个重要课题。在此背景T,如果物资管理及核算不能与 时俱进.就不能真实反映物资投入产出水平,难以体现 物资价值增值成果,不利于掌握挖潜增效的主动权。 一、“三关”管理的应用实践 (一)“三关”管理的实践成效。经过五个月的实践, “三关”管理的效果开始显现:一是公司员工,尤其是井 队干部对物资管理更加重视。井队干部已意识到,精细 化管理是大趋势,旧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多漏洞,必须加 件就是Forture杂志的著名记者Bethany Mclean披露 出来的。一些财务学者研究了媒体在公司治理中的重 要作用,Notably.Dyck&Zingales(2002)研究了媒体如 何促使公司经理人和董事的行为被社会65众认可,他 们得出结论,媒体影响有关环境的公司政策以及在多 大的程度上公司资源分配给控制性股东。 领域的三个方面:65司业绩作为公司治理的函数;公 司管理作为65司治理的函数:65司治理对公司业绩的 影响。这些文献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公司治理提供了重 要依据。 参考文献 1.Agrawal,A.,Chadha,S.,2006.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ccounting scandal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es 48,371 406. 三、多元治理机制的整合 公司不仅仅有董事会、经理人和股东,还有其他的 参与者:雇员、供应商和顾客等,还要考虑企业运营的社 区、政治环境、法律和监管以及市场等,这些治理要素之 间的关系和连接是非常明显的。故而近期关于多元治理 机制方面的研究也是非常多的,以Black et a1.(2006)为 代表,作者研究了韩国上市公司,从监管、股东权利、董 事会结构、董事会程序、披露实务和所有权结构等多维 度出发,发现韩国公司治理实务受到监管政策的影响很 大.尤其是遭受严格管制的大公司更是如此。然而作者 2.Berry,T.K.,Bizjak,J.M.,Lemmon,M.L.,Lalitha N.,in press.0 ganizational complexity and CE0 labor markets: evidence fro113 diversified firrns.Journal of Corporate Fi— uante. 3.Black,B.S.,Jang,H.,Woochan,K.,2006.Predicting irms’corfporate governance choices:evidence from Ko— rea.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1 2,660~69 1. 4.Chen,F.,Gao,G.,Rui,2006.Ownership structure, 还发现行业因素、公司规模和风险与公司治理结构有 关,公司会根据经济因素的变化来改变治理结构。 corporate governance,and fraud: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l 2.424 448. 四、结论及未来研究 综上所述。这些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研究有一些 共同特点。首先,他们都有助于我们理解公司治理的 各个方面。其次,这些研究文献逐步向65司治理的多 5.Ferris,S.P.,Lawless,R.M.,Makhija,A.K.,2005. Derivative Lawsuits as a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Empirical Eevidence on Board Changes Surrounding Filings.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元性方向回归。再次.这些文献覆盖了65司治理研究 | l  。|罐超鏊嚣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