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文库(www.31doc.com)/工作报告/事迹材料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石xx,现年54岁,中共党员,现任xx市xx镇xx大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1985年被评为xx县“劳动模范”;1991年荣获xx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xx年被评为xx市“抗非典”先进工作者;xx年再度荣获xx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xx年获“xx市十佳农民致富带头人”殊荣。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举世闻名,位于黄河小浪底水库之滨的“xx大葱”——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中原大地更是家喻户晓,种植大葱已成为王屋山下群众致富的一条“快速通道”。 随着“葱香”飘出大山,飘向全国各地, 34年默默无闻耕耘在这片美丽大葱田野的这个汉子,用他的博爱、执著、平凡,述写着一个现代农民不平凡的情怀。 因为爱,所以傻
土生土长,喝着黄河水长大的山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在偏僻贫瘠的山区算是“稀缺资源”,到处有人请他去
高就,可是,他都拒里人,他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绝了,回到村里,担任了村长。
1980年,正处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交织的时期,时任村长的石xx,正赶上xx县政府“万人栽葱计划”,村里的几千亩地一下子全部种上了葱。天随人愿,喜获丰收,葱农都喜不自胜。由于缺乏市场引导,大葱规模太大,xx市场已严重供过于求,每斤葱价格降到6分钱以下,还有大量积压、腐烂,县政府下令从机关到村里,按人头摊派卖葱任务。
看到成堆的大葱被村民倒到沟里,他心如刀绞,当即带上馒头,联系几辆大车拉上40吨大葱连夜赶往郑州农产品批发市场。他饿了吃馒头,由于舍不得钱买水,几天下来,嘴唇干裂了,嗓子说不出话了;晚上,地上铺上草,就露宿市场。他的诚心和吃苦精神,感动了菜农批零商,终于打开了市场缺口。连续15天的日夜作战,200吨大葱以每斤一毛二的价格销售一空,比家里的价格还高出一倍,葱农每斤还净挣6分钱。人们的损失挽回了,他却累的病到了,别人都叫他“傻子”。他还先后当过支教老师、葱农技术员、矮宕梨树嫁接师等,并且不计报酬,所以群众都称他是万能型“110”。
他的“傻”,源于他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源自他对家乡深沉的、浓厚的情。
从头再来,只为那期待眼神
xx大葱有着悠久的历史,曾被清朝刘统勋带回京城,作为皇家御宴贡品。xx市xx镇xx村位于黄河中游地带,是小浪底库区北岸山岭之上的丘陵区域,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500米以上,属于黄河流域水系,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昼夜温差较大,年均日照数2311.6小时,年均相对湿度66%。山地气候条件,特殊的红粘土质成分,造成了xx大葱葱白长、味质醇厚的独特品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xx大葱作为特色蔬菜,远销洛阳、焦作、郑州及山西等地。但进入九十年代,因效益不好、连年干旱等原因,人们逐渐放弃了大葱种植,农户只在小菜园里种一点自供自给。之后的十年间,“xx大葱”从市场上销声匿迹了。 “xx大葱”是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产品,是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石xx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决定不管再难也要恢复大葱生产。他发动沿黄村的村干部走家串户摸情况,对比算账听民意,反复研究讨论定方向,认为要想带领大多数人致富,必须先让少数人种葱见效益,决定实行“少数带动多数”的办法。第一年先在xx居民组试种300亩,结果收获的40天里,300亩大葱销售一空,当年实现产值36万元。尝到甜头的葱农,在沉寂了十年之后终于又找回了往日的自信,点燃了发展大葱的激情。葱农自动自发扩大大葱面积,xx年栽种350亩,xx年达到3500亩,大葱已成为山区万名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大葱发展迅猛,由于原来以家户为单元的自发生产状态,缺乏统一的管理,大葱质量不一,良莠不齐,销售时各自为战,在市场上没有定价权,而且严重影响到xx大葱的品质和声誉。大葱卖不出去,“物贱伤农”的恶性循环再次给大葱产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看到葱农们期待的眼神,石xx再次出山。xx年9,他牵头成立了xx市首家大葱专业合作社,亲自担任理事长,还联系葱农11人作成员,发展大葱生产,科学安排种植布局,让葱农按计划轮作,确保大葱品质;指导葱农种植市场适销品种,引进“铁杆王”、冬葱等良种;他亲自执笔编写大葱生产管理制度,要求葱农按技术规程生产,严禁使用违禁化肥、农药,确保无公害大葱质量;还聘请技术人员对葱农进行技术培训,使葱农掌握无公害大葱生产技术要点。他头脑灵活,借助网络发布信息,吸引外地客商前来洽谈联系。合作社内联基地、农户,外联市场,在他的统一带领下,大葱直接销往郑州、焦作、洛阳、孟州及全国各地蔬菜市场,重新为群众架起了一座“致富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