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汇报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关于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汇报 无锡市科学技术局 (2017年8月7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

根据会议安排,我向本次会议报告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序推进科技管理方式改革,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继续保持旺盛势头,为产业强市和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注入了新的动力。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341.76亿元,增长1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3件。

(一)完善创新体系,推动载体建设。优化无锡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布局,对规划的28个特色园区,按照“一区一战略产业”的定位重点部署推进,积极推进高新区争先进位,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加快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江阴新型功能材料产业研究院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引领区域产业创新发展。江苏省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启动建设;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建成投运,三次蝉联世界

- 1 -

最快超级计算机系统,两项应用成果入围“戈登贝尔奖”,在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等19个领域,提供200多项专业服务。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2个,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3个,其中国家级3个。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入驻各类影视制作企业400多家,承接了《魔兽》、《星球大战7》、《变形金刚4》等一批好莱坞大片的后期制作,2016年完成产值和税收分别增长39.1%和54.5%。无锡软件园孵育科技企业600多家,2016年完成营业额188亿元、税收8亿元,入围省三网融合示范园区,名位列全国软件产业基地前五。

(二)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产业升级。2016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60.88亿元,同比增长10.0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3%,同比提高0.05个百分点。组织实施财政科技专项267项,市拨经费1.53亿元,带动项目投入33.66亿元,带动比达到1:22。推进创新成果向产业领域渗透扩散,助力产业强市战略。我市累计立项省、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8项和222项,总投资达205亿元,其中省专项资金8.23亿元,项目数和经费数均列全省前列;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66亿元,利税83亿元;授权专利2353件,其中发明专利631件。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长电科技、法尔胜、一汽锡柴、远景能源等一批企业迅速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政府科技投入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日益明显,生物医药、物联网和微电子、高端装备、石墨

- 2 -

烯等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集聚了药明康德、博雅干细胞、感知集团、透平叶片、烯晶碳能、凯龙高科等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截止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累计达到1638家。

(三)发挥主体作用,提升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科技攻关,涌现出了集成电路封装、IGBT芯片、MEMS磁性及微纳传感器、干细胞应用等一大批国际国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飞而康、中航雷华和航亚科技等三家企业在3D打印钛合金部件、航空电子成套解决方案和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国产大飞机成功首飞提供了重要支撑;中科芯(58所)研发的高可靠性核心芯片在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和天舟一号等一批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中成功运用;兴澄特钢成为全球唯一的直径800mm特殊钢连铸圆坯生产企业;华进半导体建成了国内首条300mm硅通孔转接板技术试验线,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6年,全市企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4项、国家专利奖9项、省科学技术奖励33项;全市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6家,其中国家级6家。全市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1.73%,同比增加0.11个百分点;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7.1万件和2.9万件,其中企业占比分别达到77.5%和70.2%。支持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截至目前全市建成院士工作站128家,柔性引进两院院士136人、院士团队及专家1672人,带动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约20.4亿元,实现销售236.6亿元,利税31.4亿元。

- 3 -

(四)提高服务水平,支持企业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承担各级重大科技项目。2016年,全市企业新承担国家和省科技项目382项,到位国家和省专项资金6.45亿元。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组织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广泛吸引境内外高层次领军人才来锡创新创业。截至目前,全市在册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1264个,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91.1亿元,同比增长4%,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1家,培育了飞而康、新洁能等一大批高成长型企业,朗新科技成为创业板首发过会企业,并于8月1日成功上市。2006年以来全市科技领军人才创业企业累计纳税近50亿元,已达市本级财政投入的3.5倍。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累计建成众创空间33家,其中国家级7家,优客工场、阿里创新中心、启迪众创工社等一批国内知名连锁众创品牌纷纷布局我市。推进落实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各类扶持政策,2016年累计减免税额超过54亿元。设立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市区两级(不含江阴、宜兴)风险补偿资金总量超过2亿元。至2016年底,累计发放风险补偿贷款51.8亿元,在贷余额13.2亿元。

(五)推进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全面清理部门权力事项,规范权力运行流程,加强权力制约,设立了权力清单12项、责任清单8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编制了《无锡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修订了《无锡市科技发展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和《无锡市科技计划项目评审办法》,优化科技

- 4 -

计划项目评审程序,强化科技计划项目及资金监管力度。建立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相关责任主体信用管理制度,推进科技信用结果在金融信贷领域的运用,强化对失信主体的惩戒力度。探索引入第三方力量参与科技项目与资金管理,加强与农业银行无锡分行的科技资金监管合作,公开征集一批会计师事务所参与科技项目检查与评估,不断提高科技项目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成立了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支队和专利行政执法巡回审理庭,建立了专利违法行为公示制度。今年上半年,全市开展专利执法检查11次,检查13家单位、近两千件产品,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68件,调处专利侵权纠纷18件,作出行政裁决4件。

近年来,我市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科技创新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后劲力量有待进一步培育积蓄;国际化龙头型科技企业的培育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二、下一步推进措施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两聚一高”和产业强市总体要求,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工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全力推动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进一步推进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按照市委市

- 5 -

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总体部署,积极对接即将出台的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围绕“一区三核多特”重点,做好与国家和省发展规划的全面衔接,加快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政策,积极开展政策先行先试,推动相关经验和做法向全市的推广,发挥示范区建设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推进物联网、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先导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动相关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进一步推动科技与人才联动发展。积极服务产业强市战略,加快科技与人才联动发展,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促进核心技术的升级,通过高端项目的落户推动新兴产业的集聚,助力产业向高端跃升。按照我市产业发展“四化”方向,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产学研合作,主动切入国际技术研发的前端和高端领域,加速境内外创新资源向无锡汇集,提升我市承接国内外创新成果的能力与水平。加快“太湖人才”计划项目产业化步伐,储备一批技术领先、前景广阔、带动力强的后劲项目。

(三)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按照市政府《关于深化市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的意见》,加快现有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优化整合,加强项目实施的全流程监控,强化权力制约,突出对科技项目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着力提高科技

- 6 -

资源配置使用效率。创新科技投入方式,统筹协调全社会科技研发资源,引领产业向高端、前端攀升。积极推进科技计划项目责任主体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发挥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全面对接的力量,形成对科技计划项目失信主体的有力威慑。

(四)进一步推动重点关键领域突破。聚焦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兴领域。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一批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户无锡,提升我市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加快推进重要创新载体建设,形成无锡科技创新的新品牌,提升吸纳承接创新项目的能力。加快推进一批重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辐射和带动全产业链,促进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提升。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新的创新动力。精心组织第十四届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产学研合作洽谈会等一批重大科技活动,进一步浓厚创新创造氛围。

(五)进一步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认真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实施意见》。推动知识产权整体质量提升,提高发明专利、PCT专利等高质量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推广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加大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力度,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开展知识产权预警分析和

- 7 -

维权援助工作,加强对重点领域、产品、行业、产业的预警研究,畅通维权渠道,形成多元化的维权援助机制。

(六)进一步打造多要素联动的创新生态体系。深入分析排查当前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短板,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进顶层设计,形成多要素互动、多层面联动的创新生态体系。广泛集聚资源,充分借助国家和省以及境内外创新资源的优势,借力借势,为我所用。积极搭建各类工作平台,进一步优化整合市本级和市(县)区以及基层、企业的创新资源,形成上下协调、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生动局面。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积极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引导社会资源更多向科技创新集聚,发挥倍增效应。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批政策文件,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创业的热情。加快落实鼓励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减轻企业科技创新的成本。

各位领导,向人大汇报工作是我们科技部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的重要形式,体现了市人大对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是对我们进一步强化法治观念、坚持依法行政的有力促进,也是对我们进一步推动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的鞭策与鼓励。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起点,虚心接受各位领导的批评建议,认真排查问题与不足,扎实推进整改落实工作,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 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