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东路(爱民桥—惠州南站)工程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惠州市惠阳区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 评价单位:深圳鹏达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12年12月
目 录
1.项目概况...................................................................................................................................... 2 2.项目选线合理合法性分析 .......................................................................................................... 2 3.工程分析...................................................................................................................................... 2 4.选址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3 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5
5.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5 5.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6 5.3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7 5.4 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8 5.5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8 5.6 环境景观影响评价结论 ............................................................................................ 8 5.7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8 6.主要环境保护措施概述 .............................................................................................................. 9
6.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9 6.2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 9 6.3 噪声防治措施 .......................................................................................................... 10 6.4 水污染防治措施 ...................................................................................................... 10 6.5 固废处置措施 .......................................................................................................... 10 6.6 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 10 7.风险评价.................................................................................................................................... 11 8.公众调查结论............................................................................................................................ 11 9.环保投资估算............................................................................................................................ 11 10.综合结论及建议 ...................................................................................................................... 12
1
1.项目概况
为了完善惠阳区路网结构,缓解惠阳区道路交通压力,惠州市惠阳区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拟投资3288.04万元建设爱民东路(爱民桥—惠州南站)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本项目的实施能对改善片区路网体系,方便交通组织,完善交通实在配套设施发挥作用,推动城市化、一体化以及保证区域经济持续增长均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位于惠州市惠阳区淡水街道办,道路西起星河东五路与爱民桥的交叉口,终点至惠州南站,呈东西走向,道路全长1285米,设计速度40km/h,为城市次干道,其中爱民桥至内环东路全长400m,规划道路红线宽42m,双向6车道,内环东路至惠州南站885m,规划道路红线宽20m,双向4车道。主要工程内容:道路工程、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包括给水、污水、雨水电力、通信、照明等工程)、附属设施工程(包括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及监控设施)、景观及绿化工程等。
本工程总工期为15个月,自2012年4月—2013年6月,施工期为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共9个月。
2.项目选线合理合法性分析
本项目的选线选址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符合《惠州市区综合交通规划(2004~2020)》、《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以及水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项目建成后,有利于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加强惠阳区交通联系、推动沿线用地的开发,促进市政设施的建设。项目施工、运营对沿线居民的影响在采取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可降至环境可接收的范围内。因此,本项目选线选址在环境方面是合理的,与城市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相符。
3.工程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植被破坏和景观影响、施工引发水土流失等。另外,施工期间还将产生大量的余土和建筑垃圾,若不及时清运、处理,不仅影响景观,在雨季还容易产生水土流失。而施工噪声、扬尘、施工人员的生活
2
污水、垃圾等对周边环境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本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主要包括交通噪声、汽车尾气以及地表路面径流等。 综上所述,本项目污染物产生情况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汇总见表3-1。
表3-1 工程拟采取的环保措施及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一览表
阶段 类别 污染物 排放总量 生活污水 SS COD NH3-N 施 工 期 噪声 机械噪声 建筑垃圾 固体废物 工程弃土 生活垃圾 CO 废气(汽车尾气 运 营 期 路面径流 SS BOD 石油类 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及残枝败叶 100mg/L 5.08mg/L 11.25mg/L 不确定 加强道路清扫等 市政雨水管网 THC NO2 噪声 车辆噪声 废气 扬尘(TSP) 产生量 排放量 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9.72t/d 2.14kg/d 2.43kg/d 0.39kg/d 0.20-0.50 mg/m3 76-90 dB(A) 0.06-0.15 mg/m3 65-75 dB(A) 施工路段使用洒水、设置连续、密闭的围栏等 采用低噪声设备,设置临时声屏障等 运往惠阳区新桥村厦深铁路旁市政综合基地项目 生活垃圾填埋场 施工营地内应设置移动厕所、施工机械废水经隔油沉淀循环利用等 404.8t 31.58万m3 0.09t/d 0.290~0.663mg/m·s 0.066~0.147mg/m·s 0.012~0.026mg/m·s 64.74~72.64dB(A) 加强道路沿线绿化带建设等 优化选线、设置隔声窗、绿化等措施 4.选址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生态现状
经现场调查,项目所在地植被覆盖度与群落结构一般,物种量与相对物种量一般,且多为人工种植,总的来说,项目占地及附近区域的植被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属一般之列。
3
通过实地调查和典型抽样调查,项目评价范围内植物群落主要是人工林、龙眼果树、城市杂木群落,还有部分裸露土、菜地和荒草群落。
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沿线常见的野生动物主要有小家鼠、褐家鼠等鼠类,麻雀、家燕、喜雀、鹊鸲等鸟类,蟾蜍、青蛙等两栖类,石龙子、水蛇、白花锦蛇等爬行类,以及蝴蝶、蜻蜓、蚁、蜂、蝇等昆虫类。因人类生活、生产活动频繁,野生动物不多。家禽家畜养殖种类有猪、牛、狗、鸡、鸭、鹅等传统种类。对项目沿线的踏勘调查没有发现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没有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区,故本项目的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有限。
(2)地表水环境现状 常规监测数据
从监测数据统计结果来分析,淡水河两个监测断面8项评价因子中, 2010年1月仅pH、DO、挥发酚、石油类四项指标满足Ⅲ类水质标准要求, CODCr
(除淡水城下右侧监测断面)、BOD5、总磷和氨氮均已超过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最大标准指数分别达到1.3、1.625、6.4、16.465;
2010年3月,三太子水厂pH、BOD5、DO、挥发酚、石油类等五项指标满足Ⅲ类水质标准要求,CODCr、总磷和氨氮均已超过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最大标准指数分别达到1.4、6.15、16.87;淡水城下监测断面仅pH、DO、挥发酚、石油类四项指标满足Ⅲ类水质标准要求,CODCr、BOD5、总磷和氨氮均已超过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最大标准指数分别达到1.3、1.25、5.9、16.995。
由此可知,淡水河基本不能满足Ⅲ类体质功能要求,经调查,淡水河作为惠阳区的主要纳污水体,水质超标的原因系大量城区居民生活污水和企业生产废水排放所致。
现状监测数据
淡澳河3个监测断面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说明本项目周边水体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原因是水体周围的污水收集管网还不够完善,有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达标排入水体所致,目前惠阳区政府已规划对周边河涌进行综合政治,以及位于该片区内兴建污水处理厂,同时完善污水管网,将全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截流至污水处
4
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届时,可有效改善河涌的水质。
(3)地下水现状
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项目选线内2个地下水监测点,各钻孔中的Cl-和SO42-均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JSZK5钻孔中的pH值不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其它钻孔pH值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评价结果表明各监测点位的地下水盐分含量较低,适宜饮用。
(4)环境空气现状
根据各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对比相应的标准值,可以看出:各监测点的NO2小时浓度值在0.013~0.033mg/m3之间,最大浓度占标率为13.8%;各监测点的TSP日均浓度值在0.20~0.24mg/m3之间,最大浓度占标率为80%;NO2的小时浓度及TSP的日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浓度限值,项目沿线2个监测点的现状大气环境质量均能达到所属功能区的标准,项目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5)声环境现状
本项目为新建道路工程,沿线噪声源主要是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监测的3个测点中,除雍华庭夜间超出标准外,其他测点昼夜监测值均达到了2类标准,超标原因是雍华庭左侧为星河东五路,受交通噪声影响,总体而言,沿线声环境质量一般。
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破坏,但可以通过采取措施进行生态补偿使生态环境得到相应修复,生物量较实施前增加,生物多样性也得到相应恢复、对区域生态系统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项目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面积为7.08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6.13hm2。经测算,本项目建设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总量1481.06t,新增水土流失量
5
1410.26t。本项目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通过对各项目区水土流失量分析,表明:
(1)本项目水土流失影响因子主要为降雨特性(雨量、雨强、历时等)、地面组成物质及其结构、植物类型及覆盖率、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和质量,造成工程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对地面的破坏;
(2)水土流失重点区域为路基开挖及回填区和临时堆土区,重点时段是施工期,必须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既要减少水土流失量,又要减轻水土流失可能对交通道路、区域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产生不利影响;
(3)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水土流失监测,及时发现水土保持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把水土流失的危害减到最轻。
综上所述,该项目占地范围广,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较大。根据我国水土保持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在预测的基础上,抓住水土保持防治和水土保持监测重点,并作好方案设计,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尽量减少可能产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项目运营期生态影响较小,主要是景观方面影响,在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后可将影响降至环境可接受范围内,但应加强对沿线桥梁的景观建设。
5.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路面为沥青砼路面,施工期对沿线环境空气造成的污染,主要是筑路材料的搅拌、运输过程中形成的扬尘,土方的挖、运、倒等产生的扬尘和车辆辗压土路带起的扬尘,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沥青烟。其中以扬尘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为突出。总体来说,施工期的污染影响不大,且是短期的,工程结束后,这种污染将逐渐减轻或消失。
运营期工程建成后导致沿线区域的NO2、CO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其预测浓度均不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可以认为工程建设对沿线区域的大气环境和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在容许范围之内。
6
5.3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施工期
本项目施工期受施工噪声影响的敏感点较多,施工阶段必须采取一定的临时防护措施以降低对周边居民住宅的影响。建议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各敏感点的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布设临时隔声屏障等,同时要加强施工作业管理,避免夜间施工,从而将对敏感点的影响降至最低。施工噪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短期的行为。
(2)营运期
考虑了现状噪声源的影响,叠加噪声背景值后,各敏感点临路第一排建筑的交通噪声影响分析如下:
①雍华庭(第一排建筑):2013年、2019年和2027年昼间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夜间均达不到4a类标准,根据噪声垂直预测,第一排建筑不同楼层夜间不能达到4a类标准,预计受影响人口约312人。
②岭下塘(第一排建筑):2013年、2019年和2027年昼间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夜间均达不到4a类标准,受影响主要为第一排建筑,受影响人口约40人。
③赵屋(第一排建筑):2013年、2019年和2027年昼间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夜间均达不到4a类标准,受影响主要为第一排建筑,受影响人口约54人。
据现场调查,住宅区及村庄第二排建筑基本上在距离道路中心线40m以上,根据预测结果可见,2013年(初期)不考虑第一排建筑物阻挡作用时全时段可满足2类区标准。中、远期不考虑第一排建筑物阻挡作用时昼间可满足2类区标准,夜间略有超标。一般建筑物可有效阻挡噪声约5dB(A),因此,第二排建筑物及后排建筑物基本可满足2类区要求。
根据项目噪声预测结果显示,预测年内4a类功能区昼间声环境均满足评价要求,近、中、远期夜间声环境超标;2类功能区昼间声环境均满足评价要求,夜间有超标,经第一排建筑遮挡后,2类功能区第二排及后排建筑可满足标准要
7
求,噪声对临路的第一排建筑物影响较大,主要是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夜间超标较多,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
5.4 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临近淡澳河。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必须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对沿线的水环境进行严格保护。评价表明,正常运行情况下的路面径流对水环境的影响很小。同时,报告书就各类事故可能对水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应急处理预案。
5.5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施工期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其中尤其是生活垃圾)对环境可以造成不利的环境影响,因此对零散垃圾的环境影响应予高度的重视,切实地加强管理。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主要来自道路两侧绿化植物的残败物和部分过往车辆的撒落物等,若尘土飞扬,将严重影响城区的景观和空气质量。
5.6 环境景观影响评价结论
(1)在施工期内会对周围自然景观造成负面的美学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使景观影响减少到可接受的范围。
(2)本项目施工期对沿线的景观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进行治理和补偿;营运期在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后对沿线景观的影响在可控制范围内,必须落实设计方案中的各项绿化计划。
(3)本项目通过绿化,使得道路建设对景观的影响将能得到一定的补偿。本报告建议,项目的绿化的设计应结合项目所在地南亚热带情况,以长绿阔叶林为主,如细叶榕,以灌草为辅的植被协同,又节省大量浇灌用水。
5.7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无疑会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改善区域交通现状,对惠阳及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道路在实施过程中,尤其是施工期不可避免的会对公路沿线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施工车辆的进出,对沿线现有道路的占用,将影响沿线居民出行;施工车辆扬尘将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施工噪声将会影响居民休息;
8
施工污水、生活垃圾和生产废物的排放对沿线受纳水体水质造成影响,施工人员的文明程度都可能会影响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
施工单位在采取评价和设计阶段提出的措施后,可最大限度减缓其对沿线居民带来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对居民的影响基本得到消除。
6.主要环境保护措施概述
6.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生态保护措施:
①道路绿化措施:绿化美化工程应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国发[2000]31号)进行设计和建设,并注意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以乔、灌、草相结合。
②补偿沿线破坏植被生物量的损失。
③施工期不允许在红线外林地堆材料,不允许在红线外林地及河流周边建临时营地。营运期应重点对绿化植被进行保护和管理。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工程措施包括土建工程和绿化工程。土建工程包括截排水工程、临时拦渣工程等;绿化工程包括客土直播、客土喷播、挂网客土喷播等边坡绿化及道路范围内绿化;管理措施主要是加强对水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和施工工序,如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开挖前先设截排水沟、临时拦挡、沉沙等。
6.2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①建议对施工扬尘采取洒水湿法抑尘,并严格监督运输车辆,对进出车辆进行冲洗。
②工程施工期间,应在工地边界设置1.8米以上的围档,围档视施工地段不同应适当增加。
③对项目涉及的拆迁,应在建筑拆迁期间设置施工标志牌,在建筑结构外侧
9
设置防尘布,并配合加压洒水,以抑制扬尘。
④对道路应有详细的交通疏导计划,并加强道路绿化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6.3 噪声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噪声对周边敏感点影响较大,本评价建议建设方采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组织,必要时设置临时隔声屏以确保不对周边敏感点造成过大影响。项目运营期,针对不同敏感点,本报告提出采取隔声屏、隔声窗等措施确保各敏感点噪声达到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
建议设置临路一侧的新建房地产项目距离道路交通红线应大于12m;第一排建筑不宜新建学校、医院和幼儿园等敏感单位,可适宜安排一些对声环境要求不高的单位,如商业性建筑、多层停车场等。这将可以充分利用土地,且可减弱交通噪声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
6.4 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建议根据沿线地势,在占地范围内设置沉淀池,并设置临时排水系统将径流引至沉淀池。污水沉淀后可综合利用(例如场地降尘)或自行蒸发。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废水,应设置隔油池进行处理,建议隔油池设置在沉淀池附近,处理后的污水排入沉淀池内。
6.5 固废处置措施
施工期的固体废物有筑路前期的垃圾和生活垃圾,必须对其及时清运、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则通过环卫部门定期收集处理。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植物残枝败叶,应及时清运交由环卫部门分类处理。
6.6 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主要通过加强施工期管理和交通疏导,做好拆迁补偿工作,尽量减小项目施工造成的社会环境影响。
10
7.风险评价
本项目运营期的风险主要是运输易燃易爆以及危险化学品的特种车辆发生翻车或泄漏,估算危害事件的概率不大于10-5(次/年)。一旦造成危害其后果将十分严重,造成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将十分严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行车安全,杜绝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
为防治运营期交通事故发生造成的污染风险,一方面必须加强道路管理,设置交通警示标志。另一方面,根据我国近年来对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统计结果,致使车辆发生泄漏、翻车、着火或爆炸事故的主要可控因素是司机驾驶失误。显然,减少恶性交通事故发生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小司机的驾驶失误,因此必须加强道路运营期的司机管理,严禁违章驾驶,并有切实的管理措施。
8.公众调查结论
从本道路沿线公众调查的结果看,道路的建设得到了沿线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同时,沿线群众都能深刻认识到本项目建成后对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对本项目建设期间以及投入使用后对沿线环境产生的影响表示谅解。
沿线被访群众提出了很多实质性意见,大多数公众反映项目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一般或较小,建设单位也承诺将责令施工单位按照相关要求,做好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只要贯彻文明施工计划,针对各种环境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并予以监督落实,就一定会妥善解决好沿线居民所关心的环境污染及其影响问题,使本道路的建设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顺利竣工。
9.环保投资估算
根据项目可研及环保措施,本项目总投资3288.04万元,环评增加的环保投资估算约31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9.5%。
11
10.综合结论及建议
结论:
经过工程分析以及项目对生态、大气、噪声、水体等环境要素的影响评价可知,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周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严格落实本报告中所提各项环保措施、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其环境影响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据此,本报告认为爱民东路(爱民桥—惠州南站)工程建设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是可行的。
建议:
(1) 项目投入运营后,相关部门应把道路管理放在首位,及时做好道路路面及路基的养护;
(2) 道路建成后,相关部门应配合环境保护部门作好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该道路的积极作用;
(3) 建议在施工招标阶段就明确各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措施必须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4) 对本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水保措施应尽快落实,防止对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造成影响;
(5) 实际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单位及现场工作人员的环境法规宣传,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使环境保护真正成为建设项目施工中的自觉行为和实现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