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卷Vo1.19 总第79期 Sum No.79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0URNAL 0F GUANGD0NG RAD10&TV UNIVERSITY 2O1O年第1期 No.1.2O1O 基于电大平台的城乡一体化社区 教育模式个案研究水 李伟林 陈界誉 (嘉兴广播电视大学, 浙江嘉兴,514000) 【摘要】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参与社区教育是基层电大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电大在近3O 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完善的系统网络、丰富的远程教育经验、广博的教学资源。基于这样的优势,电大在构建 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实现社区教育的整合优化,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嘉兴城乡一体化进程走在全国的前列,依托电 大平台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是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开展社区教育的有效途径。 l关键词l城乡一体化;社区教育;电大平台;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l G728 G77 【文献标识码l A I文章编号l 1008—9764(2010)01—0015—05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 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而人口占多数的广大农村, 经济与教育的发展明显滞后,城乡之间发展的差 距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 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同时,农村工业 化的推进过程中也产生大量自身所不能解决的问 题,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素质不高、生活质量 没有产生质的改善,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动力不足等。这种状况导致的后果是:第一,制 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全体社区居民整体素质 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教 育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以社区成员为教育 对象,满足社区对各类人才的广泛需求,实现社 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社区教育是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全民学习、 终身学习和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社区教育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 年代初,近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根据各 地的不同情况,我国树立了北京朝阳区等8个开 约内需扩大,影响市场繁荣。滞后的农村城市化 意味着城市建设投资和城市人口的消费群体较小, 因而不能有效促进投资者和消费者双向启动,进 而促进经济发展。第二,不利于产业布局的调整。 展社区教育的样板。同时,为了有效整合区域内 的教育资源,开展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的多种形式 的教育培训。截止到2008年3月,教育部已经确 定了共四批114个全国社区教育的试验区和34个 全国社区的教育示范区。 一滞后的农村城市化进程意味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 业不能在地域集中布置,以及就业职位的增加和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纳有限。农村乡镇企业多、小、 散,形不成集聚效益,第三产业发展较慢,影响 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同时还有农业土 地的大量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第三,影响了 、城乡一体化是农村 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城市 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 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 本文为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2009年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SC117)。 I收稿日期】2009—11—24 【作者简介l李伟林(1967一),男,浙江嘉兴人,嘉兴广播电视大学讲师;陈界誉(1964--),男,浙江嘉兴人, 嘉兴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19卷总第79期) 表2嘉兴市本级乡镇电大工作站本专科生情况表 年度 学生数 2005 310 2006 637 2007 802 2008 1052 合计 2801 表现。 城乡一体化的实现,体现在城乡制度设计、 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和城乡公共服 务体系建设的一体化。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 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它是破解“三农” 难题的根本出路,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注:学生分布在本级1O个乡镇电大工作站,包括会计、 工商管理、教育管理、学前教育、汽车等专业。 表3嘉兴市两年社区教育非学历培训情况表 二、嘉兴城乡一体化社区教育的现状 2008年,浙江嘉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7500美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81元,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1153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5:1。 嘉兴城乡一体化建设,展现了中国工业化和城市 化的独特道路 。 在嘉兴,农民既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有生力 量,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推进农村劳 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实用技 术培iJI,l ̄u职业技能培训l,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素 质,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守法纪、讲道 德的新型农民,己成为当前开展社区教育的主要 目的。 2005年1月嘉兴城市大学正式挂牌。随后四 年,五个县(市)相继依托电大建立了社区学院, 街道(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覆盖面逐年扩大,行 政村(企业、居委会)社区教育工作站正在推广, 初步形成了以市级电大和县(市、区)社区学院 为龙头,以街道(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 以居委会(村委会)社区教育教学点为基础的社 区教育网络。嘉兴社区教育的网络体系涵盖了学 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两个领域。农村大学生培养 工程,新居民素质提升工程,岗位培训,农村劳 动力转移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等各类教育全面展 开。平湖社区学院和桐乡社区学院分别被列为国 家和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其中桐乡的社区教育 机构已经全部覆盖到镇与街道。嘉兴社区教育开 始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嘉兴市近年社区教育情况统计: 表1嘉兴全市“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实施情况表 年度 2005 2006 2007 2008 合计 学生数 784 1277 959 989 4009 注:学生分布在嘉兴、海盐、平湖、嘉善乡镇32个 教学点,包括农村行政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园林管理和 畜牧管理4个专业。 年度 本级 嘉善 平湖 海盐 海宁 桐乡 合计 2007年 2705 2966 5000 2517 435 约300 13923 2008芷 6020 5274 8000 350(1 328 1 500 24622 合计8725 8240 13000 6017 763 1800 38545 注:数据来源于2007年开放教育年度报告,2008年 各县市年度考核评比综合表,未含乡镇、村社区两级培训。 三、依托电大平台参与 社区教育的优势分析 1.电大的系统办学网络是开展社区教育的最 大优势 30年来,电大建立了“中央一省级一地级一 县级”四级办学机构,构成了一个统筹规划、分 级办学、分级管理的覆盖全国城乡的现代远程开 放教育系统办学网络,即电大“三网合一”中的“人 网”平台。目前已形成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44 所省级电大、945所地市级电大、2021个县级电 大(工作站)、46700多个教学班(点)组成的学 科齐全、功能完备、特色突出、面向基层的远程 教育系统。电大系统是我国最为完善的教育网络, 覆盖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各个地市县区,具有 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实力。这是电大开展社区 教育的最大优势,是其他任何高校及办学机构所 不可比拟的。 以嘉兴市电大为例,目前有县市级电大学院 5所,每个县级学院又有若干个乡镇、街道教学点, 目前教学点总数已有4O多个。全市电大教职工数 254人,其中高级职称48人,中级职称达124人。 全市已有近4万名本专科毕业生、1万余名中专 毕业生,进行了l0万多人次的各类培训,培养了 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实用型人才, 为推进嘉兴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提高各行业人员 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 2.电大的技术平台和资源平台为开展社区教 育提供了技术和资源优势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类教育资源, 2010年第i期 李伟林,陈界誉:基于电大平台的城乡一体化社区教育模式个案研究 17 开展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服务区域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因此,社区教育的 开展,离不开各类教育资源的建设和技术的支撑。 电大最早建立了基于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和教学管理网络“三网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的 教学模式。天网:电大传统的基于卫星电视教学 网络:地网: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计算机因特网 网络,以及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市级电大统一 规划,系统集成,互有独立域名、网址和服务器 互联网站的三级学习平台。这个学习平台经扩充 内容后可直接用于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得到现代 信息技术的支持,将会如虎添翼。 嘉兴电大目前建设了干兆校园网、双向视频 教学会议系统、直播录播系统、电大在线平台、 数据库系统、邮件和FTP服务、点播系统、数字 图书馆、J<LJ波段卫星信号接收系统、0A办公自动 化管理系统等,通过宽畅的网络出口,为全市电 大开展远程教育提供充足的“信息源”,实现了“一 站式”的教学支持服务。全市五个电大学院和市 电大与中央电大、省电大实现网络互通、教学资 源共享、双向视频答疑、辅导老师的远程培训和 协同备课等。 此外,嘉兴电大开设理、工、农、文、法、经济、 管理、教育等8个学科,数百门课程,每门课程 都有相应的网上资源进行支撑,为学习者提供最 好的服务。这些资源,能够适合多种多样的社区 教育需要。强大的技术平台和丰富的网络资源, 已成为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优势。 3.电大的实践基地平台是开展社区教育的模 式优势。 嘉兴电大系统自1999年实施开放教育试点项 目以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 技能型人才,普遍建立了多学科、多形式、多层 次的实验实训基地,其中与企事业单位、乡镇等 联合建立的各种实践基地遍布全市各地。这种远 程教育加实践基地的教学模式,较好地满足了成 人学习需求,也为更好地开展社区教育,提供了 实践基础。 总之,利用现有电大系统的优势,吸纳其他 社区教育资源,是投资少、见效快、受益广的集 约型的发展社区教育的好路子。 四、构建基于电大平台的城乡 一体化社区教育模式的思考 i.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电大为中心的辐射型社 区教育模式体系 这种模式体系是以电大为中心向外辐射,与 众多社会单位相联系,包括下级电大和各乡镇成 人学校等单位形成一种跨行业、跨系统的横向综 合教育模式。具体可分为以地市电大为中心向外 辐射型(见图I)和以县级电大社区学院为中心向 外辐射型(见图2)。 图1地市电大中心辐射型结构 地市电大作为一个中心城市电大对于社会的 教育需求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随 着中心城市区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社区教 育的需求猛增,中心城市电大系统办学更要适应 社会与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作为中心 城市电大的地市电大,其办学实体在社区教育中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辐射作用。 依托县级电大而建立的社区学院作为区域性 社区教育的龙头单位,具有向农村、向基层辐射 扩散的功能。通过30年的发展,使县级电大拥有 了一支高素质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先进的现代 化设施,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现代成人教育的 主体,通过整合社区的所有教育资源,为整个社 区基础教育后的各种年龄、各个阶层的居民提供 教育服务。 以嘉兴市为例,到2008年3月,嘉兴市、各 广东厂播电视大学学报(第19卷总第79期) 县(市)和区、乡镇和街道、社区和村之间的四 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正式构建完成。通过四级社 区教育管理网络的建设并向外辐射,整合了各种 公共教育资源,充分运用网络、广播、电视等现 当地城乡居民开展多形式、多方面、多层次的社 区教育活动。 近年来,嘉兴电大充分利用电大网络系统优 势,参与构建数字化社区教育网络平台,使社区 代教育技术手段,把“四级社区教育”建成了面 向全市公民的、终身学习的“教育超市”,实现各 内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相互联结,形成共享。 经过几年实践,嘉兴电大已初步建立并开放了一 类教育网络化、社区化,促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 目前,嘉兴县(市、区)级社区学院覆盖率 达到100%,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覆盖率超过70%,街 道社区教育工作站超过20%;到2010年,乡镇社 区教育中心力争实现全覆盖,街道社区教育工作 站应超过50%,并努力创建5个国家、省社区教育 实验区,2O个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各县形成一 批县(市、区)级社区教育实验区。 钌_遇仕_x毂骨甲 图2县级社区学院辐射型结构 2.构建依托电大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的资源自 助型社区教育模式 资源自助型社区教育模式是指社区教育的本 身是依托大量学习资源平台上开展的,学习者自 行决定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学习者可以随时随 地获得所需的学习资源,而且学习地点灵活,因 而具有“自助”的特征。 社区教育需要丰富的教育资源,而电大具有 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网络教育平台,可有效 地将其应用于社区教育。经过30年的建设和积累, 各级电大具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媒体资源—— 网络平台教育资源、视频音频教育资源以及管理 这些资源的经验,在社区教育中,电大可以通过 统筹与整合,发挥现有教育资源存量的作用,为 批社区教育资源。在保持传统培训项目的基础上, 积极开展网络培训,如2005年3月,嘉兴干部教 育网依托嘉兴城市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正式开 通。同年12月,三农教育、社区教育、新市民教 育等网相继开通。丰富的网上资源使学校有条件 开展各类培训。5年来,网络培训中干部教育网培 训年均人数在700人以上,新市民教育、社区教育、 三农教育等网络培训年均人数为5000余人。 3.转变观念,推进社区教育向社会公共服务 模式转变 社会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 资源投入,为满足公民的社会发展活动的直接需 要所提供的服务,是为满足公民的生存、生活、 发展等社会性直接需求,包括教育、科学普及、 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 社区教育以其基层性、全员性、服务性、公 益性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其服务模式应向 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转变,应成为社会公共服 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 要主体,而不应成为赢利的工具。 首先,社区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其 发展应依靠政府推动。应当建立“政府统筹领导, 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 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 行机制。从嘉兴的现状来看,目前缺少一个由相 关部门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它的缺失直接影响 了社区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因此,建议政府 抓紧成立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来统一领导和协调 全市的社区教育工作。 其次,全体电大人应转变观念,推进社区教 育向社会公共服务模式转变。电大事业的发展得 益于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关心和参与,回报社 会也是电大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中央电大校长 葛道凯所讲的,服务社区教育是电大的社会责任, 以远程教育促进社区教育发展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2010年第1期 李伟林,陈界誉:基于电大平台的城乡一体化社区教育模式个案研究 19 近年来,嘉兴城市大学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开展 出新的贡献。 社区教育,为社区居民开展各种免费培训,如计 算机、烹饪以及服装裁剪等基本知识技能的培训, 【注释】 以回报社会对电大的支持。 ①数据来自((2 008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报 。 电大3O年办学的经验积累和教育成果,以及 30年办学中逐步形成的网络与资源优势,已经奠 【参考文献】 定了其在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1】高永红.发挥电大办学优势促进社区教育发展[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 008,(z1).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社区民众的教育需 [2】李伟林.CRM视角下电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J]. 求将空前提高,这给社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极好 中国远程教育,2009,(5):49—52. 的机遇。基于电大平台的城乡一体化社区教育模 [3]沈光辉.福建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式是与社区教育的产生同步发展起来的,这种模 中国远程教育,2007,(5):49-51. 式可以利用电大现有平台资源直接衔接社区教育, [4]杨燕燕.社区教育模式及其本质[J】.杭州师范学 充分发挥电大网络和资源的优势,基本满足城乡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001,(4):11 6. 一体化形势下的社区教育需要。通过对这一模式 [5】茹剑飞.试论基层电大在社区教育中的整合作用 [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14-1 5. 的不断调整与完善,必将能形成与普通教育、职 业教育等其他教育类型互为补充的完整教育体系, 为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为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作 (责任编辑:弱水) A Case Study of Urban—rural Integrative Community Education Based OH the Platform of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LI Wei-・lin CHEN Jie--yu (JiaxingRadio and TVUniversity,Jiaxing,Zhejiang,China,314000) Abstract:Community education is a produc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grass—roots Radio and TV Universities to engage in it.In the past thirty years,Radio and TV University has formed its relatively perfect education network.possessed rich experience and numerous teaching resources.The author argues that RTV university has its irreplaceable status and role on communiyt education.Jiaxing,a pioneer in urban-rural integration,is explored to show its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this area. Key words:urban—rural integration;community education;platform of Radio and TV University;development model